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乡村私塾明德学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1518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乡村私塾明德学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型乡村私塾明德学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型乡村私塾明德学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型乡村私塾明德学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型乡村私塾明德学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乡村私塾明德学堂.docx

《新型乡村私塾明德学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乡村私塾明德学堂.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乡村私塾明德学堂.docx

新型乡村私塾明德学堂

新型乡村私塾——“明德学堂”

  据称,河北行唐出现了一种类似古代私塾的办学形式,家长不把孩子送到正规的国办小学,而是在家自聘教师,教学侧重古文经典,学生们背诵的是《论语》、《大学》等。

   一个教书先生,几个年幼学童,一根戒尺,几本古书,这是古代私塾教育留给我们的典型印象。

已经在中国消失了100年的私塾,在这个地方又重新出现,是“复古”还是“倒退”?

当本报记者赶赴河北行唐的“明德学堂”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为孩子们讲经的老师却是极年轻的一个女孩子,她的手里没有戒尺,明朗的笑容和温和的口气让你如沐春风一般。

   一个小院,一排齐整的红砖瓦房,“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红色大字在粉刷后的白墙上格外突出、耀眼。

教室里五排桌子,只在前三排坐满了十一个学生。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孩子们正在抑扬顿挫地齐声诵读。

一纸通知私塾被停办

  作为明德学堂的创办人,傅路江此时的神情显得有点沉重。

因为私塾几乎被停办,而他的奔走,不知道是不是能为这11个孩子争得在这里读书的权利。

   讲述便从一纸停办的“通知”开始了。

   当傅路江的“明德私塾”先后被河北省电视台、石家庄电视台、《燕赵晚报》追踪报道之后,对于河北省第一家出现的私塾,面对这样一个新生事物,行唐县教育局确实感觉到了棘手。

因为“史无前例”。

   11月初,行唐县教育局向傅路江口头下达了解散的“指示”。

11月7日,教育局的正式书面通知下来了,要求明德私塾必须解散。

理由很简单:

私塾也属于社会力量办学的一种方式,应当经主管部门审批,在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条件后方能开办。

而明德“没有操场没有实验室”,不符合办学的条件。

   私塾建立只有半年的时间就要被迫解散,这虽然在傅路江的意料之中,但是多少还是让他感到一些无奈。

实际上,11月6日,明德私塾就已经上完“最后一课”,自动解散了。

   11月6日下午,冷雨潇潇,气温的骤然降低更增添了几分萧索。

傅路江聘请的高俊卿老师给“明德私塾”学生上最后一节课,这堂课的内容是《老子》第七十六章,讲的是怎样以柔弱胜刚强。

高老师说,那一刻她想起了自己初中时曾学过的那篇课文《最后一课》,终于忍不住落泪了。

当记者在私塾复课后采访时,高老师说:

“孩子们都学得挺好的,突然之间要解散,我真的有些接受不了。

”   对于当时的情形,傅路江认为,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而且一个新生事物的先行者,应当是无所畏惧的。

所以,当他接到教育局勒令解散的通知时,经过冷静的思考,他召集所有家长开了一个会。

在会上,傅路江说:

“从此刻起,明德学校宣布解散。

你们各自想各自的出路。

但是我本人,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决不妥协!

决不让步!

”   那么,不肯向现实低头的傅路江怎么办呢?

一天后继续开课……

  事实上,明德私塾仅仅只是停办了一天,而这一天,也是傅路江到教育局据理力争的一天。

第二天,他到了行唐县教育局,在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他对科长说:

“根据《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对明德整顿、查封,我完全同意,并积极作了配合。

现在,明德学校已经不复存在。

今天,我以一名家长的身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第11条第2款,为我女儿,正式向教育局提出在家自学申请,理由是,我和有关教育专家共同拟订了一套新型教育方案,我完全有能力让她在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的所有课程,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所有标准,甚至超越之。

”   《九年义务教育法》的第11条第2款是这样规定的:

适龄儿童因为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延期入学或免予入学者,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申请延期入学或免予入学,并报请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社管科科长看完后对傅路江说:

“可以,但你不能在这里申请,你应该到当地乡政府去申请。

”   傅路江说:

“根据这一条,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为子女选择教育方式的权利,并且没有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

”   就这样,傅路江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相关申请,正式让孩子在家里学习。

而其他孩子的家长也都采取了这种方式让孩子继续在学堂里读书。

一位曾经和傅路江是邻居的孩子家长说:

“我就是相信读咱们的老书没有错,孩子是啥样我们还看不出来?

