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字句的语义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917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是字句的语义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汉语是字句的语义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汉语是字句的语义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汉语是字句的语义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汉语是字句的语义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是字句的语义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docx

《汉语是字句的语义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是字句的语义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是字句的语义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docx

汉语是字句的语义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

汉语“是”字句的语义研究——以《骆驼祥子》为例

摘要:

现代汉语中的“是”字句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而且很有特色的句式。

文章围绕老舍的《骆驼祥子》,依据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的语法理论,探索“是”字句中主语与宾语的语义关系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将《骆驼祥子》中的“是”字句整理分类,并得出各个类别“是”字句所占的比率,然后采用比较分析法、变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描写各个类别的“是”字句。

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现代汉语“是”字句按照主语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分为七类:

分类、等同、说明、评论、比喻、确认、存在;在“是”字句的七种类别之中,解释说明类所占比例最高,“是”字句的语义关系大都为解释说明关系与分类关系。

关键词:

“是”字句;语义关系;《骆驼祥子》

一研究概况

我国学者历来对“是”字句十分重视,在有关“是”字句的研究之中,语义关系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

研究状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上世纪90年代以前):

丁声树等人(1961)首先将“是”字句的语义关系分为:

解释和分类、存在、联系主宾语、确认、让步、任指六种;吕叔湘(1980)中将“是”字句中的语义关系类型分为:

等同、归类、特征或质料、存在、领有以及其他关系;朱德熙(1982)将其分为:

成员与类的关系、同一关系、存在关系、让步关系、肯定强调关系五种;王力(1985)将判断句分为两类:

所指同属一物的以及所指的人物属于某一性质或种类的,同时还指出有一些由描写句变化而来的判断句,即肯定了判断句的描写叙述能力;李临定(1986)则将其分为:

等同、类与成员、表角色、表年龄、表排行、表价值、表数目、表衣着、表关系、表比喻、表时间等关系。

第二阶段(即上世纪90年代):

徐建华(1991)将“是”字句分为分类、等同、描写、说明、评论五大关系;周洪波(1992)将其分为认同型、归类型、描写型、说明型四种;范晓(1998)根据“起事-动核-止事”将其分为等同、归类、存在、领属、比喻五种类型。

第三阶段(即21世纪初):

郑蔓威(2001)以语法结构为中心,将“是”字句的语义关系描述为:

等同、归类、存在、领有、特征、角色、着装打扮、时间地点、工具手段、比喻等十类;刘月华等人(2004)将其分为:

等同和归类、说明、原因、存在、肯定、让步、任指、表恰好等关系;丰烨(2009)将“是”字句分为判断义、强调义、存在义、确认义四种。

从上世纪到现在,学术界对“是”字句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语法与语义分类上,一般采用“以语法为中心,以语义为从属”的原则对各种“是”字句展开相关分类与详细描写工作,因此对于各类“是”字句的使用频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缺乏综合描述。

各位前辈也并未对所分出的各类“是”字句开展具体的对比研究工作,研究语料也较为孤立,有很大的随机性。

为弥补这些不足,本文在各位前辈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自行制作包含555个“是”字句,共7384个字符的“《骆驼祥子》‘是’字句语料库”,统计归纳各类“是”字句的使用情况并挑选常用的类型。

同时,在描写分析原则上,以语义关系研究为中心,将对比、转换等思想融入到分析之中,使论证更加系统严谨。

二各类“是”字句的数据分析

笔者对“《骆驼祥子》‘是’字句语料库”进行统计分析,按照语义关系将其分为:

分类、等同、说明、评论、比喻、确认、存在七种类型,进而确定各个类别的分布状况、所占比例等。

表1“是”字句语义类别统计表

类别

说明

分类

评论

等同

确认

存在

比喻

共计

数量

259

141

66

40

19

16

14

555

比例

46.7%

25.4%

11.9%

7.2%

3.4%

2.9%

2.5%

100%

上表是我们对“是”字句七个大类的数据统计结果,各个类别比例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1“是”字句语义类别饼状图

由上表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

在“是”字句的几种类别当中,说明型的占的比例最多,接近一半。

其次是分类型的,占了四分之一左右。

而其余的评论型、等同型、确认型、存在型以及比喻型的“是”字句所占的比例就相对较少了。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现代汉语“是”字句中表示解释说明以及分类判断的占绝大部分,是“是”字句的主要研究对象。

三“是”字句的具体分类与描写

(一)分类关系

分类就是根据各个事物的不同特点对其做出的划分,即指出事物所属的不同范畴。

而此处的分类指的是宾语对主语所做出的归类,又分为领属、种属与类别关系三种类型。

同时,这三种类型的出现频率如下图及下表所示:

表2分类关系“是”字句统计表

种类

领属关系

种属关系

类别关系

总计

数量

12

40

89

141

比例

8.5%

28.4%

63.1%

100%

分类关系是“是”字句语义关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大部分学者将动词“是”定义为判断动词,有的学者将其归为“判断义”或“判断关系”。

