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方案范文三篇.docx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方案范文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方案范文三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方案范文三篇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方案范文
工作方案一
为做好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以下简称“优势企业”)培育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发挥好优势企业培育在企业贯标推行、优势企业培育、示范企业培育“三阶段”培育路径的中坚作用,着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较高、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较强,知识产权市场竞争优势初步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优势企业,影响和带动一大批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有效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在培育组织上,坚持省局主导与联动培育相结合。
采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省局”)为主搭建培育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国家局”)进行重大事项统筹协调的方式开展。
鼓励各省局按照本方案要求,充分发挥主动性,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富于特色的优势企业培育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创造性地开展优势企业培育工作,形成横向协调、纵向联动的工作局面。
在培育理念上,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
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企业摸清家底、厘清思路、完善措施、提高能力,以知识产权优势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和发展资源向优势企业汇聚,为优势企业培育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
在培育指导上,坚持分类指导与突出特色相结合。
要结合产业分类、战略定位及发展基础,按照企业所属行业在知识产权种类、数量、运用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分类指导。
同时,基于本地区企业分布特点和发展阶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企业形成知识产权优势,体现地方培育工作特色,运用知识产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二、培育方向
围绕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优势、知识产权运用优势、知识产权保护优势三方面开展优势企业培育工作,促进企业形成上述知识产权优势,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着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优势
发挥专利信息的导向作用,降低创新成本,优化创新路径,提高创新效率,规避创新风险,促进创新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商用化。
推动企业围绕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优化专利布局,形成具有数量规模、质量优势的知识产权资源储备,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效。
(二)着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优势
推动企业管好用好知识产权,通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知识产权投融资和知识产权规则运用等,加快实现创新成果的价值,运用知识产权打造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着力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优势
引导企业建立与其战略目标相协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管理模式,完善与其商业发展模式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防控机制,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优势,进而提升市场控制力提供有效支撑。
三、申报条件和工作程序
(一)申报条件
1.属于区域内骨干企业,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力;
2.《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评分达90分以上的企业,或者第1-3项一级指标中,某一项一级指标得分比达到80%以上且总分达70分以上的企业。
(二)工作程序
1.企业提出申报。
企业向所在地省局提出申请。
2.省局评审及推荐。
各省局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照《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评审;对于符合条件的,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申报系统”择优推荐至国家局。
3.国家局确定名单。
国家局对企业申报材料及评分等进行核查。
对合格的公示10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国家局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开展优势企业培育工作。
有效期3年。
国家局原则上每年9月开展一次优势企业核准工作。
4.复核。
获评优势企业3年期满后,由各省局组织企业进行复核。
复核的主要内容为审核有关企业当前的状况是否符合优势企业条件,不符合条件的取消优势企业资格,并且2年之内不得再次申报。
通过复核的企业,由各省局于优势企业期满6个月内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申报系统”报国家局备案,保留“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开展新一轮优势企业培育工作。
逾期未报送备案的,视为退出优势企业工作序列,优势企业称号自动取消,并且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三)申报材料
1.省局推荐材料。
包括推荐函,推荐企业名单(需注明《优势企业、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A表)》中“12.特色加分”包括的三级指标、考察要点、评分标准等),本区域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总体方案(包括本地区优势企业培育目标、工作计划、组织管理、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督导检查等内容)。
2.企业申报材料。
包括《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申报书》,优势企业工作方案(应明确工作基础、工作目标和任务、工作措施等)。
3.其他相关材料。
以上材料于每年7月底前,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申报系统”报送。
(四)称号取消
企业在近3年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取消优势企业称号,并且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1.在知识产权、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受到行政处罚的;
2.存在恶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
3.存在非正常专利申请的;
4.骗取专利申请资助奖励费用的;
5.伪造证明材料、虚报数据的。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优势企业培育政策体系
