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精选5篇硕士导师推荐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03549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精选5篇硕士导师推荐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校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精选5篇硕士导师推荐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校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精选5篇硕士导师推荐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校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精选5篇硕士导师推荐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校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精选5篇硕士导师推荐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精选5篇硕士导师推荐阅读.docx

《高校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精选5篇硕士导师推荐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精选5篇硕士导师推荐阅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精选5篇硕士导师推荐阅读.docx

高校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精选5篇硕士导师推荐阅读

高校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精选5篇(硕士导师推荐阅读)

  大学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下面我们就通过以下的德大学生德育论文来了解一下吧!

  精选范文一

  题目: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现代大学德育策略建构

  摘要:

儒家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中国各民族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它特别强调教育的功能。

两千多年来,中国教育模式就是在儒家教育思想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目前高校德育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是:

德育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内容忽视了学生道德实践的作用。

高校德育借鉴儒家德育思想的可行性主要有:

我国德育思想源自于儒家学说;儒家德育思想对高等院校德育工作具有借鉴价值;儒家德育思想的传承有着跨时代特征。

儒家文化视角下当代大学德育培养策略:

树立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借鉴儒家德育思想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在内容上,要多方面汲取儒家思想精华。

  关键词:

儒家文化;德育;对策

 儒家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中国各民族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它特别强调教育的功能。

两千多年来,中国教育模式就是在儒家教育思想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新形势下,儒家文化自然存在惰性、糟粕一面,但更多的超越时代的思想精华,特别是针对目前高校德育缺陷,儒家文化精华可以长善救失。

  一、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目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均衡状况。

因此在我们高校德育培养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德育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国内当前的德育工作通用的教学方法是紧紧围绕课堂、教师、教材为核心而展开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纳多种知识以及思想。

教师在选取和利用教学方式时,常常会忽略学生的兴趣、喜好、思想道德能力与理解承受水平。

虽然大学德育改革注重对学生能动性的展现,采取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像利用多媒体、录像、参观访问等多种工具与方法,整体效率仍旧不高。

道德教育的接受者是性格差异、具备自我意识的个体,但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依旧延续了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形式,对学生的内心需求动机与自身教育有所轻视。

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无法真正引发学生的道德共鸣。

  2.德育内容偏重理论教育,忽视了道德实践的作用。

  当前大学德育工作常常多为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教育,其结果是,一方面让大学生内心抵触当前的道德教育,或忽视德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专注于较高思想水平的德育,从根本上忽略了生活教育,忽略了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育。

【2】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在德育工作引导之下,学生要想把所学的道德知识来规范个人的道德行为比较困难。

道德理论无法正确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过度看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道德实践的关键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一味注重大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把握,较少涉及道德实践。

另外,目前大学德育工作主要考评形式依旧采取有关德育知识性内容的书面考核为主形式,学校常常将学生的测试结果当作权衡与评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关键标准。

长时间以来,致使国内大学道德教育陷入知识性内容占据主导的误区,导致了受教育者道德认知与道德素养出现脱节的现象,也造成道德教育、日常生活和人的实际相分离的后果。

  二、高校德育借鉴儒家德育思想的可行性分析。

  1.我国德育思想源自于儒家学说。

  就我国德育思想的发展轨迹而言,在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中,我国德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慢慢探索、抉择、积淀、借鉴、相容的变化轨迹。

作为我国德育思想的起源,儒家学说奠定了我国德育思想的基本方法与发展趋势。

儒家的德育方式和原则等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从某种思路上来说,某些儒家德育思想有些已经不合时宜,但是作为它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是我国德育思想的源头,没有这一根源,我国德育思想就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可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让儒家思想为我们目前的高校德育工作贡献力量。

  2.儒家德育思想对高等院校德育工作具有借鉴价值。

  儒家德育思想在我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思想的发展。

在《论语》《大学》和其他相关典籍中,比较系统地讲述了德育的途径、方式、内容,儒家学派甚至认为自身修养与德育是君子治国平天下不可缺少的条件,开展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并把人伦道德当成最根本的内容,这一精神财富,积极影响了当代高校德育课程的内容以及开展德育课程的目的。

