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浅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1569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浅析.docx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浅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浅析.docx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浅析

中外文化产业发展浅析

引言: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发展形态和文化现象,文化产业肇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本雅明在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中最先表达了关于文化工业的思想,阿多诺和霍克海默1947年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正式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

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上人们对文化产业的理解和界定总是林林总总,莫衷一是。

因此,对文化产业的理论性研究就显得比较迫切,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本文将尽可能系统的阐释这一新兴概念。

关键词:

文化产业现状问题发展措施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文化产业内涵的界定,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既有利于激活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竞争力、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必须明确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特别是文化产业的特征与功能,这对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一、文化产业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于什么是文化产业,即文化产业概念的内涵是什么还未有一致的看法,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的视角不同,所以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

我国定义: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

“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是指那些包含创作、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

美国一般认为: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方式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和传播。

欧盟定义:

文化产业包括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杂志、书籍等),音像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视),用做消费的各种数字化软件等。

日本:

在日本文化产业统称为娱乐观光业。

这一名称体现了日本人对文化产业内涵的一种独特看法,同时也准确反映了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

以上对文化产业的界定虽然表述不一致,但是具有共识和互补性,其内涵包括:

符号性商品和服务、凝结知识产权、传递象征意义、传统与现代共存、具备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的概念可以表述为:

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创造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扩散、聚合体系。

二、文化产业分类

文化产业一般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

文化产业核心层:

包括:

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其他文化等。

文化产业外围层:

包括:

互联网、旅行社服务、游览景区文化服务、室内娱乐、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网吧、文化中介代理、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广告、会展服务等。

文化产业相关层:

包括:

文具、照相器材、乐器、玩具、游艺器材、纸张、胶片胶卷、磁带、光盘、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三、文化产业的特征与功能

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的属性,即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以‘原创性’的精神活动为根本,以文化产品的生产、营销及服务为内容的社会行业。

与物质产业相比,文化产业除了上面所述的主要特殊性外,还有一般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于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两者表现形态、结构功能等的不同,两者特征也出现很大差异。

1、文化产品的特征

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就是精神劳动物质化和价值化,取得物的外壳。

精神劳动借助于物质载体(比如,书报杂志、文娱用品、音像制品等)直接为社会提供多姿多态的文化消费品,并构成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享受资料及发展资料,成为社会总产品的组成部分。

因此文化产品具有以下特征:

(1)创新性。

文化产品的生产,具有强烈的创新性。

每一项文化产品,不论它是理论型的,还是艺术型的,都应该独具匠心,不能雷同,虽然文化产品生产者可以吸收和利用前人的劳动成果,但它不能重复前人的劳动,而必须创造前人和他人所没有的新东西,需要生产者的一种创作激情才能完成。

因而,文化产品的产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和发明的过程,每一件文化产品之间都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

(2)广泛性。

文化产品是人类精神发展的结果,其内容带有普遍性,有的甚至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体现,虽然其表现形式可能是少数人的,但却可以得到全社会的认同,甚至是无数代人的认同。

文化产品创造的是无形资本,积累的是品牌效应。

它的产品可以被无数次重复生产。

而且同一产品被再版、拷贝的次数越多,它所产生的产值就越高,它的影响也就越大。

(3)持久性。

文化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欣赏性的消费。

文化产品经过消费,虽然它的物质载体会被损耗,但它的文化价值永不会被磨损。

文化产品通过再版、复制和消费,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其中的文化价值,使得文化价值更具有永恒的价值。

《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在200年前得到人们的认同,现在仍然得到人们的认同,再过200年,仍然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同。

(4)思想性。

文化产品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或人的情感需求,它可以消除人的疲劳,丰富人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劳动技能技巧,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一般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人的文化程度越高,文化消费能力就越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越多。

2、文化服务的特征

文化服务作为一种体现社会契约或经济契约关系的服务活动与,货物交易相比,它有以下特殊性。

(1)品牌性。

物质产品的品牌当然也非常重要,但总的来说,顾客购买物质产品时,物质产品的优劣,可以在买前观察、触摸或测试,而且购买后,还可以实行产品维修,甚至可以退货。

而文化服务却大相径庭,顾客对文化服务质量的优劣、好坏,一般事先不知道,只能通过广告、别人的介绍才能认知,因而它的品牌效益特别重要,而在享受服务时,也是即时感受、易逝性的,没有售后服务的问题。

