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细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0254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细则.docx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细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细则.docx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细则

混凝土结构施工

质量缺陷处理监理实施细则

1总则

1.1本细则旨在规范参建各方履约行为,明确监理机构依据合同文件规定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处理提出的要求,促使各方按合同文件规定履行其对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的义务,促使工程承建合同目标更优实现。

1.2本细则适用于混凝土建筑物及渠道衬砌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处理,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和开工签证,以及施工进度计划、计量与合同支付等,依据合同文件规定及参照相关工程项目监理实施细则和监理工作规程进行。

1.3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的处理工作包括:

缺陷检查、缺陷原因分析、缺陷分类、缺陷处理、处理后质量检验等工作。

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检查与缺陷等级认定

2.1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检查在混凝土结构拆模后、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前或发现异常后进行,由施工单位自查。

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进行检查(测),施工单位应认真逐项进行,检查(测)结果应详细记录,绘制缺陷位置图,并备有影像资料。

检查(测)记录必须及时整理,编写检查(测)报告,建立档案,存档。

检查(测)结果及时报送监理机构。

检查(测)记录参见附表2-附表6。

2.2监理机构组织进行复查(必要时请业主单位与设计单位参加),发现混凝土结构外部和内部质量缺陷后,除详细检查(测)记录质量缺陷所发生部位、产状、时间、温度、水位、荷载等工作条件外,应根据缺陷检查(测)、调查结果及缺陷具体形态,结合上述因素,分析缺陷产生原因,判断对建筑物结构安全、运行及外观影响,并对质量缺陷分析定类。

2.3检测项目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检查(测)分为: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检查(测)、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缺陷检查(测)、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查(测)、混凝土结构止水缺陷检查(测)等。

(1)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主要检查(测)项目为:

建筑物外部尺寸偏差、表面平整度、表面蜂窝、麻面、气泡、孔洞、缺损、挂帘、错台、钢筋头外露、管件头外露、冷缝、施工缝等;

(2)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缺陷主要检查(测)项目为:

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抗渗、抗冻、密实性等性能及混凝土空洞、架空、冷缝、施工缝等。

(3)混凝土结构裂缝主要检查(测)项目为:

裂缝发现时间、位置、数量、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深度、裂缝产状、裂缝走向、裂缝发展状况、缝面渗水(包括冷缝、施工缝渗水)、钢筋锈蚀、析出物及析出物化学成分等。

(4)混凝土结构止水质量主要检查(测)项目为:

止水破损、止水连接、止水偏移及止水渗漏等。

2.4检测方法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有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并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测试仪器。

监理部负责复查工作。

缺陷检测方法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细则执行。

2.5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分类与判别标准

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所处的工程部位、严重程度、对结构安全、运行及外观影响程度,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等级分为Ⅰ、Ⅱ、Ⅲ三类。

Ⅰ类质量缺陷为:

未达到设计或合同技术要求,但对结构安全、运行无影响,仅对外观有较小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

Ⅱ类质量缺陷为:

未达到设计或合同技术要求,对结构安全、运行、外观有一定影响,经常规处理后,不影响结构正常试用和寿命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

Ⅲ类质量缺陷为:

对结构安全、运行、外观有影响,需进行加固、补强等特殊处理,处理后,不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和寿命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判别标准见表1、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缺陷检查标准见表2、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查判别标准见表3、混凝土结构止水检查判别标准见表4。

表1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判别标准

项目

区域

质量标准

内容

Ⅰ类

Ⅱ类

外部尺寸

渠道衬砌工程

宽度允许偏差

±30mm

检测合格率

≥60%

<60%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

允许偏差±20mm

检测合格率

≥60%

<60%

不平整度

渠道衬砌工程

不大于10mm/2m

检测合格率

≥60%

<60%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

不大于4mm/2m

检测合格率

≥60%

<60%

较高速水流区V>6m/s:

局部突起高度≤12mm

一般流速区V≤6m/s:

