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公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1398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水资源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水资源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水资源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水资源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资源公报.docx

《水资源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公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资源公报.docx

水资源公报

2007年水资源公报

  前  言

 《宁夏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反映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发布上一年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水质污染、水旱灾害和重要水事等情况,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以此进一步让社会各界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唤起人们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意识,共同构筑人与水和谐发展的社会。

2007年《公报》按《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要求,在整理分析实测水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各市县区取用水现状调查统计,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以行政和流域两种分区,对水资源各要素进行了分析评价。

《公报》主要内容包括降水、天然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黄河灌区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山区水库蓄水量、水旱灾害及重要水事、灌区地下水动态、水质及相关的图、表等。

主要提供资料的单位有:

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农村水利处、渠首管理处、灌溉管理局,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中卫市水务局,宁夏城镇供水协会等。

《公报》的编制是一项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工作,望社会各界继续给予支持,并恳请提出宝贵意见,使其编制质量不断提高,编制内容日臻完善。

 目  录

前  言

概  述

一、水资源

二、黄河灌区引、排水量

三、山区水库蓄水情况

四、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

六、水环境质量

七、水旱灾害

八、重要水事

 

附  表

表1  宁夏2007年流域分区降水量

表2  宁夏2007年行政分区降水量

表3  宁夏2007年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表4  宁夏2007年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表5  宁夏2007年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表6  宁夏2007年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

表7  宁夏2007年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

表8  宁夏黄河灌区2007年引扬黄河水量

表9  宁夏黄河灌区2007年各排水沟排水量

表10  2007年固原市、中卫市中小型水库蓄水量

表11  宁夏2007年流域分区取水量

表12  宁夏2007年行政分区取水量

表13  宁夏2007年流域分区耗水量

表14  宁夏2007年取水指标统计

表15  宁夏2007年耗水指标统计

表16  宁夏2007年行政分区耗水量

表17  宁夏2007年主要河流、排水沟水质评价

表18  宁夏2007年主要湖泊水质评价

表19  宁夏2007年主要水库水质评价

 附  图

图1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7年年降水深等值线图

图2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7年年径流深等值线图

   概  述

2007年全区年降水量299mm,折合降水总量为154.939亿m3,比上年增加20%,较多年平均偏多4%。

2007年当地地表水资源量7.768亿m3,比上年减少6%,较多年平均偏少18%;地下水资源量23.323亿m3,水资源总量10.386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0.705亿m3。

2007年全区总取水量71.002亿m3,比上年77.629亿m3减少6.627亿m3。

2007年全区总耗水量37.844亿m3,比上年38.628亿m3减少0.784亿m3。

2007年全区人均取水量1163m3,万元GDP(当年价)取水量851m3,农业灌溉亩均取水量878m3,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101m3。

全区人均耗水量620m3,万元GDP(当年价)耗水量454m3,农业灌溉亩均耗水量473m3,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42m3。

2007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实测入境水量为283.28亿m3,实测出境水量为244.6亿m3,进出境水量差为38.68亿m3。

灌区引扬黄河水量64.132亿m3(已扣除泉眼山电站退水),灌区排水量29.898亿m3,引排差34.234亿m3,比上年35.198亿m3减少0.964亿m3。

 

(一)降水

2007年宁夏全区降水总量154.939亿m3,折合降水深299mm,较多年均值偏多4%,较上年增加20%,属于平水年。

与多年均值比:

各流域分区降水量除祖厉河、葫芦河及泾河减少5%、13%、23%,清水河基本持平外,其它各河、流域均增加,增幅为12%~35%,其中黄河左岸区间增加35%。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除固原市较多年均值减少17%外,其它各市均增加,增幅为9%~24%,其中银川市增加最多为24%。

与2006年比:

各流域分区除葫芦河及泾河减少4%、7%外,其它各河、各流域增加6%~56%,苦水河增加最多为56%。

各行政分区除固原市减少5%,石嘴山市基本持平外,其它增加19%~50%(见表1、表2)。

2007年宁夏降水量地区分布情况:

固原市降水量最大为391mm,吴忠市次之为302mm,中卫市、银川市、石嘴山市分别为277mm、234mm、223mm。

各流域分布情况:

葫芦河最大为398mm,泾河、祖厉河次之,为376、370mm,引黄灌区最小为208mm。

六盘山、南华山、云雾山、香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降水量分别在600mm、500mm、400mm、300mm、400mm、400mm以上。

六盘山高值区降水量较2006年偏小,南华山、罗山高值区降水量较去年明显偏大。

2007年全区降水量地区分布见附图1。

(二)地表水资源

2007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7.768亿m3,折合径流深15.0mm,比上年减少6%,比多年平均偏小18%。

