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重难点预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3025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3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重难点预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重难点预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重难点预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重难点预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重难点预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重难点预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重难点预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重难点预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重难点预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docx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重难点预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四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

1.电解水时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如何证明产物是氢气和氧气?

写出文字表达式。

2.由电解水实验事实,可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纯净物分为哪两类?

什么是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课题2分子和原子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

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请举例说明。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基本性质?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状态变化、热胀冷缩、溶解扩散等现象。

4.从分子的角度看,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

5.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6.什么是分子?

什么是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课题3水的净化

1.城市生活用水的生产过程有几步?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

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

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5.天然水与自来水、自来水与纯水、硬水与软水有什么区别?

怎样鉴别它们?

6.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何影响?

请列举水的净化和硬水软化的方法。

  

课题4爱护水资源

1.怎样理解地球水资源的丰富、有限和短缺?

2.我国水资源情况如何?

在31个省市中,缺水的有几个省市?

极度缺水的有几个省市?

3.说说水体污染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4.为什么要爱护水资源?

怎样爱护水资源?

5.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三单元

1.电解水实验(易错点)

正极

负极

生成气体的

物理性质

通常状态下,的气体

通常状态下,的气体

检验气体的实验

气体的名称

气体的体积比

气体的质量比

实验现象

(1);

(2)。

实验结论

(1);

(2)。

反应方程式

在实验中常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目的是,通的是电。

2.标准状况下,氢气是的气体,密度,溶于水。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色火焰。

点燃氢气前要,方法是

3.分子、原子(难点)

分子(原子)的特征

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各举两例说明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都在不断,且温度越高。

(3)之间有,且受热时变大。

(4)同种分子,

不同种分子。

(1)分子是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

4.

(1),叫硬水,

,叫软水。

(2)如何区分硬水的软水?

(3)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

①生活中②实验室。

(4)过滤(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

5.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水为什么都不是纯水?

(2)生活中你见过(或使用过)哪些净水方法?

它们的净水程度如何?

(3)过滤操作中应注意的方面概括为“一贴”;

“二低”、;

“三靠”、、

(4)你能想到用哪些物质来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

第一次过滤,水依然浑浊的原因有:

、、

可以再过滤一次。

6.说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是因为;说水资源宝贵,是因为。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要。

节约水资源就是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比如:

生活中可以

;农业上可以

;工业上可以。

7.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

8.预防和消除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

(1)

(2)

(3)。

9.易错点:

(1)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如何回收过氧化氢制氧气后混合物中的二氧化锰?

如何回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后剩余物中格的二氧化锰?

(2)吸附是变化。

配套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气爆炸B.纸张燃烧C.水果榨汁D.菜刀生锈

2.我们熟悉的物质里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B.酒精C.食醋D.碘酒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用途正确的是(  )

A.氮气用作电光源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

C.烧碱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氧气用作火箭燃料

4.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能结成冰,俗称“热冰”,如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冰”中的水分子是无规则的排列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

D.常温常压下“热冰”是固体

5.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6.我国研制的闪烁晶体材料BixGe3O12,被应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中.其中铋(Bi)、锗(Ge)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4价,则x的值为(  )

A.4B.3C.2D.1

7.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消除可燃物

8.测得某些食品的近似pH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柠檬

苹果

西红柿

牛奶

玉米粥

2.3

3.1

4.2

6.5

7.6

A.牛奶和玉米粥均属碱性食品B.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C.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少量液体B.

过滤C.

闻气味D.

稀释浓硫酸

10.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11.对下列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A.点燃所有可燃性气体前都应先验纯﹣﹣防止气体不纯点燃时爆炸

B.空气能被压缩﹣﹣分子的体积变小

C.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质量都增加﹣﹣都发生了变质

D.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镁原子少﹣﹣钠原子比镁原子更容易得到电子

12.猕猴桃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可强化免疫系统,促进伤口愈合和对铁质的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相对分子质量为176g

B.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是3:

4:

3

1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

40

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B.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则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D.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水属于氧化物

15.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碳酸钠.各取少量于4支试管中,分别向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先被鉴别出来的两种物质是(  )

A.盐酸和氯化钠B.盐酸和氢氧化钠

C.盐酸和碳酸钠D.碳酸钠和氯化钠

16.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量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8分)

1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改造世界.

(1)为了全民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强化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单质”、“元素”、“原子”).

(2)下列说法正确缺的是  (填序号)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B.石油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石油的气化、焦化和液化

C.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不可再生能源将面临枯竭的危险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我们常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清洁精具有  作用.

18.水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1)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2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气.

(2)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是  (填序号)

A.吸附B.沉淀C.过滤D.蒸馏

(3)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白糖C.味精D.植物油

(4)下列关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B.经过自来水厂处理的水是纯水

C.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固体杂质D.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9.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1)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酸是  ;

(2)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  ;

(3)常被称为“火碱”的物质是  ;

(4)厨房中一种调味品是  .