其实分类也是一种判断,两种观点内在一致,只是说法不同。

笔者将分类关系三分为领属、种属、类别关系,并从句法层面加以对比区分,对这一重要关系进行详细具体的描写。

此外,根据语料库的统计信息,我们发现:

在分类关系的“是”字句中,类别关系的“是”字句占了一大部分。

1领属关系

领属关系指的是两方之间一方领有而另一方从属的关系,在“是”字句中大都表现为“是……的”形式。

如:

(1)车是自己的。

(2)胜利是祥子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是”字句的宾语大都是“人+的”的形式,即某物是领属于某人的,其主语和宾语之间可以构成偏正关系,我们也可以将其转换为“自己的车”、“祥子的胜利”等“的”字结构的短语。

当前语法界对领属关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影响最大的观点是把领属关系分为可让渡的(alienable)和不可让渡的(unalienable)。

其中可让渡的又叫“非亲近的”、“临时的”、“可转让的”、“获得的”、“标准的”;不可让渡的又叫“亲密的”、“内在的”、“不可分的”、“反常的”。

(吴早生,2010)可让渡的就是指领有者与被领有者之间的关系是较为灵活的、可以发生改变的。

如例

(1)中的“车”和“自己”之间便具有可让渡性,“车”既可以从属于“自己”,也可以从属于其他人。

不可让渡的就是指领有者和被领有者之间具有内在稳定、不可控的关系。

如“小明的爸爸”、“我的手”、“桌子的腿儿”。

雷容等人还划分出了“不可让渡等级序列”:

亲属关系>身体部位>一般物品。

(雷容郭熙煌,2015)依据我们的例子,不可让渡程度递减依次为:

“小明的爸爸”、“我的手”、“自己的车”。

司富珍(2014)还简要概括了两种领属关系中“的”的隐现规律,即在不可让渡的领属结构中,“的”的出现是选择性的;而在可让渡的领属结构中,“的”的出现则是强制性的。

此外,在不可让渡的领属结构中,“的”的隐现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歧义解读等。

在例子中,我们发现“车是自己的”和“胜利是祥子的”可以变换为偏正类领属结构,即“自己的车”和“祥子的胜利”。

正如以上所说,这两个例子均是可让渡的领属结构,变换之后的“的”也是强制出现的。

此外,可让渡和不可让渡两类领属结构在句式变换上也有不同。

司富珍还指出可让渡的领属结构可以用系词“是”连接,即变成我们本文中的领属关系的“是”字句,而不可让渡的领属结构则不可。

根据“《骆驼祥子》‘是’字句语料库”,我们发现《骆驼祥子》中的领属关系“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大都是可让渡性质的,即与上述观点相一致。

但我们发现例句“命是自己的”似乎不大符合。

按照上述理论,“命”和“自己”应当是不可让渡的领属关系,但却依然可以用系词“是”连接,即变成领属关系的“是”字句。

2种属关系

种属关系包含两个条件:

第一,两个概念的外延有共同成分,即二者是相容关系;第二,两个概念的外延是包含关系,外延大的是属概念,而外延小的则是种概念,即所谓的上、下位概念。

如汉语中有的词与词之间便是种属关系,“树”和“桃树”,“桃树”具备“树”的一切特征,但“树”却不一定全是“桃树”,“桃树”就是下位词,而“树”便是上位词。

在“是”字句中,如:

(3)人和的老板刘四爷是已快七十岁的人了。

(4)自己是车迷。

属于种属关系的“是”字句,主语与宾语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否则语义会发生改变。

但我们可以在宾语的前面插入数量短语或者在其后面插入“之一”之类的词,此时主语和宾语之间便处于等同关系,如:

“自己是一个车迷”、“自己是车迷之一”等。

3类别关系

类别是根据种类的不同而对事物做出的区分,划分事物类别可以使人们更清晰、更深刻地认识事物,而“是”字句便承担了这种职责。

如:

(5)他必定是个很奇怪的拉骆驼的。

(6)磨石口是个好地方。

(7)我也是常辞工。

(8)他也不是例外。

例(5)中的宾语形式上依然是“……的”,但与领属关系不同,“拉骆驼”只是一个动作,主语并非从属于这个动作。

此例中的宾语只是指出主语的一个特征,起到分类概括以及解释说明的作用。

例(6)中的宾语为“个好地方”,与种属关系不同,在“好地方”前加入量词短语“

(一)个”便使得主语与宾语之间没有上下位的关系,因此只能看作是对主语的一种归类型描述。

例(7)中的“常辞工”以及“车夫”、“巡警”等,诸如此类均是在表示一种职业,职业型归类是类别关系中的一个大类。

例(8)中的“例外”在语料之中也经常出现,指的是某人某物与众不同、在所划分的圈子之外,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排除性归类,一种独特的类别关系。

(二)等同关系

等同关系在逻辑学中是相容关系中的一种,指的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又称作全同关系,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便是全同关系。

在“是”字句的语义研究当中要求不那么严格,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相等或相同的关系,而不一定是全同关系。

