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999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长沙市初中毕业班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长沙市初中毕业班2021年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2.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

“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

”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这反映了清朝()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4.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

“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5.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是

A.主权归属不同B.外交政策不同C.经济政策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

6.2021年2月12日,梵蒂冈天主教教皇方济各与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基里尔一世在古巴正式会面,这是自1054年教会大分裂以来,两大宗教领袖千年来的首次会晤。

其实,他们信奉的是同一宗教,即()

A.基督教B.佛教C.道教D.犹太教

7.“第一款,本宪法所授予之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

”该条文出自下列哪一美国法律文献()

A.《独立宣言》B.1787年宪法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国家工业复兴法》

8.“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

”(引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下列历史人物的贡献与材料描述的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哈格里夫斯B.瓦特C.爱迪生D.贝尔

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德国希特勒上台B.日本侵占中国整个东北

C.轴心国集团形成D.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0.湖南耒阳高铁站的屋顶造型像一张飘逸的纸,其设计用意是为了纪念()

A.蔡伦B.王羲之

C.吴道子D.毕昇

11.创办湘军的近代名人是()

A.魏源B.曾国藩C.谭嗣同D.蔡锷

二、判断题

12.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上最大的特点是反抗外来侵略。

()

13.1927年,毛泽东在江西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

14.大化改新成功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转型。

()

15.二战中,诺曼底登陆后,德国陷入美英和苏军东西两线的夹击中。

()

16.魏源编写的《天演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三、综合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观点。

(2)中国传统文化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在汉朝时期是如何实现的?

“以儒学为正宗,融汇释道”中的“道”指什么?

(3)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清中叶以前表现为“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试以宋朝为例加以说明。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同时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因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1992年,在五个经济特区中,外商实际投入约占全国外商总投资的29%;涌现出了一百多个技术和管理先进、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创汇企业。

对外开放以来,特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

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请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试举一例在建国后党的历史上最能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会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文革”结束初期是如何“打破思想僵化”的?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国党和政府在农村是如何“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的?

随后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上又做出了什么调整?

(3)根据材料三,归纳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五个经济特区中,哪一个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代表?

(4)你能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得出哪些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

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中得到实现,但在随后的10年中,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地颠倒过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壁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自由国家”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国会咨文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

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将进入“碎片化”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黄皮书》

(1)材料一中的“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通过哪次会议实现的?

在远东形成的和中国密切相关的“华盛顿会议的协定”具体指什么?

“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是通过怎样的国际新秩序得以实现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分别指什么?

为了承担“自由国家”守护神的使命,美国在欧洲是如何“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的?

美国此举最终推动并形成了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格局?

(3)在材料三中,当今“处于一个过渡期”的世界格局是指什么格局?

未来的“碎片化”时代是指世界格局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4)结合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你觉得影响国际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中国如何才能在未来的“碎片化”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20.改革,是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有许多重大的改革,从目的来说,有的改革以巩固统治为目的,有的改革则以富国强兵、自强御侮为目标;从性质来看,有的是封建性质的改革,有的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从结果来看,有的改革以失败告终,有的则成功地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的俄国以巩固统治为目的进行的是哪一改革?

这场改革能为当时俄国“社会的转型”提供哪些有利因素?

(2)19世纪中期的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请指出这场改革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内容。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此次改革对日本的影响是什么?

(3)几乎与日本资产阶级改革同时,中国国内进行了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你知道它的名称吗?

这场改革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4)综合以上改革,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改革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就是分封制,“封建制度”指的是分封制。

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A。

2.C

【详解】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和的远航,宣扬了明朝的国威,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故选C。

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对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及理解文言文题干材料的能力。

材料前者是通过增收关税来限制商业,后者是严格限制出海的海禁政策,结合题体现了清朝后期抑制商业发展,实行海禁政策。

ACD都概括内容不全面,具有片面性。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4.C

【解析】从材料“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

”可以看出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战胜敌人,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目的是为了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AB项指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D项开辟正面战场的是国民党,不是共产党。

故选C。

5.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的是特殊的经济政策,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属于中国的主权,但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所以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是社会制度不同。