20.请根据下列表述回答问题:

已知A、B、C、D均含有两种元素.固体A中加入液体B,能放出大量热.固体C中加入液体D,有气泡产生,爱气体能供呼吸,充分反应后过滤,只得到液体B和固体C.

(1)A跟B反应的生成物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或用于建筑材料等,则A的化学式为  .

(2)C跟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在上述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时,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的试剂名称是  ;不能用来收集CO2等装置是  .

(2)如图E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  .

(3)可以使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原因是  .

22.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学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进行多角度探究的实录:

(1)探究实验中的能量变化.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4%的稀盐酸逐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若向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温度也逐渐升高,但不能证明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认为原因是  .

(2)探究反应过程中的酸碱度变化.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用滴加2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根据曲线图判断,该反应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滴入另一种更溶液中.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  色.

(3)讨论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探究物质反应实质

从微观角度分析稀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3.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把10g石灰石固体样品进行高温煅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残留固体质量7.8g.计算:

(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1)固体质量减少了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这是生成的  (填具体物质名称或化学式)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气爆炸B.纸张燃烧C.水果榨汁D.菜刀生锈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煤气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我们熟悉的物质里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B.酒精C.食醋D.碘酒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汽水、食醋、碘酒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酒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解答】解:

A、汽水中含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酒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用途正确的是(  )

A.氮气用作电光源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

C.烧碱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氧气用作火箭燃料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

A、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错误;

B、活性炭有吸附性,用于冰箱除臭,正确;

C、烧碱是强碱,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

D、氧气用作火箭助燃剂,错误;

故选B

 

4.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能结成冰,俗称“热冰”,如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冰”中的水分子是无规则的排列

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

D.常温常压下“热冰”是固体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据水变成冰的过程考虑,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所以原子个数也不变.

【解答】解:

A、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固体是有序排列的,分子运动的范围比较小,液态的水分子运动的范围大呈无序状,故A说法错误;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固体是有序排列的,分子运动的范围比较小,液态的水分子运动的范围大呈无序状,故C说法错误;

D、根据题干中:

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所以常温常压下“热冰”是固体.故D正确.

故选D.

 

5.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A、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6.我国研制的闪烁晶体材料BixGe3O12,被应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著名实验中.其中铋(Bi)、锗(Ge)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4价,则x的值为(  )

A.4B.3C.2D.1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BixGe3O1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

铋(Bi)、锗(Ge)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4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3)×x+(+4)×3+(﹣2)×12=0,则x=4.

故选:

A.

 

7.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消除可燃物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灭火的原理: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消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

A、吹灭蜡烛时没有隔绝空气.故错误;

B、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故错误;

C、用嘴吹灭蜡烛,使然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正确.

D、用嘴吹灭蜡烛时,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错误;

故选C.

 

8.测得某些食品的近似pH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柠檬

苹果

西红柿

牛奶

玉米粥

2.3

3.1

4.2

6.5

7.6

A.牛奶和玉米粥均属碱性食品B.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C.柠檬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同时要明确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胃酸内含有盐酸显强酸性,胃酸过多的病人要少食用酸性食品.

【解答】解:

A、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玉米粥的pH大于7,显碱性.错误;

B、西红柿的pH小于苹果的pH,所以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弱.错误;

C、柠檬汁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错误;

D、因为苹果的pH小于7,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正确.

故选D.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少量液体B.

过滤C.

闻气味D.

稀释浓硫酸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10.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依据元素周期数与原子结构的特点分析即可;

B、依据钠离子的结构分析即可;

C、从二、三周期的原子结构分析即可;

D、依据镁的原子结构结合离子测写法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A、由图示及所学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故说法错误;

B、钠原子核外由11个电子,其最外层是1个电子,钠离子是失掉该电子而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微粒,此时核外共10个电子分为两层电子,故说法错误.

C、由图示可知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故说法正确;

D、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这2个电子而变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其符号为Mg2+,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1.对下列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A.点燃所有可燃性气体前都应先验纯﹣﹣防止气体不纯点燃时爆炸

B.空气能被压缩﹣﹣分子的体积变小

C.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质量都增加﹣﹣都发生了变质

D.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镁原子少﹣﹣钠原子比镁原子更容易得到电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A、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考虑;

B、空气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根据电子得失情况进行分析.

【解答】解:

A、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在爆炸极限内就发生爆炸,点燃前要验纯,故A正确;

B、空气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间隔变小,不是分子体积变小,故B错;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未发生化学变化,故C错;

D、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镁原子少,因此钠原子比镁原子更容易失去电子,故D错.

故选A.

 

12.猕猴桃肉肥汁多,清香鲜美,甜酸宜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可强化免疫系统,促进伤口愈合和对铁质的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相对分子质量为176g

B.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是3:

4:

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B、根据维生素C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维生素C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1×8):

(16×6)=9:

1:

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1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

40

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物质的微观构成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及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乙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2C2H2+5O2

4CO2+2H2O,由方程式可知:

A、该反应是乙炔和氧气发生了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说法不合理;

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

[(12×2+1×2)×2]:

(16×2×5)=13:

40.故B说法合理;

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故C说法合理;

D、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