(2)不确定性。

一般地来说,物质产品的生产具有专业化、规范化的特点,因而质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而同样作为一种生产过程的文化服务,则主要是人的技能表现的过程而非物质生产,而人的技能的发挥要受到本身身体和心理状况的好坏、环境变化等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因此文化产业的不确定性是导致现今诸多文化服务问题的重要原因

(3)个性化。

文化服务的个性是由文化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不同而决定的。

在文化服务中,大多数文化服务由单个人进行,因而即使是同一项目,但由于生产者个性、情感、气质等方面素质的不同,他所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

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决定了对文化服务的质量高低的评判,有时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四、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简要概况及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把,文化资本的全球竞争也推向了国际市场的各个角落,这不仅使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的依存度加深,同时也使各国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日趋国际化。

因此,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因为它独特的魅力,因为它惊人的成长速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它看作一种战略产业,来加以谋划和推动。

到现在,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好、比较快的国家主要有:

美国、欧洲、日本。

1、美国文化产业

美国并不是文化产业大国,但却是文化产业强国,在尖端技术与雄厚资本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探索,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组织和管理体系,这使得它的文化产业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

如今,美国有1500多家日报,8000余家周报和小报。

有1.22万种杂志,1965家电台1440家电视台,拥有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三大电视网。

美国好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多年来垄断世界电影市场。

音像也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行业之一,并且,其出口额已超过了航天工业的出口额。

到20世纪末的时候,美国的传媒也已走向了集约化和巨型化。

有统计显示,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美国GDP总量的18%-25%。

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的文化产业不断向世界各国渗透,成为对外扩张的重要渠道。

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1996年,美国的文化产业的出口首次超过汽车、农业、航空和军火这些传统行业,位居所有出口产品之首。

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多达30万小时。

许多发展中国家播出的电视节目中美国的节目高达60-80%,这些国家成了美国电视的转播站和美国文化的宣传站。

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1%-2%。

美国电影对全球的影响更是独一无二的。

虽然美国的电影产量只占世界电影总量的6%-7%,但好莱坞电影却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2.3%。

好莱坞现有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那么,美国所有这些文化产业的对外扩张,以及它对世界文化市场的霸占,都不纯粹是一种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战略,即美国要借此把它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推向全球,从思想文化上控制全球。

这就是美国的“赢家通吃”战略。

所以,我们在欣赏美国文化产品,在享受美国文化产品带来的愉悦和快乐的同时,还要提高警惕,不要被通吃了。

2、欧洲文化产业

欧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还有着发达的科技水平、完备的投资政策与管理体系,因而文化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欧洲文化产业主要有表演艺术业、音乐艺术产业、文化艺术品产业、音像产业、传媒产业、出版业、电影业、网络服务业、旅游业等等。

欧洲各国的文化产业各有所长。

突出的有法国、英国、德国。

法国是文化大国,基础设施齐全。

法国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产业相当发达,特别是图书出版业和电影业,在欧洲文化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

法国是图书生产、销售和出口大国,图书出版业成为了法国的一种重要文化产业。

法国有各类出版社1300家,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法郎的就有41家。

法国的电影业久负盛名,号称“世界电影之父”。

英国政府为促进本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在政策上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努力培育文化产业的潜在市场,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加快文化部门的建设与保护,提高他们的经济利用价值。

英国文化产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1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45万人,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

另外,英国的表演艺术业的产业结构多样化,形成了大型商业公司和小型团体共存的局面,非常丰富多彩。

英国的音乐艺术产业是他的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该产业每年创造的产值都不低于30亿英镑。

英国在国际音乐艺术产业中的地位仅次于美国。

另外,英国伦敦还是欧洲最大的文化艺术品中心,每年光顾伦敦艺术品市场的游客不下1亿人次。

德国政府为提高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从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文化产业领域大力支持。

德国的图书出版业是它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德国现有出版社2000多家,每年的营业额可达73亿马克以上。

