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30655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定边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文件(22)

 

定边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关于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决议

(2011年1月13日定边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通过)

 

定边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同意并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序言

定边县人民政府县长杨志先

“十二五”时期是定边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

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特点,科学合理制定“十二五”规划,对抓住机遇、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院的专家多次深入基层调查,认真分析县情,研究借鉴兄弟县市的经验,根据县委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在纲要编制中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务实性、操作性的原则,总结了“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训,客观分析了我县“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明确了八大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

纲要指出:

“十二五”期间,围绕建设“工业化强县、农业产业化富民、城镇化改善民生”三大战略措施,以及建设“中国马铃薯之都、西北特色农业大县、陕西能源工业强县、国家生态示范名县、区域商贸物流新城”的五大战略定位,以加快工业新区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为抓手,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多方位创造就业机会,全面提高就业水平。

以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以加快城镇化和县城现代化、园林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等功能系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县城对乡镇、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搞好统筹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加快现代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民生工程,逐步解决民生民计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以加快引黄供水、农业节水和植被生态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生产潜力,努力打造魅力定边、文化定边、绿色定边、和谐定边、幸福定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纲要为我们绘就了“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而实现这一蓝图更需要全县人民的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

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支持和关心定边“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2010年12月

目录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1

(一)发展成就1

(二)存在的问题4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6

(一)五大优势6

(二)五大机遇8

(三)四大挑战9

三、“十二五”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10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10

(二)基本原则11

(三)发展定位12

(四)奋斗目标13

四、“十二五”主要任务16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富民16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主导产业16

2、加快发展优势畜牧,构建畜牧业新格局18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努力综合生产能力20

4、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0

(二)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强力推进工业强县21

1、科学规划布局,有序开发资源、合理优化产业结构22

2、全力加快园区建设,承载产业聚集发展24

3、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24

4、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工业特色品牌25

(三)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构建三产集群经济25

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26

2、积极提升商贸服务业26

3、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27

4、培育发展其他服务业27

(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28

1、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28

2、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降耗30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30

4、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31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32

1、加快县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32

2、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33

3、构建城镇网络体系,形成城乡功能互补33

(六)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34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34

2、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36

3、繁荣文化体育事业38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0

5、维护社会和谐稳定41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基础环境43

1、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43

2、加强重点水利设施建设43

3、建设现代化交通网络44

4、加快完善城乡电网建设44

5、推进高速信息网建设45

(八)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支撑经济持续发展45

1、谋划重大项目45

2、加强项目合作46

3、强化项目管理47

五、主要保障措施47

(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47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48

(三)育才引智,夯实发展人才保障48

(四)加强领导,确保规划稳步实施49

定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定边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合理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定边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方针政策,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克服重重困难,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全部提前实现,成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又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一)发展成就。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2.72亿元,是“十五”末30.84亿元的5倍多;财政总收入达到17.11亿元,是“十五”末5.1亿元的近3倍多;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计达到10.7亿元,是“十五”末1.7亿元的6倍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总产量、农业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工业品产能、城镇化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在全国排名第274位,在西部百强县中排名第45位,在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中排名第13位,并成功跨入“中国农业发展百强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和“全国绿色能源县”行列。

专栏1定边县“十一五”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指标

生产总值

(亿元)

财政总收入

(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十五”末

30.84

5.1

8.28

8260

1641

“十一五”末

172.72

17.11

111.3

18336

6233

增长幅度(%)

460.05

235.49

1244.2

121.99

279.83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型工业迅速崛起。

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23:

39:

38调整到“十二五”末的7:

78:

15,全县第一产业产值12.66亿元,第二产业133.97亿元,第三产业26.09亿元。

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明显增长的同时,依靠定边的优势资源,能源化工业迅速崛起,有力地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

3、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迅猛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68.15%,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58.7亿元。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较大,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2%。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2010年末,县境内通车里程达1261公里,比“十五”末的843公里增加了49.6%。

4、公共服务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教育工作在巩固“普九”的基础上,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小学毕业升学率为100%,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财政对卫生、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也大大增加,社会保障覆盖率44.8%。

计划生育事业稳步发展,主体指标处于全市平均水平之上,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2010年人口出生率为8.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

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3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33元。

“光明工程”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全县未通电村组全部通电的目标,75%农网已完成改造,成效显著,城乡供电标准、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

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6.5%和92.0%,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98.5%。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总体来看,“十一五”时期定边经济已进入了跨越发展快车道,为“十二五”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定边县经济社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后续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定位不够明晰;发展目标不够明确;产业结构失衡、城乡发展失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失衡等问题依然很突出,可持续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产品价值处于低端。

