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3250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docx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docx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

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读后感

第一篇:

本学期,利用闲暇断断续续读了《听课评课与教学断想》一书,于文森教授在书中通过对课堂听评课的分析,对有关教学问题的思考和感悟,用各种教学随笔和短文的形式展示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一、听课评课,借鉴别人经验

于教授说,真正的教育学是活在课堂里的。

《公开课断想》一文中讲到公开课的意义是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每学期都要听课,其中许多是公开课,公开课一般都是开课教师精心准备过的,其实都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常常有许多可学之处,值得学习和借鉴。

听课后的一些思考、点评和分析,能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灵感,让我们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学到许多经验。

在准备过程中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如今年我校教师在市学业水平考试培训会上公开课《认识国家》,在磨课过程中,我们组的同事共同听课、评课,提出建议,帮助老师备课,每个人都学习感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专题,表达的是余文森教授对各种教学现象和问题的相对专业化的看法和见解;对比自己的教学实践,感受到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上,尊重学生,随着新课程课堂变革的实施,我开始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改变教师讲为主到学生学为主。

引导学生勤学、勤思考、勤动手,使课堂向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转变。

不断学习,认真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取长补短。

自己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很多感受和收获。

二、课堂落实,创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抓落实》一文认为课堂要特别注重抓落实。

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要抓落实,每个环节的目标、内容、任务具体清晰。

要求认真备课,根据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整体把握全册内容,单元教学内容及每课的主要内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及重难点,通过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制定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

备课时老师要想好教什么,什么需要教,只教学生不会的,这种“针对性”非常重要。

凡是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凡是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弄懂的,经过学生之间交流讨论能懂的,也不教。

上课时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与学法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目标要求对所学内容进行重点训练。

这样目标具体明确,效率就高。

课后作业向课堂转移,极大地减轻了自己和学生的负担,也能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始终以生为本,及时解决课堂问题。

如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常常看到小组内组长与部分同学在讨论、学习,甚至是独自学习,其余同学在闲聊。

组长汇报时还说是经过了小组成员深入的讨论。

通过老师指导,让没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参与到自主、合作学习之中。

帮助到位是在学生愿意学又学不会时,教师起到帮助作用。

只要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之时,及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有个别问题就讲解点拨,共性的问题再面向全体同学一起探讨解决,课堂才为更加有效。

三、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书中还讲到作为教师要,坚持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学习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习不在于年龄多大,有没有时间,而在于你是不是愿意去学,乐不乐意去动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阅读各种有益书籍,使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我们现在开展的课题研究、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都是为教学服务的。

积极实践,及时反思,才能做得更好。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通过不断地学习,力求把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升华的过程不断积累经验,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和实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其变成属于自己的经验。

第二篇:

听课断想

从听《认识三角形》单元的推门课所想到的

曹松峰

近期,我们教研室集中两周的时间,组织部分学校的业务校长和教研员,到市直初中开展听评推门课活动。

其间,我听了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二单元的8节课,大多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内容。

整体印象是,授课教师大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理念,把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融会到对学情的把握之中,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培养能力,升华智慧,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

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凸显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肤浅、对教材研究的缺失,特别是少数教师还在“穿新鞋走老路”,重复着课改之初所犯的一些低级性错误。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这些现象很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再出发”。

【片断1】

师: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角形中的一些重要线段,请大家打开教材143页,找到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齐声朗诵三遍。

生(齐读):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

师:

我们接着学习三角形的中线,请大家看教材第143页,把三角形中线的定义齐声朗诵三遍。

生(齐读):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

?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它们是三角形中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线段。

请大家再一次齐声朗诵它们的定义,一定要把它记下来,背熟了?

?

【评析】

在课后的座谈中,教研员提出了对上述课堂教学活动的不同看法,作课的教师反问道:

“难道实施了新课程,就不要求学生熟记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吗?

这里,问题的关键不是数学概念是否需要记忆,而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忆、理解、掌握,进而灵活运用的问题。

毫无疑问,数学概念在数学学科的知识架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基础的基础,不可须臾离开。

正如有的专家所谈,数学就是在“玩”概念。

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包括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学生应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以便于在应用中做到“死去活来”。

新课程淡化了对一些数学概念的记忆背诵。

我们反对像背诵古文名篇一样对数学概念的死记硬背,或是把它们作为一堆生死僵硬、毫无生命的东西强加在学生的头上。

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引领学生通过折一折、议一议的思考、操作、交流活动,达到在活动中加强记忆、加深理解,进而灵活运用的目的。