局部突起高度≤25mm

表面缺陷

蜂窝空洞

累计面积<5%

累计面积%

单个面积m2

≤10%

≤0.02m2

>10%

>0.02m2

气泡

累计面积<5%

累计面积%

单个直径mm

≤10%

≤10mm

>10%

>10mm

缺损掉角

累计面积<5%

累计面积%

单个面积m2

≤10%

≤0.15m2

>10%

>0.15m2

注:

表面缺陷面积主要包括麻面、蜂窝、空洞、气泡、缺损掉角、挂帘、小于1cm错台。

表2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缺陷检查项目和标准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设计龄期抗压强度

渠道衬砌(或素、少筋)混凝土

保证率≥80%,最低强度值不低于设计要求的15%,平均值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

保证率≥90%,最低强度值不低于设计要求的15%,平均强度值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龄期抗渗性

渠道衬砌(或素、少筋)混凝土

抗渗试件合格率不低于80%

钢筋混凝土

抗渗试件合格率不低于90%

设计龄期抗冻性

渠道衬砌(或素、少筋)混凝土

抗冻试件合格率不低于80%

钢筋混凝土

抗冻试件合格率不低于90%

注:

凡混凝土性能抽样检测质量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或混凝土实体结构发现异常情况的,应进行专项检查(测)及专题研究,并按Ⅲ类质量缺陷处理。

表3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查判别标准

项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渠道衬砌(或素、少筋)混凝土工程

缝宽<0.2mm

缝深较浅,为龟裂或呈细微不规则状

缝宽>0.2mm

缝长>200cm

缝深基本穿透结构厚度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工程

缝宽<0.2mm

缝长<100cm

缝深不超过钢筋保护层

缝宽0.2mm~0.4mm

缝长100-400cm

缝深超过钢筋保护层

小于结构厚1/2

缝宽>0.4mm

缝长>400cm

缝深大于结构厚1/2

表4混凝土结构止水缺陷检查判别标准

项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渗水状况

渗水

滴水

流水

破损状况

轻微破坏

一般破损

严重破损

止水偏移

小于10mm

10mm~30mm

大于30mm

注:

除满足材料各项具体标准及施工检查标准外,止水不应渗水。

3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要求

3.1一般原则

3.1.1缺陷处理方案由施工单位上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执行。

上报方案应满足本节及第4节的基本要求。

3.1.2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处理,应满足国家、行业质量标准,还应满足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

3.1.3在满足设计要求及建筑物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处理,应以尽量少损伤母体为原则。

修补材料强度、耐久性、防渗性均应高于母体原材料一个级别,与母体粘结好、无毒,确保结构整体强度和长期可靠运用,并尽可能兼顾结构外观效果。

3.1.4未经工程使用验证的修补材料,需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及现场试验验证,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使用。

对已有成功使用经验但施工单位未使用过的修补材料,需进行现场工艺试验。

3.1.5已发生的施工缺陷,在查明缺陷原因后,应吸取教训,改善施工条件、完善施工工艺,防止类似缺陷继续发生。

3.1.6气泡、麻面、蜂窝、缺损等表面缺陷,原则上宜在拆模检查后及时处理。

需对原结构进行切槽、打磨处理的缺陷,原则上应在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后处理,对温度反应敏感的缺陷,应在适宜的环境和季节时处理。

3.1.7结构性裂缝,应首先消除产生裂缝原因。

对因基础变形产生的上部混凝土结构裂缝,应首先进行基础处理,然后再进行上部结构裂缝处理。

对荷载敏感的结构裂缝,应首先卸载或减少荷载后,再进行相应裂缝处理。

对仍处于活动状态的裂缝,宜用柔性材料处理。

3.1.8缺陷处理时应确保结构和处理人员安全。

3.2混凝土蜂窝、麻面、气泡密集区的处理

3.2.1暗涵过流面缺陷深度<5mm,先做打磨处理,磨除厚度不小于5mm,磨平后表面涂刮一层环氧胶泥或基液。

暗涵过流面缺陷深度≥5mm的,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1)应按标定范围凿成四边形或多边形等规则面,并全部凿除;平面边缘应切割成直角或钝角;