一是工业结构失衡。

石油开发一支独秀,占工业经济绝对地位,但是仅仅依靠原油输出,没有产地加工转化,产业链断缺,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

由于中、省国企对于油气资源开发的垄断性,以及地方利益在分配机制的边缘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失衡等原因,定边丰富的油气资源并没有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应有的补偿与活力。

二是民营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多。

民营企业投资渠道窄、融资难,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后续发展动力,产业间、企业间缺乏有效互动,产品和技术难以形成良性互补,企业和产品品牌意识较差。

三是工业新区建设步伐缓慢。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水平不高。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马铃薯、荞麦、蔬菜、玉米种植和以羊子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但是,从大农业(农、林、牧业、加工等)的综合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基础设施等结构性问题来看,依然存在诸多失衡和薄弱环节,特色草畜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过小。

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沿袭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技术、装备落后,绿色有机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等先进模式推广缓慢,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示范基地建设滞后。

农村合作组织规模较小、覆盖面较窄,没有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农牧业产品仍然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尚未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体系,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省级著名品牌或国家级驰名商标产品,农业产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仍然较低。

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综合竞争力不强。

定边油气能源工业虽然很强,但服务业发展滞后,总量偏小、结构失调、现代服务业更为薄弱,城乡居民就业承载能力较差,第三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商贸流通体系不健全,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亟待发展。

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尚未起步,没有对相关产业形成持续的带动机制和升值作用。

4、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区域发展不够平衡。

一是城乡之间公共服务资源的不均等,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资源。

二是我县南北地区之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由于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的体制、机制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造成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农村贫困人口多,城乡统筹任务十分艰巨。

四是在教育、医疗、卫生以及社会福利建设上缺口、欠账甚多,社会事业与县域经济实力和地方财政增长不能同步协调发展,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紧迫而艰巨。

5、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定边县地处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干旱温带气候区,是我省唯一的闭流域县,严重缺水,又处于苦氟水地带,人畜饮水极度困难,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有增无减。

同时,风沙、干旱、盐碱化、沙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和草原退化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治。

从长远来看,全球气候暖化所带来的极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依然会给定边脆弱的生态本底以及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

水资源环境的瓶颈问题和生态危机将会长期存在,这是制约我县发展全局的要害因素。

我们要居安思危,强化生态安全意识和防灾减灾措施,构筑层层绿色防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定边县发展将迈上新起点,跨入新时期。

总体看,定边的宏观发展环境将会不断改善,但也充满新的机遇与挑战。

因此,定边亟需在国际、国内两个大背景下,依托资源禀赋和现有经济基础,审视自己、定位自己,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有效整合县域内外资源,明确发展目标与措施,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五大优势。

一是土地资源丰富。

定边县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土地面积6920平方公里,居陕西省第三位,其中宜耕地370.92万亩,林牧适宜地560万亩。

全县人均土地42亩,比全省人均高出3.4倍,比全国人均高出2.5倍。

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定边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二是资源禀赋潜力巨大。

定边拥有以土地、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以马铃薯、荞麦、蔬菜以及天然草灌林为代表的生物资源,以石油、天然气、湖盐为代表的矿产资源,以马莲滩森林、献忠故里、隋明长城、盐湖群、大漠景观等为代表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和潜力。

三是区位优势突出。

定边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八县(旗)交汇之地,是历史上著名的“旱码头”。

处于大银川一小时三十分经济圈之内,也在榆林、鄂尔多斯、宁东能源工业金三角的辐射范围内,区位优势突出,多边地缘经济合作机遇增多。

四是交通优势明显。

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定边吴起铁路、西安银川铁路、定边至上海庙铁路即将开工建设。

青银高速、定边吴起高速、307国道、303省道及四通八达的县乡公路形成定边相对发达的公路交通,加之定边未来4C级机场的建设和航线开通,大大缩短了定边与北京、西安、延安、榆林、银川、包头等城市的时间,加快了人流、物流的循环速度。

五是发展势头强劲。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定边积累了坚实的基础和实力,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民心思进,民心思富,为定边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五大机遇。

一是中、省若干新政策出台所带来的机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呼包银鄂榆重点经济区发展规划》,特别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等27条政策、措施的出台,必将给定边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

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将重点支持绿色、再生新能源及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油气等资源的精深加工,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以及新出台的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将为定边发展新能源和加强基础建设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支持力度。

三是“呼包银鄂榆”、“金三角”等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一方面,榆林作为呼包银鄂榆国家西部重点经济区之一的核心区,在实施“大榆林”战略中,定边的地位日益凸显。

陕北地区特别是榆林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将会直接带动定边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大银川”经济圈以及榆林、鄂尔多斯、宁东能源工业“金三角”的发展对周边省区的辐射力日渐显现,定边与大银川经济圈和“金三角”的合作机遇更加增多。

