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3309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6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能分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课程资源

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等。

教学设计

备注

一、创设情境。

搭一搭、画一画

出示情境图,谈话:

小朋友一、创设情,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

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教学互动:

二、教学互动

出示主题图:

谈话: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也想试一试吗?

小组交流:

你画的图形是怎么画的?

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提示课题,谈话:

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

(板书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巾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

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

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提问:

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

(在图形后面板书:

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

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了崃的?

在积木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提问:

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

(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

正方形、圆)

(3)认识三角形。

你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

你会几种折法?

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

请展示自己折成的图形。

你发现了一个新的图形吗?

(板书:

三角形)

(4)认识平行四边形。

用这两个在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呢?

请各小组在绒面板上拼一拼,看你们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带领全班学生一起看拼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问:

谁认识这个图形?

(指着平行四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

(3)试一试。

1)出示一些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文形,哪些是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提问:

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4)出示练习一第1-3题,指导学生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题

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课程资源

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设计

备注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

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

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为什么?

 2.提问: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

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

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

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教学反思

 

0授课时间

课型

练习课

课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

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方法

练习、巩固

课程资源

准备

教学设计

备注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动手。

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题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指导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习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课程资源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备注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

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题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方法

练习

课程资源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备注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15-9=()

(2)9+()=1818-9=()

(3)9+()=1414-9=()

(4)9+()=17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

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课题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课程资源

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教学设计

备注

一、口算赛

8+9=15-9=17-9=6+7=13-9=

7+9=18-9=9+5=14-9=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

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