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3176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2.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4.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5.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本单元由四个部分的内容构成:

一、认识空气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

空气无一定的形状、会流动、具有容易被压缩等。

认识空气的这些性质与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存在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推进、比较、概括等能力的训练。

二、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包括:

认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通过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培养学生进一步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借助想象和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力。

三、 认识空气的主要化学成分。

在前面认识空气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关于空气组成的初步、浅显的化学知识,并为后面学习人的呼吸生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准备相关的知识,同时继续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训练。

四、认识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在认识了空气的性质和组成之后,这部分内容将引领学生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考察自己周围的空气质量,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序号

课题

课时

1

空气的性质

2

2

热空气和冷空气

2

3

空气中有什么

2

4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

 

教案1

课题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占据空间。

3、指导学生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4、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点:

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气球、塑料瓶、玻璃杯、纸团、水槽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1、猜谜语: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学生回答。

3、谈话:

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儿有空气呢?

4、提问:

(出示活塞向外拉出一部分的注射器)这只注射器里有空气吗?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证明呢?

5、请一位同学演示实验方法。

6、提问:

谁有办法用这只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7、学生演示并说明。

8、小结:

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就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谈话:

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

2、请几位学生吹一吹。

3、确实很容易吹大。

(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你能把它吹大吗?

4、请几位学生来试一试。

5、提问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你有办法把气球吹大吗?

6、学生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7、学生实验。

8、汇报实验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9、小结:

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椐着,空气要占据空间。

(揭题并板书:

空气占据空间)

三学生实验,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1、谈话:

空气是否真的要占据空间呢?

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进一步来验证。

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杯子不能歪,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提问:

为什么在第一次实验中纸团没湿,而在第二次实验中纸团却湿了呢?

(启发学生发现:

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

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时,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了杯子,纸团就被水浸湿了。

5、学生讨论汇报。

6、多媒体动画演示:

纸团湿与不湿的原因。

7、小结。

第二课时

一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点,归纳空气的性质

1.提问:

过去我们认识过水,水有什么性质?

2.讨论:

(结合课本第4页的插图)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

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页上的表格填写。

二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教师出示两个雪碧瓶(一个装水,一个空的),提问:

这两个瓶子里面有什么?

哪个重?

2.提问:

这个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有重量吗?

3.学生讨论。

4.教师介绍器材,谈话:

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有没有重量。

5.学生讨论。

6.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①两只气球要吹得一样大;

②一只气球表面贴一小块胶带;

③把两只气球分别系在长棍的两端;

④在长棍中间系上绳子,调节其位置,并用适量的胶泥配重,使长棍保持平衡;

⑤用大头针从贴胶带处刺破气球,观察发生的现象。

8.学生分小组活动,并画下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情况。

9.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10.师生小结。

三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

1.教师出示一个充足了气的塑料口袋,提问:

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

松开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

注意:

动手做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4.教师指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提出的假设。

5.学生分组实验。

6.学生讨论汇报。

7.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

生产和生活中用到空气的这种性质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勤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发现空气的这种性质能在更多的场合发挥它的作用。

四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弹力

1.演示教师自制的空气枪,激趣:

你想制作一个你自己的空气枪吗?

2.指导学生制作空气枪。

3.学生自选材料制作,玩空气枪。

(强调:

不要对着人)

 

板书设计

1.空气的性质

占据空间

有质量

会流动

容易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课后拓展练习

 

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实验,研究空气究竟有没有质量。

 

 

教学探讨

与反思

 

教案2

课题

2、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把书翻到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是会流动的吗”,又是个问题,先来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板书课题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自主学习1、风的形成

(1)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

有关空气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体验板书流动的空气风从学生的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

2、空气的流动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

打开冰箱冷藏室③冷空气是下沉的板书热空气演示P6实验二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适当点拨让学生自我总结板书上升板书猜想答案(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用实物投影展示把观察结果写在P72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2)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画流动图板书热气球孔明灯

三、课外拓展1、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板书设计

 

2热空气和冷空气

空气是会流动的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沉

热气球孔明灯

 

课后拓展练习

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教学探讨

与反思

 

 

教案3

课题

3、空气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教学准备

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

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

你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么?

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谁来解释一下?

