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池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3209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5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旋流池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旋流池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旋流池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旋流池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旋流池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旋流池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

《旋流池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流池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旋流池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ocx

旋流池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宝钢1880mm热轧带钢(二标)工程

水处理设施旋流池土建

(旋流池结构部分)

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建筑分公司1880专业项目经理部

2006年03月20日

目录

1、工程概况及特点1

2、施工总体部署2

3、施工准备4

4.组织结构及劳动力配备表5

5.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案7

6.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应急预案15

7.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21

8.安全、文明施工措施24

9.拟投入的机具设备明细表26

10.进度计划安排27

11.附施工图27

 

宝钢1880mm热轧带钢(二标)工程

旋流池结构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及特点

1.1工程概况

拟建旋流池在宝钢厂区五号门附近,东边紧邻厂区内的纬十二路,南邻新建的1880mm热轧平流池,北邻新建的1880mm热轧加热炉,西侧与1880mm水处理系统的厂外冲渣沟相连接,形成完整的水处理系统。

旋流池埋深约35.30m,为一外径约31.60m的圆筒结构:

筒外壁为1.0m厚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和0.8m厚内衬相结合的整体复合墙体;筒内结构由上层顶板(+0.500m标高)、中部一层泵站平台(-13.300m标高)及一道筒内冲渣沟(-15.993m标高)、11个整流板及托梁(-22.122m标高)、3.0m厚底板(-32.100m标高)、内径6.5m高约24m的内筒及池内冲渣沟组成。

旋流池基坑支护采用1000㎜厚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和800㎜内衬相结合的整体复合墙体,地下连续墙既做围护结构又兼做地下结构的部分外墙,墙体既要承受水土的水平荷载,又要承受竖向荷载,同时起防渗作用,即为“两合一”墙。

地下连续墙平面布置呈正“40”边形,共计20幅槽段,圆井内壁内切圆半径为14.00m,外壁内切圆半径为14.80m,地下连续墙开挖深度为51.00m。

旋流池基坑开挖深度为35.30m,施工时结合其结构特点,拟采用无支撑逆作法施工:

土方分五层开挖;内衬分成五个施工段依次浇捣,前四段为逆作,第五段在底板浇筑后与筒内结构采用顺作法一起施工,内衬分层高度最小5.5m,最大7.6m。

旋流池基坑开挖拟采用筒内与筒外深井降低承压水水位的降水方案,以确保基坑按干封底工法进行施工。

1.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武汉地质勘察研究院提供的工程地质资料,自然地坪绝对标高约+5.60m左右,表层为杂填土,层厚1.5~5.4m不等,

层为粉质粘土,地下连续墙向下穿过

进入

层砂质粉土中。

场区内有两层承压水,第一层承压水埋藏在砂质粉土和粉砂(地层编号⑦)层中,埋深约40~42m左右,第二层承压水埋藏在粉细砂和中粗砂(地层编号⑨)层中,这两层承压水水量丰富,水头高、水压大,第一层承压水静水位标高为-4.3m,第二层承压水静水位标高为-3.9m。

因该场地局部范围第⑧层土缺失,导致两承压水层部分连通。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详见地质勘察报告。

1.3工程特点

1.3.1地下连续墙深度以及旋流池开挖深度在同类工程中并不多见,且为“两合一”墙,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基坑工程的成败。

因此,对地下连续墙墙体的防水、墙面平整度以及垂直度等质量要求较高。

1.3.2旋流池深基坑涉及范围土层复杂,其上部18m范围内多为软弱土层,各土层的抗剪强度较低、含水量大;且还有两层承压水,对基坑开挖较为不利,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降水方案。

1.3.3旋流池土方开挖深度35.30m,直径达29.60m,土方开挖至一定深度后,需进行深井降水配合土方开挖及内衬、底板施工,深井降水抽水量大、时间长,深井抽降承压水时会引起周围土体沉降,对周围的建构筑物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确保降水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减少抽水时间,控制总出水量的同时,在施工全过程应由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

