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826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DOC.docx

《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DOC.docx

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DOC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

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2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年月日

目录

 

摘要1

关键字1

Abstract1

Keywords1

一、关于《三国演义》及作者2

二、人物故事中的谋略分析3

(一)刘备求才得天下,诸葛亮隆中知天下3

(二)把握全局,决胜于后5

(三)曹操败走华容,诸葛亮的远虑6

(四)三条锦囊妙计,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7

(五)赤壁大战,权谋的顶点交锋8

三、《三国演义》中的权谋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9

参考文献10

 

从《三国演义》人物观其权谋艺术

 

摘要:

人在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在生活中如何处理好这些事,本文通过分析《三国演义》书中人物的为人处事,谋士的权谋智略来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这些事情。

看书中的人物是怎样在乱世之中生存,如何获得自己所想要的,因而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该怎么样去做,让我们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

 

关键字:

三国演义刘备诸葛亮曹操谋略智慧

 

Abstract:

Peoplewillfaceallkindsofdifficultiesinthelife,howtodealwiththesethingsinyourlife,inthisarticle,throughanalysisofTheThreeKingdomspeopleskillsofthecharactersinthebook,counsellorsmachiavellianwisdomandresourcefulnesstoenlightenmentinourlife,weshouldbehowtodealwiththesethings.Howdothecharactersinthereadinginthegonewithsurvival,howtogetyourwant,sowehowtodoinlife,letuslearnhowtosucceedinreallife.

 

KeyWords:

The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Liubei,Thevariousgeisbright,Caocao,Counsel,Wisdom

 

一、关于《三国演义》及作者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的是三国纷争中的历史和人物故事,这部作品中有许多战争场面的描写,它不仅着力于描写武力的争斗,而且还包含了许多的权谋智略的描写,因为在乱世之争中不仅是一场武力角逐,更是一场权谋的斗争和智慧角逐比拼的头脑风暴。

所以《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权谋智略的书。

这部书通过人物在乱世之中的生存之道的描写及运用权谋智略获取自己所想要的故事,启示人们在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和运用书中的谋略、对人处事的方法,让自己在生活的道路上取得成功,走得更远、更成功。

《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他不仅是一位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杂剧家、散曲家。

他的故乡是山西太原,他生活于动乱年代,一生背井离乡,游荡四方,也没有在官场做过事,故以“湖海散人”自称。

《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到晋朝初年近一个世纪历史的接连不断战争的描写,作者运用了变化无穷的文学笔法,描绘出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再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战争知识、满腹的文韬武略去润色修饰这些故事画面。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中写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被誉为明代的“四大奇书”之一。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话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我们也都是从小听到大的,这一句话认为青少年血气方刚,看了《水浒传》会造反,而饱含社会阅历的年长者,看了《三国演义》以后,会变的老奸巨猾,其实这就是一种封建社会的“愚民术”罢了。

可见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对《三国演义》这部作品是多么的看重,认为《三国演义》中所包含的权谋智略多么的强大,能对一个王朝的统治产生影响,所以《三国演义》这部优秀的历史小说,也足以称上为一部地地道道的兵书了、权谋之书了,如此我们把《三国演义》当以一部兵书来看的话,把从中学到“权谋之术”用于敌人,那就不失为得到了一笔难能可贵文化遗产和人生财富。

由此可看出作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不仅是一位小说家,更是一位谋略家。

当每次读《三国演义》时,总是为书中的斗智斗谋的画面所折服。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描写战争并不是单纯的描写双方的对阵厮杀,而是在战争的同时中充满了斗智、斗谋,在书中充满了古代兵法中的示形、造势、谋攻、用间等都在书中充分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每次战争的开端、结局无不充满了兵法家、谋略家的身影,读此书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形象生动的军事课堂一样,在这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归功于作者掌握了丰富的历史材料,还有就是他本人卓越的军事理论水平和军事谋略才能。

作家是艺术人物之母,而艺术人物必然是作家的精神之子,如果罗贯中不是一位谋略家,对军事谋略没有深厚的见解,就不会有《三国演义》中那些能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谋士、智囊团了,就不会出现“智绝”诸葛亮这一人物,和各方群雄下面的大批谋士了。

这群人在群雄的争霸当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只凭战场上的匹夫之勇,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就如书中的吕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他武艺冠绝于天下,但缺乏智谋权略,只会逞匹夫之勇,最后还是沦落为战争的牺牲品。