地区分布:

2007年全区径流深分布极不均匀,年径流深变化在3~220mm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

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高值区径流深在30mm以上,六盘山高值区径流深在200mm以上。

总的趋势是由南部200mm以上减少至黄河右岸不足5mm。

引黄灌区径流深为26.3mm,较2006年偏大8%,较多年平均偏大16%。

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3,年径流深地区分布见附图2。

各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中黄河左岸区间、祖厉河、清水河、葫芦河及泾河比多年均值偏小4%~35%,苦水河基本持平,黄右区间、盐池内流区、红柳沟及引黄灌区比多年均值偏大4%、8%、9%及16%。

泾河径流深最大42.8mm,径流量2.119亿m3,葫芦河次之为35.4mm,径流量为1.160亿m3,与多年均值相比分别减少35%、24%;清水河、祖厉河、黄河左岸区间分别比多年均值偏小23%、11%、4%。

各行政分区地表水资源量:

银川市1.035亿m3,吴忠市1.004亿m3,比多年均值分别增加16%、5%;石嘴山市0.793亿m3,固原市3.917亿m3,比多年均值分别偏小3%、33%;中卫市1.019亿m3,与多年均值持平。

固原市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1.8%,而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区的50.4%(见表4)。

(三)地下水资源

2007年全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3.323亿m3,比2006年减少1.537亿m3。

宁夏地下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主要是接受引黄河水量的补给。

2007年引扬黄河水量64.132亿m3,灌区渠系和田间渗漏补给量达18.455亿m3,降水补给量1.060亿m3。

各流域分区:

引黄灌区地下水资源量最多,为19.515亿m3,占全区地下水总量的83.7%;黄河左岸区间1.339亿m3,占5.7%;泾河1.042亿m3,占4.5%;清水河0.793亿m3,占3.4%;其它流域所占比例较小。

各行政分区:

银川市8.066亿m3,占总量的34.6%;石嘴山市4.134亿m3,占总量的17.7%;吴忠市4.821亿m3,占总量的20.7%;固原市1.890亿m3,占总量的8.1%;中卫市4.412亿m3,占总量的18.9%。

各流域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见表5。

(四)水资源总量

2007年宁夏水资源总量10.386亿m3,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7.768亿m3,地下水资源量23.32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为20.705亿m3。

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引黄灌区最多为2.791亿m3,其次泾河为2.187亿m3,清水河、黄河左岸区间、葫芦河分别为1.784亿m3、1.617亿m3和1.295亿m3。

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固原市最多为4.338亿m3,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41.8%,银川市次之,为2.013亿m3。

各流域、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6、表7。

  

(五)2007年实测水沙对照

选择清水河泉眼山站、苦水河郭家桥站、红柳沟鸣沙洲站及茹河彭阳站实测资料进行水沙对照。

2007年选用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见下表。

选用水文站2007年实测水沙对照表

单位:

亿m3、万t

河名

站名

径  流  量

输  沙  量

年径流量

与多年平均比较(%)

与上年比较(%)

年输沙量

与多年平均比较(%)

与上年比较(%)

清水河

泉眼山

1.216

7.0

3.8

2990

-6.3

2.7

苦水河

郭家桥

1.179

45.6

-8.0

248

-65.1

49.4

红柳沟

鸣沙洲

0.138

7.8

29.0

228

-32.1

-2.1

茹  河

彭  阳

0.153

-62.2

18.6

283

-70.9

492

与多年平均比较:

各站实测年径流量中除彭阳站偏小62.2%外,其它各站均偏大,泉眼山站偏大7.0%,郭家桥站偏大45.6%,鸣沙洲站偏大7.8%。

各站实测年输沙量均偏小,偏小幅度6.3%~70.9%。

与2006年比较:

各站实测年径流量中除郭家桥站偏小8.0%外,其它各站均偏大,偏大幅度在3.8%~29.0%。

实测年输沙量中除鸣沙洲站略偏小外,其它各站均偏大,尤其是彭阳站,偏大492%。

二、黄河灌区引、排水量

2007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下河沿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283.28亿m3,出境(石嘴山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244.60亿m3,进出境水量差38.68亿m3。

2007年宁夏引扬黄河水量总计64.132亿m3(已扣除泉眼山电站退水),其中卫宁灌区引扬黄河水16.829亿m3(包括固海、羚羊寺、大战场、红寺堡、固海扩灌扬水),青铜峡灌区引扬黄河水47.303亿m3(包括盐环定、陶乐灌区扬水),见表8。