要基于本地区企业发展需求,协调各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财政、金融、科技、教育等政策,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优势企业培育政策支撑体系,加大优势企业培育专项资金保障,形成培育工作合力。
推荐优势企业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优先审查,提高企业专利挖掘布局能力,加强企业专利资源战略储备。
(二)推进优势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优化
引导优势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以下简称《管理规范》),作为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制定优势企业推行《管理规范》的支持政策及推进计划,集聚一批优秀贯标服务团队与优势企业对接,辅导优势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三)强化优势企业维权保护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能力建设,创新执法维权工作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电商、展会等重点领域以及涉及民生、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的执法维权力度,积极做好执法办案工作,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信用评价、诚信公示和失信惩戒机制。
依托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立优势企业维权援助服务快速反应机制,对优势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进行主动跟踪、全面监测、专题指导、快速维权。
(四)加强优势企业人才培养
专利管理人员职业名录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探索建立专利管理职业资格制度,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优先推荐优势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库选拔,进一步提高优势企业人员占比。
针对优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依托“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网”等平台,以企业经理人论坛等形式或网络化方式,推动其形成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理念。
针对优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及全国知识产权师资信息平台等形成企业知识产权师资队伍,编制企业人才培训系列教材,以管理培训、业务研讨、专题沙龙、考察交流等形式,提升优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针对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实务人员,优先推荐其参与国家局各类课题研究或高端平台项目,以现场教学或远程培训等方式,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资本运作、法律事务等实务人才培养。
五、组织管理
(一)进行联动培育
国家局负责优势企业培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各省局负责本行政区内企业培育工作组织落实,制定本区域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总体方案,并给予配套支持,并于每年11月底前报送优势企业培育工作年度总结至专利管理司。
每年对优势企业培育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与各项企业工作支持政策挂钩。
对于表现突出的省局和优势企业予以表扬,并组织经验推广。
(二)加强信息交流
国家局层面,运用市场化思维,将“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网”着力打造为集企业知识产权信息发布、信息共享、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互动平台,形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政企互动、企企交流、线上线下联动的集聚效应。
省局层面,通过“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网”区域端口,组织优势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信息报送,联合打造企业知识产权一体化、开放式互动平台。
(三)做好专家服务
各省局建立包括专家学者、企业高管、服务机构高管、政府机关人员等在内的本地区企业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团,定期为优势企业提供专家咨询意见。
基于优势企业需求,建立优势企业服务站,协调组织专利审查、知识产权管理、运用、法律服务等方面专家,为优势企业获权、用权、维权提供咨询服务。
工作方案二
一、自主创新的主体及其自我定位
1.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微观主体
企业创新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创新是每一个企业对自己内部和外部资源的整合过程,企业创新过程是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组织过程与不断调动社会资源的社会过程的有机结合,完全可以认为,企业创新就是将货币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过程。
在其中知识和资本得以对接,既为企业也为社会创造出新的价值。
作为微观主体,企业的自主创新主要可以分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相对而言,管理创新比技术创新成本低、风险小,为企业家所常用。
技术创新因其成功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不可控性多为企业家望而却步。
但正是这种机遇与风险、超额利润和市场竞争的铁律诱发着企业执着于技术创新的竞技舞台。
2.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定位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要创新实现形式。
原始创新成本高、成功概率低,对于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可以适度尝试原始创新,但不宜把发展机会主要寄托于原始创新。
事实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可以在较高起点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它既缩短了创新时间又相对降低了创新风险。
战后的日本依靠消化吸收创新为主的技术政策,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仅用30年就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同样走的是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进步路线,目前其科技创新能力已跃居世界第五位。
日本和韩国都是在充分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及产业上的差距,使得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升。
我国的IT、家电、通讯技术等领域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效果明显。
涌现了联想、TCL、康佳、美的、华为、中兴等一大批典型。
常州黑牡丹集团也是通过做好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
该公司20世纪90年代从德国引进的纺织设备,经由邓建军科研小组的集体攻关,先后攻克了牛仔布染色自动控制、缩水率稳定等多项技术难题,并获国家专利,引起了国际牛仔布生产行业的广泛关注,该公司已经成为美国牛仔布市场的三大品牌之一。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具体模式