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是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学生在对概念的探索、质疑、体验和应用的一系列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概念的认知,使其成为自身数学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探求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至少可以增强记忆的准确性和牢固性,避免学得快、忘得快的现象发生。

常常见到一些初中生在最后阶段的数学综合复习中,仍然对于统计学标准差公式中的(xi-x)是否应带上指数2拿不准。

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标准差的意义以及非负数在防止正偏差和负偏差相互抵消中的作用。

不难相信,在体认了公式的探求构造过程之后,上述现象发生的概率将会大大减小。

【片断2】

师:

对于不同的三角形,我们可以分别做出它的三条角平分线。

(教师示范,用量角器度量已知角的度数,画出它的角平分线。

师:

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做法去做。

至于用三角形纸片折出三角形的平分线,留给大家作为课后练习。

?

?

【评析】

我们认为该教师的做法有点偷工减料。

为什么要把同学们的思维限定在“仿照老师的做法去做”的范围内,是否有语言和行为霸权的嫌疑?

放手让同学们动脑去想、动手去试,探索做法的多样化,岂不更好?

另外,让同学们动手“做一做”“折一折”,是课堂上的规定动作,将其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做,学生做不做?

做得怎么样?

有什么检测措施?

不落实,不检测,等于不布置。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教师把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动手活动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一件事情,心甘情愿地越俎代庖,干了不少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事情。

在当今的课堂上,重结果轻过程,重讲授轻活动的现象仍然依稀可见,应该下大力气扭转才是。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价值何在?

这是不少一线教师的困惑和疑问。

学生通过参与独立思考、观察操作和互动交流等活动,可以实现对知识的加工、升值,养成多角度、深层次理解问题的自觉,提升对具体方法进行高度概括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毋庸讳言,“过程”之所以与结果同等重要,就在于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价值观、处世风格等个性品质是在过程中形成的。

当你以适当的速度跑完两三千米后,可能也不觉得得到了什么,但如果你经常这样运动,就会发现自己更有活力了,免疫力提高了,这就是过程的价值。

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任何事情,离开了过程就将一无所成。

正如体力运动可以健身一样,脑力劳动可以益智、怡情、正心、诚意,可以使我们感受先进文化的浸润、浸淫、浸染。

【片断3】

师:

请大家按照教材143页的要求,每人准备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纸片各一个,用折纸的办法得到这三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

(学生开始按照教师的要求忙活起来。

由于在学生活动前,教师缺乏指向性十分明确的要求,缺乏积极有效的指导,不少学生操作不得要领,活动的实际效果并不好。

【评析】

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指导的效度。

换言之,学生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向非常明确的指导下的活动,其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对知识的体认,绝不是漫无目的的瞎折腾一番。

那么,就本次的学生活动而言,教师应该给于哪些引导呢?

应该说,课本上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是最简洁、最规范、最凝练的语言,并且其中蕴涵着活动的操作要领。

不是吗?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很清楚地告诉我们: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首先,找到“对边中点”。

将一个顶点的对边的两个端点对折重合,折痕就是它的中点。

接着,折过顶点与这一折痕的折线,所成的线段就是该三角形的一条中线。

十分简单明了,完全是程序化的知识。

但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搞明白,定义中蕴涵着学生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我们在钻研教材中悟出来了吗?

不得而知。

如果悟出来了,那又为什么没有引导学生去感悟呢?

【片断4】

师:

请大家按照课本第143页“做一做”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5分钟以后。

师:

现在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你们交流的结果。

小组1:

我所画的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小组2:

我所折的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由于发言代表折的三角形纸片很小,距离较远的同学不容易看清楚,有的无可奈何地在那里摆弄自己的小纸片,展示并没有达到请大家共同参与之目的。

【评析】

不难看出,该教学片断存在如下的问题:

首先,由于作课教师对同学们的课前预习、准备缺乏具体明确的要求,在我听课的第一个班中,坐在最后一排的四个同学中没有一人带三角板、量角器等学具。

第二个班中,坐在我旁边的左右两个同学只有一个人带了直尺。

因此,他们只能借助于课本的边缘画三角形的边,在画角平分线的过程中,只能按照老师的建议“大致画一下就行了”,感悟不到角平分线概念的真谛,对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三者的区别也不甚明晰。

还有的同学徒手画了三角形,然后就在那里描来描去,没有再往前走一步。

课前,教师没能准备尺寸合适的三角形硬纸片一类的教具,指靠学生拿很小的三角形纸片演示,使得演示效果大打折扣。

在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仍应尽力发挥传统教具的优势。

还应特别指出的是,教师上每节课都要有备而来,有充分准备而来,绝对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这是我们对高效优质的课堂最基本的、一以贯之的要求。

再就是,本节课的小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这样的“做一做”,重在学生自我思考,动手操作,如果教师能在学生操作之前,给以适度的引导,学生是完全可以独立完成的。

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操作的基础上,通过交流活动解决单打独斗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作探究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深度,接近同学们的“最近发展区”。

本次交流后的小组发言中,同学们自然流露出的“我所画”“我所折”等话语,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如此的合作交流有必要吗?

