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简答题最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2305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简答题最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简答题最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简答题最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简答题最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简答题最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简答题最后.docx

《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简答题最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简答题最后.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简答题最后.docx

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简答题最后

2005年高考政治冲刺――能力提高

简答题最后一练

一、经济类

1.2004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4%的GDP,却消耗了全球石油消费量的7.4%、煤炭的31%、钢铁的21%……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

“按照现在的能耗增长推算,将来全世界的石油都给中国也不够使”。

问题:

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答:

(1)企业要依靠科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杜绝浪费,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要加强科学管理,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

(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国家将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对其中的自然垄断业务,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有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对其他业务,非公有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

问题:

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非公有资本的市场准入?

答:

(1)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3分)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分)

(3)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非公有资本的市场准入,有利于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分)

3.在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后,媒体对消费者的调查表明,消费者

对垄断行业的意见最大,诸如电信、电力、保险、铁路、民航等部门,消费者对它们的“霸王条款”、垄断经营、单方面提价、服务质量等诸多不满,呼吁在这些垄断行业应及早放宽各类资本的市场准入。

这种看法对吗?

为什么?

答:

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因为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分)只有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促使企业优胜劣汰。

(3分)

同时市场经济又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市场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不管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在竞争中地位平等,所以,必须放宽非公有制资本对国有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

各类企业在市场交换中都应该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必须取消垄断行业自己制定的“霸王条款”。

(4分)

4.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每年都有几千万民工从家乡涌向东南沿海城市打工,形

成蔚为壮观的“民工潮”。

然而从去年年初开始至今,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却出现了“民工荒”。

仅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缺口保守统计就高达200万人。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区域分流。

正在加速发展的内地普遍也需要大量劳动力,珠三角经济不再独领风骚;二是工资过低。

调查显示,最近12年来,珠江三角洲民工月工资增幅只有68元,折合物价上涨因素,民工工资呈现下降趋势。

问题:

结合所学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工荒”现象的认识。

答:

(1)“民工荒”现象的出现,是市场机制(或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

(3分)

(2)“民工荒”现象如果长期存在下去,不仅不利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3分)

(3)用人单位切实提高民工工资水平,给予民工“同等市民待遇”,是解决东南沿海地区“民工荒”的重要途径。

(3分)

注:

考生如答“国家应加强宏现调控,切实维护民工合法权益,引导民工合理有序流动”.可酌情加2分,但本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9分。

5.苏南的江阴,被称为“华夏第一县”。

2004年,该市有4家集团营业收入突破了100亿元,其中华西村以260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的村。

该市在培育发展大企业集团中,确立了“市场主导、政府指导、企业主体”的模式,推动了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请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为什么要确立“市场主导、政府指导、企业主体”的模式?

5.①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要确立“市场主导”的模式。

(3分)

②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因此要确立“政府指导”的模式。

(3分)

③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因此要确立“企业主体”的模式。

(3分)

6.2004年中央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号文件”颁布以后,江苏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农民税收负担的敢策。

全省农业税税率由原来的7%调减为4%一部分地区巳经全面免征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17.3亿元.

(1)有人认为,“减免农业税就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

(2)如果请你调查本地区农民收入状况.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方式获取有关资料?

答:

(1)①减免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

(2分)

②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还必须加大政府和社会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等。

(1点1分.共4分)

(2)问卷调查;走访;开座谈会;查阅文献……(每点1分,共3分。

7.某校组织了一个班的学生对某社区居民下岗失业和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社区劳动力

现有劳动力

2032人

2年内预计新增劳动力

95人

下岗失业或曾下岗失业405人

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

163人,约占42%

初级工及无技术等级的人员

306人,约占73%

实现再就业281人

就业企业

个体和私营经济196人,

集体企业65人,其他20人

就业领域

第二产业83人,第三产业218人

注:

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拒绝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务性工作岗位。

问题: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什么问题?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为政

府提供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答:

(1)材料反映了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待就业人员亟待提高自身素质;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为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较大贡献。

(3分)

(2)政府应做好如下工作:

①搞好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③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中的作用。