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表述错误。

故选D。

6.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督教的相关知识,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一带,创始人是耶稣。

耶稣叫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基督教会后来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两部分,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87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

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其内容是:

立法、司法与行政权三权分立。

分权制衡的核心精神在于权力平衡。

其学说来自孟德斯鸠等人,美国人把思想、理论 转变为行动、实践。

政府结构必须能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

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

通过分权、制约最终达到平衡,是宪政的最终目标。

所以答案选B

8.B

【解析】

从材料“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可以看出这是蒸汽机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瓦特对改进蒸汽机为新的动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故选B。

9.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希特勒上台后的影响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在德国政治危机严重的情况下,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了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集总统与总理大权于一身,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了,故选A。

10.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

根据材料“造型像一张飘逸的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因此题干为了纪念蔡伦改进造纸术;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吴道子是唐代画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故选A

11.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又是洋务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因此,创办湘军的近代名人是曾国藩。

故选B项。

12.正确

【解析】戚继光抗倭,明朝初期倭国经常侵扰中国沿海城市乡镇,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打败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统治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侵略者;清朝初期,沙俄进军东北,而清朝统治者抗击沙俄,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抵御外来侵略。

这些都证明了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上最大的特点是反抗外来侵略。

故本题正确。

13.错误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在江西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14.正确

【解析】大化改新后,日本完成了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15.正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意义。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发起了诺曼底登陆战役。

盟军获得胜利,德军损失惨重。

这之后,盟军向东进攻,与西进的苏军东西夹击,使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了其灭亡的步伐。

故本题叙述正确。

16.错误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著作是《海国图志》,《天演论》是严复的翻译著作。

故本题叙述错误。

17.

(1)民本思潮:

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施行仁政,轻徭薄赋”等;(任答一点)专制主义: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道教(或道家文化)。

(3)宋代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

【解析】

(1)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各家思想。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体现“民本思潮”的如:

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等。

体现“专制主义”思想的如: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在汉朝,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以儒学为正宗,融汇释道”中的“道”指的是道家思想。

(3)宋代能够反映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的例子,如: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昌盛、经济繁荣、国家的发达。

点睛:

本题实际考查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注意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考查思想史一定要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18.

(1)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可以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等。

(任答一点)深圳。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任答一点)

【解析】(1)图片一中的人物是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整理文化大革命的失误,确立了“解放思想,事实就是”的思想路线。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文革中的失误以及“看两个凡是”的思想观念,党内组织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经过讨论,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立了解放思想事实就是的思想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8年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生产力发展中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根据材料三中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等。

深圳是第一个开放的经济特区,也是对外开放的代表。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19.

(1)巴黎和会(或凡尔赛会议)。

《九国公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极权政体:

社会主义政权国家;自由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联合欧洲国家一起成立北约。

两极格局。

(3)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

(4)经济实力。

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20世纪2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是一战后通过召开八里河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世界新格局的时期。

所以“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通过巴黎和会实现的。

在华盛顿会议上与中国有关的协议指的是1922年签订的《九国公约》。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了世界格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系新的世界秩序。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个军事对峙集团的形成也意味着冷战局面的正式形成。

对于北约的成员国而言实行的大都是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故称为“自由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大都受到苏联的影响,有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被称为“极权政体”。

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冷战局面逐渐形成。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真冷战的开始,在欧洲,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不但有利于西欧国家的复兴,也使得美国的势力在西欧更为巩固,同时也遏制了苏联。

战后美苏想成了两极世界格局。

(3)依据材料三的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格局的形式,可知“处于一个过渡期”的世界格局是指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未来的“碎片化”时代是指多个国家的崛起,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国与国竞争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实力。

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等。

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

世界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以来政治格局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0.

(1)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俄国农奴制改革)。

自由劳动力增多、扩大国内市场、积累资本(或劳动力、资金、市场)等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洋务运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强有力的改革领导者等。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它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其内容中最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是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明治维新使日本拜托了沦为半殖民国家的危机,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日本明治维新同时期的中国的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指的1860年到1895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

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要结合本国国情,要有强有力的改革领导者,要不断进行改革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