2007年灌区各排水沟直接排入黄河水量为29.898亿m3,其中卫宁灌区排水量7.495亿m3,比2006年少排0.814亿m3;青铜峡灌区排水量21.823亿m3,比2006年少排4.429亿m3,2007年引水量较2006年明显减少,故排水量相应减少。

灌区引排水量差34.234亿m3,比2006年的35.198亿m3减少0.964亿m3,见表9。

三、山区水库蓄水情况

2007年山区各县中小型水库年末蓄水量合计为3294万m3,比2006年增加363万m3。

除西吉县年末蓄水量比2006年同期减少260万m3外,其它县均有增加,其中海原县增加最多,为359万m3。

见表10。

四、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宁夏平原区地下水动态评价范围包括青铜峡灌区、卫宁灌区和固海扬水灌区。

青铜峡灌区面积5651km2,2007年共有地下水监测井172眼,地下水监测控制面积5504km2,其中银北灌区为3542km2,银南河东灌区为802km2,银南河西灌区为1160km2。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引黄灌溉水入渗,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较小。

因此,地下水动态变化受灌溉和排水控制明显,最低水位出现在2~4月,最高水位出现在灌溉期,且大部分出现在冬灌期。

卫宁灌区属黄河冲积平原自流灌区,沿黄河两岸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现有19眼地下水监测井,监测控制面积为922km2。

固海扬水灌区沿清水河分布,北起中宁县大战场,南至原州区七营镇。

大部分位于清水河中下游的河谷阶地,2007年有26眼地下水监测井,监测控制面积700km2。

(一)区域浅层地下水动态

1、青铜峡灌区

2007年平均地下水埋深:

银北灌区1.62m,银南河东灌区2.07m,银南河西灌区2.26m。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

<1.0m的面积为454km2,占8.2%;1.0~1.5m的面积为2004km2,占36.5%;1.5~2.0m的面积为1493km2,占27.1%;>2.0m的面积为1553km2,占28.2%。

地下水年动态:

总体上看,青铜峡灌区2007年地下水位处于稳定状态。

地下水平均水位与2006年相比,银南河东灌区有29km2的下降区(下降幅度大于0.5m),占青铜峡灌区的0.5%;银北灌区有22km2的上升区(上升幅度超过0.5m)面积106km2,占0.4%;其余面积均在稳定区范围(水位变幅在0.5m以内)。

2、卫宁灌区

2007年卫宁灌区平均地下水埋深2.22m。

平均地下水埋深面积分布:

<1.0m的面积为48km2,占5%;1.0~1.5m的面积为340km2,占37%;1.5~2.0m的面积为49km2,占5%;>2.0m的面积为485km2,占53%。

地下水年动态:

年度地下水位处于稳定状态,2007年地下水年平均水位与2006年对比,上升0.01m。

地下水位无明显上升和下降区(升降幅度±0.5米以内)。

3、固海扬黄灌区

灌区处于清水河河谷阶地,沟谷纵横,地形起伏大,地下水埋深也随之有较大变化。

2007年中宁片年平均埋深除陈麻井近年一直在1~2m外,其它都在19~42m。

与上年比较,除花豹湾地下水位稍有下降外,其余基本呈缓慢上升趋势,升幅在0.1~0.3m之间。

同心县清水河一带,地下水位埋深16~36m。

与上一年比较,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河西的李家套子持续上升,年升幅0.30m以上,河东的罗家河湾上升0.4m,中部的黑家套子一带升幅0.8~1.1m。

海原灌区地下水位埋深16~31m,与上一年比较,地下水位变幅在0.1m以内,基本稳定。

原州区七营镇南自2004年初开始,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2007年平均埋深9.24m,较上年下降0.71m。

总体上看,固海扬水灌区地下水位呈上升趋势的范围较上年有所扩大,但是固原七营一带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

(二)地下水降落漏斗

银川市地下水降落漏斗主要位于西夏区、兴庆区一带,为多年开采地下水所形成。

其范围北起芦花台镇三闸村、龙王庙,南到平吉堡、丰盈村,西起西干渠,东至大新乡。

2007年地下水位总体较2006年有所上升,平均上升幅度0.637m。

区域性降落漏斗面积有较大幅度的缩小,2007年面积为414.43km2,比上年缩小了35.03km2。

漏斗中心位于木材厂附近,年平均水位埋深16.04m,比上年上升了1.01m。

银川市地下水开采以第一承压含水组为主,2007年地下水开采量1.062亿m3,较2006年1.089亿m3减少0.027亿m3。

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开采降落漏斗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减小,漏斗中心水位有所上升。

