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定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0114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秀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越秀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越秀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越秀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越秀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越秀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定稿.docx

《越秀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秀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定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越秀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定稿.docx

越秀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定稿

越秀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全面优化我区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建设具有越秀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我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总部经济带动作用突出。

“十一五”期间,我区通过实施“总部带动”战略,整合辖内优质写字楼资源,建立了6个“总部经济发展基地”,进一步提升了环市东CBD、东风路商务带等一批产业配套成熟、核心地位凸显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蒂森克虏伯等一批知名总部企业。

2010年,我区共认定总部企业339家,其中,世界500强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47家,中国500强的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42家,实现增加值737.38亿元,占全区GDP的45.84%,高于全区GDP增速1.1个百分点,总部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和有力支撑。

(二)商贸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依托深厚的商业基础,我区进一步优化完善营商、消费环境,推动传统商贸中心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辖内云集了北京路、英雄广场——农林下路、环市东商圈等一批引领消费、文化和时尚的特色知名商圈。

通过电子商务的引入和举办“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等活动,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同时也引导专业市场的经营模式发展转变,出现了“万菱广场”和“美博城”等一批展贸式、离岸化经营的专业市场。

近几年我区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发展迅猛,推动商贸业高端化发展,也涌现了美东百货和广百GBF店等商贸百货新业态。

2010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352.77亿元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3%和22.9%,商贸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三)现代服务业主体地位巩固。

进一步优化以总部经济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以落实越秀核心产业功能提升区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中的总部经济和创意经济的比重,做实做强服务经济。

2010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31.24亿元,增长10.3%,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64.34%,占GDP比重达62.41%,实现“十一五”期间占全区GDP总量60%以上的目标,现代服务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四)文化创意产业亮点频现。

我区立足文化中心城区,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产业载体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又一新亮点。

打造了一条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发展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创意大道”。

集聚了奥飞文化、漫友文化和原创动力等一批文化创意龙头骨干企业。

出品了风靡全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系列文化创意作品。

2010年,全区创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20.88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区营业收入的9.43%,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年提高。

(五)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壮大。

整合区内闲置写字楼资源,加快中低端写字楼及旧厂房环境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快黄花岗科技园园区扩容速度,引进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业等新兴产业企业,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写字楼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黄花岗科技园园区数量达到20个,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59.26亿元,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2010年全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112家,其中国家和省市认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72家,出现了久邦数码(旗下3G门户)、三友软件等一批站在新产业制高点、具有较好成长性的企业,中心城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

二、我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引发世界分工与合作格局的重新调整,世界经济格局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我区把握全球服务业大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快承接服务外包,充分吸收和引进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和高端化发展。

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为我区创造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港澳台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为我区引入高端要素和输出先进成果方面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广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服务业领域政策支持和改革创新,我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的定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高端服务功能加速集聚和辐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二)面临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看,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依旧存在,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对我区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和加快拓展外部市场形成较大的外部压力。

从内部环境来看,在“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的战略布局调整下,广州正加速由“单核主导”向“多核驱动”的发展格局转变,城区之间的竞争持续增强,发展空间受限,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城区传统优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在内外部资源日益紧缺的条件下,我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压力。

在总体发展水平上,当前我区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时期。

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要成功实现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型,就必须积极应对新的发展环境下资源结构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当然我们也要正视我区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面仍存在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载体、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于现实发展需求,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比较匮乏,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文化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功能作用仍待挖掘和释放;专业市场升级改造难度大等诸多问题。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高度重视,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措施,通过注入新的发展要素,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机制,逐步增强知识、文化、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以现实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

三、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三个重大突破为着力点,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总目标,全面实施“文化引领、提升总部、创新驱动、共建共享”战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强化核心产业引领作用;挖掘发挥文化优势,打造文化名城核心;以两大功能区为重点,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以“三旧”改造为契机,扩展优化产业发展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越秀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二)目标定位。

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以创新为驱动,以核心产业为重点,以两大功能区为主导,彰显“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的地位,经济健康、结构合理、业态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

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9%以上;“十二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约8%;到2015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以上,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黄花岗科技园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20亿元。