《三国演义》基本取材于陈寿的《三国志》,而《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恰当地处理好了小说中的虚构和史实的关系,“惟《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章学诚《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乃见罗贯中对于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虚构处理的是十分成功的,这“七实三虚”艺术构思直接确定了《三国演义》这部作品的成败,让它成为了一部出色的历史小说,流芳于世。

二、人物故事中的谋略分析

(一)刘备求才得天下,诸葛亮隆中知天下

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之后,生的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也因为其是刘姓本家,按辈分乃是当时献帝的叔叔,故又称刘皇叔,在《三国演义》因其外表有人讽刺称为“大耳贼”,在书中把刘备塑造成“仁者之政”的代表,刘备为人“宁死不为负义之事”,刘备的仁君风范,与关、张二人的兄弟情义,对贤士的追求,终究就成了他的王图霸业。

刘备对贤才的渴求和对于礼贤下士的明心,在《三国演义》中是最为出众的,他有大度的胸怀,能容忍下属的过错,但是这个过错也是有底线的,是不能触碰大仁大义的,他能容忍下属的持才凌傲,就比如刘备在得到徐庶推荐诸葛亮的建议时,为了得到他的诸葛亮这位贤才的帮助,他三顾于诸葛亮所居的茅庐,前两次刘备访诸葛亮而不遇,但他却并不气馁,依然第三次去找诸葛亮这位贤才,而恰逢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为了一见这位贤才,却甘心等到诸葛亮睡醒而见。

诸葛亮终为刘备这样态度所打动,选择了刘备为他的主公,为他出谋划策,为刘备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备就是凭着直接求贤若渴的态度,笼络一大批文臣武将,刘备笼络人心的手段在《三国演义》堪称第一。

诸葛亮作为刘备手下的第一谋臣,因所居之地为卧龙岗,所以自称“卧龙先生”,更在“三绝”的称号中有“智绝”这一称号。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句话评论诸葛亮的才华“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伏龙正是诸葛亮,可见当时诸葛亮的智慧、谋略是多么的优秀,让人对他评价如此之高。

诸葛亮虽然久居于茅庐之中但是却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说明他自己也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如果真诚如他所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他就大可不必关注于天下大事,还才华尽漏,未出茅庐便闻名于天下,这是诸葛亮给自己的一个台阶,先让自己闻名于外,让群雄之中的霸主来求他出茅庐,因为古时的文人谋士注重自己的名声,看重自己的气节,如果他自己去投靠某一方群雄,就算终究成就了一番伟业,但是一定会留下一个追逐名利的名号,就显不出自己淡泊明志、风高亮节读书人的气节来了。

赵云也是刘备手下的一员虎将,是《三国演义》中的常胜将军,刘备对于他的笼络,也是煞费苦心的,从见他第一面时,就流露出对他的求才之意,最为经典“刘备怒摔阿斗”这个故事了。

因为曹操的大军压境,刘备只好携带百姓和全军逃亡,在逃亡的路上,赵云为了完成刘备交于他的照顾他家眷的任务,因为战局的混乱赵云与刘备的二位夫人和阿斗走散了。

赵云便自思曰“主公将甘、糜二夫人与小主人阿斗,托付在我身上;今日军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见主人?

不如去决一死战,好歹要寻主母与小主人的下落!

”这样可见刘备笼络人心的手段是多么的强大,在危难之际,赵云还不忘刘备交于他的任务,因此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威名,而赵云安全地将刘备的儿子阿斗送于他面前时,原文是这样写的,“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

‘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

‘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因此可见刘备的权谋之术是多么的娴熟,善于安抚自己下属的心态,让人死心塌地跟着他,为他鞍前马后。

在危难之际,他考虑的不是自己儿子的安全,而是做好怎样安抚好自己的手下,为了安抚自己的手下,他连自己的儿子都愿意掷之于地,且不管刘备在此是否含有演戏的成分,他连儿子都愿摔的这份心肠,可见他把自己的儿子都是作为自己笼络手下人的一种工具,这样的御人之道能不成功,手下能不聚集一批智者猛士吗?