石嘴山市开采的地下水主要是贺兰山山前潜水,长期开采地下水形成的区域性降落漏斗主要位于大武口区一带,其范围内分布有三个较大的漏斗:

大小风沟洪积扇漏斗,2007年枯水期漏斗面积10.88km2,较2006年扩大了1.25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48.122m,较2006年下降0.519m;鬼头沟洪积扇水源地开采降落漏斗是大武口区最大的降落漏斗,2007年枯水期面积为29.27km2,较2006年扩大了0.5km2,漏斗中心水位较2006年下降0.491m;大武口沟洪积扇水源地开采漏斗,2007年枯水期漏斗面积12.3km2,较2006年缩小0.32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43.502m,较2006年上升1.064m。

丰水期开采降落漏斗均有不同幅度的缩小,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也相应的有所回升。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取水量

2007年宁夏全区取水量71.002亿m3,其中取地下水5.060亿m3,取当地地表水0.876亿m3,引扬黄河水65.066亿m3。

引扬黄河水中农业取水64.022亿m3,农村人畜用黄河水0.030亿m3,石嘴山电厂、大坝电厂、中宁电厂取黄河水共计0.759亿m3,青铜峡造纸厂取黄河水0.080亿m3(已计入东干渠中),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取黄河水0.175亿m3。

在分项取水量中,农业取水量最多为65.625亿m3,占总取水量的92.4%;工业取水量3.523亿m3,占总取水量的5.0%;城镇生活取水量1.180亿m3,占总取水量的1.7%;农村人畜取水量0.674亿m3,只占总取水量的0.9%。

在取地下水量中,农业0.849亿m3,占地下水总量的16.8%;工业2.492亿m3,占49.2%;城镇生活1.152亿m3,占22.8%;农村人畜0.567亿m3,占11.2%。

在各流域分区取水量中,黄河灌区取水量最多为67.644亿m3,占全区总取水量的95.3%;其次为黄河左岸区间1.311亿m3,占1.8%;葫芦河0.681亿m3,占1.0%;其它流域分区取水量较小,仅占总量的1.9%。

 各行政分区取水量中,银川市最多,为24.410亿m3,占全区总取水量的34.4%;吴忠市次之为19.006亿m3,占26.8%;中卫市13.710亿m3,占19.3%;石嘴山市12.208亿m3,占17.2%;固原市最少,为1.668亿m3,仅占2.3%。

农业取水量最多的为银川市22.617亿m3,占农业总取水量的34.5%;工业取水量最多的是石嘴山市1.237亿m3,占工业总取水量的35.1%;城镇生活取水量最多的是银川市为0.631亿m3,占城镇生活总取水量的53.5%;农村人畜取水量最多的是固原市为0.182亿m3,占农村人畜总取水量的27.0%。

各流域、行政分区取水量情况见表11、表12。

   

(二)耗水量

2007年全区耗水总量37.844亿m3,其中耗地下水2.340亿m3,耗黄河水34.810亿m3,耗当地地表水0.694亿m3。

在各分项耗水量中,农业耗水量最多为35.347亿m3,占总耗水的93.4%;工业耗水量为1.476亿m3,占3.9%;农村人畜耗水量0.674亿m3,占1.8%;城镇生活耗水量为0.347亿m3,占0.9%。

就流域分区而言,黄河灌区耗水量最多为35.724亿m3,占总耗水量的94.4%;葫芦河次之为0.532亿m3,占1.4%;黄河左岸区间0.494亿m3,占1.3%,清水河0.452亿m3,占1.2%;其它流域分区耗水占总耗水量的1.7%。

各行政分区耗水量与取水量相应,银川市最多为12.647亿m3,占总耗水量的33.4%;吴忠市为10.342亿m3,占27.3%;中卫市7.302亿m3,占19.3%;石嘴山市6.320亿m3,占16.7%;固原市最少,为1.233亿m3,占3.3%。

在分项耗水量中,农业、城镇生活耗水量最多的是银川市,分别为11.883亿m3、0.179亿m3,分别占全区农业、城镇生活总耗水量的33.6%、51.6%;工业耗水量最多的是石嘴山市,为0.472亿m3,占工业总耗水量的32.0%;农村人畜耗水量最多的是固原市为0.182亿m3,占农村人畜总耗水量的27.0%。

各流域、行政分区耗水量见表13、表14。

以上耗水量计算中黄河灌区农业耗水量以引排差法计算,按《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2005年2月)新的技术要求,农业的耗水量为毛用水与回归水量(含地表退水和下渗补给地下水)之差,按此要求估算农业耗水量为27.853亿m3。