有效吗?

(作者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基础教研室)

第三篇:

说课、听课与评课

树人英语学校第四期青年教师培训

说课、听课与评课

一、说课

1、概念:

依据指定的教材内容,给定时间的准备,说出这节课的课程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思路。

着重说出通过什么教学方法,利用什么教学手段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过程。

2、说课要领:

1)说出课程目标。

指出这一课的知识结构,通过教学要达到怎样的要求。

(即让学生了解什么?

懂得什么?

掌握什么?

2)说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指出课程知识结构中的重点、难点。

3)说出教学方法。

通过怎样的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去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实现教学目标。

二、听课

1、全程记录下教者的教学实况;

2、对照自己认为好的何教学方法,形式及存在的不足作出点评记录;

3、对整个的教学过程进行点评,总结出成功与不足之处;4、与教者及同行进行切磋。

三、评课

1、对教学过程进行总体的客观评价。

2、评价要领:

1)教学目标的实现(看学生的反馈)

2)教学思路的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3)教学重点的突出(一课一得)

4)教学难点的突破(措施、手段、效果)

5)教学的整体思路(是否体现启发式)

6)教师的语言表达、姿态、板书等。

XX-3-7

第四篇:

教师如何听课与评课

教师如何听课与评课

一、听课前要明确听谁的?

为什么听?

想解决什么问题?

1、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非智力因素等。

2、要注意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要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的成分有多少。

4、要记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随想是一种感悟、灵感,在一定时间独有的认识,是工作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

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

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

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

也就是平实的课。

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

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2、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

(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评课

一、评课的几个原则

目前我校评课重点看师生双边互动、生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改变,新课改的三个维度是否有效贯彻。

1、实事求是的原则。

评课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

2、零距离的原则。

主持者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评课气氛,要让执教者在春风化雨般的评语中得到信心,也学会反思。

让每一位听课者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针对性原则。

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充分肯定特色,也大胆提出改进,不主张1234罗列太多,只要一两点到位就够了。

4、激励性原则。

评课首先要考虑到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励授课者,而不是挑毛病,要让执教者听了你的评课后更有信心,更有勇气,而不要让他听后感叹:

”这辈子再也不上公开课了!

5、差异性原则。

要因人而异,不要强求一律,要用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不是用自己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6、就课论课原则。

把课评足,就事论事,不要由评课到评人,更不能因一堂课而否定其全部工作。

二、评课的几个误区

1、只听不参加评课。

这是听课的大忌,不评课听课就没有意义了。

2、蜻蜓点水,不痛不痒。

有的老师听课,只听大概,所以评课只能如此。

3、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评课没有主次,没有重点。

4、充当好好先生。

这最为普遍,只拣好话说,使上课者和听评者没有充分认识不足和遗憾。

5、恶语伤心。

专挑毛病,在针孔里看人——看贬了,这与评课是背道而驰,极不主张。

6、追赶时髦,脱离实际,套些时尚的理论和时髦的评语,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

7、当面不语,背后不断。

这种现象最为可怕,评课时有话不说,只当听众,当老好人,可课后却大加评论,评头点足,而且往往只会说授课者不是之处,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

第五篇:

听课与评课的艺术

听课与评课的艺术

湖南长沙市一中(410005)高建军

一、听课的艺术

(一)听课类比读书

怎样读书呢?

一是要多读,博览群书。

书读得多了,收获自然就大。

二是要多想,用心读书。

读书仅仅多还远远不够,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还要思考。

只有用心地读、思考地读,才能洞察到“书”背后的理论、思想,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影响行动。

三是要多记,动笔墨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就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听课亦如此.听课是学校经常开展的活动,如果我们仅以为这是学校培训教师的方式,是对教师进行教学检查的内容,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那么,这种听课就是没有效果的或收获甚微。

如果我们想从听课中有所收获,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就应改变这种被动式的听课,出于自身教学需求而自觉、自发、自主参与听课活动。

这样的听课,才能真正“听”出授课者的智慧,“听”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听”出以后努力的方向。

当然,听课前要有所准备,有准备的听课才有效。

怎样准备听课才有效呢?