学得好不好一比较不就知道了。

”   就这样,11月8日上午8点,教室还是那个教室,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学生还是那几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退出),诗经朗诵的声音又重新充满了这个寂静了一天的小院。

它成了一所名符其实的“私塾”。

这里,没有董事长、校长和主任,只有家长、老师和学生。

   谁在办私塾?

  创办明德私塾的傅路江今年刚35岁,是一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

从儿时起就跟着老中医父亲读过一些“经书”,对古典文学情有独钟,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女也能了解中国古文化的精髓,但最终下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办这所私塾,缘于女儿在学校的遭遇。

   女儿一出生,傅路江和父亲就经常探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

沿袭家里的老传统,聪明伶俐的女儿不到3岁就可以背诵医学三字经。

上学后,他试图将女儿的经书诵读延续下去,但是孩子每天作业多,压力本来就已经很大,他只好放弃。

后来,女儿的成绩一直徘徊在中下游,这引起了傅路江的关注。

于是,傅路江经常到学校观察女儿上课的情况,“我女儿比较活跃,老师认为她爱表现、非常反感,经常当众训斥她。

老师的态度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作业多,压力大,她越来越不喜欢上学。

”傅路江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很不科学,比如经常搞题海战术,有的题已经会了还要求反复做。

他试着与老师交流,但没有效果。

   2002年,傅路江从网上了解到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的“古诗文诵读工程”,还去北京听了致力推广读经教育的台湾教授王财贵先生的讲座。

王教授的讲座对傅路江触动非常大,“我觉得再也不能耽误下去了,我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培养孩子”。

当年年底,他召集几位有孩子的亲戚,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带着孩子读经。

每天短短一两个小时的读经,效果却出奇的好。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琅琅上口的阅读方式,两个月后,家长们还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识字速度明显提高。

   “既然这种方法更适合孩子,不如请个老师,让他们在家里上学。

”傅路江的想法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

2003年2月19日,明德学堂正式开学了。

读经班的学生也全部从国办学校退学,全天在家学习。

   “我觉得我们的孩子无论是识字量、理解能力还是自学能力,都应比其他同学更好。

我们的孩子跟上同龄学生的年级根本没有问题,也许更多的学生可以跳级。

”傅路江很自信:

“至于考试,现在中考、高考都允许社会考生参加,所以上不上国办学校,也能参加考试,最终成才。

谁在读私塾?

  那么,都是些什么样的孩子在傅路江的私塾里读书呢?

   据记者了解,除了有一个叫小红(化名)的孩子比较特殊外,其他都是傅路江的亲戚或朋友的孩子。

小红的父亲因为犯法被判入狱13年,母亲靠在行唐县城卖水果养活4个孩子。

据高老师介绍,小红以前在县城的一所公办小学读书,由于父亲的缘故,再加上家里穷,小红在学校里经常受到欺侮,有一段时间干脆就不去上学了。

她母亲听说明德学堂后便找到傅路江,想让小红在这里接着读书,傅路江的班上接纳了小红。

   但是,曾经受到的伤害已经深深烙在小红幼小的心灵。

在学堂里,小红不学习,老师问她,她就说:

“我就不好好学,我学好了,你们就要挣我家的钱。

”这句话让小高老师备感心疼。

她和其他孩子们商量,决定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小红。

于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吃的、衣服、鞋子等,课间休息时和小红一起做游戏。

慢慢地,小红不再那么抵触老师和同学。

两个多月过去后,小红学习的劲头明显提高了许多,脸上渐渐有了开心的笑容。

   在小红的日记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家里面做肉包子吃,很好吃。

我好想给老师带一个去,可是包子太少。

”   趁着课间休息,记者问小红:

“同学们对你好不好?

”   “都挺好的。

”   “你长大以后想考大学吗?

”   “我想考哈佛大学。

”   虽然她并不知道哈佛有多遥远,但是,那是一个柔弱的小女孩心中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梦。

据高老师说,小红很聪明,数学和语文的进步都很明显。

和班上其他同学一样,作业基本上靠自己完成。

   班里的11名学生按照年龄分为三个年级,大家虽在一个课堂学习,但讲授内容稍有差别。

现在的明德学堂只有一位固定的老师,所以除体育以外的所有课程都由她一人承担。

   在明德学堂的一角,有一个简陋的书柜,各种图书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

其中有油画、国画画册,中英文版的图书,还有不少CD、VCD,书桌上的那台小型CD机,是音乐课上用来播放中外古典名曲的。

墙上粘贴有“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等条幅。

暖气是冰凉的,孩子们却都读得格外专注。

今天 私塾在教什么?