展望2015—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约8%的年均增长水平。

四、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总部经济集聚优势地位。

利用我区总部经济先发优势,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打造以“区域龙头为示范、重点楼宇为载体、品牌企业为带动、优质服务为支撑”的总部经济发展新格局,积极引导总部经济在环市东商务区、东风路、中山路、沿江路不断拓展(区经贸局负责);认真贯彻落实《广州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和我区《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实施办法》、《越秀区加快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对落户在我区的经广州市认定的总部企业,除落实财政奖励等市制定的扶持措施外,合理配置区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为企业提供优质学位和优质医疗服务,保持总部企业绿色通道服务的畅通,打造“服务无缝隙”的政务形象(区经贸局负责);鼓励、引导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总部企业积极参与“三旧”改造,支持企业建设总部大厦(区更新办负责)。

(二)重点发展七大核心产业。

重点发展商贸业、金融业、物流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公共服务业七大核心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和产业布局优化,提升区域服务功能。

——商贸业。

推进传统专业市场向展贸型方向发展,形成行业总部、设计中心等高端业态,引导专业市场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发展规模的扩张;鼓励连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并购、品牌输出、加盟等形式加速对外扩张,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贸业品牌和龙头企业;将文化、休闲、体验元素注入商贸业发展中,扶持“老字号”企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有文化特质的商业街区(区经贸局负责)。

——金融业。

发挥我区金融业资源丰富的先发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投资咨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风险投资公司到我区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企业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开辟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扶持本地企业上市;依托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银监会广东监管局和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等龙头金融企业集聚的优势,梳理建设一批优质产业发展载体,吸引更多的金融、保险、证券等金融关联企业在沿江路一带集聚发展,打造沿江路金融商务区(区金融办牵头,区经贸局、规划分局、区更新办配合)。

——物流服务业。

依托区内物流总部企业和交通枢纽,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巩固物流总部经济功能,推进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整合提升。

引导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挥广州港集团、广州远洋运输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配套服务企业集聚。

大力发展物流咨询,提供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管理服务。

引导企业加强物流标准化技术、物流应用系统开发和应用,构建面向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物流信息管理中枢(区经贸局负责)。

——商务服务业。

重点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认证、广告、会展等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业,集聚一批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和品牌影响力的商务服务机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及国际市场的业务合作,实现商务服务功能提升;积极打造环市东智力总部区和东风路高端商务带(区经贸局负责)。

——文化创意产业。

在大小马站书院街复建项目中引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馆)项目,充分利用这一区域的文化遗存和文化品牌效应,创新发展传统产业,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品牌信誉好、市场占有率高的文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区文广新局、区经贸局牵头,区更新办配合);利用城隍庙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五仙观和南粤先贤馆建设,成为浓缩广州历史的教科书和广府文化大观园,着力把五仙观打造成羊城起源见证地和广府文化核心展示区,积极打造和推广宗教文化旅游线路(区文广新局负责);推进南方传媒创意产业园建设、加快漫友原创优秀漫画产业群项目、广数传媒DRA建设、打造创意产业园公共服务业平台和南方3G数字动漫产业平台基地(区科信局负责)。

打造书院群片区、东濠涌亲水文化片区、五仙观广州起源文化片区、长堤“老广州”传统风情街区、新河涌建筑文化街和传统中轴线为特色的空间布局(区更新办牵头,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配合)。

——信息服务业。

重点发展计算机、通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等行业,集聚一批拥有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规划建设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加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融合”;强化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性技术流程外包功能,积极发展商务流程外包,在软件开发、软件技术服务、研发设计、财务管理、数据处理、呼叫中心等外包业务领域形成产业优势(区科信局负责)。

——公共服务业。

积极提升和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教育传播服务和社区教育等领域的教育服务业(区教育局负责);以医药研发、医疗服务、健康咨询为重点,吸引医药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集聚,建设医疗、医药、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区卫生局负责);依托政府公共服务基础和广泛的社区服务网络,构建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产业体系,提供不同层次的优质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区民政局负责)

(三)积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坚持以产业提升带动城市更新,以“越秀核心产业功能区”和“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两大功能区建设为重心,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根据区域功能定位科学地安排土地资源利用模式,形成功能明确、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积极发挥功能区建设指挥部的统筹建设职能,全面加强建设、管理和协调,以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区经贸局、区更新办牵头,“越秀核心产业功能提升区”和“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配合)。

——环市东智力总部区。

以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区为核心,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强化总部经济功能。