日韩企业发挥技术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可以建立在引进别人知识产权基础之上进行消化吸收后的二次创新,引进也不仅是硬件设备,同时包括软件在内全方位的引进,尤其注重对他人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自己核心技术,引进和创新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在引进先进技术时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也要善于使用知识产权机制进行有效有力的保护。
1.引进、消化、吸收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生产能力取决于生产要素投人量,以及技术水平,要素投人量增加,以及技术进步都可以使生产能力提高。
其中技术进步有两个来源:
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
先进国家的技术进步只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后进国家除了技术创新,还可以利用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异,通过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实现。
与自主创新相比,技术模仿和引进的成本要低得多,购买专利的成本只相当于新技术发明费用的三分之一。
而且超过专利保护期的技术引进根本不需要购买,后进国家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模仿和引进技术,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模仿这一后发优势。
技术引进的目的是引进后的借鉴与再创新,使引进的技术经过创新后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和品牌。
2.再创新
技术引进中自主创新的重点应突出核心技术的创新。
战后的日本和20世纪80年代后的韩国,他们消化吸收和创新国外先进技术取得成就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天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突出核心技术的创新。
由于核心技术蕴含着独占的知识产权及国内外市场,我们只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创新突破,才能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封锁,使创新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为达次目的,一方面要就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多方的投入保障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对技术引进中的再创新成果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从法律上划分我国企业获得的创新成果与引进技术之间权属的界限,这样既免除了跨国公司出于技术封锁引发的恶意侵权起诉;也有利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
三、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企业创新是在思想、资本以及产品和服务这三重市场联动下的一个开放的社会化过程。
企业通过利用来自外部的思想资源和风险资本资源实现其在企业内部的延伸和对接,最终产生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成果,这样的创新在产品和服务市场中就赢得了超额利润和竞争优势。
为此,企业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思想融合之路
企业是创新“生态环境”的塑造者和创新人文理念的倡导者。
为了造就思想独立、善于反思、理性批判、懂得宽容的超越所在人文传统的创新者及创新团队,企业要营造一种让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即不预设权威的平等环境,给思想以独立空间的自由环境,允许新思想充分交流的开放环境,宽容失败的试错环境。
2.通过风险投资机制,解决创新投融资难题
风险投资是指向主要属于科技型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
投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因其发展的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性,与银行的集中资金管理模式和审慎经营原则不相符合,这使它们很难直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
而科技开发周期长、投资较大、风险较大、政府也不能承受财政巨额投入之重。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看,创业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在每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创新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依托和支撑作用,中小企业在关键项目的研发创新时要善于并勇于借助风险资本市场融集资本,以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的缺陷。
3.建立行业战略联盟,化解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风险
市场机制本身具有化解风险的内在优势,针对将要推出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可以建立产业战略联盟,共担风险共享受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要独立完成一项复杂的技术创新,无论从开发周期还是投入成本看,都将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
中小企业要想缩短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分散创新风险,建立技术创新策略联盟是一个重要方面。
联盟既可以是产业领域内的纵向一体化,跨行业的同盟,也可以是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合与合作,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
尤其是在一些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同行业中小企业间可以针对彼此共同的研究开发需要,共同出资组建研究开发同盟或联合开发中心,集聚技术资源,进行联合攻关,共享研究成果;或者共同组建人才培训中心和技术信息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专业化和经营灵活的特点,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寻找细分市场的空白点,建立自己在细分市场上的品牌优势,从而掌握该细分市场上的定价权。
中小企业之间的联合,争取定价权。
不仅可以在与大型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同等地位,同时也能够在价格竞争中取得相当的定价权,有助于其在直接层面上与大型企业展开竞争。
因此,加入产业链,形成产业群,为之配套,这样才能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从而形成集群优势,这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确立起企业作为技术投资、研究、开发的中心和利益分配的主体地位。
中小企业实行改制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评估和管理,更要重视知识资本在企业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承认企业经营者和科技人员的超额贡献,允许其知识及其创新产品与项目在企业资本中拥有相应的股权收益。
二要大胆尝试共生营销。
共生营销是以契约为纽带通过两家或更多家相互独立的企业在资源与项目上进行合作。
第一种方式是竞争企业的联合,第二种方式是互补企业之间的联合。
三要推动产业集群。
通过对中小企业状况研究发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大多集中于两种类型:
一类是分散型产业,其基本存在包括服务业、零售业、批发业、木料加工和金属组装业、农产品、风险型企业等。
另一类是新兴产业,包括IT、NT、新材料、新能源企业。
通过企业内部分工外部化,大量的中小企业聚集在某个地区,在某一产品的上下生产链条上进行分工,形成企业集群的形式。