其实就学校德育的本质来说,其内容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的高度统一。

倘若把学习和借鉴儒家思想和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时代要求相结合,那么一定会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3.儒家德育思想的传承有着跨时代特征。

  儒家德育思想没有时代鸿沟,可以为我们当下的教育所用。

儒家思想中的精髓具备先进文化的特征和价值,所谓文化的先进性,其实是指对于人的价值要给予肯定,要与人的本性相符,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

儒家思想所包含的行为准则、道德观念、思维方式,比方说"群与己";、"义与利";等等,不仅历史意义重大,同时还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超越时代的特点,它一直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发挥着积极作用。

儒家思想所包含的那种积极的进取精神、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的理性态度还有威武不能屈的美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三、儒家文化视角下当代大学德育培养策略。

  1.树立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原则。

  儒家将德育放在教育首位的思想与当前我们提出的"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这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客观要求。

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讲,要达到全面发展,最为重要的便是其政治思想与道德素质,它是引领个性发展同时影响其他素质的关键,同时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核心。

但同时也要清楚,德育绝非万能,不能只注重德育工作而忽视知识的传播、技能的培养,德育工作并不能取代高校的其他工作。

  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之中诸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之类的方法,明确表明了在整体教育进程中自始至终地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把"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全面融入道德教育思想中,利用教育系统的传授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健全其人格,增强其道德能力。

利用人文思想精华引导的教育,才能实现文化的积淀,体现积极的社会教育价值,通过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教学,才能真正的关爱学生,关注未来。

  2.借鉴儒家德育思想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方法。

  ⑴培养慎思、慎独意识。

  儒家传统的道德教育始终都将学习与思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所谓"思";即认知形成中的理性行为,是个人修养的必要步骤,它涵盖了对所学知识的反复研究琢磨以及自身言行的反思。

孔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其中的思便是反思。

因此,当前我们高校的道德教育在伦理道德文化的传授中,应努力纠正学生只看重学,却轻视思的不良习惯,学生自身应建立独立思维,结合自身的道德感受与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这样能帮助其提升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

  所谓"慎独";,指的是一个人独处,也应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自主遵守道德要求。

这是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修养方式之一,而且也是内心与言行一致、不自欺欺人的道德表现之一。

高校的教学环境赋予了大学生在各方面更大的自由,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大学德育必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觉悟,其中涵盖了坚定道德信念,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现代慎独意识。

  ⑵因材施教。

  当代我国的高校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大众化倾向,学生数量日渐庞大,大学的德育工作肩负的教书育人的职责越来越重,这是普及高等教育趋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所以,现代高等院校德育工作所实行的方式趋向于集体教育,这和我国实际国情基本相符。

但我们在当前高校普遍采取集体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必须要注意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不同学生道德层次上的差异,因此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显得尤为关键,我们也应当借鉴备受古人推崇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这一教学方式,虽然适合普通文化知识的教授,但儒家学者认为,其重点用在德育方面。

  从横向上来看,大学进行德育教育的目标群体是极其复杂的,各学校、各专业、不同乃至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要开展好此项工作,必须准确认识道德生活与学习的主体,对相应的德育对象的现实情况要有充分掌握,进而可以对应不同的教育对象,使用相应的教育办法。

德育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受教育者的素养构成和层级,充分了解他们的爱好、特点、对待学习是何态度等,正确把握学生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只有如此才可以做到对症下药,提升德育的现实定位和学生们的道德修养水平。

  3.在内容上,要多方面汲取儒家思想精华。

  借鉴"仁爱";思想,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继承和发扬仁爱思想,要求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使教育教学氛围处处包含着仁爱的元素;用情育情,重视提高大学教师的仁爱修养;培养校园仁爱文化,创造充满仁爱氛围的校园环境;充分挖掘互联网的教育功能,通过网络媒体宣扬"仁爱";精神;把"仁爱";教育贯穿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加强"诚信";教育,培养乐业、敬业的职业道德。