推进黄花新村、邮电新村改造事宜,为总部区扩容拓展空间;推进花园城市广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和交通组织,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总部,强化作为广州大中央商务区内核的地位,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力服务集群区(区经贸局负责)。

——创意大道。

加快“广州创意大道”项目建设进程,加强创意产业企业在先烈路的集聚力度,通过优质产业载体的建设和改造,带动先烈路沿线功能提升;建设广州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意企业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服务体系;建设广州市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暨人才培训基地,为创意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充分发挥漫友等骨干企业对整个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一批上规模的原创能力强、具有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创意企业群体,占据创意产业链高端。

2011年全面完成“广州创意大道”一期工程,即太和岗核心区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2020年完成先烈路沿线“广州创意大道”二期工程建设(区科信局负责)。

——沿江路金融商务区。

以沿江路沿线为重点,构建海珠广场商业中心,重点发展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依托良好的沿江景观和休闲氛围,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进驻。

以国有金融机构区域总部为龙头,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拓展投资咨询、资产评估、风险投资等领域,扩大金融业辐射效应。

以物流总部企业为龙头,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物流管理、结算和信息服务中枢。

引导该路段沿街物业业主、开发商一起制定提升改造计划,着力做好物业档次提升、配套设施完善和周边环境改善,加大对金融及衍生行业的招商工作力度,提升沿江路金融带的整体品牌形象,建设具有滨江休闲特质和岭南文化气息的商务集聚区(区经贸局牵头,区金融办、规划分局、区更新办配合)。

——流花时尚品牌运营区。

挖掘流花地区会展发展潜力,利用该地区商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集聚,配套完善的优势,重点发展中小型专业展、消费展和巡回展;以流花展馆转型利用为契机,重点发展国际采购、高端展贸,培育特色商贸行业总部;将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与会展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成为国内外时尚品牌的展示、贸易、营销、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中心,继续扩大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的影响力,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引导服装专业市场向产品展示、信息发布、服装设计等高级形态上发展形成时尚消费风向标(区经贸局负责)。

——黄花岗创意及网络经济区。

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花岗科技园支撑集聚作用,加快编制黄花岗科技园产业升级发展规划。

加快产业基地的创建和发展,加大力度拓展创业载体,做好各分园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引导,建设4-5个具有鲜明特色和行业代表性的新兴产业园区,促进园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品牌知名度扩大,把园区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创新高地和创业宝地。

推进黄花岗科技园的扩容工作,积极创新旧厂房改造、新空间开发的思路和模式,为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做好资源储备。

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把黄花岗科技园建设发展成为市、区实施“三个重大突破”的重要抓手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同时,紧紧抓住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转移的机遇,通过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服务外包企业,把黄花岗科技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服务外包基地(区科信局牵头,区经贸局配合)。

——移动互联网产业园。

编制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市、区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力争及早启动产业基地建设,切实把握住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机遇。

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与软件开发产业,包括移动终端基础软件、核心部件、应用软件和通信技术研发,移动传媒、移动商务等内容服务以及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应用服务。

配套建设移动互联网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

将基地建设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制高点,国家移动互联网产业应用与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广州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智慧广州”的新名片和都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争取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基地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300亿元以上,聚集超过300家移动互联网骨干企业,其中年技工贸收入超5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5家,移动互联网上市企业10家。

(区科信局牵头,规划分局、区更新办配合)。

(四)强化文化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

发挥城区文化资源优势,擦亮“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文化品牌,优化“历史与现代相融,传统与时尚交辉”文化格局,带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精心打造书院文化、革命文化等越秀文化品牌,将大小马站书院街打造成岭南传统的书院文化、建筑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有机结合的广州文化地标和休闲胜地之一;扶持一批“老字号”品牌发展,扩大传统文化品牌影响力;继续举办好“广府庙会”,打造挖掘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加强文化与科技、商贸、商务、旅游等功能的融合,以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区域形象和吸引力,设计具有越秀特色的旅游线路,打造鲜明的越秀文化旅游形象;以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为核心,打造一批体现广府文化特色的千年商都街区;利用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落户我区的契机,吸引资本、人才等文化产业相关要素及关联产业集聚,在辖区内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到201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区文广新局牵头,区经贸局配合)。

(五)全面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完善产学研联合开发运作机制,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统筹协调研发机构、高校、金融等多方资源的自主创新机制。

