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1296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以及数量关系较难理解的加、减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下表是全单元的内容编排。

口算

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求原来有多少(即被减数)的加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 求去掉多少(即减数)的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笔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从表里可以看到,教材的编排是先教学口算,再教学笔算;教学口算把加法和减法分开进行,教学笔算把加法和减法合在一起;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教学穿插进行。

这样编排有三个好处:

一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比较容易,结合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加了内容的容量和挑战性。

二是教学加法口算通过摆小棒和拨算珠获得计算思路和方法,这些数学活动经验可以迁移应用于减法口算和加、减法笔算的教学中去,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三是本单元教学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较难理解,与计算教学交叉安排,分散了教学难点,还增加了练习机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

1操作学具,获得算法。

第46页例题在列出算式45+30以后,先让学生用摆小棒和拨算珠的方法计算。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里初步形成了用小棒计算的经验,完全能够用来解决新的计算问题。

拨算珠计算虽然是第一次,学生也能进行。

操作学具进行计算的目的不限于得到结果,更要从中体会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教材要求学生交流操作学具的思考,体会都是先把40和30相加,从而得到“蘑菇”卡通的算法。

计算45+3仍然先摆小棒或拨算珠,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算法的探索过程,从中抽象出“番茄”卡通的算法,再次体验使用学具是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第52页例题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教材让学生经历与两位数加整十数同样的学习过程,便于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至于两位数减一位数,不再编排例题,让学生独立“试一试”。

教材鼓励学生通过推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少数学生也可以再次经历操作学具探索算法的过程。

第59页例题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笔算。

摆小棒和拨算珠都能使学生理解两个加数中的40和30相加、3和1相加。

为了便于个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和十位上的数分别相加,竖式应把两个加数的个位与十位分别对齐。

学生体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很方便,就会自觉迁移到两位数减法中去。

所以,“试一试”不要操作学具,直接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教材要求学生说说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是组织学生总结计算法则。

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即写竖式分别把个位上的数对齐,把十位上的数对齐。

至于从个位算起,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中不宜十分强调,待以后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学生自然会有深切的体会。

2比较算法,理清思路。

在计算教学中,教材三次组织算法的比较。

第一次是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前者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即十位上的数相加),后者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即个位上的数相加)。

这种比较能让学生理清不同情况的计算思路,掌握算法,也渗透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有益于竖式的教学。

教学时可分三个层次进行:

首先在例题里比较45+30和45+3的计算,初步知道计算过程的不同点;然后是“想想做做”第1题,比较学具操作过程和计算时的思考,从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变化到整十数或一位数加整十数;最后是“想想做做”第2题,分别比三组题的计算,得到概括性的认识。

第二次是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教材的设计与加法相似。

第三次是比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蕴含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这个问题里。

在比较中得出列竖式的相同点,从而初步明确笔算的法则。

另外,第48页第4题比较三组算式,让学生初步发现“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不变”,渗透加法交换律。

如果再比一比同组算式的计算,能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

3重视估算。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要求“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本单元在教学口算和笔算的同时教学估算,要求学生不算出结果,说出得数是几十多。

分别安排在练习七、练习八和单元复习里。

教学方法是在能进行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引导估算。

第51页第2题先说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这是第一次出现估算。

教材先作出估算的示范“65+30得数是九十多”,让学生自己想出估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可能想“先算60+30得90,所以得数是九十多”,有的学生可能想“六十几加30得九十多”……《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他们的估算策略会有所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学时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

“先估算、再计算”在这里能通过计算验证估算是否合理,在以后能利用估算监控计算是否正确。

第3题不算出得数,判断两个算式的大小关系。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开放的,可以通过估算作出判断,也可以应用其他的知识经验。

如47+2○47+20,左边的算式得数是四十多,右边的算式得数是六十多,所以填“<”。

如果学生从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小,和也小的角度作出判断,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第57页第3题估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得数,由于学生已有估算的经验,所以这里不再作相应的示范。