第一,要培育他们正确的义利观与诚信思想。

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义利观,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中"以义制利";理念。

其次,要培育他们爱业精神,并进一步引导其乐业、敬业,并鼓励他们积极创业。

最后,要结合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从业观。

  "积善成德";,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高尚人格。

孔子发表过有关积善成德的见解。

《周易-系辞下传》载有相关内容,"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在基本的德育内容之外,还应该教导大家去追寻更高的道德水准和理想人格,一定要把高远的道德理想与大学生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密切相连,理想与实际的结合,品德素养与知识能力的关系,这些都要求教育者把握恰当的时机,对其进行引导与教育。

  结语。

  总之,儒家文学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儒家文学将我国五千年来对于理想人格的认识囊括其中,形成了对于崇高道德修养的认识和理解,其道德修养思想不仅对封建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在当今社会也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儒家文学中道德教育资源蕴涵着极高的道德教育价值,当代社会必须认真地挖掘优秀的道德教育价值,在实践中不断地对之进行完善和发展,与时俱进促进当代大学的道德水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发现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思想困惑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解决。

同时充分发掘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思想。

培养当代大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情结,帮助大学生形成优秀道德品格,以此来对抗消极思想影响,使大学生在续写中华民族的壮美诗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建设强大祖国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檀传宝.德育教育的边界.中国德育,2006(11).

  【2】张璐.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华人时刊:

中旬刊,2015(6).

  杨赛.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儒学.光明日报,2012-06-11.

  张学智.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北京大学学报,1998

(1).

  朱仁宝.试论儒家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7(4).

  杨清荣.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王盛元.孔子家语通解.上海:

译林出版社,2013.

  精选范文一

  题目: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实现路径探析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改革、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也促使人们的思想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顺应互联网发展规律,打造互联网平台,创新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路径,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本文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状态入手,结合高校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现状,指出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创新和实现路径,以期能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南。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实现路径;

  AnalysisonthePathtoRealizetheMoralQuality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ntheEraof"InternetPlus";

  ZhuYuhang

  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

  Abstract:

  Thearrivaloftheeraof"internetplus";hasprovidedanopennetworkplatformforreform,developmentandinnovation,andhasalsobroughtaboutgreatchangesinpeople'sideology.Intheeraof"internetplus";,manynewsituationsandnewproblemsappearedintheideologicalfieldamongcollegestudents.Conformingtothelawofinternetdevelopment,buildinganinternetplatformandinnovatethepathofmoralquality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havebecomeanewtopicofconcernf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Startingfromthemoralqualitystatusofcollegestudentsinthe"internetplus";eraandcombiningwiththecurrentsituationofmoralquality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ispaperpointsouttheinnovationandrealizationpathofmoralquality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the"internetplus";era,withaviewtoprovidingtheoreticalreferenceandguidanceformor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

  "internetplus";era;universitystudents;moralqualityeducation;implementationpath;

  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代表,也是一把双刃剑。

瞬息万变的网络环境,颠覆了传统价值观的主体地位,也给身心不够成熟的大学生造成了一定冲击。

以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为阵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法与网络教育途径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就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质状态

  1.主流思想健康向上,道德滑坡明显。

  大学生正处于道德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经过大学教育后,多数人要踏入社会,如果在大学阶段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进入社会后很快就会被异化。

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对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高度重视,部分高校对大学生道德素养教育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

整体看,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普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执政方针。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道德滑坡明显。

如受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影响,许多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认同感不断降低。

网络领域流行的金钱崇拜、超前消费、追求个性等观念,也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许多人的价值观因此发生了混乱。

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一些大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还走上了极端。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狠下功夫,培养出合格大学生。

  2.认知存在偏差,道德实践能力差。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社会都对大学生寄予了厚望。

但是,一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却令人担忧,自我意识过度膨胀,对道德存在认识错误。