(2)应凿至混凝土密实处,凿除深度应达到缺陷部位的最凹处深度,且不应小于5mm,凿除后的混凝土面必须除尽凿松的混凝土残体,并用高压水枪清扫干净;

(4)缺陷部位表面采用环氧砂浆修补,内部采用预缩砂浆修补;采用环氧砂浆修补前,修补基面应保持干燥和洁净。

3.2.2非过流面缺陷深度<10mm,无外观要求的不作处理;有外观要求的外露面,打磨或凿除缺陷后采用环氧砂浆修补,其颜色应与混凝土颜色相近;缺陷深度≥10mm,应凿除至坚实的混凝土基面,且凿除深度不应小于25mm,采用预缩砂浆修补。

缺陷深度≥10mm且<25mm,采用水泥砂浆修补;缺陷深度≥25mm,将缺陷周边凿成规则的形状并凿至坚实的混凝土基面,采用预缩砂浆修补。

3.3外露钢筋头、管件头的处理

3.3.1过流面将钢筋头、管件头用砂轮沿混凝土表面将钢筋头、管件头切割,并研磨到混凝土面以下1~2mm,清洗干燥后,涂刮环氧胶泥抹平。

3.3.2非过流面区用砂轮沿混凝土表面将钢筋头、管件头切除并与周边混凝土磨平,采用防锈材料(颜色与混凝土的颜色应协调)进行表面涂刷,以涂刷2~3遍为宜。

防锈材料应各选取环氧类材料及油漆材料2~3种进行现场涂刷,综合对比后选取较合适的两种材料作为最终的处理材料;

严禁采用气割沿混凝土永久外露面割除钢筋头及管件头或采用锤击将砂轮机未切断的钢筋头及管件头去掉,以保证混凝土周边不受损伤。

3.4表面缺损、孔洞的处理

3.4.1过流面按上述3.2处理。

3.4.2非过流面深度<100mm,将其周边切割成规则形状并凿至坚实的混凝土基面(若有露筋等现象,则需加深凿至钢筋以内50mm),分层回填预缩砂浆;深度>100mm,采用小一级配微膨胀混凝土回填密实。

3.4.3螺栓及定位锥形成的孔洞应在混凝土拆模后及时修补,以便修补材料与混凝土更好的粘结。

若拆除时,孔洞边缘产生破损,其处理原则是:

过流面先将孔洞用预缩砂浆填充,预留5mm厚度,沿破损的外边界用砂轮切割成5mm深的规则形状,人工凿除5mm后,采用环氧砂浆填充;其它部位直接用预缩砂浆填充后抹平即可,孔口若严重破损,需用砂轮机和人工凿除,对破损周边进行必要的修整后,填充预缩砂浆。

3.5错台、挂帘的处理

3.5.1过流面采用凿除及砂轮打磨,使其与周边混凝土保持平顺衔接,顺接坡度不小于1/10。

3.5.2非过流面采用凿除及砂轮打磨,使其与周边混凝土平顺衔接,满足外观要求即可,坡度可放宽至1/1。

非过流面中<5mm的错台可不作处理。

3.6气泡的处理

3.6.1过流面气泡的外露直径≥5mm,用小钢件凿开并清除孔洞周边的乳皮,经清洗和吸干水分后,采用环氧胶泥修补。

气泡的外露直径<5毫米,不处理。

3.6.2非过流面气泡的外露直径<10mm,不作处理;气泡的外露直径≥10mm,用小钢件凿除孔洞周边的乳皮,清洗和吸干水分后,采用比母体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的水泥砂浆修补。