第7题是加、减法估算的综合练习,“连一连”便于学生书面表达估算的结果。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估算只在竖式上进行,如第65页第5题。

本册教材不要求学生看着类似35+21、48-34这样的算式进行估算。

4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口算和笔算例题后面的三次“想想做做”里,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已经教学的。

有些用表格呈现,有些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

图文呈现的实际问题,适当增加了文字量,把许多数学信息都安排在对话中。

与一年级(上册)的实际问题相比,本单元新授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较难理解。

因此,这些实际问题的教学都编排了例题,并安排了必要的练习。

(1)原有的、去掉的、剩下的是三个相关联的数量,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原有的-去掉的=剩下的……按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表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一年级(上册)已经教学。

去掉的+剩下的=原有的原有的-剩下的=去掉的……表述的顺序与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不完全一致,学生比较难理解。

在本册教学。

第49~50页教学求原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题让学生在直观情境中理解题意,体会已采的个数与树上还剩的个数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有桃的个数,根据“合起来”的关系选择加法计算。

理解题意是正确理解数量关系的前提,要让学生看着图画和两只猴的对话,把题意完整地说几遍,短时记忆在头脑里。

体会数量关系是重

点,要联系生活经验,在直观情境中理解。

“想想做做”第1~3题各有一个数学信息用图画表示(还有3块没拼、车上已经乘了7人、还剩11个苹果),要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数一数那些物体的个数才能得到。

另外,例题在算式得数的后面写了单位名称,以及“番茄”卡通的口答“树上原来有28个桃”。

这些都是解题的常规,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习惯。

第455~56页教学求去掉多少的问题,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思路与上面的加法问题基本相同。

第58页第9题是上面教学的两种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

通过计算和填表,初步体会原有的台数、卖出的台数和剩下的台数三个数量间的关系,以及与这三个数量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多样性。

知道已知其中两个数量都可以求得另一个数量,但计算方法是不同的。

(2)求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也是生活中常见的。

教材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在

排一排、比一比等活动中探索解法。

第61页例题以两名学生抓花片为题材,其中女生抓8个蓝花片,男生抓13个红花片,问哪一种颜色的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

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根据两种颜色花片的个数,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很容易知道红花片抓得多。

至于红花片多几个,要通过排一排、比一比才能知道。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就具有了这些知识和经验。

在排一排、比一比看出红花片多几个后,教材继续让学生体会只要从13个红花片里去掉8个,剩下的花片就是比蓝花片多的,从而列出算式13-8。

从“甲数比乙数多几”得到“乙数比甲数少几”是一次简单推理。

教材第50页和第60页两次让学生看图回答母鸡比公鸡多几只,公鸡比母鸡少几只;苹果比梨多几个,梨比苹果少几个,为推理作了准备,并用这种经验回答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的问题。

“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计算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理解24-20=4求得的既是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也是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

练习九第4题和第67页第11题都是求相差数的问题,但问句的表述语言发生了变化。

只要理解这些问题都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解答就容易了。

问句的变化贴近了生活,能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

第64页第7题要算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还要算一班比二班多植多少棵,把两种数量关系综合在同一个情境中,能帮助学生体会实际问题的多样性。

第9题要根据问题选用有关的条件,体会问题与条件的相关性。

这些习题还为第67页第13题提出并解答不同的加法和减法问题作了必要的准备。

 

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46-47页

课型

新授

签字

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点评和修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复习(出示卡片)①数的组成;②一位数加一位数;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

)多媒体演示:

大客车有45个座位。

中客车有30个座位。

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

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45+330+3

再问:

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

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

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

(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算法。

整理算法。

(板书)

45+30=75

4)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

(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

)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然后小组讨论:

哪种方法算得快,简便一些?

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独立思考。

提问:

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交流算法。

(板书)

45+3=48

比较45+30和45+3。

提问:

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讨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再交流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

小结

 

课题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47-48页

课型

练习课

签字

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熟练掌握口算的方法,培养数感

教学过程

点评和修改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24+5=

2、口算:

34+40=21+6=8+81=

75+2=60+15=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3独立填表,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4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你发现什么?