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在政策上支持就业。

⑤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

注:

以上5点建议,答出1点给2分,答出3点即给6分。

8.2004年12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会议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决定。

根据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联系目前的经济形势,谈谈我国为什么要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变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

(9分)

答:

(1)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经济形势,适时地采取一定的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分)

(2)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前几年我国针对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和外部经济环境严峻的情况所采取的特定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介于扩张的政策和紧缩的政策之间的,既有利于持续增长,又有利于结构调整。

(3分)

(3)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条件的好转,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另一方面,物价上涨明显加快,并在某些行业出现了局部经济过热现象。

为了既反通货膨胀,又防通货紧缩,作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决定,完全符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3分)

9.材料一:

中国加入世贸后,所遭遇的反倾销并未减少,仅2004年一季度,国外对中国发起11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整,同比增长83.3%,涉案金额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倍。

今年5月,美国裁定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低端彩电征收反倾销税。

同时,中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同类企业恶性竞争严重,也给国外反倾销以口实。

材料二:

温州烟具协会组织15家龙头企业,聘请了国外有经验的律师积极应诉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最终使欧盟在2003年7月17日决定五条件撤诉,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民营企业打赢欧盟反倾销的第一案。

事后,温州企业深有体会地说,面对倾销,并不可怕,要成为应对反倾销的赢家,首先是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才能得到国际贸易法则的保护。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上述材料给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

(1)说明人世后,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必须遵守和学会运用世贸规则来维护自身利益。

(3分)

(2)第一,国家应整顿和规范我国出口秩序,作为企业在竞争中要自觉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第二,要不断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出口产品核心技术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信誉;第三,要不断根据国际市场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减少重复建设;第四,要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的能力与水平,积极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6分)

10.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

实际利用外资606.3亿美元,外资集

中投在东部地区,主要涉及服务业。

同时应看到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无一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04年涉及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案件占世界的1/7,涉案金额达12.6亿美元。

试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04年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今后应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分)

②应引导和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中西部地区。

(2分)

③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发展双边和多边贸易,在“引进来”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2分)

④提升国内产业结构和产品的技术水平,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

⑤在对外开放中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政府与相关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

(答对④⑤两点中任一点得3分)

二、政治类

11.2002年,我国首次国家级价格听证会——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方案听证

会拉开了帷幕。

这次听证会由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价格司司长主持。

在听证会上,听证会申请人、铁道部运输局局长代表铁道部介绍了调价方案,消费者代表对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公平性提出了质询,专家学者代表和人大代表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听证会结束后,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根据代表意见对调价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充分照顾了低收入阶层的利益,硬座的涨幅比最初的方案下调了50%。

问题:

(1)结合民主集中制原则,分析举行听证会对完善政府决策的意义。

(2)如果要组织班级同学模拟一次听证会,你认为可以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

答:

(1)①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分)②举行听证会,有助于政府决策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

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有助于政府决策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4分)

(2)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

确定听证会主题一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一各小组分别准备材料一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一听证会主持人总结。

(3分)

注:

第1问考生对意义的分析如与参考答案有出入但言之有理.第2问考生如果参照背景材料分析模拟听政会的步骤,均可酌情给分。

12.近年来,江苏省委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通过制度创新来更好地落实普通

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公推公选有效地实现了民主的办法、竞争的机制和党管干部的原则的有机结合,已成为江苏省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

问题:

简述公推公选领导干部这一做法的政治学依据和意义。

答:

(1)理论依据:

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③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④党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6分)

(2)公推公选领导干部的意义:

①有利于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新机制;②有利于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③有利于提高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④有利于防止和克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3分)

13.某市为加快城镇化战略,需要拆迁一批民房,征用一批土地,但因拆迁户、征地户嫌补偿费偏低,协议不成,市政府便决定强制拆迁和征地。

然而,“群众利益无小事”。

某市政府的做法在当地引起民怨沸腾。

请运用政治学知识谈谈你对解决此类纠纷的看法。

答:

(1)从国家来说,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们的国家以捍卫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为自己的根本使命。