1.3.4旋流池基坑降水,井点布置采用坑内与坑外联合布点,其中有四口降水井一口观测井设置在基坑内,因此在土方开挖及内衬、底板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对降水井管的保护工作,以保证基坑的施工安全。

1.3.5旋流池拟采用无支撑法挖土,内衬采用逆作法施工,内衬墙既是结构又是支撑,有利于施工和加快施工进度,但同时也对内衬施工缝防水提出了更高要求。

1.3.6旋流池内冲渣沟与厂外冲渣沟需在地下-15.993m处相连接,因此施工时需凿除旋流池地下连续墙,且必须处理好厂外冲渣沟地下连续墙与旋流池地下连续墙接缝,因此内外冲渣沟施工顺序等必须进行合理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2、施工总体部署

2.1施工部署

旋流池土建施工从其施工规模、施工所处不利条件和施工难度来讲,较以往施工从未有过。

借鉴上海市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旋流池总体施工方案部署如下:

2.1.1旋流池结构采用逆作法施工:

土方分五层开挖,每层约6.6m,内衬分五段依次自上向下浇捣,前四段为逆作,第五段在底板浇筑后与筒内结构一起采用顺作法施工,内衬分层高度最小5.5m,最大7.6m。

土方开挖与内衬浇筑交替进行,上段内衬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

因前期旋流池地下连续墙施工场地为下卧2m,使后续旋流池结构施工场地受到很大限制,鉴于此现状,在第一段-2.25m至-9.70m内衬浇筑完毕后,采用顺作法将内衬由-2.25m施工至+0.50m处,将下卧场地回填至±0.00m,以便于解决结构施工场地狭小及深井降水排水困难等问题,保证施工场地有效合理利用。

2.1.2本工程基坑承压水卸压降水难度高,降水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基坑工程的成败,同时也影响到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危。

因此,经多方比较业主选定上海广联公司作为基坑降水专业分包方,由我项目部统一管理。

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束后,深井降水开始井点打设施工;基坑-17.30m以下土方开始时,即进行卸压降水直至底板及倒台体施工结束后方可停止降水。

2.1.3请同济大学作为第三方进行基坑监测,业务归口我项目部管理,以确保监测信息通畅,能及时指导施工。

监测施工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前进场准备,进行观测点的埋设,并做好原始数据测量;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我方配合相关测点埋设;基坑正式开挖时进行正式监测。

2.2施工总平面布置

2.2.1生活设施

施工期间,现场设一间标准集装箱办公室,三间工人临时休息室,并服从甲方的统一布置和管理。

整个现场应做到整洁规范。

2.2.2现场生产设施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源和电源位置,合理规划布置,设置四个标准配电箱,以供不同工序施工时使用。

主水管采用D50钢管引入,同样按不同工序需要在合理地点设置D15出水口(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用电量约300KVA,用水不小于100m3/天;为保证承压水深井降水的连续性,降水期间现场应准备两套供电线路,以及一台150KVA柴油发电机备用。

旋流池结构施工时,作业工序多,穿插施工作业频繁,必须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土方开挖时单天出土少、效率低,因此需在现场设一1000m3的临时土场;钢筋、模板等大宗材料堆放在基坑的东南侧。

基坑卸压降水排水采用集约管道直接排入下水道;现场沿施工便道设明排水沟,将场地雨水集中至积水井后,由潜水泵排入下水道。

3、施工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开工前做好详细、周密的施工准备工作,是确保本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3.1.技术准备

3.1.1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做好图纸自审工作,并写好自审记录,及时请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工作,做好交底会议纪要。

3.1.2原始资料调查分析:

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施工现场地下管线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3.1.3根据工程特点及设计要求,备齐施工及验收规范、质检记录表等技术、质检资料。

3.2材料及协调准备

3.2.1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预算的材料分析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编制钢材、混凝土需用量计划;本工程预埋铁件及小型工艺钢构件量多面广、构造较复杂,应及早提出加工计划,并列表反映出规格、数量、施工部位、供货到场时间等信息,以便施工时按表查对。