在欧洲文化产业中还值得一提的是奥地利,奥地利政府把当年生活在维也纳的音乐大师的故居开发为人文旅游景点,这成了它文化产业中比较突出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奥地利还经常举办高品位的文化艺术节,来推动经济的增长。

3、日本文化产业

在亚洲,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应该首推日本。

日本的文化产业被称为娱乐观光业,经过20世纪后期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日本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

日本游戏业号称“一兆日元产业”,这是世界游戏业的领头羊,日本游戏软件的销售额排世界第一。

日本文化产业中最突出的还数动漫产业,日本被称为“动漫王国”。

据统计,日本动漫产业2004年的年产值达到12.8万亿日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5%,再加上与这个产业有关的通信、信息服务、印刷、广告等,产值高达59万亿日元。

截止到2004年,世界动画片版权交易总计3000亿日元,日本动画片占65%。

在欧洲,日本动画片市场份额更是高达80%。

目前,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日本成为文化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

通过一些熟为人知的动漫形象,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日本,认可了日本,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形象。

五、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一些特征

1、文化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迅速转向知识密集型

首先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无污染的产业,文化产业涵括的产业链特别长,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延伸到包括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本密集的产业。

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传统的手工坊作业工艺品生产。

而发展大规模产业化对于这类文化产业不太现实,因此,这类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有其独特的方法,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而第二种特征的是以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本密集的文化产业,在E-business时代,发展迅猛,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但有点可以肯定,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辅以先进的数字,计算机等高科技含量,带来的产业附加值将远远超过原本价值,也节省成本,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是文化产业以后发展的趋势。

2、我国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载体

我国的文化产业之所以不同于美国或日本的文化产业,是因为我国文化产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之上,承载着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这样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强调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时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论断,我们应全面落实这一要求,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使我国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因此,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对促进先进文化发展有着不可替代之作用。

(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文化产业低水平供求关系与非对称结构性矛盾

我国的文化市场已有"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迅速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另一方面,各种新型文化产业门类不断产生,文化产业结构性变化频繁。

但是现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一种低水平供求平衡和非对称结构性矛盾的状况之中。

然而从我国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的相关统计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文化市场的现状只是一种低水平的供需平衡,更何况还存在着各种体制性问题,所以它还只是一个存在结构性矛盾的、非对称性的平衡。

2、我国文化产业经营单位众多但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

面对巨量的市场需求,以及国际传媒文化集团大兵压境,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总体上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人们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这一点足令我们忧虑。

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诞生于计划体制之下,长期以来既被行政体制分割又被各种政策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总体格局,表现出经营单位众多,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极度分散和不讲经济效益的突出特点。

在文化市场迅速成型的今天,这些特点全部转化为弱点。

3、我国文化产业的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之间正在形成尖锐矛盾。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快车道"。

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后浪推前浪,从分行业的、局部的改革,逐步进入整体性改革的阶段。

但是,资源配置机制混乱,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困扰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4、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性要求与文化原创能力不足之间形成战略矛盾,资源潜力不能转化为产业实力

5、WTO规制与现行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系统之间的矛盾

WTO是一种法律体系和政策系统。

因此其基本原则也就自然地成为各成员政府制定和执行国内文化贸易政策的文本基础,这就必然地要给这个国家的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系统带来制度、法律和政策性影响。

然而问题是,现有的文化产业政策文本系统,基本上都是在两种体制转型过程中制定和形成的,并不是为加入WTO、或根据WTO原则而制定的游戏规则,因此,很大程度上带有计划体制的痕迹,这就出现了现存政策的目的性与WTO对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这样一来,在整个政策的价值规定、功能及政府对社会文化资源的权威性分配中,应有的公共性、公正性和公平性就比较差。

而所有这些都是与WTO贸易自由化原则、透明度原则、市场准入原则等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和内在的规则冲突。

(三)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结构存在的弊端

1、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

近几年,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继续较快发展。

同时,我国新兴文化产业近几年的发展也比较快。

2004年7月出版的《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分类》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有从业人员422万人,实现增加值835亿元。

新兴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已接近传统的几个产业部门。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新兴文化产业比重明显偏低。

