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复习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1096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考前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考前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考前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考前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前复习资料整理.docx

《考前复习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复习资料整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前复习资料整理.docx

考前复习资料整理

1.1.2信息化的核心:

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应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创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1.1.3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信息技术应用向其它5个要素提出需求,而其它5个要素又反过来支持信息技术应用。

1.1.4国家信息化: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战略方针:

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军民结合、安全可靠。

(3)战略目标:

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2.1电子政务:

(1)概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2)内容:

a政府间的电子政务;b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c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1.3.1企业信息化:

企业流程改造的核心原则是指导变革方向的根本性原则,即坚持以流程为导向的原则,坚持团队式管理的原则,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的原则。

1.3.2ERP(企业资源计划):

(1)ERP软件强调的是“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管理理念和及时调整。

而财务软件强调事后核算。

(2)从根本意义上说,ERP项目的实施是一个管理变革项目。

1.3.5电子商务类型: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G2B)。

1.4商业职能:

3个主要组成部分:

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OLAP)。

数据仓库用于支持管理决策,是在管理人员决策中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并且随业务变化而变化的数据集合。

传统的数据库系统主要是面向事务的处理,数据仓库则是面向分析的处理。

数据挖掘用于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对决策进行支持。

2.1.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内容:

(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

(2)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质管理。

2.2.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根据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

一、二级资质申请,由省市信息产业建设单位管理部门初审,包信息产业部审批;三、四级资质申请,由省市信息产业建设单位管理部门审批,报信息产业部备案。

2.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内容:

概括为:

“四控、三管、一协调”。

(1)四控: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信息系统工程投资控制;信息系统工程变更控制。

(2)三管:

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

(3)一协调:

在信息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

3.1信息系统集成概念和分类:

(1)概念:

系统集成是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

(2)分类:

包括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设备系统集成,也可称为硬件系统集成,还可分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安防系统集成等。

3.2.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立项、开发、运维、消亡4个阶段。

(1)立项阶段:

分为两个过程:

概念的形成过程和需求分析过程。

(2)开发阶段:

又分为总体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验收阶段。

(3)运维阶段:

维护分4种类型:

排错型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3.2.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1)结构化方法:

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一步步一次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每个阶段又划分详细的工作步骤,顺序作业。

每个阶段和主要步骤都有明确详尽的文档编制要求,各个阶段和各个步骤的向下转移都是通过建立各自的软件文档和对关键阶段、步骤进行审核和控制实现的。

特点:

a遵循用户至上原则;b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c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d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优点:

理论基础严密,它的指导思想是用户需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能被充分了解和理解,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缺点:

开发周期长,文档、设计说明繁琐,工作效率低;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但这并不十分现实;若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造成系统交接过程不平稳,系统运行于维护管理难度加大。

适用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业务处理过程规范、需求明确且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

(2)原型法:

原刑法认为在很难一下子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首先不要求一定要对系统作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而是本着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需求。

特点:

原型法对用户的需求是动态相应、逐步纳入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都是随着对一个工作模型的不断修改而同时完成的,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界线,也没有明确分工。

系统开发计划就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

优点:

开发周期短,见效快,与业务人员交流方便,特别是用于那些用户需求模糊,结构性比较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

缺点:

原型法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信息系统;系统难于维护;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会拖延开发进程。

适用范围:

a用户需求不清,管理及业务不稳定,需求经常变化;b规模小,不太复杂;c开发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界面。

(3)面向对象方法:

基本概念:

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模式和复用等。

特点:

a利用特定软件直接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结构的转换;b解决了传统结构化方法中客观世界描述工具与软件结构的不一致性;c减少了从系统分析、设计到软件模块结构之间的多次转换映射的繁杂过程。

优点:

a是一种全新的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对象、类、结构属性、方法);b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c实现了对客观世界描述到软件结构的直接转换,大大减少后续软件开发量;d开发工作的重用性、继承性高,降低重复工作量;e缩短了开发周期。

缺点:

a需要一定的软件支持环境;b不太适宜大型的MIS开发,若缺乏整体系统设计划分,易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c只能在现有业务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不能从科学管理角度进行理顺和优化;d初学者不易接受、难学。

(4)开发方法组合形式:

a结构化方法与原型法的组合应用;b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应用;c原型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组合应用。

3.5.2典型软件架构模式:

管道/过滤器模式、面向对象模式、事件驱动模式、分层模式、知识库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

3.7.1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NETBEUI、IPX/SPX、TCP/IP。

3.7.3网络分类:

(1)按照分布范围划分: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特网。

(2)按网络拓扑结构划分:

总线型、星型、环型、混合型。

3.7.6网络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ATM技术、IP电话技术、软交换技术。

网络存储模式:

直接连接存储(DAS)、网络连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

网络接入方式:

拨号接入方式、专线接入方式、宽带网络接入技术。

3.7.10综合布线:

(1)6个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

(2)机房工程设计原则:

实用性和先进性、安全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标准化、经济性/投资保护、可管理性。

4.1.1项目定义:

项目是为达到特定的目的,使用一定资源,在确定的期间内,为特定发起人而提供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

资源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期间指项目有明确的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

4.1.2项目目标:

包括成果性目标(简称项目目标)和约束性目标(也叫管理性目标)。

项目的目标要求遵守SMATR原则:

即项目的目标要求Specific(具体)、Measurable(可测量)、Agreeto(需相关方的一致同意)、Realistic(现实)、Time-oriented(有一定的时限)。

项目目标的特性:

不用的优先级、层次性。

4.1.3项目的特点:

临时性、独特性、渐进明细。

4.1.4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就是从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出发,将硬件、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网络、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集成为实用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信息系统项目的产品是一个满足需求、支持用户业务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指导方法是“总体规划、分布实施”。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既是一种管理行为,又是一种技术行为。

4.1.7项目管理的定义及其知识范围:

最新的观点认为项目成功受到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4个方面的约束。

4.1.11项目干系人:

指那些积极参与项目,或是其利益会受到项目执行的影响,或是其利益会受到项目结果影响的个人和组织,他们可能会对项目及其结果施加影响。

每个项目的关键干系人畜客户和用户外,还包括如下一些人:

项目经理、执行组织、项目团队成员、项目发起人、职能经理、影响者、项目管理办公室(PMO)。

4.2.3组织结构:

职能型、弱矩阵型、平衡矩阵型、强矩阵型、复合矩阵型、项目型。

(1)职能型组织优缺点:

优点:

a强大的技术支持,便于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交流;b清晰的职业生涯晋升路线;c直线沟通,交流简单,责任和权限很清晰;d有利于重复性工作为主的过程管理。

缺点:

a职能利益优先于项目,具有狭隘性;b组织横向之间的联系薄弱,部门间协调难度大;c项目经理极少或缺少权利、权威;d项目管理发展方向不明,缺少项目基准。

(2)项目型组织优缺点:

优点:

a结构单一,责权分明,利于统一指挥;b目标明确单一;c沟通简洁、方便;d决策快。

缺点:

a管理成本高,如项目的工作量不足则资源配置效率低;b项目环境比较封闭,不利于沟通、技术知识等共享;c员工缺乏事业上的连续性和保障。

(3)矩阵型组织优缺点:

优点:

a项目经理负责制、有明确的项目目标;b改善了项目经理对整体资源的控制;c及时响应;d获得职能组织更多的支持;e最大限度的利用公司的稀缺资源;f改善了跨职能部门间的协调合作;g使质量、成本、时间等制约因素得到更好的平衡;h团队成员有归属感,士气高,问题少;i出现的冲突少,且易处理解决。

缺点:

a管理成本增加;b多头领导;c难以监测和控制;d资源分配与项目优先的问题产生冲突;e权利难以保持平衡。

4.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V模型、原型化模型、螺旋模型、迭代模型。

(1)瀑布模型:

是一个经典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一般将软件开发分为可行性分析(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含单元测试)、测试、运行维护等阶段。

特点:

a从上一项开发活动接受其成果作为本次活动的输入;b利用这一输入,实施本次活动应完成的工作内容;c给出本次活动的工作成果,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开发活动;d对本次活动的实施工作成果进行评审,若其工作成果得到确认,则继续进行下一项开发活动;否则返回前一项,甚至更前项的活动,尽量减少多个阶段间的反复,以相对来说较小的费用来开发软件。

优点:

a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b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c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缺点:

a在项目各个阶段之间极少有反馈;b只有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后期才能看到结果;c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2)V模型(客户需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V模型的左边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

特点:

非常明确的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优点:

a客户需求分析对应验收测试,在进行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的同时,测试人员就可以阅读、审查分析结果,从而了解产品设计特性,确定测试目标,可准备用例并策划测试活动。

b系统设计人员进行系统设计时,测试人员可了解实现的过程,可设计系统测试方案和计划。

c设计人员作详细设计时,测试人员可参与设计,对设计进行评审,找出设计缺陷,同时设计测试用例,完善测试计划,并基于用例开发测试脚本。

d编码的同时进行单元测试,可尽快找出程序中的缺陷,提高软件质量。

E避免了瀑布模型所带来的误区,即软件测试是在代码完成之后进行。

(3)原型化模型:

是为弥补瀑布模型的不足而产生的。

优点:

a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b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c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d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

缺点:

a原型法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信息系统;b系统难于维护;c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会拖延开发进程。

(4)螺旋模型:

是一个演化软件过程模型,将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与线性顺序(瀑布)模型中控制的和系统化的方面结合起来。

