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材料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957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材料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材料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材料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材料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材料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材料3.docx

《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材料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材料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材料3.docx

市国土资源局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材料3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资阳市国土资源局

(2012年8月27日)

尊敬的省委巡视组王预文组长,余洪贵、毛旭阳专员,孟巡视,各位领导:

桂花时节金风送爽,尊敬的王预文组长、余洪贵、毛旭阳专员、孟巡视及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市巡视,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厅对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我市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极大鞭策和鼓励。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省“两个加快”战略部署和“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借助省国土资源厅多年来对我市各项工作的支持帮助,光齐厅长及其他厅领导给予我市的不遗余力的关照关怀,让资阳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每一分成绩的取得,都是省国土资源厅关心、关注和支持理解的结晶。

在省厅的正确指引和坚强带领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双保”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两整治一改革”,土地综合整治和增减挂钩工作有声有色,防灾避险搬迁和地灾防治成绩显著,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国土信息化建设得到有效加强,班子和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省厅各处室的大力支持,在短短的五年中,宋光齐厅长、全体厅领导和各处室的主要负责人等124人/次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工作中真抓实干、竭诚尽责、服务基层、无私奉献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帮助解决了土地管理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特别是保障用地方面,今年6月到资阳调研时,我市提出的成安渝、遂资眉、内资遂等高速公路补征地问题和四川现代商用车及发动机项目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用地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下面,将2008年以来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过去4年主要工作情况

全市国土资源局管理工作围绕全省“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和全市“巩固提高、跨越发展”的工作基调与要求,顺利度过“十一五”发展艰难时期向“十二五”发展转型期的过渡,各项工作取得了极大成效。

(一)切实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2008年至2011年底,在省厅对我市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共获批建设用地7395.0117公顷(不含区位调整获批的400.7292公顷),其中,独立选址项目用地2904.8062公顷,批次建设用地4490.2055公顷。

有力地保证了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民生工程、新兴产业项目用地,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

(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完成

按照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完成了市域范围内灾毁耕地整理复垦,完成了地灾工程排危应急治理,完成了农户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作,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

(三)耕地保护成效显著

全市耕地保护制度完善,责任目标落实,保护面积稳中有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有余数,补充耕地资金征收使用规范,全面完成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

截止2011年底,全市实有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达到43.00万公顷和34.80万公顷。

持续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市完成土地整理项目91个,整理规模约78030公顷,新增耕地约7517公顷。

(四)政府收益明显提高

全市累计实现土地出让纯收益约30亿元,其中市本级约13亿元,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民生工程等公共事业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五)政策创新为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起草并出台了《关于市本级保障工业用地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资阳市土地储备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有利于资阳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新政策新要求,大力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各种用地定额指标,加强工业建设项目控制指标管理,最大限度压缩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依法合规保障用地需求。

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收储机制。

通过土地收储制度的创新完善,达到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加速土地前期一级整理、加快土地出让的目的,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2012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2012年上半年,按照魏宏省长和宋光齐厅长年初在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上的重要指示和精神、我局按要求统筹安排和周密部署,正确处理保障项目用地与保护耕地红线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良好土地管理秩序,达到了“时间过半、目标过半”的各项目标任务要求,同时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提升的要求。

重点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规划布局引领全局工作

按照市政府统一思想,把资阳放到全省发展大格局中来审视,着力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

一是在省国土资源厅大力支持下,我市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修改试点城市。

二是先后编制完成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总规修编、新农村建设规划、资阳片区191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三岔旅游中等城市规划和协调发展区规划等重大规划。

三是认真开展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在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批准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市171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二)提升国土工作管理层次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使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及时贯彻落实,借鉴成都市等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成立了资阳市土地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市土地管理决策的最高机构,对国土资源管理重要事项、重大事项、敏感事项以及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建立房地产市场分析会议制度,对相关政策及房地产市场走向进行定期分析、探讨,合理确定土地投放量等符合市场走势的相关政策。

(三)坚持依法合规有效保障发展用地

为贯彻魏宏省长关于加快发展与用地需求急剧膨胀问题的几点意见,结合资阳实际,剔除和压缩了一些不合理、不恰当的用地需求,并着重向上争取和从内部挖潜发掘存量土地,解决用地需求膨胀和指标紧缩的问题,做到依法合规的保障用地。

1.向上积极争取省厅最大限度的支持用地

全市保障性住房和卫片执法项目已组卷上报。

市本级、雁江区共上报批次建设用地147公顷,其中耕地82.10公顷。

全市上半年依法保障供应了各类建设用地731.50公顷。

其中:

商住196.56公顷,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135.11公顷,工业91.68公顷,基础设施284.41公顷,其它23.75公顷。

2.内部挖潜发掘存量土地

一是彻底清理,摸清家底。

结合历年批准用地范围、土地变更调查、卫片执法检查、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和“一张图”工程建设等工作,我市对历年供地情况、土地批准情况、土地储备情况等方面进行彻底清理,该上图全部上图,该建立台账的全部建立台账动态管理,既摸清了家底,也为下一步规范有序管理土地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我市正在开展已供商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清理工作,为土地供后监管奠定基础。

目前,商住用地清理成果已初步形成,待我局内部审定后报市政府决策。

工业用地的清理正在抓紧做好基础准备工作,近期将进入实质性清理排查工作,力争尽快形成初步成果。

三是研究建立和完善工业用地保障机制。

建立工业用地建筑密度、投资强度、单位土地产出率、单位土地税收贡献率等一系列约束性指标体系,从项目可研审查、用地预审、供地规模等环节严格控制,有效避免工业项目恶性圈占土地。

建立工业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逐步探索闲置工业用地收回重新出让路子,激励和鼓励工业企业通过技改等方式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与市经信委、市发改委一同研究制定2012年工业用地项目用地安排,合理利用土地。

四是正式启动长沟片区、娇子大道右侧地块等11个项目的土地收储整理工作。

11个地块计划收储整理土地约380.53公顷,收储整理出让后预计将实现政府土地收益26.09亿元。

3.创新解决问题并充分整合土地资源

一是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作为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的主要补充渠道。

加快推进2010年立项批准的28个挂钩项目,全部项目已启动,其中雁江区已完成一个,正在申报验收;今年又争取到3个挂钩项目立项,挂钩周转指标为116.29公顷。

二是积极争取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我市会同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专家,对浙江省丽水市、湖北省宜昌市两地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认真借鉴了先行地区的先进经验、好的做法,全面收集了相关资料,分析了试点工作中将要遇到的问题,探讨了具体解决办法,对各县(市、区)及乡镇低丘缓坡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圈定了我市开展实施试点项目的地域范围。

三是依托相关政策,多途径解决用地问题,通过实施建设用地区位调整等,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四是区别对待、分类保障项目用地。

对工业项目,根据轻重缓急和项目建设进度予以保障;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项目,予以全力保障;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导向乡镇集中,服务业向城市集中等方式保障建设用地。

(四)坚持资源保护,坚守耕地红线

1.开展了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启动了全市《农村土地整治规划(2010-2020)》的编制工作。

2.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2012年上级下达我市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40.61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3.84万公顷。

2011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显示,全市2011年底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达到43.00万公顷、34.80万公顷,均在省下达指标之上,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

3.继续推进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

启动了6个“金土地工程”项目,建设规模0.55公顷,计划投资11964.63万元,新增耕地0.06公顷。

(五)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提高政府收益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土地总收入334742.97万元,收益为227614.74万元。

(六)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1.依法管理矿产资源。

全市上半年办理采矿权延续登记47宗,变更登记1宗,挂牌出让采矿权1宗,共收取采矿权价款53.89万元。

2.开展矿业权专项整顿。

根据市政府“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排,对全市非法生产经营行为的矿业权正在进行全面清理,制定了《资阳市国土资源局“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七)强化信息化建设

一是建立全市统一的“一张图”管理系统,着力构建一张图管地管矿的综合监管平台。

主要涉及市本级规划、地籍、耕保、利用等66个业务审批流程和相应的图形辅助功能。

二是用好公文流转系统,全面实行无纸化办公。

三是积极转载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类信息充实局门户网站。

四是做好了视频及各类会议信息化工作,确保信息及时准确。

五是做好“4.22”、“6.25”等主题宣传日的宣传活动,使土地宣传深入人心。

六是积极处理网络舆情,跟踪舆情变化情况。

(八)狠抓基础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颁证工作。

全市积极利用土地二次调查工作成果,全面启动并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三是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改革。

根据市政府批复我局的机构“三定”方案和市编办批复我局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对机构职能职责进行了清理,对局职能职责进行了科学整合,把事务性、技术性工作与行政职能分开,实现了规范管理。

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业务运行机制,全局共完善出台了近百项管理制度。

(九)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一是继续推行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扎实开展了土地卫片执法工作,违法用地耕占比降至了问责比(15%)以下。

二是建立完善了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制度,加大对违法用地行为的查处力度,巡查率达100%。