3.2.2基坑开挖时,宝钢1880mm工程土方工程已基本结束,因此应提前落实土方外运方案,使基坑挖出的土方能及时按计划外运,以减小现场堆土量,从而避免堆土对基坑的不利影响。

3.2.3旋流池结构施工阶段,参与单位多,管理方式各不相同,施工前应就施工期间的管理运作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将责任落实到人,以便施工期间整个施工管理运转高效顺畅。

3.3.劳动组织准备

3.3.1建立施工项目领导机构:

根据本工程特点,将组织一个有丰富深基坑工程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并将承担降水及监测的上海广联公司和同济大学纳入项目管理体系(见项目组织机构)。

3.3.2选择精干的施工队伍:

根据本工程的内容,选用精干的专业施工队进行基坑降水、土方开挖及内部结构施工,根据总工期安排如期进场。

3.3.3做好所有参战职工的入场教育工作,落实各项责任制。

3.4施工现场准备

3.4.1根据业主(或测绘院)提供的座标和高程,按照总平面图要求,进行工程主要轴线和高程测量,设置场内测量控制点,并定期进行复核。

3.4.2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束后,马上按结构施工要求进行场地规整,合理分配各工序施工用地。

3.5防渗措施准备

3.5.1土方开挖过程中,现场设专人监控地墙及地墙接缝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3.5.2现场配备堵漏人员,在地墙及地墙接缝出现渗漏时及时进行封堵。

3.5.3为保证地下连续墙接缝处在施工中出现渗漏后,能够得到及时处理,现场配备一定量的应急堵漏材料及塑料编织袋等备用。

4.组织结构及劳动力配备表

4.1组织机构

本工程二十冶组织多年在上海市深基坑施工中具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项目经理部由四部一室组成,组织机构如下:

 

旋流池结构工程项目组织机构

4.2劳动力配备表

根据工程进度安排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备,土建施工高峰期间人数为150人。

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表,承压水层降水施工、基坑监测劳动力安排见各专项作业设计。

劳动力配备表

工种

人员数

施工工序

坑内排水

2

2

4

土方开挖

12

3

5

20

结构施工

3

3

25

20

15

20

20

106

其他

施工员6人,技术员4人,放线2人,电工2人。

14

注:

施工测量由项目经理部测量工程师统一管理控制轴线的施测各专业施工队木工负责施工放样,但每道工序均需测量工程师复核确认。

5.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案

5.1测量方案

5.1.1测设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206-93和设计院、勘探院提供的测量成果。

5.1.2测量方案

①.测量工程师根据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工程测量成果,及时组织测量人员,利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对所提供的成果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报送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核,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根据所测成果布置现场施工测量控制网,并用混凝土浇筑施工场地内永久性测量控制标桩。

定期对标桩进行复核,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②.加强对测量控制网标桩的保护,严禁在标桩周围进行振动性作业,并对标桩与施工现场进行适当隔离,避免碰撞引起标桩的损坏,所有标桩均设醒目标志。

③.每道工序施工前项目经理部单位工程负责人提写测量通知单,并由测量工程师组织测量人员根据现场测量标桩进行施工轴线测设,并将测量成果报现场监理复核后方能进入工程实体施工。

④.工序施工完毕,在形成隐蔽前由施工作业队提出测量通知单位,测量工程师审核后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复测,并将测量成果上报现场监理复核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⑤.现场所用所有测量仪器均要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并有明显的检定合格标识,项目经理部技术质量部保存检定合格证的复印件,原件由公司技术科统一管理。

5.1.3测量仪器明细表

序号

仪器

名称

单位

型号

规格

主要性能指标

出厂

日期

现在

何处

1

全站仪

1

GTS-711

1998

1880mm专业项目部

2

经纬仪

1

ET-02

1998

基础工程处

3

水准仪

1

NA2

DN3

1998

基础工程处

4

钢卷尺

1

50m

0.4mm

1999

基础工程处

5

钢卷尺

1

30m

1mm

1999

基础工程处

5.2深井降水(卸压降水)方案

旋流池圆筒基坑开挖深度至-35.30m,基坑开挖面距⑦1层土顶面仅6.7m,第一层承压水赋存于⑦1层土中,承压水静水位埋深为8.88m,相当于绝对标高-4.58m,承压水水头高,水量大。