2、产品结构不合理,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差。

当今时代,高新科技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火车头,它在文化产品生产领域,从内容到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都在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极大地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的发展和创新。

由于发达国家文化产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因此,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是主动的和积极的,谋求通过科技在文化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我国的文化产业,使用的大多都是发达国家淘汰下来的技术,很少使用高新技术。

这使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很低,市场竞争能力差。

3、文化产业各环节孤立、断层、不成体系。

目前,我国各文化企业缺乏协调合作,各自为政,孤立发展,使得文化产业各环节孤立、断层、不成体系,不能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不能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的原则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应以深化改革入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市场整合,优化经营模式,实现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大众化、多样化原则。

文化产业是进行商业经营的文化,与文化事业相比,更加依赖于社会的需求。

因此,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必须坚持服务于大众的原则,紧跟社会需求;否则,必然亏损倒闭。

基于人们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调整文化产业就够,除必须坚持大众化原则外,还必须坚持多样化原则,努力使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化,决不可以官方倡导的某种门类代替其他文化门类,导致其单一化,应让社会而不是政府来决定文化产业的具体门类、内容和样式。

二是平衡协调原则。

文化产业内的各个链条、环节、要素之间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应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关系。

平衡协调、比例适当,才能使文化产业顺利发展;若其中的任何一项畸轻或畸重,比例失调,文化产业就不能顺畅发展。

因此,发展文化产业要使文化产业内的各个链条、环节、要素之间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重本而不失末,使其平衡协调发展。

三是良性互动原则。

文化产业内的各个链条、环节、要素之间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着相关互动关系,一种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但互动既可以是相互促进、激励而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也可以是相互抑制、阻遏而共同衰败的恶性互动。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必须采取措施理顺文化产业内的各个链条、环节、要素之间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从而实现良性互动,滚动发展。

四是优化升级原则。

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切实贯彻和“科教兴国”战略,积极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努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用现代技术升级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跃式发展。

通过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社会范围内的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打破低水平重复生产,盘活存量,提高经济效益,使文化产业有较强的人才、技术的吸纳能力。

(五)优化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结构的对策

根据以上原则,调整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现代新兴文化产业比重,提升文化产品科技含量。

以教育培训业、健美业、网络服务和信息咨询业、文化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应加快其发展速度,提高其比重,最终取代广播影视、报刊杂志、演艺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着力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努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营建大型文化集团,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只有大的文化企业集团才能够以雄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而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有实力参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才能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不过应注意的是:

在扩大规模,营建大型文化集团时,不能顾此失彼,忽视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

中小文化企业具有调头快、适应能力强、积极性高的优点,具有独特的价值,在文化产业中总会保留适当的位置。

应破除对中小文化企业的歧视,降低其进入市场的壁垒,鼓励其积极创业,走“专、尖、特、新”的道路,办出特色。

第三,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和视频点播、电子出版和数字娱乐等新的文化产业群最有发展前途,终将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的问题将在文化产业结构的数字化提升中得到根本性改变,关于各类“数字标准”的竞争,将成为关于宽网准入之争后最具战略意义的竞争。

因此,必须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尽力提高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以信息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四,理顺文化产业内的各个链条、环节、要素之间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营建起其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首先,应使文化产业内部的创作、出版、展演、传播、教育、销售及消费个环节上下连接,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营建起文化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机制,推动文化产业不断走向繁荣。

其次,还应协调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从而实现良性互动而滚动发展。

总之,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发展也带有自身行业和我国独特民族和社会背景下的特征,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将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其发展空间将十分巨大,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结语: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而且目前还处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因此,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还是体制性的。

任何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基点都是两个,即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更何况我国的文化产业是生存和成长于一个更为特殊的环境中的。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今天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认识,以及依此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的合理性,将影响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还会进一步影响我国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因此,我们要在汲取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经验的同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早日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孔庆霞,孙洪田.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文化月刊。

【2】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特征及其前瞻文化产业论坛

【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文化产业论坛

【4】赵立平文化产业特征、功能《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4期

【5】孟晓驷.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

【6】李希凤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消费导刊/文化研究

【7】杨英法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结构存在的弊端及其优化光明网2005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