(三)用水指标分析

2007年全区人均取水量1163m3,万元GDP(当年价)取水量851m3,农业灌溉亩均取水量878m3,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101m3,分别较2006年的1286m3、1092m3、974m3、120m3下降123m3、241m3、96m3、19m3。

各行政区取水指标见表15。

2007年全区人均耗水量620m3,万元GDP(当年价)耗水量454m3,农业灌溉亩均耗水量473m3,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42m3,分别较2006年的640m3、543m3、488m3、47m3下降20m3、89m3、15m3、5m3。

各行政区耗水指标见表16。

六、水环境质量

(一)地表水

1、黄河干流

黄河入境断面下河沿站监测资料显示:

水质全年为Ⅱ~Ⅲ类,入境水质较好。

黄河出境断面石嘴山站水质监测资料显示:

水质全年为Ⅲ~Ⅳ类,丰水期水质明显优于枯水期。

黄河宁夏段污染左岸高于右岸,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

与2006年度同期相比,黄河宁夏段水体水质明显好转。

2、引黄灌区排水沟

引黄灌区第三排水沟、银新沟、中干沟、金南干沟、东排水沟、清水沟、中卫第四排水沟除承担农田排退水外,同时也接纳所在地工业废污水、居民生活水、农村面源污水,上述水体最终汇入黄河,废污水进入排水沟使其水质受到污染,水质综合评价类别均为劣Ⅴ类,污染尤其严重。

其余沟道基本上没有废污水汇入,其水体主要是农田退水,水化学指标中的硫酸盐、氯化物、矿化度等超标,主要是因其天然水化学指标较高所致。

污染严重的排水沟水质灌溉期明显好于非灌溉期。

3、山区主要河流

(1)清水河是宁夏境内直接入黄河的最大支流,径流量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水质状况逐渐变差,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

清水河上游原州区以上河段枯水期基本没有来水,进入丰水期后开始有径流,清水河原州区段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原州区工业废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水质污染严重,各项水化学指标超标严重。

清水河中游段韩府湾监测断面,其水质多数情况下呈天然水化学特征,矿化度高,枯水期矿化度4020~10300mg/L,丰水期矿化度3370~6640mg/L。

清水河入黄河口泉眼山监测断面枯水期矿化度在7990~11500mg/L之间,丰水期矿化度在1190~14100mg/L之间。

清水河水体矿化度较高主要是几大高矿化度支流汇入所致。

(2)苦水河上中游段没有人为污染,下游段有工业废水汇入,造成苦水河水体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铁、锰等含量较高,水质综合评价劣Ⅴ类。

枯水期矿化度1260~6710mg/L,丰水期矿化度1310~9640mg/L。

枯水期矿化度低于丰水期矿化度,其原因为丰水期各支流高矿化度水汇入所致。

氯化物、硫酸盐超标严重,主要是由于其天然水化学指标较高所致。

(3)泾河水系的泾河干流、小河、茹河,由于其远离城市及村庄,各河流沿岸基本上没有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汇入,该水系水体呈天然水化学状态,矿化度从南到北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茹河枯水期矿化度1070~1850mg/L,丰水期矿化度796~1770mg/L。

小河枯水期矿化度1010~2140mg/L,丰水期矿化度576~1590mg/L。

(4)渭河水系的葫芦河上游由于有西吉、隆德两县工业废水汇入,造成葫芦河水体水系污染严重,氯化物、硫酸盐超标是由于天然水化学成份较高所致。

4、水库、湖泊

宁夏大部分水库、湖泊水质与所处水系河流水质相同。

固原市原州区沈家河水库污染严重,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按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评价该水库为重度富营养化。

彭阳县石头崾岘水库水质综合评价为劣Ⅴ类,超标原因是天然本底值中氟化物含量较高所致,按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评价,该水库水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西吉县夏寨水库、隆德县三里店水库水质综合评价均为劣Ⅴ类,原州区贺家湾水库水质综合评价为Ⅳ类。

爱伊河、宝湖、鸣翠湖、星海湖四个湖泊水体水质综合评价介于Ⅳ类与劣Ⅴ类之间,主要是由于湖泊所处地理位置多是土壤盐渍化严重地区,加之蒸发量大,湖泊水体矿化度普遍较高。

上述湖泊按《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评价为娱乐用水C类标准,即可适用于一般景观用水。

(二)地下水

引黄灌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浅层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随灌溉变幅较大。

全区范围内大部分地市县供水水源地利用深层水,水质较好,其供水水质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5),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多为浅层地下水,因而少部分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