第一层承压水层顶上覆土不足以平衡承压水上扬压力,承压水会导致坑底出现“突涌”现象,因此,基坑开挖时,采用深井降水,通过降低承压水水位对基坑底部土层进行卸压,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因承压水上扬压力的作用导致上部土层的整体隆起或承压水自身发生管涌和流砂,保持坑底的稳定。

该基坑下第二层承压水赋存于⑨层土中,静水位绝对标高为-3.90m,经理论计算在基坑开挖至-35.30时,该层承压水顶上覆土足以平衡承压水的上扬压力,但因该场地局部范围第⑧层土缺失,导致两承压水层部分连通,因此在深井降水施工时,仍须考虑第二层承压水对基坑开挖的影响。

深井降水施工另见《深井降水施工组织设计》。

5.3基坑监测

5.3.1本旋流池基坑工程属超深基坑,施工期间必须做到信息化施工,因此,施工期间特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同济大学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为:

.地下连续墙墙顶位移及沉降;

.地下连续墙侧向变位(测斜);

.地下连续墙钢筋的应力变化;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基坑底土体回弹监测;

.坑外土体压力变化及空隙水压力监测;

.地面和建筑物的沉降监测;

5.3.2监测单位应在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前一周进场,地下连续墙施工期间按预定项目完成观测点埋设,并测量其各自的原始数值。

5.3.3监测单位自基坑土方开挖开始,每天必须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向我项目部报送观测日报表,深井开始卸压降水后,除日报表外,还应根据观测累积资料每周报观测总结及观测值分析预报。

5.3.4监测单位须根据设计及总包要求,就施工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频率、报警指标及进度计划等内容编制详细的监测作业设计。

5.4基坑垂直运输

旋流池基坑为一侧壁垂直深坑,开挖深达35.30m,无论从安全还是施工效率角度来讲,施工时人、机、物、料垂直运输需进行合理规划。

5.4.1为使施工人员能安全、迅速的上下基坑,本施工方案结合旋流池设计,拟将设计的旋转钢梯沿伸到坑底(见附图)。

5.4.2施工期间由两台50T履带吊配合出土、吊运施工物资及浇灌混凝土,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长钢筋、脚手管须用钢丝绳将其两端捆紧吊放;脚手架扣件、模板、短钢筋用出土吊斗装运,但物料不得超出吊斗沿口。

5.4.3指挥及联络:

履带吊由起重工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必须站在降水井检修平台、旋转钢梯平台等显要位置,采用彩旗或哨子向司机发出明确无误的指令;基坑上下讯息联络采用三部对讲机,坑下两部、坑上一部,或者采用手提广播喇叭。

5.5土方开挖

5.5.1旋流池采用逆作法施工,基坑开挖约35.30m深,考虑土方侧压力及基坑的整体稳定性的要求,为便于内衬的施工,基坑分五层开挖,施工顺序见土方开挖工况图。

5.5.2基坑开挖时,第一层采用反铲分两级接力挖土;余下各层采用坑内一台0.8m3反铲配合倒土、装斗和修筑沟槽,两台50t履带吊配两只特制吊斗提土(该吊斗装土约3.0m3,采用侧倾式倒土),土方吊出基坑后,吊斗拔除插销,并在自重作用下将土方倾倒在吊车作业半径内的地面上,然后由反铲倒运至离基坑边较远的临时堆土场,集中外运。

5.5.3每层挖土时应分小层挖土,每小层厚度宜控制在1.5m左右,以防塌方危及机械和人员的安全。

挖土时严禁吊斗、挖机撞击井壁内衬及深井降水井管。

坑底余下的200~300mm的余土人工清理,以防机械超挖破坏基底土层。

5.5.4每层土方开挖至标高后,由工人开挖明排沟及集水井,明沟沿距内衬3.0m一周布置,集水井内设高扬程潜水泵及时排出积水,以保证坑底干燥。

5.5.5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及时对基坑进行跟踪检测,如发现基坑变形超出报警值,立即停止下挖,缩小分段深度。