刘备这样礼贤下士的态度,对人才的包容和珍惜,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作为一群人的带头领袖,就要学会像刘备那样会照顾好下面人的情绪,要懂得怎样才能使别人安心地为你出工出力,还毫无怨言,这样一个团队才有凝聚力。

还有就是有一个礼贤下士好态度,一个人再强,他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在决断时肯定会出现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却需要下面的看出来,所以这时你便需要人才,而对于人才的招揽,你一定摆出自己的态度,说明你是对他有多么的看重,让他觉得跟着你不会吃亏,这样别人才会和你一起共谋大事。

自己要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诸葛亮隐居于草庐而纵观天下之大事,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之流相比,足见诸葛亮所谓的隐居只不过是待价而沽,目的是在寻找一位贤明的主公,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做好铺垫而已,所以在我们为自己谋取前途之路时,一定要掌握好尺度,不要让自己显得过分的尊卑,要清楚自己的价位,只要有能力,别人总会发现你的闪光点的,会根局你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你所想要的。

(二)把握全局,决胜于后

在乱世之争中,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必须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对全局有一个清楚的判断,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属于自己可行的方案,朝着目标向前迈进,才能取得成功。

这就需要一个人拥有超强的智慧,对事情的善于总结,清楚地了解事情动态的走向,还要把握大局,让自己所谋之事能在夹缝中生存,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决策,便确定以后天下三分的情况,可见诸葛亮对大局的掌控,对局势的分析,是多么的精准。

诸葛亮对当时局势是这样判断的,从董卓叛乱开始,天下开始群雄割据,曹操的势力并没有袁绍的强大,但是却能打败他,非惟天时,乃人谋也,曹操已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其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经历经三代,只可为援不可图也。

让刘备只能先取荆州,后取西川建立自己的基业,形成鼎足之势,然后再谋图中原。

就因为诸葛亮的这一番分析最后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式,形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势,让刘备成了一方霸主。

在草庐中的谈话中,确定了刘备要成就大业一定要取得荆州,而在南郡之战过后,围绕荆襄的归属问题时,孙权便派鲁肃去索要荆州,理由是“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杀退曹兵,救了刘皇叔”,“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

但是按理说,赤壁之战,是刘、孙联盟的胜利,当时刘备没有一点根据地,公开提出荆州为他所有,也不过分,诸葛亮却提出了“借”这一说法,反驳得鲁肃无言以对,且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坚持占据荆州的观点,一直都是用“借”这个理由来搪塞东吴。

既然荆州对刘备这么重要,为什么诸葛亮只提“借”而不占呢?

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虽然他们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但曹操的势力依然不容小觑。

从大局来看,只有不破坏孙、刘联盟,刘备才能得到安存。

且荆州之争是刘、孙之间的利益冲突,既要占得荆州,也不要破坏孙、刘之间的联盟,若不能解决好这一矛盾,刘备必将在此就会失败。

为了两全,诸葛亮提出“借”这一说法,就巧妙的解决了这些难题。

这样,刘备即能得到荆州,又不会马上和东吴撕破脸皮。

有了诸葛亮对大局的充分把握制定出来的计划,即以荆州为据,再取西川以成就霸业。

这是诸葛亮对当时局势透彻的分析,而制定出来的,因为有了这样的明确的目标,就不会去盲目地东征西讨,才成就刘备的一番霸业。

对荆州的归宿,不一时盲目的占为己有,而是说“借”,这是充分地从大局考虑而得出的策略,就是这些从大局考虑出来的谋略,才让刘备在以后的争斗取得了一番成就。

在谋定计划时,一定充分考虑全局,要学会从当前的局面分析出一个可行的计划,要有自知自明,知道什么可为,什么而不可为,根据自身情况以求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扎稳打,不要急于一时的成功,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要往远处考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成功的人一定是笑到最后的人,

(三)曹操败走华容,诸葛亮的远虑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这一段描写得十分精彩。

在这一段战争中留下了许多的经典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之事,从赤壁之战一开始就是谋略的大战,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大戏。

从诸葛亮舌战群儒开始,到曹操最后败走华容道,其中出现的“苦肉计”、“连环计”等计策,无一不是这些谋士费尽心思想出来谋略。

赤壁之战最后以曹操失败的结局收尾,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为了报答曹操以前的恩情,就把曹操放了,为什么诸葛亮料事如神,能算出曹操的逃跑路线,派了赵云、张飞、关羽去围堵曹操,为什么会算不出关羽那么重义气的人不会忘掉曹操的旧日之恩,而放曹操归去,我想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想出来,可是诸葛亮却偏偏做了,让关羽去最重要的地方拦截曹操。