(二)听课的策略

1.听课前的准备

(1)带着教学需求去听课。

教师有听课的愿望,听课之前就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教师会对要听的课作简单分析和选择听同年级的课,有直接的学习参考价值;听学生水平同一层次的课,其经验在本校较易推行;听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可让自己的教学探索少走弯路?

?

如果已经确定要听哪一节课,教师就会进一步了解这节课的主题、内容概况、学生能力层次、教师教学水平等情况。

教师往往还会根据自身教学的需求考虑听课时听什么。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节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及突破方式底气不足,那就要专注听授课教师是怎样把握教材重难点及如何突破重难点。

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方面总是不足,那么在听课的过程中,就会注重观察授课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的。

如果教师在授课中特别注重课堂的板书或教师的肢体语言或语言的表达,那么在听课过程中也自然会特别关注授课者在这些方面的表现。

带着自身教学需求去听课,就会自觉做好听课前准备,听课时能更快地领悟到授课教师的教学意图,准确地理解各个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听课效益。

(2)带着课程理念去听课。

新课程之下的课堂教学,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衡量。

所以,听课教师要理解并领悟新课程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明确它们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据此去听课,才能科学评价所听的课,并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收获。

带着课程理念去听课、自然会关注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并重视其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养等,由此判断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并以此作为评课的重要依据。

如果授课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那么听课者往往还会思考其原因,并积极考虑解决的方法。

如某位教师的一堂探究课,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当有位学生提出了错误的做法时,授课教师赶紧予以否定,并让其他学生发言。

这个学生红着脸坐下去,再也不敢开口。

其实,这个学生只是概念理解错了,但思路基本上是正确的。

如果授课教师能够稍加引导,将会对这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很大帮助,而不是让其默默地坐在一旁,暗自后悔。

显然,教师对这一细节的处理有违新课程理念。

如果听课教师能够看清这一点,定会引起反思、讨论和研究。

这将有助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开展,也有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3)带着实用标尺去听课。

听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吸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但是,授课教师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优点,这些优点是否可以吸取,这就需要听课的教师作一番判断和分析。

所以,听课时,教师还要带上“实用”这把标尺去衡量授课教师的教学是否有用、可用。

如当前的公开课都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例如有位老师的实验课《体验细胞膜的制备方法》,课堂上安排了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等诸多教学环节等,虽然这所学校学生层次较高,准备也很充分,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环节还是进行得非常仓促。

如果换了学生层次相对较低的学校,这些教学方法更难开展。

所以,尽管授课教师的点子不错,但并不等于就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再如当前的公开课几乎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据学生反映他们并不喜欢老师用多媒体上课,因为课堂上要看、要记的东西太多,总是处于紧张状态。

尽管多媒体课堂知识密度很大,但学生的收获却没有教师预料的多。

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与否、运用多少不能简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

如果教师看到了这一点,听课时带着“实用”的标尺,就会衡量这一节课的实用价值有多大,对自己有多大的借鉴作用,懂得在多媒体教学上不照搬人家的经验,而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4)带着欣赏眼光去听课。

听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所以我们要用一种谦虚的心态听课,用一种欣赏而不是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的教学,这样不仅能给授课者以客观的评价,也会使听课者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易于吸纳他人的教学优点,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每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其个性化教学中总有一些能够展示教学魅力的优点。

有上进心的听课者,一定会留意那些自己所喜欢、所缺乏、所崇尚的教学优点:

如授课教师平和可亲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视觉、灵活的应变能力、深厚的知识功底、漂亮的粉笔字?

?

这些虽然难以直接提高听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却有助于把授课者的教学优点变为自身成长的驱动力,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以及增强自身的素质。

有时候,授课教师的一些教学意图,听课教师可能一时还领悟不出来。

那么,听课教师应该在听课之后或评课之时主动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询问和请教有关问题。

如果授课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一些缺憾和失误,听课教师也应该以平和的态度与其进行探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独教而不互相听课,不与人交流学习,会使自己见少识浅。

在新课程中应广泛开展听课活动,更应注意提高听课的效益。

教师如能做好以上所讲的几个方面,在听课中必定受益匪浅。

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听课?

简单地讲,听课者要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听课观。

2.听课进行时的行为

(1)听课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传统的听课重视记录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而忽略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

当然有的听课者也会有意识地观察学生,但是大多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结果,而容易忽略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

即使听课者希望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但由于传统课堂常常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中很少有主动发言、自我表现的机会,所以听课者的愿望一般也会落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将会发生改变,学生在课堂中将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多的表现空间。

因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听课者要重视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特别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听课者不仅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言语,也要观看学生的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以及透过外在的言行来体察学生与教师互动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