坚持自主创新和吸收引进相结合,引进大院大所来我区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提升全区产业科研体系的层次和水平,引导区辖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加快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交易、融资服务和创新人才服务四大创新平台建设,为增强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提供更为有效、到位的服务。

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自主创新;加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扶持和培育一批优质创新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启动我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重点支持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在我区引进和从事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具备高成长性的项目研发,帮助其在我区加速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到2015年,掌握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共性关键技术,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3900件,专利授权量达到2900件,两项均位居全市前列,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300件(区科信局负责)。

(六)拓展产业转型升级优质载体。

把“三旧”改造作为突破发展瓶颈、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用地、优化产业空间、拓宽产业载体、提升城市功能的有效途径。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参与“三旧”改造,鼓励盘活烂尾楼、烂尾地和闲置厂房仓库;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培育、推进、落实一批“三旧”改造项目,增加城区土地资源供给,为城区服务业发展提供发展载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推进“三旧”改造过程中,凸显生态、人文、历史特色,打造开放式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功能,营造服务业发展良好软环境(区更新办牵头,规划分局、区国土和房管分局配合)。

(七)抓好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抓紧编制《越秀区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10—2020)》,有针对性地制定我区专业市场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管制、配套设施建设、经济利益分配等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专业市场优化升级。

充分利用“中国流花国际服装节”逐步形成的品牌效应,引导服装专业市场向产品展示、信息发布、服装设计等高级形态上发展;扶持白马市场引导场内商户对电子商务的探索应用,建成具有较为完善的专业B2B服装电子商务平台,使服装专业市场从目前的物流主导方式向信息资金流主导方式转变,逐步形成时尚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以及行业信用中心;推广和复制“万菱模式”,改造和提升一德路海味干果和精品玩具市场,加大对永福路汽车配件和汽车用品市场的改造力度和进程,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改变“三现”交易现状,通过更丰富的展贸活动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离岸化经营;改造提升一德路、文德路等传统特色商业街,促进商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文化古迹与现代商业街的有机融合,打造成特色购物、特色休闲服务和融广府文化和都市时尚体验于一体的国际商贸旅游区。

到2015年,按市的要求完成纳入市笼子的34个专业市场的改造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区经贸局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和机制。

为确保我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快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的步伐,以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为组织机构,统筹融合区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区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等现有平台,建立信息沟通、协同推进的机制,负责全面指导、推进和督查我区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及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

(二)落实优惠政策。

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各项优惠政策,认真施行《越秀区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实施办法》、《越秀区促进核心产业企业发展的奖励办法》、《越秀区关于促进民营积极发展的贯彻意见》、《越秀区加快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大对我区优质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为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提供贷款贴息、上市奖励、房租补助、优质学位、绿色通道等各种优惠政策(区发改局、区经贸局、区科信局、区财政局等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三)保障用地需求。

发挥“三旧”改造优势,把“三旧”改造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突破城区发展空间瓶颈的有效途径,引导区内外总部企业参与我区“三旧”改造,同时加强与旧商业楼宇或重要存量土地资源所有者的协商与合作,鼓励和引导旧商业楼宇或存量土地资源进行盘活、置换,开发改造为适合我区服务业产业升级发展的载体,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三旧”改造工作机制,为企业在规划方案、项目立项、居民动迁、开工建设、项目配套等各个环节提供必要指导和支持。

逐年提高服务业用地在总建设用地中的比例,新增与存量商服用地优先满足现代服务业(区国土和房管分局、区更新办负责)。

(四)夯实人才基础。

采取政府主导原则,加大政策倾斜、安排专项资金,做好人才培育和储备计划。

加快出台我区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及配套政策,每年为我区重点扶持的产业领域引入若干高层次人才,落实企业高层次人才制度,积极搭建平台,统筹抓好人才培养(区委组织部牵头,区人社局、区经贸局、区财政局配合)。

(五)优化政务服务。

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快“越秀号”信息服务直通车建设,优化政府部门办事程序、公开办事制度、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增加办事透明度,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网上查询办公、办事和办事查询服务;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国家、省和市规定的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区“绿色通道”服务,为落户在我区的广州市认定的总部企业、区内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提供优先、优质和贴身的服务,由区各职能部门设立服务专窗,优先受理企业及企业员工申报办理事项,免费为企业及企业员工提供业务咨询,优先提供可公开的政府信息资料,并建立信息库对外公布;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