5.5.6下段开挖时必须保证上段衬墙已达到强度的75%后再下挖,以确保上段衬墙混凝土质量及基坑稳定。

5.6内衬墙施工

内衬墙按逆作法分五次浇捣,分层最小高度5.5m,最大为7.6m。

施工时应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第一段施工时,应按设计预留上接内衬结构插筋,并埋设止水钢板;第一段内衬施工完后,采用顺作法将衬筒施工至+0.500m,同时预留结构顶板及梁的插筋,并在衬筒与顶板接缝处留置契口防水槽,第二段施工时,应预留-13.300m泵站平台及梁的插筋,按冲渣沟尺寸预留衔接孔洞及插筋,并埋设止水钢板(见附图),待筒内结构施工至-14.700m标高时,凿穿旋流池地下连续墙,按设计将池内外冲渣沟进行系统连接。

每排插筋均按35d和70d长度间隔错开排放。

5.6.1内衬结构逆作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5.6.2内衬施工

①.每层土方挖至标高后,由反铲在基坑四周开挖1000×1600mm沟槽,该沟槽用黄砂分层回填夯实,待上下段内衬施工缝处绑扎搭接钢筋(φ22)按35d错开搭接插入后,在其上浇注100mm厚C10素砼垫层,以防止新浇注砼在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模板支撑的下沉。

(见附图)

②.土方分小层开挖时,先开挖坑边土方,以便人工配合风镐机,逐层对地下连续墙井壁凿毛,凿出的地下连续墙预埋的木条;地下连续墙表面应达到无泥土、无浮浆、无松动颗粒,并进行浇水湿润;同时必须及时对地下连续墙进行堵漏修补工作,要求支模前必须无渗漏现象。

③.在地下连续墙凿毛阶段应用墨线弹出对拉螺栓的点位,并将该处地下连续墙水平钢筋凿出,以便对拉螺栓与之焊接。

④.内衬钢筋绑扎

A、钢筋加工前,分段进行钢筋翻样,钢筋翻样按照结构施工图对每个构件进行钢筋编号,并编制钢筋表,加工人员按照配筋表下料成型、成型的钢筋应系上标牌。

注明使用部位、规格、品种,进场钢筋应分规格、部位整齐堆放。

B、所用的钢筋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对每进一批钢筋应进行抽样试验,并应有抽样检验报告,未经抽样检验合格的钢筋严禁使用,焊接钢筋需有焊接试验报告。

C、钢筋的连接:

内衬竖向φ22钢筋每段段内采用闪光对焊连接,两段之间施工缝处采用35d错开绑扎搭接,并适当加以点焊,以尽量减轻钢筋对底部垫层的压力;内衬水平φ25钢筋施工时,先在加工厂将钢筋两两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成18m长,以减少坑内一半的焊接量,在坑内绑扎时再采用单面10d搭接焊和帮条焊连接。

两段之间施工缝处钢筋在上段施工时留出,并插入预先留设的砂槽中,在下一段土方开挖时清理出。

(见附图)

D、钢筋绑扎时,其绑扎点位、间距、保护层厚度等均需按设计要求和GB50204-2002的规定执行。

E、按照施工进度,分阶段向施工班组进行施工交底,内容如:

绑扎顺序、钢筋规格间距、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以及弯钩形式等。

F、钢筋特别密集区域为保证混凝土浇捣密实,具体定出振动棒插入点位置和插入方式,当采用某些特殊方式时应先取得监理和设计的认可方可施工。

G、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发现钢筋与其它设施相碰时应会同有关技术人员研究解决,不得擅自弯、割、拆、移。