(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3、“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形式:

摘水果)

4、完成第6题.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5.“想想做做”第7题。

(先指名说题意,再提问题,最后列式解答。

板书设计

 

课后

小结

 

课题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第49-50页

课型

新授

签字

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加法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口答的习惯.

 

理解用加法来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算理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算;

60+23=54+40=4+54=41+50=

2+75=60+35=3+62=4+73=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

看着图说说这道已知求什么?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组织学生依靠观图讨论,帮助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

23+5=28)

4.老师说明:

从现在起,列式计还要口答问题。

例题这样口答,口答:

树上原有28个桃.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板书:

(5+23=28)

谁来口答一下。

这两种方法一样吗?

为什么会一样的?

6.小结:

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指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

“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

”,再指名说.

(3)这道题做完了吗?

还少了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提问:

车上有多少人?

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

指明说说算法?

为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强调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学生填一填。

(2)集体交流时提问:

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点评和修改

板书设计

 

课后

小结

 

课题

练习七教科书第51页

课型

练习

签字

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会估算并能灵活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点评和修改

一.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七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

34+32+2520+25

34+302+52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练习七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

计算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先估一估,再计算”

(1)估一估的第一组题:

65+30

56+3老师结合题目说说题意.

如:

65+30得九十几”,估计不需要算出得数,只要估计几十多就可以了。

学生自己口头估一估剩下几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2)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老师小结:

估算对计算的帮助很大,有益于提计算的正确率,同学们在平时的计算中可以运用估算来检查计算结果。

4.练习七4。

不计算,比大小。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

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5.练习七5。

(1)出示第5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

《数学故事》?

”再指名说怎样求?

(3)这道题做完了吗?

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板书设计

 

课后

小结

 

课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1)52页

课型

新授

签字

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1、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算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理解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点评和修改

一、复习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32—2060—4045—30+5

60+363+2627+405—3+40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

2)45—30怎样计算?

同学们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

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

45 —30=15

40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

(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2)45—3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

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老师小结:

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

再说出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课后

小结

 

课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53-54

课型

练习

签字

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熟练掌握口算的方法,培养数感

会用已经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点评和修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74—30=74—3=

2、口算:

76—60=85—70=93—50=

39—8=67—6=49—5=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3、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时复习一下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如被减数39,减数5,差是34。

自选一两组说给同学听.

2、教材“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题,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

你是怎么比的?

(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

.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

(没有计算)

4、“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第3题图,提问可小男孩付出多少元?

阿姨找回多少钱?

求什么?

指名说一说这道已知什么?

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算,集体订正,并回答“怎样求出一个足球多少元?

(3)这道题做完了吗?

还少了什么?

5、“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说说“怎样求出还剩多少个?

”再指名说一说怎样求?

 

板书设计

 

课后

小结

 

课题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第55-56页

课型

新授

签字

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理解用减法来解决求减数(一部分)的实际问题的算理

全面理解减法的含义,加深对求减数(一部分)的实际问题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点评和修改

一.导入

师: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先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一猜”。

边操作边问:

老师这里有10支铅笔,拿走一些,还剩8枝,你知道老师拿走了几枝?

小朋友都猜到老师拿走了2枝。

你怎么知道的?

有小朋友想到几加8是10,2加8是10,所以拿走2枝;也有小朋友是用10-8=2来算的。

师:

这次还是10支铅笔拿走一些,还剩3枝,老师拿走几枝?

怎么知道的?

可以想几加3是10,7加8是10,所以拿走7枝;也有小朋友是用10-3=7来算的。

二.教学例题

1.师:

昨天一群小猴到桃园去采桃,发生了什么事呢?

问: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对了,小猴们一共采了28个桃,吃了22个,要求还剩多少个。

算式怎么列?

板书:

28-22=6(个)

问: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

要求还剩多少个桃,就是从一共采的28个桃里面去掉已经吃的22个,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

今天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