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9讲西方文明的源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2864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9讲西方文明的源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9讲西方文明的源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9讲西方文明的源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9讲西方文明的源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9讲西方文明的源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9讲西方文明的源头.docx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9讲西方文明的源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9讲西方文明的源头.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9讲西方文明的源头.docx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第9讲西方文明的源头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

第9讲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代希腊、罗马制度及人文精神的起源

阶段特征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表现

政治上

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济上

海外贸易和奴隶制工商业发达,为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想上

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表达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条件

(1)地理因素:

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环海。

(2)经济因素: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相对发达。

(3)政治因素: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4)人文因素: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

2、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确立起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

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主要内容

(1)公民大会: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其讨论决定。

(2)五百人议事会:

国家常设最高行政机关。

(3)陪审法庭:

国家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

4、历史评价

(1)意义:

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2)局限:

仅“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直接民主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

【二】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原因和条件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

(2)罗马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法学家的积极配合。

(3)平民对奴隶主贵族的不断斗争。

2、发展历程

(1)起源阶段: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①习惯法:

罗马共和国早期,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为保护贵族利益提供了方便。

②成文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2)发展阶段: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①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称为公民法。

②公元前3世纪中叶至3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万民法。

(3)完善阶段:

更加系统化和法典化。

为巩固东罗马帝国的统治,查士丁尼完善了罗马法,形成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基本内容

(1)承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历史影响

(1)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3)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4)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三】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1、产生的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3)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思想主张

(1)智者学派:

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3)柏拉图:

理念论和《理想国》——为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里士多德:

创立逻辑学——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3、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雅典民主政治

视角一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例1](2018·郑州模拟)“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解析]

[答案]A

[拓展归纳]

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文明的差异

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地理

环境

山岭纵横,河流交错,遍布海湾开放的海洋环境

背靠大陆,依托大河平原较为闭塞的内陆环境

经济

基础

以手工业和航海业为主的奴隶制工商业相对发达

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

思想

意识

崇尚自由平等和人性发展

重视宗法、礼仪等的秩序

政治

制度

实行民主政治(伴有君主制)

大一统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视角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和特点

[例2](2017·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以下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解析]此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雅典民主只是针对公民群体而言,外邦移民、奴隶和他国公民都不享受民主权利,这说明真正享受民主的人仍然非常有限,这是“非常不民主”的具体表达。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拓展归纳]

1、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经历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

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伯利克里改革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经历了民主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由血缘世袭到以财产、地域为主,由有财产等级限制到逐步取消,由贵族共和到公民广泛参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民主制度不断创新:

抽签选举、差额选举制,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的尝试。

(4)少数人的民主:

以城邦制为基础,适合小国寡民,只属于雅典少数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那么不享有民主权利。

2、雅典民主政治的机构及其运作方式

机构

产生方式

或资格

主要职责

性质或地位

公民

大会

全体公民参加

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五百人

议事会

抽签产生

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监督官员执行大会决议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陪审

法庭

抽签产生

负责各种诉讼

日常司法机关

3、雅典民主政治与今天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

[演练命题热点]

1、顾准说:

“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雅典城邦为直接民主提供的条件不包括()

A、面积狭窄,便于公民的各类民主活动

B、人口集中,彼此之间比较熟悉

C、以公民为主体的人口一般数量不多

D、以商业为主的经济活动纠纷少

解析:

选D此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A、B、C三项都是城邦的特征。

以商业为主的经济活动比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所涉及的纠纷更多。

2、(2018·江苏南京调研)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那么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选项政治家主要内容主要原那么

A梭伦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主权

B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轮番而治

C克利斯提尼实行“陶片放逐法”司法公正

D伯利克里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民主监督

解析:

选C此题考查了雅典民主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A、B、D三项说法正确。

C项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实行“陶片放逐法”,这一做法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迫使他们不敢肆意妄为,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陶片放逐法”不涉及司法制度。

3、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等、法制的社会观念,而古老的中国那么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和鲜明的等级尊卑秩序。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方式上动与静的差别

B、经营方式上开放与封闭的差别

C、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

D、文化观念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

解析:

选C此题考查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差异产生的原因。

A、B、D三项都是由C项决定的。

罗马法

[点击命题角度]

视角一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例1](2018·新课标全国高考)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但由于依据法律审判解决问题时,重程序、辩论,轻证据,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应选B项。

[答案]B

[拓展归纳]

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及演变原因

发展演变

内容

演变原因

早期:

习惯法

古代罗马人相信“自然法那么”;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了方便

习惯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经过平民的斗争,罗马统治者不断调整法律

诞生:

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

包括公法与私法、民法与刑法、氏族继承与遗嘱等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日益

发展

公民法:

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万民法:

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社会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变,万民法出现

形成

体系

帝国时期的统治者重视法律的制定;法学家积极立法和解释法律;《民法大全》的编纂

随着自由民中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别开始消失

视角二罗马法的原那么和影响

[例2](2018·天津高考)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以下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那么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解析]《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改变了以前依据习惯法判案的局面,因此选项C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拓展归纳]

罗马法所表达的原那么及其影响

(1)原那么:

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民主平等。

(2)影响:

进步性:

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近代资产阶级的立法提供了蓝本,为西方司法制度、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陪审制、律师制、司法原那么等);罗马法也影响着东方的立法、司法。

局限性:

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表达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演练命题热点]

1、自从《十二铜表法》颁行后,千年间几乎未经任何改动,也从未被宣布废止过,它一直居于准神圣的地位。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十二铜表法》公平合理

B、法学家将罗马法系统化、法典化,且日益完善

C、罗马人民特别尊崇法律

D、罗马国家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

选DA项表述错误,《十二铜表法》实质上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法学家将罗马法系统化、法典化是在罗马帝国时代,而《十二铜表法》是在罗马共和国时代,B不符合史实。