在集群中企业之间共享资源,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集群整体和单个企业的竞争力。
四要加强信用互助。
中小企业在进行优势互补,建立起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机制,相互之间可以联盟整合信用资源,形成信用互动,联手治理失信,规范信用行为,塑造信用形象。
4.加大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力度,开创自己的品牌
自主创新不仅包括观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它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
在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中,包括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公司内部如果对价值链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效率,同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沃尔玛就是典型的案例,它的成功不是靠创造了核心技术,靠的是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在1969年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又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专门用于自己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和出色的管理为沃尔玛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我国的出口企业应尽快摒弃惯用的价格竞争策略,学会运用管理、品牌、包装、公关、广告等各种非价格竞争的手段,通过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微观主体。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主创新以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主要实现形式。
在借鉴已有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借鉴的同时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再引进—再创新的良性循环,从而使自主创新成为一个系统、持续和动态的过程。
最终实现企业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掌控,对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定价权,以及市场价值分配过程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在路径选择上,企业将货币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思想和资本在企业内部的延伸和对接,最终产生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成果。
即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思想融合机制、风险投资机制、行业战略联盟,开创拥有自主品牌的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创新之路。
工作方案三
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1、是否有知识产权管理规章。
2、是否有知识产权工作奖酬机制。
3、是否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4、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研发、保护过程中是否运用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制度。
5、企业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人次。
6、是否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利用。
7、企业是否有知识产权纠纷。
二、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情况介绍:
在过去的三年,公司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知识产权机构建设
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为了保证公司专利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在2011年成立企业技术中心,由公司总工程师担任领导,同时配备了专门的班子,由专人负责全面管理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设有专职及兼职人员共3人。
为推动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公司颁布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使知识产权管理不断规范化、科学化。
二、商标及专利申报
近年来由于公司采取有力措施,商标及专利的申请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公司商标品牌已在国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公司今年年初已开展商标注册工作,截止到2018年10月,我公司共申报3项发明专利、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都已经取得授权。
三、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壮大知识产权力量
为提高公司管理人员知识产权意识,公司从加强培训入手,通过对专利法及其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大提高了公司员工的专利意识和管理者水平。
同时公司还非常重视人员队伍的培训,多次邀请工商局有关人员到我公司进行商标辅导,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公司每年还拿出巨资重奖科技带头人、专利发明人及科技拔尖人才。
四、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公司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工作中,十分注重专利文献的利用工作。
在研究开发新产品之前,搞好专利文献的检索工作,避免了对已有技术的重复研究开发,在研究开发过程中,通过对现有专利技术优、缺点的分析,更有助于新技术的创新发展。
五、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1、根据公司发展方向来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公司拥有的专利、品牌、商标、研发机制等专有知识的潜在价值和优势,使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最大化。
2、积极申请专利,积极参加“6.18”展会及科研项目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应用,推进专利技术实施与产业化;积极申报市级知名商标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改善知识产权应用环境。
3、公司将更广泛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培养自己的科研人才,建立一个专家型研发中心。
4、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制订创新发展战略、企业职工文化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
今后公司将继续积极申请专利,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转化方面的管理,提高知识产权转化率。
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投入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在原有机构基础上,配备人员以进一步推动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10年时间的努力,把企业建设成具有影响力、市场竞争力、战略执行力、品牌号召力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