他们错误地认为,道德、纪律与年轻人张扬的个性格格不入,只有那些虚伪、爱搞形式主义的人才会关注。

受此影响,一些大学生还缺少远大的理想,做任何事都只求实惠、实用,急功近利。

从现实生活看,互联网激活了大学生的思维,也诱使许多大学生出现了行为失范。

一些大学生因认知偏差,还养成网络成瘾、网络暴力等不当行为。

道德情感逐渐冷漠,他们宁愿将时间花在恋爱、追剧、网游上,也不愿意花时间去维系现实的人际关系。

在网络空间,许多人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任意人肉、攻击他人。

一些大学生还利用网络盗窃他人网银账号和财产,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现状

  1.教育途径拓宽,但是创新后劲不足。

  在2015年全国"两会";报告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式。

许多高校都以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并在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如以校园网建设为基础,许多高校都创建了德育网站,有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和传播载体,传统的以口头传播、开会学习、面对面传播为主的教育手段也被网络传播所取代。

在公共学习平台上,高校德育主体可以上传微课或O2O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组织、开展道德模拟操练,发布社会实践活动信息,这些,都提高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不过,许多高校的校园网站都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更新慢等问题。

尽管许多高校都安排了专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由其负责用微信、微博、网站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许多专职政工干部的工作效能与大学生的诉求有一定的出入,加上一对多,工作繁重,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缺少创新动力。

  2.新问题众多,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也迎来了许多新问题,出现了许多新课题。

如大学生网络素养较低、网络犯罪日趋增多等,都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新问题。

这就对高校德育主体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资金和人手有限,许多高校都没有以网络为中心构建多维互动的育人机制,网络道德教育体制严重缺失。

如2015年,全国登记在册的高校红色网站多达上千家,但是体制完善的高校红色网站不到200家。

并且许多高校的红色网站建设水平较低,许多网站只是用来下发相关通知、传递上级德育消息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德育中的作用也有限。

  3.教育环境愈加复杂,教育环体建设水平较低。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在网络这个包容并蓄的大环境中,大学生更易被互联网的新奇特点所吸引,但是网络空间也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德育工作也经常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德育环境更加复杂,高校正面教育包括德育的功效很容易被网络影响和抑制。

而与新媒体环境下德育难度加大格格不入的是,高校德育环体建设水平较低。

所谓德育环体,就是作为德育载体的环境。

如当前新媒体管理机制和道德评价机制还不健全,新媒体管理法明显滞后,而政府部门又将新媒体的管制权分散到各部门,导致各部门的执法责任不明确,监管效率低下。

再则,政府与学校、家庭各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高校始终在孤军奋战,而高校德育内容和方式又相对老化,大学生德育氛围和环境有待优化。

  三、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创新和实现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介体建设。

  教育介体指教育主体用来影响教育客体的手段和方法。

教育介体与时俱进,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必须要以先进的德育工作观念为指导。

进一步来讲,在"互联网+";时代,人已经与网络共生,与万物互联。

要想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综合考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所需载体、举措和物质,统筹人、财、物等配置,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

高校要本着开放的心态,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与"互联网+";有机链接起来,构建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建立专门的德育社区,将微博、微信、贴吧等网络载体融合到一起,传播正面信息,与大学生进行即时互动和深入交流。

针对大学生关注的前沿性社会问题进行沟通,解答大学生在"互联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提高教育者的综合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将德智体美劳等各种教育形式统一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校德育工作者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工作也是高校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日益复杂的德育环境,也要求高校重视学校道德素质教育队伍建设,一方面组建一支由专兼职人员组成的道德素质和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德育队伍,一方面开展新媒体培训和专题教育,提高德育主体的网络道德素养和德育能力,要求他们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做好网络德育宣传工作。

同时,要提高认识,积极适应新媒体带来的环境变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争取占领新媒体德育阵地。

孔子有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高校德育教育主体也要端正待人、待己和待物的态度,真诚对待每一个大学生,与大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将高尚的道德情操融入到言行举止中去,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大学生。

  3.加强网络监管,优化德育环体。

  所有的教育,都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

在德育教育中,教育环体更是起着重要作用。

由上述可知,大学生德育环体优化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因此,社会各界要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德育环体。

政府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大学生德育环体建设中,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媒体监管机制,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红色主题网站,丰富网站信息,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