在曹操逃跑的路线上最重要的一处伏兵,交给了关羽,让他来了却曹操的性命,在曹操被关羽堵住时,便把往日对关羽旧日的恩情翻出来让关羽放他一马,关羽真的把曹操放了,诸葛亮这样做是放虎归山还是别有用意,这答案肯定毋庸置疑,放曹操归去肯定是别有用意。

因为当时孙、刘联盟已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了,那我们就来分析下不杀掉曹操的原因。

如果杀掉曹操,那必将会形成孙权一家独大的局面,本来在这次与东吴合作当中,周瑜本就准备想杀掉诸葛亮断掉刘备的左膀右臂的,可惜几次都没有成功,而诸葛亮为了大局,一直容忍,如果此时杀掉曹操,孙权失去了曹操的威胁,必定会再除掉刘备最后这一威胁,而此时刘备根基未稳,如果失去曹操威胁的孙权,掉头过来杀害刘备,如果曹操不死,北方还必定会是统一的局面,曹操必定会卷土重来报负,到那时,孙权只有联合刘备才能抵御,所以诸葛亮安排关羽守住华容道,让他放走曹操,又成全了关羽的美名,也保全了刘备的安危,才有了以后三分天下的局面,从蜀国的这方面来看,不杀曹操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因此人们在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时,一定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迷惑住眼睛,一定思前想后,如果只一味地向前,却不环顾四周的情况,因为时局总是在变动的,因为一个决定,肯定会产生连带的反应,要把握住大局,怎样才能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这都是我们在谋事安排时应该考虑的,让自己所得利益最大化,不要因小失大。

(四)三条锦囊妙计,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谓未卜先知,就是善于从客观事物的矛盾中做出全面透彻的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时态的发展变化,这是一个谋略家应有基本功,一个谋略家如果没有超强的预见力,他不会在紧张激烈的智力角逐中,处处占尽先机,只有处处快敌一步,才能做好下一步的按排,才能让自己所谋之事取得成功。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讲的是周瑜为了得到荆州所做的一些计谋安排。

刘备的夫人死了,一定会续娶妻子,周瑜便想以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为理由,让刘备到东吴来提亲,把刘备留在东吴,以便让荆州无主,东吴好顺利取之。

最后却被诸葛亮的三条锦囊妙计一一破除,让刘备成功取得孙权之妹为妻,让周瑜得不偿失,让刘备占尽了便宜,气的周瑜“金疮迸裂,倒于船上”。

诸葛亮能先在刘备去东吴之前就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并在每个锦囊里面做出了对刘备到东吴以后的应对之策,诸葛亮之所以会做出这些安排全因他看破了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只不过是为了夺取荆州所定下的一计罢了,最后使得孙权、周瑜弄巧成拙,弄假成真,让刘备顺利赢取美人归。

刘备与赵云来到东吴,因为诸葛亮知道孙权“招亲”只不过是一场骗局,推断出东吴绝对不会对此事大势宣传,肯定鲜为人知,更不会告诉孙权的母亲和在东吴很有实力乔国老,如果刘备到东吴娶亲的消息走漏出去,这样孙权就会难以下台,使孙权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诸葛亮在第一个锦囊里面写的计策是让刘备到了东吴以后,一定要大张旗鼓地造势,让刘备先去拜见乔国老,于是刘备带着礼物就去拜见了,最后东吴的人都知道刘备要入赘东吴,迎娶孙权的妹妹,这样的计策反而让孙权、周瑜处于了尴尬位置,失去了上风。

孙权一计不成,便又出一计,以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来腐蚀刘备意志,让他享受于这种安逸的生活,刘备一过上这样的生活,的确不能自拔。

赵云见刘备贪念女色,终日不能见面,于是打开了第二个锦囊,而诸葛亮早已料到孙权杀刘备不成,必会用美色来诱惑刘备,让刘备丧失斗志,就在里面写到让赵云告诉刘备说是荆州告急,让刘备赶快回来主持大局,刘备一听到这个消息犹如当头棒喝,马上就想起自己的志向,不是安居于一方,而是驰骋沙场,于是就和孙夫人告别,说荆州告急要回去主持大局。