四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市场环境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国市场将会对外全面开放,产业领域将由以往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全面开放,特别是服务业的开放度将大大增加;开放的区域也将由东部沿海、中部沿江、西部沿边为主转变为东中西部地区的全方位开放。

这对定边县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及区域经济合作都将产生新机遇。

五是绿色发展机遇。

世界经济正逐步进入经济结构深度转型的绿色发展时代,我县具备绿色经济的发展基础和条件,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为我县生态建设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提供新的机遇。

(三)四大挑战。

一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面临重大挑战。

定边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特色农业资源、旅游文化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但如何将资源优势变为县域地方经济优势,将面临人才、资金、技术、市场、政策等一系列重大挑战。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任务紧迫而艰巨。

“十二五”时期,如何改变这种过度依赖石油资源开发形成的单一产业结构格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定边县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是社会协调发展面临新的考验。

定边产业结构失调,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统筹任务艰巨,这些都将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如何在新形势下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与人民收入较低的矛盾、城乡差距过大等矛盾,都需要进一步妥善解决。

四是区域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定边县毗邻地区在自然资源、区位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与定边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定边未来发展将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不进则退,发展慢也是退步。

区域经济合作、错位、互补、协调和共赢发展模式,将是定边发展创新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定边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也必将迎来发展环境改善和政策利好的机遇。

我们必需紧抓机遇,科学发展,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十二五”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中国马铃薯之都、西北特色农业大县、陕西能源工业强县、国家生态示范名县、区域商贸物流新城”五大目标,积极适应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新理念,按照“工业化强县、农业产业化富民、城镇化改善民生”的战略思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切实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构建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

以加快工业新区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为抓手,着力推进工业化强县工程,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多方位创造就业机会;以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富民工程,发展特色现代大农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脱贫致富;以加快城镇化和县城现代化、园林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等功能系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县城对于乡镇、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搞好统筹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加快现代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民生工程,逐步解决民生民计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以加快引黄供水、农业节水和植被生态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生产潜力,努力打造魅力定边、文化定边、绿色定边、和谐定边、幸福定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强县”与“富民”一齐抓。

坚持“强县”和“富民”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一手抓工业强县,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一手抓产业富民,着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积极扩大就业,健全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更加和谐,使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更上新台阶。

二是坚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把转型升级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高产业层次,加速发展战略性新能源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产业,推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好与快、规模与效益的统一。

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搞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十二五”的重要任务。

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做好城乡统筹建设发展,加快县城城市化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节水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向节水、节能、低排放、高效益的模式转变,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改善。

(三)发展定位。

——中国马铃薯之都。

发挥定边“全国十大马铃薯生产县”、“中国马铃薯特产之乡”、“中国马铃薯美食之乡”的品牌优势,加大科技引领力度,转变马铃薯种植方法,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提升马铃薯产业水平,打造集规模、效益、产业层次、良种、基地、文化、商贸于一体的中国马铃薯之都。

——西北特色农业大县。

分类指导全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围绕北部滩区“薯、畜、菜”和南部山区“薯、畜、荞、果”的主导方向,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和市场化营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把定边建成“西北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农业强县、陕西畜牧大县。

——陕西能源工业强县。

按照“强油、兴气、攻盐、创新”的思路,以石油、天然气、盐化工为支柱产业,以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新兴产业,以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配套产业,加快定边工业新区,打造陕西能源工业强县。

——国家生态示范名县。

狠抓林草植被建设和生态环保建设,综合治理沙漠化、盐碱化,防止水土流失,发挥定边的绿色屏障作用。

同时要加强控制工业污染、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推行清洁生产,搞好城镇和工业新区的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县城园林化、生态化和周边景区化建设,打造县城美、乡镇强、农村富的绿色定边,努力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县。

——区域商贸物流新城。

切实抓好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商贸物流建设,积极发挥定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积极发展产地加工、仓储、配送、电子商务、物联网等现代物流服务业业,把定边建成四省区交界的商贸物流枢纽新城。

(四)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是基本实现“6个翻番”:

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6项指标实现翻番,为实现全面小康夯实基础。

预期目标是:

——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到2015年,GDP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17%;财政总收入达到3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2.5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亿元,年均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0亿元,年均增长19%,五年累计达到967亿元。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切实转变。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物流服务产业,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盐湖资源深度开发和产业升级、增效计划,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牧业,大力扶持生态旅游和“三边”特色文化产业。

“十二五”末,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7∶78∶15调整为8∶70∶22,产业结构趋向协调;农业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初具规模。

资源节约利用水平逐步上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