3.7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缺陷处理

3.7.1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缺陷,原则上采用灌浆法处理。

灌浆材料可分别选用普通水泥浆材、超细水泥浆材、改性水泥浆材、膨胀水泥浆材、环氧类浆液等材料,并合理确定浆液浓度、灌浆压力等灌浆参数和施工工艺。

3.7.2对于确定需要加固或特殊处理的缺陷,应进行专题论证后,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当需拆除时,可采取部分或全部凿除或爆破清除,并经专门设计后进行。

3.8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

3.8.1对于Ⅰ类裂缝,视裂缝位置、对结构安全性及结构防水性、耐久性的影响程度等,进行相应表面处理。

处理措施可以表面涂刷、缝口凿槽嵌缝。

凿槽嵌缝材料一般为环氧砂浆或微膨胀预缩水泥砂浆或丙乳砂浆。

3.8.2对于Ⅱ类裂缝,视裂缝所在部位可选用喷涂法、粘贴法、充填法和灌浆法处理。

3.8.3对于Ⅲ类裂缝,采取相应综合补强加固或特殊处理。

补强加固方法有预应力法、粘贴钢板或玻璃钢法、粘贴碳纤维布、增加断面法与充填法和灌浆法等结合。

3.9混凝土结构止水缺陷处理

3.9.1施工中造成的止水缺陷,应在适宜环境和季节时进行处理。

3.9.2为确保施工质量,渗水和漏水部位止水处理,原则上宜将水集中引出或堵漏后再做处理。

3.9.3止水缺陷处理可采用嵌填法、粘贴法、锚固法、灌浆法等方法处理。

这些方法均适用于迎水面表面止水处理。

4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用材料及其施工工艺要求

所有用于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处理修补材料必须环保无毒,其强度、耐久性、防渗性均应高于母体原材料一个级别,与母体粘结好,确保结构整体强度和长期可靠运用,并尽可能兼顾结构外观效果。

未经工程使用验证的修补材料,需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及现场试验验证,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使用。

对已有成功使用经验但施工单位未使用过的修补材料,需进行现场工艺试验。

4.1预缩砂浆

4.1.1预缩砂浆力学指标:

(1)抗压强度≥40MPA;

(2)抗拉强度≥2.0MPA;

(3)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1.5MPA。

4.1.2施工工艺要求

(1)采用预缩砂浆修补,其修补厚度一般不小于25mm,特殊情况除外;

(2)修补部位的老混凝土面必须凿毛干净,修补前要求混凝土面湿润,但不要形成水膜或积水;

(3)预缩砂浆拌制材料称量应严格按报经监理机构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拌出的砂浆以手握成团、手上有湿痕而无水膜为宜,配制好的预缩砂浆(未加缓凝剂)夏天2h、冬天4h内使用完毕,超过时间不准使用;

(4)填充预缩砂浆前,先在接触面涂一薄层稠状水泥浆(厚约1mm,水灰比0.4~0.45)做粘结剂,然后再分层填入预缩砂浆。

每层铺料厚度20~30mm,并用木锤拍打捣实至表面出现少许浆液,各修补层间用钢丝刷刷毛以利结合,然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填筑,如此连续作业直至外表面为止。

填平后收浆抹面,要求要与周边成型混凝土平滑连接;

(5)对位于顶部的缺陷修补时,应采用特制的工具和切实可行的工艺,保证修补的预缩砂浆与混凝土良好的粘结。

4.1.3养护

施工完成后,应用湿草袋覆盖,保温保湿养护7天。

4.1.4检查

预缩砂浆填补完成3天后,用小捶轻击砂浆表面,声音清脆者为质量良好;若声音沙哑或有“咚咚”声音,说明内部存在成层脱壳或结合不良现象,应凿除重补。

4.2环氧胶泥

4.2.1环氧胶泥适用的条件

环氧胶泥适用的修补条件主要是表面一直比较干脆,通风条件比较好的部位;对于表面一直处于潮湿状态,仅靠短期加热烘干表面后不宜大面积刮涂环氧胶泥。

4.2.2施工工艺要求

(1)用钢丝刷、钢钻将混凝土表面松散表皮磨除,直至坚实的混凝土基面。

并用高压水将基面冲洗干净;