刘备准备逃回荆州,必定会困难重重,当刘备以祭拜父母宗族为由,向吴国太请辞,刘备就带着孙夫人出城门与赵云相会而逃,孙权、周瑜得知消息后,便令兵追赶,就在刘备要被追兵追到时,赵云打开了诸葛亮的第三个锦囊,原来诸葛亮也算到刘备回荆州之路一定不易,只凭赵云一人,武艺再高强,也难以抵御,只有靠着孙夫人,以吴国太的宠女、孙权之妹的身份才能镇住东吴追兵,孙夫人已是刘备的妻子,肯定会心向着刘备,于是喝退了周瑜派来的追兵。

刘备逃到江边,诸葛亮早在江边安排上了船只等候刘备,然而周瑜也派兵追赶上了,诸葛亮便让大家弃船上岸而逃,也早在岸上安排了关羽作为接应,最终刘备顺利的回到了荆州,而且还娶得孙夫人这一位女中豪杰,让孙权、周瑜的所有的阴谋诡计一一落空,追悔莫及。

在这场围绕荆州的争夺之战中,赵云保刘备东吴招亲,在这一连串明争暗斗中,因为诸葛亮一开始就有了准确的判断,在刘备去东吴之前就准备好了三个锦囊妙计,让自己处处占尽先机,所以注定这场争斗必定以东吴孙权、周瑜的失败为结局。

诸葛亮善于从事物的发展中总结,根据敌人的蛛丝马迹,加以自身的情况,考虑敌人的下一步计划,从而敌人未动之前就早已想好对策,诸葛亮的这份智慧,能从容的安排对策,这份超强的预见力和判断力真是常人难以所及的,也是每一位谋略家的必修内容。

(五)赤壁大战,权谋的顶点交锋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这一段描写是最为吸引人眼球的,里面包含了许多古代战争的知识,古代兵法中示形、造势、谋攻、用间等许多方法都在这场战争里面得到展现。

读到此时,能把人带入书中,让读者为书中人物的智慧、权谋所折服。

“赤壁之战”中先是孙、刘合力抗曹,曹操在三江口吃了一次败仗后,他手下的蒋干想去劝说周瑜来投降,结果却中了周瑜的计中计,获得错误的情报,让曹操错杀了蔡瑁、张允谨两人。

接着孔明又用了“草船借箭”这个方法顺利的处理了周瑜的有意刁难,周瑜给诸葛亮说军中的箭不够用了,让诸葛亮三天筹集十万支箭,诸葛亮乘着大雾,驾船而去,在船上放上稻草人,曹军以为敌军来袭,拼命的放箭,让诸葛亮成功的收集到了箭,并成功的消弱了曹操军队的士气。

紧接着更出现有名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肉计,黄盖诈降曹操,如果没有周瑜打黄盖这一桥段,曹操是不会相信黄盖会投降的。

庞统巧施连环计,因为曹操的军队的兵大多数是北方人,不熟水性,不熟水战,庞统告诉曹操让他把战船全部连在一起就好了,士兵就如同在平地上一样。

最后诸葛亮巧借东风,一把大火烧连船,击退了曹操的大军。

赤壁大战这一场战争,是一场智力、权谋的强力角逐。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的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都在想算计着对方,出现了计中计、苦肉计、草船借箭等等这样的奇智诡谋,充分展现古代兵法中用兵作战的方法,也展示出了作为一个谋士的奇谋智慧。

三、《三国演义》中的权谋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从《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一个领导者对于人才的掌控是多么重要,要学会招揽人才,识人、用人得法,并且要学会怎样安抚好人心,让别人死心塌地的跟着你,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领导力。

一个人如需要成功,不仅需要自己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还需要一个能与之相配的团队,所以人才的招揽、笼络是很重要,还有就是我自己要为自己适当提高价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让自己显得廉价。

所以做为管理者,在管理一个企业或一个团队时,要把握被管理者的思想动态,要善于发现下属的优缺点,充分让下属散发出最大的能量。

而被管理者自己要清楚的定位,能有多大的能力,要相信自己的付出,是会被别人看在眼里的,别人也会对你的付出做出相应的回馈。

一个优秀的谋断者一定要着眼于大局,不要拘泥于一时的得失,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要放宽自己的眼界,在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好局势的变化,不要盲目的做出决定,这样才能在未来取得成功,要善于从矛盾中总结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提前做好准备,从容的应对所有的困难。

这就是《三国演义》带给我们的启示录。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M].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2]王振泰.三国演义与诈[M].沈阳:

辽海出版社,2005.

[3]刘世德.话三[M].北京:

中华书局,2007.

[4]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四[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秦晓钟.由“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中智谋描写[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

(2):

109~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