H、为了满足设计规范对保护层的要求,应按设计要求的厚度制作不同厚度垫块,并分类堆放专人管理,确保不同保护层厚度使用不同规格的垫块。

垫块按梅花状布置,并与水平筋绑扎牢固。

I、钢筋绑扎成型后,将作业现场及钢筋网片上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通知现场监理人员参加钢筋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⑤.内衬支模施工

A.内衬侧模模板主要采用宽300mm的普通组合钢模板,局部采用木模拼接,模板系统拼装时必须平整、光滑,模板间接缝设专用海绵条,做到严密无漏浆;内衬利用砂槽上素砼垫层做底模。

B.内衬模板支撑系统内楞采用2φ25钢筋@750,外楞采用2φ48×3.5钢管@600,内衬内采用φ16@750×600对拉螺栓限位校正,外部采用脚手管及花蓝校正螺丝进行顶拉,保证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模板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内楞钢筋需根据内衬弧度预先弯曲成型;对拉螺栓与凿出的地下连续墙主筋焊接牢固,每根对拉螺栓中部均焊接80×80×3止水钢板,靠模板一端焊一长约40mm的φ16限位钢筋,限位钢筋与模板间设30×30×20木块。

(见附图)

C.施工缝节点处理:

下一施工段支模时,在与上一段接触处支出漏斗型模板,且高出上一段底部不小于300mm,离开上一段水平最小距离不小于400mm;从而形成“假牛腿”,以避免因混凝土凝固时的细微收缩而在施工缝出现间隙,从而保证环向施工缝处墙趾砼的密实,以防渗水、漏水。

“假牛腿”在内衬砼强度达到设计值75%后凿除,并用与内衬同配比的砂浆抹平;钢筋绑扎完后,在底部垫层上设一圈100×100木条,木条位于内衬中部,木条于下一段内衬土方开挖时抠出,从而在施工缝处形成一防水槽。

(见附图)

D.因每段内衬高到6.5m,为满足混凝土浇灌时对倾倒高度的要求,除在顶部留一圈漏斗口外,每段模板需在中部按@3000设置混凝土浇灌孔,在混凝土浇至孔口时,用预先定制的模板封堵。

E.为便于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灌,需围绕基坑四周搭设双排脚手架,脚手架采用φ48×3.5钢管搭设。

其立杆横距1200mm,纵距1500mm,步高1800mm;并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设置足够的剪刀撑、附墙拉结等构造。

F.内衬混凝土浇筑后3~4天开始拆模,拆模时应同步抠出对拉螺栓上的木垫块、割断对拉螺栓,并用与内衬同配比的砂浆抹平。

⑥.内衬墙砼浇注

A.内衬结构深度较大,逆作施工第四层时,浇灌出料点位于-26.8m,选用常规泵布料浇灌难以满足空间要求,同时施工安全隐患较大。

因此,根据施工工况及现有设备能力:

前三段内衬因最低出料点位于-20.8m,选用两台汽车泵直接往受料滑槽内输送砼,两台汽车泵布料杆长度为45m及37m;第四段选用一台汽车泵(布料杆长45m)直接往受料滑槽内输送砼,一台汽车泵(布料杆长37m)与50T履带吊配合,吊车吊起砼导管,其上部有一0.5m3漏斗,砼泵车向漏斗内泵送砼,砼通过导管进入受料滑槽滑入模板内;施工时每台泵车安排一名起重工统一指挥。

(见附图)

B.内衬全部采用C30、P12商品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为120±20mm,混凝土配合比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强度和抗渗等级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原材料质量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控制,混凝土搅拌站应确保供应于本工程产品的质量,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C.混凝土浇灌前应对钢筋、模板、预埋件、预留管孔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D.内衬模板整体系统为圆形,为确保其受力均匀,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浇捣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浇注速度,并及时振捣,每层浇灌速度必须保持一致,防止因一侧或局部混凝土浇筑过高引起模板支撑变形过大。

E.混凝土浇筑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每台泵车出料点配三台振动棒,一台备用,振捣要及时进行,不可漏振或过振,并注意振捣的布点,振捣插入点按环向两排行列式排列,间距300~4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