(2)基面冲洗干净后,用碘钨灯充分烘干基面,修补基面应保持清洁干燥;

(3)用环氧胶泥把混凝土基面上的孔洞填补密实,固化后进行胶泥涂刮,分两次或多次进行,来回刮、挤压,将修补气泡排出,以保证孔内充填密实和胶泥与混凝土面的粘结牢靠。

修补面胶泥面应光洁平整,表面不能有刮痕。

4.2.3养护

环氧胶泥修补完后,应进行保温养护5~7天,养护温度控制20±5℃,养护期内不得受水浸泡和外力冲击。

4.2.4检查

外观检查以不出现胶泥起泡为合格。

4.3细石混凝土

4.3.1修补材料要求

修补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0,均采用C30的细石混凝土修补;修补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30,需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修补。

4.3.2细石混凝土拌制

现场人工拌制,拌制现场打扫干净,拌制场地铺一层铁皮,每次拌和量视修补量而定,最大一次拌和量不超过0.1m3。

严格按配比要求进行各种材料的称量。

应充分拌和均匀,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

以手能捏成团,手上有湿痕而无水膜为准,拌和均匀后,归堆存放预缩30分钟左右。

4.3.3施工工艺要求

(1)基面凿挖的形状、深度、范围经验收符合要求后,清除基面松动颗粒,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用棉纱蘸干积水,要求基面湿润但无积水;

(2)细石混凝土填补厚度不小于100mm;

(3)细石配混凝土修补前,先在基面上涂刷一道水灰比0.4~0.45的浓浆作粘结剂,然后分层填补混凝土,每层填补的厚度为20~30mm,并予以捣实,各层修补面用钢丝刷刷毛,以利结合。

填平后进行收浆抹面,收浆抹面时,应与周边成型混凝土平滑连接,用力挤压使其与周边混凝土接缝严密。

4.3.4养护

混凝土修补完成终凝后,用草袋覆盖养护,经常保持湿润,由专人负责养护,使之处于潮湿状态14天。

4.3.5常规检查

混凝土修补完成7天后,用小锤敲击表面,声音清脆者为合格,声音发哑者,应凿除重补。

4.4环氧砂浆

4.4.1环氧砂浆力学指标:

(1)抗压强度≥70Mpa;

(2)与混凝土面粘结强度≥2.5Mpa。

4.4.2施工工艺要求

(1)采用环氧砂浆修补,其修补厚度不小于5mm;

(2)修补部位混凝土面必须清洁、干燥,以保证粘结质量;

(3)为了使混凝土面与环氧砂浆保持良好的粘结力,需先涂刷一薄层环氧基液,用手触摸有显著的拉丝现象时再填补环氧砂浆;

(4)当修补厚度超过2cm时,应分层涂抹,每层厚度为1.0~1.5cm;一次涂抹的面积不大于4m2。

如果修补面为立面,要特别注意上部砂浆与混凝土的结合,防止脱空。

4.4.3养护

环氧砂浆的养护主要是温度控制,养护温度应控制在20±5℃,养护期5~7天,养护期内不得受水浸泡和外力冲击。

4.4.4检查

环氧砂浆填补完成7天后,用小锤轻击表面,声音清脆者为质量良好;若声音沙哑或有“咚咚”声音,说明内部有结合不良现象,应凿除重补。

5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程序

5.1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处理方案

5.1.1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处理一般原则和方法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细则执行。

施工单位根据缺陷类型和类别填写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报审表(附表1)报监理机构审批。

5.1.2各施工单位可根据本标段目前常见的Ⅰ类混凝土质量缺陷类型分别拟定处理方案汇总后报监理机构审批,处理方案包括修补材料室内配合比试验及现场工艺试验、检查验收标准。