二、进入新课

1、空气的成分

(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

(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

(建议改为大一些的集气瓶)

(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

(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

(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

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

我们在看。

(6)教师演示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

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

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

(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

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

(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

2、认识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

(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

(4)教师演示实验。

(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

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

(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三、巩固

1、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

2、学生做介绍。

3、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的做介绍。

四、作业

1、了解氮气的作用。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设计

3.空气中有什么

氧气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氮气

水蒸气

课后拓展练习

了解氮气的作用。

 

教学探讨

与反思

 

教案4

课题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重难点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

教学准备

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讲述: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

⒉提问:

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

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⒊讲述:

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二、学习新课

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

⑵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⑶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

(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

(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

我们能做什么呢?

2、学生介绍书上的6幅图。

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四、作业

完成调查记录。

 

 

板书设计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空气污染的含义:

当空气中增加了有害人类健康的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空气污染的原因:

人类活动

危害及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课后拓展练习

完成调查记录。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教学探讨

与反思

 

单元小结及质量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学习情况总结:

单元检测分析:

应考人数

实考人数

总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30分以下人数

从教学过程中和单元检测中发现的问题:

 

改进措施:

 

第二单元冷和热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4.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1.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3.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4.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4.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会慢慢变凉;勺子放在热汤中,勺柄会慢慢变烫;四季更替等等。

学生对“火热”、“冰冷”、“清凉”、“温暖”这些不同的冷热程度都有切身的感受,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如加热、制冷、散热、保暖等,也时常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此为基础,本单元将带领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了解冷热现象中蕴涵的科学道理。

本单元主要由五个部分的内容构成:

一、形成温度的概念,学会测量水温。

通过感受和比较活动,使学生建立温差和温度的概念。

然后,教会学生测量水温的方法。

其后,教材安排了连续测量一杯热水降温过程的实验,这是一个将技能与科学探究融为一体的好活动。

通过预测、实验、收集数据和画曲线图,学生将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并能从中领悟到身边平常的小事里也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以及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问题和科学奥秘。

二、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

学生将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固体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传导,气体和液体的传热方式是对流,热还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辐射出去,即热辐射。

 

三、物体受热和冷却后会发生很多变化,教材中设计了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富有趣味的活动,带领学生探究物体形态和体积的变化。

学生将通过实验、交流和阅读资料,认识冷热变化对物体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规律的利用。

四、不同物质以及同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学生将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和画曲线图,了解油和水吸热、散热的特点,以及颜色深浅不同的纸袋吸热、散热的性能。

学生还将利有和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五、了解自然界中水体的不同存在形式,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在学生对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将进一步探究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并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了解自然界中雨、雾、霜的成因。

从结构上看,前四课探究的是生活中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规律,第5课探究的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水,及其冷热变化规律。

前四课,基本可以看做并列关系,分别探究了冷和热的程度以及怎样表达和测定;冷和热对物体有哪些影响;热怎样在物体中传递;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同时,第1课中涉及到的主题概念和基本技能又是后续探究的基础。

本单元是一个实验密集的单元。

虽然内容比较经典,但活动新颖丰富,而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释、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能力及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力争让学生都有动手动脑、亲历探究的机会,并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序号

课题

课时

1

冷热与温度

1

2

热的传递

1

3

加热和冷却

2

4

吸热和散热

2

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2

总课时

8

 

教案5

课题

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知识与技能

3﹑知道温度的概念;4﹑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录

第一课时

1、建立温度的概念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

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

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二、形成温度概念学生试着对观察的体验做出自己的解释。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

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

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

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

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讨论:

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哪些材料:

(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

(2)需要观察什么?

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

从什么时候开始记?

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

(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三、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

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

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

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②连线。

 

3、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讨论:

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

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

最后的温度一样吗?

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

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结发现:

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也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曲线图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曲线图的作用,如股市大盘的曲线图。

作业设计

再次预测:

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

会降到多少呢?

水温究竟下降到多少度?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课后拓展练习

 

如果有杯凉水,测出凉水的温度,然后给凉水加热,那么温度升高有什么规律呢?

两项作业可以选其一。

 

 

教学探讨

与反思

 

 

教案6

课题

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2﹑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3﹑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4﹑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6﹑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