  傅路江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的私塾并不完全等同于古代的私塾。

目前,他们在教学上有这样几个特色:

   一、在课程设置上,明德学堂把“经典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内容,包括中文、英文、中医三部分。

中文方面,上学期学生们背诵了《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笠翁对韵》,同时学习了人教版语文教材、广西版《新语文》;英文背诵了《论语》英文版、《十四行诗》及《英语导读1000句》;中医方面,背诵了《医学三字经》。

   二、博览群书。

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积极写作。

“而这种阅读又纯属自由阅读,没有人监督,只为兴趣。

”每个学生每学期要读100本书,但是他们的要求是:

每80页算一本,根据兴趣随意阅读,每本读多少也不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进行引导。

每人每天要写一篇日记,字数、内容都不限,老师点评。

“老师的评语要大于孩子们所写的好几倍。

”傅路江这样说。

而老师点评中的赞扬与鼓励如春风化雨般抚慰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像傅路江所说的,老师就像心理医生一样,那些刚来时满嘴脏话,话语间充斥着“我打死你、我踢死你”的孩子,经过这样的“治疗”与“按摩”,在三个月后,心理状态都有了质的飞跃。

   三、正规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的课程。

数学课是将人教版教材与“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同步教授。

但是音乐、美术课更注重经典作品的欣赏,体育课则以教授武术为主。

   四、课外活动。

今年春天时,他们将孩子带到小壁林场上了环保教育的一课;秋天时他们又将孩子们带到与县城海拨相差400米的西彩庄凤凰山,让孩子们体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地理差异。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自然”,这是傅路江的心愿。

   傅路江称自己是“摸着石头过河”,除了这11个孩子,他目前没有再招生的打算。

当然更谈不上以赢利为目的,只要能被许可,只要没有人再来干涉,他希望能将这11个孩子培养至读完小学。

而这一阶段,正是进行经典诵读的关键时期。

“让孩子在最宝贵的年龄接受最基础的教育,这才是教育的正道。

”傅路江的理想是通过对经典文化的学习,真正“培养一种原创型的人才,而不是一种工具性的人才”。

   目前,傅路江又开办了一所“明德儿童智力开发园”,原是想叫“明德国学启蒙馆”的,为避免歧义,终于还是起了个大众化一些的名字,但傅路江坚持的是,“经典诵读更该从娃娃抓起。

不仅仅行唐有私塾?

  比河北行唐私塾更有名气的,是在湖南平江县的一些乡村,至今仍保留着的旧式私塾。

据了解,平江私塾复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鼎盛时一个自然村平均有一二所,多的有五六所。

近些年,随着“教老书的”先生相继辞世,平江私塾的数量开始下降。

   相比而言,湖南平江私塾更可以被称之为“私塾”,它至今仍秉承着传统遗风,可以说是传统私塾的活化石。

私塾被当地人称为“读老书的”,又叫“蒙馆”。

蒙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古文、习书法、写作和做对联。

而所学的古文除了《增广贤文》和《论语》外,还有《乡党应酬汇编》、《诗经》、《楚辞》、《幼学》、《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等等。

最有意思的应该是作文和做对联,作文学的主要是应用文,比如书信、请柬、悼文等。

需要讲求严格的格式和套路,但主题一般却是对乡间最近发生的事情发表看法。

   在私塾教书的是五乡四邻德高望重的老者,他们都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而且人品好,精通地方上的各种“应酬”。

去蒙馆里读老书的学生,大多是11岁到17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

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又是平时在学校没好好学习,失去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在当地人看来,农村用得着的人才还得靠教老书的来培养。

“新书读了可以去搞事(工作);老书读了晓得做人,当农民学会做人更重要。

”于是,家长们将这些孩子送进私塾学堂。

[1] [2] 下一页

私塾收费不高,一般根据当地的实际收取少量的费用。

   位于京郊密云县溪翁庄镇的北京圣陶实验学校同样以教授四书五经,引导学生读“古书”为特色。

刘荫芳校长告诉本报记者:

“我们学校不是复古。

读经典的目的在于让学[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