国家必须加快立法,明确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明确拆迁征地的补偿标准和安置居民的办法,为公民依法维权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法律依据。

(3分)

(2)从各级政府来说,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必须对人民负责,执政为民,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维护和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办好。

(4分)

(3)从公民角度讲,必须自觉履行义务,为政府着想,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依法维权,既不能漫天要价,更不能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损害国家利益。

(3分)

(注:

考生如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可酌情加1~2分,但不超过本题总分)

14.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这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特别立法的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坚强意志。

请结合所学的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意义。

答:

(1)有法可依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前提。

(2分)《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有利于推进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为反对台独分裂势力进一步提供了法理依据;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

(2分)

(2)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分)近几年来,台湾岛内分裂势力不择手段,不断加快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步伐,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面临严重挑战。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对“台独”势力和企图插手台湾事务的外国反华势力是一个强有力的威慑,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

(3分)

15.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2005年3月,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运用政治常识,谈谈你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认识。

答:

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3分)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3分)

③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义务,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3分)

16.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请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政治学依据与目的。

答:

依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2分)

(2)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行使职能的表现。

(3)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4)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事务的权利。

(3分)

目的:

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分)(考生只要回答到“为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即可得分)

17.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以2896赞成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据此回答:

(1)材料体现了政治常识什么道理?

(2)为什么说反分裂法是一部和平的法律,而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

答:

(1)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法律依据;

全国人大的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国家在行使政治统治职能和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职能。

(4分,写出两点给4分)

(2)从内容上来讲,反分裂法规定,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2分)

从意义上讲:

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分)

因此,反分裂法不是一部针对台湾人民的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法律,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的法律。

(1分)

18.2004年第16期《半月谈》载文指出,长期执政是所有政党都追求的目标。

共产党也不例外,要做到长期执政,科学地认识和自觉地把握执政规律是前提。

(1)所有政党为什么都把长期执政作为追求的目标?

(2)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

答:

(1)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1分)为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政党必须把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把政党的纲领、路线按法定程序变为国家的法律、政策,并依靠国家权力保证贯彻执行。

(2分)所以政党都致力于掌握政权或干预政权,都把长期执政作为追求的目标。

(1分)

(2)中国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握执政规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2分)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2分)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保持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

(1分)

19.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

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1)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常识的什么道理?

(3分)

(2)简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性。

(6分)

答:

(1)材料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3分)

(2)党的领导干部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党的组织建设是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组织领导的保证。

党的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只有这样,党才能保证长期的执政地位,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6分)

20.党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三批开展以实

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问题: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什么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

答: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分)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性质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它从经济、文化、政治方面国家完整地概括了党的先进性。

(3分)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好,才能使党永葆先进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分)

21.2004年11月28日至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第八次东盟领导人会议。

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等文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外交部长李肇星就此访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温总理在会议期间提出了“平等互信、合作共赢”这一指导双方关系长远发展的基本方针,强调双方应相互尊重而不是彼此对立,相互信任而不是彼此猜疑,相互合作而不是恶性竞争,立足共赢而不是此兴彼衰。

温家宝总理提出“平等互信、合作共赢”方针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答: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平等互信、合作共赢”指导方针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3分)

(2)“平等互信、合作共赢”指导方针符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一致性,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体现。

(3分)

(3)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平等互信、合作共赢”指导方针的提出,体现了我国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职能。

(3分)

辨析题最后一练

一、经济类

1.背景材料:

2004年3月8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对82《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

增加了一款为:

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辨题:

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违背。

答:

(1)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分)

(2)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而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必须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的涌流。

(5分)

(3)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它与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把二者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1分)

4.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

答:

(1)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国家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

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对经济活动参加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经济问题,国家宏观调控有不同的任务。

在一定时期内,防止经济过热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但宏观调控不是单纯为了防止经济过热。

二、哲学类

5.和谐社会是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

答:

(1)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矛盾。

对立和统一作为矛盾的基本面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没有冲突.(3分)

(2)矛盾具有普遍径和客观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的始终,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分)和谐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同样存在着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矛盾.(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