开发过程具有周期性重复的螺旋线形状。

4个象限分别标志每个周期所划分的4个阶段:

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用户评估。

螺旋模型强调了风险分析,特别适用于庞大而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

软件开发问相关文档:

需求分析与需求分析说明书、验收测试计划(或需求确定计划)、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设计工作报告、系统测试计划或设计验收计划、详细的项目计划、单元测试用例及测试计划、编码后经过测试的代码、测试工作报告、项目监控文档如周例会等。

第5章立项管理

5.1立项管理内容:

需求分析;项目建议书(立项申请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需求分析特点:

a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存在沟通方面的困难;b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c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系统变更的代价成非线性增长。

(2)项目建议书内容:

a项目的必要性;b项目的市场预测;c产品方案或服务的市场预测;d项目建设必须的条件。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a投资必要性;b技术的可行性;c财务可行性;d组织可行性;e经济可行性;f社会可行性;g风险因素及对策。

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内容:

1、技术可行分析即通过调研确定项目的总体和详细目标、范围,总体的结构和组成,确定技术方案,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确定产品的功能与性能2、经济可行性分析3、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4、其他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如法律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5.2建设方的立项管理:

立项申请书(项目建议书)的编写、申报和审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招标。

(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项目论证、项目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提交和获得批准。

详细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经济评价法、市场预测法、投资估算法和增量净效益法。

(3)项目招标:

招标、投标、评标、选定项目承建方。

制定招标评分标准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3)得分应能明显分出高低(4)执行国家规定,体现国家政策(5)评分标准应便于评审(6)细则横向比较。

5.3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项目识别;项目论证;投标;签订合同。

(1)项目识别:

从政策导向中寻找项目机会、从市场需求中寻找项目机会、从技术发展中寻找项目机会。

(2)项目论证:

承建方技术可行性分析、承建方人力及其他资源配置能力可行性分析、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项目风险分析、对可能的其他投标者的相关情况分析。

(3)投标:

获取招标文件、编写投标文件、参加投标活动。

(4)签订合同:

合同谈判、签订合同。

★项目经理的一般要求:

(l)足够的知识。

(2)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3)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4)良好的职业道德。

(5)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怎样做好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

(1)真正理解项目经理的角色。

(2)领导并管理项目团队。

(3)依据项目进展的阶段,组织制订详细程度适宜的项目计划,监控计划的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客户要求或其他变更要求对计划的变更进行管理(4)真正理解“一把手工程”(5)注重客户和用户参与。

第6章项目整体管理

项目计划编制:

在接到任务后开始项目计划的编制工作,编制的计划应包括:

(l)项目总计划(包括范围计划、工作范围定义、活动定义、资源需求、资源计划、活动排序、费用估算、进度计划以及费用计划)。

(2)项目辅助计划(质量计划、沟通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风险计划、采购计划等)。

★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

(1)分析和理解范围。

(2)把产品需求和特定的标准明确记录在文档里。

(3)利用计划过程组,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系统的项目管理计划。

(4)把完成项目需要做的工作恰当地分解为可管理的更小部分。

(5)采取恰当的行动使项目投照整体的项目管理计划来实施。

(6)对项目状态、过程和产品进行度量和监督。

(7)分析并监控项目风险。

项目整体管理过程

(1)项目启动

(2)制定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3)制定项目管理计划(4)指导和管理项目的执行(5)监督和控制项目(6)整体变更控制(7)项目收尾。

项目启动的依据1合同2项目工作说明书3环境的和组织的因素4组织过程资产。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启动的一般原因包括:

(1)支持明确的企业战略和商业目标。

(2)较好的内部收益率(IIT),净现值(NPV)和合理分回收期。

(3)支持明确的商业目标。

(4)作为抗衡竞争对手类似系统的手段。

(5)更好地支持管理决策。

★项目启动的主要活动:

识别需求、解决方案的确定、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立项、项目章程的确定。

项目启动的输入:

合同、项目工作说明书、环境的和组织的因素、组织过程资产。

输出:

项目章程。

方法、技术和工具:

项目管理方法、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专家判断。

项目章程的内容:

(1)基于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提出的要求。

(2)项目必须满足的业务要求或产品需求。

(3)项目的目的或项目立项的理由。

(4)委派的项目经理及项目经理的权限级别。

(5)概要的里程碑进度计划。

(6)项目干系人的影响。

(7)职能组织及其参与。

(8)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假设。

(9)组织的、环境的和外部的约束。

(10)论证项目的业务方案,包括投资回报率。

(11)概要预算。

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的技术和工具: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专家判断。

★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的输入:

(1)项目章程。

(2)工作说明书。

(3)环境和组织因素。

(4)组织过程资产。

★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的输出:

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其内容:

(l)项目和范围的目标。

(2)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特性。

3)项目的需求和可交付物。

(4)产品验收标准。

(5)项目的边界。

(6)项目约束条件。

(7)项目假设。

(8)最初的项目组织。

(9)最初定义的风险。

(10)进度里程碑。

(11)对项目工作的初步分解。

(12)初步的量级成本估算。

(13)项目配置管理的需求。

(14)审批要求。

编制项目计划所遵循的原则1目标的统一管理2方案的统一管理3过程的统一管理4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5计划的统一管理6人员资源豹统一管理7各干系人的参与8逐步精确。

项目计划编制工作流程(过程):

(l)明确目标

(2)成立初步的项目团队(3)工作准备与信息收集(4)依据标准、模板,编写初步的概要的项目计划(5)编写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预算等分计划(6)把上述分计划纳入项目计划,然后对项目计划进行综合平衡、优化(7)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编写项目计划(8)评审与批准项目计划(9)获得批准后的项目计划就成为了项目的基准计划。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的方法:

1.项目管理方法论。

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专家判断。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的输入:

(1)项目章程。

(2)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

(3)来自各计划过程的输出。

(4)预测。

(5)环境和组织因素。

(6)组织过程资产。

(7)工作绩效信息。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的输出:

(l)项目管理计划。

(2)配置管理系统。

(3)变更控制系统。

★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的方法:

项目管理方法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

(2)已批准的纠正措施。

(3)己批准的预防措施。

(4)已批准的变更申请。

(5)已批准的缺陷修复。

(6)确认缺陷修复。

输出

(1)可交付成果。

(2)请求的变更。

(3)已实施的变更。

(4)已实施的纠正措施。

(5)已实施的预防行动。

(6)已实施的缺陷修复。

(7)工作绩效数据。

项目执行过程还要实施:

(1)已批准的纠正措施以使预期的项目绩效符合项目管理计划

(2)已批准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潜在负面结果出现的可能性(3)已批准的缺陷修复申请以改正在质量过程中发现的产品缺路。

★监督和控制项目的方法:

1.项目管理方法论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3.挣值管理4.专家判断。

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

(2)工作绩效信息。

(3)绩效报告。

输出:

(1)请求的变更。

(2)项目报告。

★整体变更控制的方法:

1.项目管理方法论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3.专家判断。

★整体变更控制的输入:

(I)项目管理计划。

(2)申请的变更。

(3)工作绩效信息。

(4)可交付物。

★整体变更控制的输出:

(1)变更申请被批准或被拒绝。

(2)项目管理计划(已批准更新)。

(3)已批准的纠正措施。

(4)已批准的预防措施。

(5)已批准的缺陷修复。

(6)可交付物(已批准的)。

变更控制流程(过程)

(1)受理变更申请

(2)变更的整体影响分析(3)接收或拒绝变更(4)执行变更(5)变更结果追踪与审核。

★项目收尾的方法:

1.项目管理方法论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3.专家判断。

★项目收尾的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

(2)台同文件。

(3)组织过程资产。

★项目收尾的输出:

(l)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的移交。

(2)管理收尾办法和合同收尾办法。

(3)已更新的组织过程资产。

第7章项目范围管理

过程:

(l)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2)范围定义(3)创建工作分解结构(4)范围确认(5)范围控制。

编制范围管理计划、范围定义和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属于计划过程。

而范围确认和范围控制则属于监控过程。

产品范围:

表示产品、服务或结果的特性和功能。

项目范围:

为了完成具有规定特征和功能的产品、服务或结果,而必须完成的项目工作。

项目范围是否完成以项目管理计划、项目范围说明书、WBS、以及WBS字典作为衡量标准,而产品范围是否完成以产品要求作为衡量标准。

★编制范围管理计划的工具和技术:

1.专家判断2.模板、表格和标准。

输入:

(1)项目章程

(2)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3)组织过程资产(4)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5)项目管理计划。

输出:

项目范围管理计划,其内容如下

(1)根据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编制一个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的方法。

(2)从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创建WBS的方法。

(3)关于正式确认和认可己完成可交付物方法的详细说明。

(4)有关控制需求变更如何落实到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中的方法。

需求变更常常触发整体变更控制过程。

★范围定义的工具和技术:

1.产品分析2.识别出多个可选的方案3.专家判断法。

★范围定义的输入:

(l)项目章程和初步的范围说明书

(2)项目范围管理计划(3)组织过程资产(4)批准的变更申请。

★范围定义的输出:

(l)项目范围说明书(详细)其内容:

①项目的目标。

②产品范围描述。

③项目的可交付物。

④项目边界。

⑤产品验收标准。

⑥项目的约束条件。

⑦项目的假定

(2)更新的项目文档。

WBS的表示形式(l)分级的树型结构,类似于组织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