已向省厅上报8件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案件,并进行了跟踪督办。

没有出现因违法用地用矿引发的人员进京到省集体访的情况。

三是加强信访调处。

全年市本级共接待和接收信访事件起,来访总数168件,各类信件按时回复率达100%,信访按期办结率达100%。

(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一是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抓紧构建市、县二级地灾防治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处置四大防灾体系。

二是强化地质灾害汛情核查预警。

做好汛前排除、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努力形成群专结合、群策群防的工作格局。

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领导带班制度;坚持“每日预警、每晚督查、每天反馈”,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全面落实灾情险情速报制度。

三是积极开展民生工程。

全市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979处。

农户避让搬迁250户。

中小型应急排危除险项目目标数为24个,全部项目资料已报省厅待批后实施。

四是快速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

全市今年上半年在地质灾害重点区域建设了7处场地型,12处场所型应急避难场所。

所有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主汛期来临前全面完成并投入了使用。

(十一)坚持不懈抓党风廉政建设,建设高素质队伍

一是全面深入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作风建设年”等活动,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开展了重点领域集中检查工作,并认真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二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扎实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进一步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三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提高了干部职工执行力。

三、2012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将继续认真研判所面临的形势,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正确对待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充分发挥利好因素,乘势而上。

(一)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强化服务能力

1.要充分借助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对天府新区、成渝经济发展区、“现代项目”的用地支持政策,保障天府新区、成渝经济发展区建设和“现代项目”一期整装生产线项目、基础设施及其配套项目、生产性配套企业等项目用地。

做到超前工作,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全程服务,确保项目落地。

2.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积极支持产业园区发展。

制定和完善各类产业园区投入产出控制指标,严格执行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严禁将工业用地擅自改变用途。

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探索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

3.结合资阳实际,不断探索并学习借鉴其他市州的先进经验,全面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并有效使用挂钩指标,解决部分用地需求。

4.加大城镇建设用地审批、征收、实施力度,确保城镇建设依法用地。

(二)严格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管理水平

1.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强化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突破。

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继续加大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储备,加快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并积极主动进行占补平衡备案,完成各个项目的验收工作。

2.坚持强化土地规划、计划管理。

利用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土地用途管理,提高规划实施的权威性。

3.坚持依法审批、监察建设用地。

加大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力度,严防新的闲置,粗放用地。

加大闲置土地、低效和低端产业用地的清理处置力度,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并提出相应处置方案,确保用好用活闲置土地。

4.加强国土资源卫片执法监察,维护市场秩序。

形成日常巡查、重点巡查、集中巡查相结合,国土资源巡查与快速反应系统相辅相成的预防机制。

健全市、县、乡、村、组五级动态执法网络,上下密切联系,协调联动。

对未经政府批准的违法用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行为,坚决处理到位。

(三)严格规范土地供应,保证政府收益提高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部39号令和“两个规范”要求,依法确定供地方式。

把好用地审批关,深入强化合理用地、节约集约用地。

对商业、旅游、娱乐等经营性用地,严格按招拍挂方式出让;对工业用地实行挂牌出让;全面推行“净地”出让,杜绝超面积出让、捆绑出让。

适度控制商住用地的推出节奏,提高政府收益。

严格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

加强2012年土地供应计划编制工作,按照省厅要求,完成了计划编制报批和公示工作。

并强化了对土地供应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落实工作,按照省厅统一要求,完成了2012年住房用地供应计划调整上报工作。

(四)推进民生工程

1.继续抓好民生用地供应等工作。

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提高供地比例,增加供应质量。

2.继续抓好地质环境保护和地灾防治。

3.继续抓好信访维稳工作,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4.继续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规范农用地流转,探索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积极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物流基地等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五)创新深化工作机制

1.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努力探索完善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2.全面推进并完善公文网上办理,行政审批网上运行的电子政策系统,推进网上审批和无纸化办公,实现国土资源业务“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

3.完善政务服务窗口为主导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大力推进网上在线并联审批,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工作效能。

4.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土地制度改革,力求在资源保障机制体制上取得新突破,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破解建设用地瓶颈问题。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组织保障能力

1.继续加强与省厅的联系,运用干部交流、交叉任职的方式,学习和汲取省厅的先进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选贤任能,强化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七)继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

围绕《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做好教育为先、监督为先、制度为先、预警为先,努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继续开展治理工程领域突出问题,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加强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党风廉政建设。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具体要求,高举深化“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大旗,乘势而上、严格管理、规范运行,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资阳经济跨越发展,迈入“千亿俱乐部”做好用地保障,并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