尊崇法律,就更说明法律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改,故排除C。

《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时间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千年间”就是指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5世纪,这期间罗马国家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一直是奴隶社会。

2、(2018·安徽省级规范学校二模)“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

”为此颁布了()

A、《查士丁尼法典》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D、万民法

解析:

选D此题考查万民法。

从题干材料信息看要求把外国人也保护在法律之内。

符合这一要求的是万民法,打破了原来公民法只对罗马城邦公民的法律保护,把帝国范围内所有公民都纳入法律保护之内。

3、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

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A、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解析:

选A此题考查对罗马法知识的再现能力。

法律是社会实践的总结,习惯后来就演化成了习惯法,对习惯法进行理性的规范,就形成了成文法,成文法太杂乱就需要法律总结。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点击命题角度]

视角一考查苏格拉底思想内容

[例1](2017·北京高考)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

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解析]此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苏格拉底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并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他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项正确;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但忽视了道德的作用,A项错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他们的思想不符合“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排除C、D两项。

[答案]B

[拓展归纳]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比较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不同点

知识

重视知识的实际功效,“感觉即知识”

强调知识和道德的结合,“知识即美德”

善恶

认为世间是非善恶无标准,忽视道德

形成了明确的善的概念,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的主张

相同点

研究重点放在社会和人,都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视角二考查东西方先哲思想的对比、联系

[例2](2018·浙江高考)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解题应抓住“讲求实际功利”这一核心概念。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墨家学派代表手工业者利益,智者学派崇尚功利,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拓展归纳]

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孔子

苏格拉底

相同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不同点

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主张

(1)思想核心——“仁”;

(2)主张为政以德,表达了民本思想;

(3)主张“克己复礼”;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演练命题热点]

1、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480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挚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

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指控,著作《论神》被焚,其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因船沉而亡。

以下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他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奠基时期

B、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

C、他否定了神的权威,受到神的报复

D、他的思想表达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解析:

选D伯利克里生活的时期属于雅典民主的繁荣时期,A错。

苏格拉底生活在普罗泰格拉之后,B错。

普罗泰格拉因船沉而亡,属于偶发事件,并非神的报复,C错。

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其思想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2、(2018·朝阳模拟)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点是()

A、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B、有思想力度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以人的感觉为判定万物的准绳

D、强调道德行为是以知识为基础

解析:

选A相同点都是关注人。

B、D两项指苏格拉底;C项指智者学派。

3、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以下各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主张,其中与普罗泰格拉这一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B、“自修那么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解析:

选A普罗泰格拉强调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

A项“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也明显是在强调以自己的内心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

二者同时都具有一定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倾向。

技能九提升解答比较类设问的能力

在解答比较类设问时经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不能把材料所给的时间、事件、人物等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客观、全面地对材料进行解读,造成断章取义、主观臆断;其次,不能确定正确的比较方向,即不明确横向比还是纵向比;第三,语言表达欠缺。

语言的表达是决定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是结合材料、问题中的关键词语组织答案,即围绕核心问题解答;其次在组织答案时不要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晦涩难懂的词句或过于偏激的言语,不要把自己的观点、评价绝对化。

比较型设问的三步解答方案

第一步,明确比较对象

首先明确要比较的是哪几项历史事物,然后明确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

第二步,确立比较角度

即找准比较点,这是关键。

题目已说明比较点的,按要求比较即可;题目没有说明比较点的,要根据题意确定比较点。

比较点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

第三步,组织答案

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

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如“特点”“方式”等,然后行文上为“都……”,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所有要比较的历史事物;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也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对所有要比较的历史事物逐项作答。

(2017·安徽高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表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萃,皆中。

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

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

……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此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的第一小问,抓住“举进士、拔萃,皆中”和“《新唐书》列传”等有效信息即可回答;第二小问抓住“对当时社会政治”这一限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确立财产等级制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政权性质、选拔人才标准变化、价值趋向等角度比较两者即可;第二小问抓住“社会观念”的限定进行分析。

(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政权任用官员的范围。

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

前者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

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

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了追求财富的观念。

中国人崇尚“学而优那么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发展。

(时间:

45分钟总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8·南京模拟)古希腊诗人阿尔凯奥斯说:

“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

”阿尔凯奥斯所言与城邦相关,据此可以说明城邦的一大特点是()

A、城邦林立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D、小国寡民

解析:

选C关键信息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结合时间、地点,就可以判断出这里的人们的“机会”是“民主政治”给予的“机会”。

其他的几项都与之不太相符。

2、(2018·冀州模拟)伯利克里说:

“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他个人的才能。

”该材料最符合古代雅典史实的是()

A、公民个人出身决定能否担任荣耀公职

B、公民个人才能决定能否显露头角

C、人的价值决定能否担任荣耀的公职

D、阶级地位决定公民才能和价值

解析:

选B材料中“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他个人的才能”说明B项最符合题意,其它几项都不符合题意。

3、(2018·朝阳模拟)公元前7~前5世纪雅典几次重大改革中呈现的总体特征是()

A、从君主专制到贵族共和的演变

B、对公民群体及其权利的保障

C、以地域部落取代原有血缘部落

D、发放津贴保障下层平民参政

解析:

选B材料中的这几次改革即从梭伦到伯利克里的民主改革,一个总体特征就是保障民主。

4、(2018·湖北孝感第一次统考)以下三幅关于雅典的图片给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①公民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②当时的雅典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和夫权社会③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④公民大会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政治机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

选D此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三个图片均未涉及陪审法庭,排除①。

从图片以及雅典民主制可知妇女并非公民,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故公民大会不是普遍性的机构,排除④。

应选择D项。

5、(2018·河北高三质检)《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解析:

选A此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并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