5.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处理程序

Ⅰ类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将检查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复核后,按监理部批复的相应处理方案处理。

Ⅱ类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应按相关规定检查(测)、分析、判断并提出处理方案,报送监理等单位,修补前需经施工、监理、设计、业主四方联合检查验收,填写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联合检检验表(附表7),处理修补方案需经监理批准后实施修补。

对需按非常规办法处理的Ⅲ类缺陷,施工单位首先应自查(测),并报送监理机构,监理机构组织施工、设计、业主等单位联合复查。

必要时,业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有缺陷结构和处理后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复核,推荐加固处理方案,监理机构组织施工、设计、业主等单位对推荐加固处理方案审查,处理方案经监理机构审批后,修补前需经施工、监理、设计、业主四方联合检查验收,填写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联合检验表(附表7),方可进行处理。

5.3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处理质量检查、验收

5.3.1一般要求

缺陷处理的检查和验收,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要求进行。

表面缺陷处理后仍可用直接检查(测)法检查。

采用灌浆处理的内部缺陷,可采用超声波等无损检查(测),必要时,可用打孔压水压气等方法检查(测)。

非常规处理的混凝土结构缺陷,按已批准的设计要求检查(测)。

检查(测)确认达到质量标准后,方可提请验收。

5.3.2检查内容和验收标准

检查验收标准为经批准的处理方案及设计、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标准。

5.3.3检验组织

Ⅰ类质量缺陷由监理机构会同施工单位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及验收,填写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检验表(附表8)。

Ⅱ类质量缺陷由监理机构组织施工、设计、业主单位,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及验收,填写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联合检查验收签证表(附表7)。

处理及验收结果以质量缺陷备案表(附表9)的形式报建设单位备案。

Ⅲ类质量缺陷由监理机构组织施工、设计、业主单位,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及验收,填写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联合检查验收签证表(附表7)。

处理及验收结果以质量缺陷备案表(附表9)的形式报业主单位备案,并报质量监督单位。

5.3.4资料管理

Ⅰ类质量缺陷处理检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将附表2(或3、4、5、6)、附表8汇总后直接报相应标段监理站1份,施工单位留存1份。

Ⅱ、Ⅲ类质量缺陷处理检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将附表1、附表2(或3、4、5、6)、附表7(包括处理前联合检查验收表、处理后联合检查验收表)汇总后作为附表9的附件以文件形式报送监理机构复核,报业主备案。

 

附表1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缺陷处理方案报审表

合同名称合同编号施工单位

单位工程名称编号

 

分部工程名称编号

单元工程名称

 

单元工程编号

构件名称

 

质量缺陷部位

 

质量缺陷

简要说明

 

拟采用处理方案

简要说明

 

附件目录

报告

图号

计划施工时段

年月日

至年月日

 

施工单位:

负责人:

年月目

审批意见

 

监理机构:

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附表2

混凝土结构表面缺陷检查表

(蜂窝、麻面、空洞、气泡、缺损、错台、挂帘)

标段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桩号检查时间日气温监理单位

缺陷名称

位置

形态

长cm

宽cm

深度(厚度、高差)mm

备注

图示

(可附图)

施工单位检查人:

监理单位复核人:

附表3

混凝土结构表面缺陷检查表

(尺寸偏差)

标段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桩号检查时间日气温监理单位

序号

部位

尺寸偏差

备注

形态

长度偏差cm

宽度偏差cm

厚度偏差cm

 

施工单位检查人:

监理单位复核人:

附表4

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检查表

标段工程名称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桩号检查时间日气温监理单位

混凝土抗压强度(MPa)

混凝土抗冻性

混凝土抗渗性

备注

设计强度

抗压强度保证率

最低试验值

平均值

无损检测试成果

损伤测试成果

强度评价

设计抗冻等级

混凝土冻融现象

抗冻性评价

设计抗渗等级

止水形态及渗水现象

抗渗性评价

 

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