因此,笔者将等同关系分为相等和相同两种关系即等量和同一关系。

从语法角度看,等同关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主语、宾语可以异位而不改变句子的语义。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3等同关系“是”字句统计表

种类

等量关系

同一关系

共计

数量

16

24

40

比例

40%

60%

100%

1等量关系

等量关系是指事物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在数量上相等的如:

三加三是六,而在质量上相等的如:

(9)拉车是他最理想的事。

(10)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

例(9)的宾语以及例(10)的主语都是偏正结构,他们的定语中心语分别是“事”、“希望”,是“拉车”、“买车”的上位词,应当是属于分类中的种属关系,但他们的定语都是“最……的”的形式,是最高级的形式。

同时这类例句中的主语和宾语可以互换位置且语义不变。

因此独特的定语的修饰使得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不再是种属关系,我们将其列入等量关系。

此外,类似的定语还有:

“唯一”、“第一”等。

2同一关系

同一关系就是指主语和宾语的关系是相同关系,主语和宾语可以异位而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如:

(11)骆驼的命运也就是他的命运。

(12)喜日定的是大年初六。

(13)目的是在找到那几匹骆驼。

(14)你不是祥子吗?

例(11)是同一关系中的典型例子,用“是”字将骆驼与祥子的命运完全等同起来;例(12)是在日期上的等同,此外还有年龄上的、国籍上的、人物与职业间的等等;例(13)有解释说明的意味,用“是”指出某人做某事的目的,有表示原因目的的作用;例(14)采用反问的形式来确定人物与姓名之间的同一性关系。

(三)说明关系

事物的特征本身多种多样,而且又有来源、外貌、质料等多种情况,因此说明关系种类繁多,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

经过对语料的分析归类,笔者将“是”字句中的说明关系细分为9类,分别是:

特征性格情况类、原因类、衣着类、质料类、时间类、来源类、年龄类、结果类以及人际关系类。

其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4说明关系“是”字句统计表

种类

特征

原因

衣着

质料

时间

来源

年龄

结果

人际

共计

数量

223

6

2

6

5

7

3

2

5

259

比例

86.1%

2.3%

0.8%

2.3%

1.9%

2.7%

1.2%

0.8%

1.9%

100%

1特征、性格、情况关系

特征性格类是揭示人或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其他属性的一个类别,是对人或事物的内在进行的归类,即对其本体的解释说明。

同时这类“是”字句也可以是对事情具体情况的描述。

如:

(15)祥子是那么诚恳。

(16)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

(17)她是下了白房子。

例(16)中采用的是“是……的”的形式,但与例

(1)、例(5)的领属、类别关系完全不同。

此处的“葡萄灰”是“天色”的特征,是对“天色”的描写说明。

例(17)则是对“她”(小福子)当前情况的描述。

2原因关系

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引起某一事情发生的条件。

在“是”字句中主要表现为“结果+是+原因”的结构。

由于存在原因与结果这一逻辑关系,所以这类“是”字句也都可以易位。

如:

(18)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

3衣着关系

衣着关系一般是主语为人或器官、宾语是衣服的形式,如:

(19)一律的是长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

(20)脚上是双宽脸千层底青布鞋。

4质料关系

质料关系一般指宾语是构成主语的某种材质、物料等,如:

(21)自己与车都是铁做的。

例句中的主语是联合短语,既有人又有物,车是由铁制成的说的通,而人是由铁制成的则是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祥子对自己体格的自信并与之后的情节形成对比。

5时间关系

时间关系在“是”字句中表现为:

主语是时间类的词语,而宾语则对主语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如:

(22)祥子的新车刚交半岁的时候,正是麦子需要春雨的时节。

6来源关系

主语表示某种事物,宾语表示该事物的来源,即从何而来、以何种方式得来等,这种“是”字句就是来源关系的句子。

其宾语又可以再分为得来地点方向和得来方式两种,分别如:

(23)炮声是由南边传来的。

(24)那三十块钱是抢了来的。

7年龄关系

这种关系的“是”字句一般表现为主语是人、宾语是对主语的年龄的解释说明,我们将其归纳为年龄关系。

如:

(25)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

8结果关系

结果关系指的是随着某件事情的发生自然而然地导致的某种结果的出现,与原因关系不同的是:

结果关系内部并不一定含有因果的逻辑关系,与之相比结果关系含有的更多的是顺承关系。

在“是”字句中,主语一般是一种事情的发生,宾语是进而产生的结果。

如:

(26)一辆车而供给两个人儿吃,是不会剩下钱的。

9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各种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关系,因此“是”字句中的主语一般是人与人,宾语是人际关系。

宾语所代表的人际关系又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人际关系类型,如朋友、主仆、亲戚;第二类是人际关系属性,如“不和的”等。

如:

(27)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

(28)大太太和二太太一向是不和的。

(四)评论关系

评论是指作者或说话者将对某事物的主观认识或看法表达出来的过程,评论关系在“是”字句中主要表现为:

主语规定议论的主题,宾语对主语加以评判。

可细分为断定关系和重申关系两种类型。

其中断定关系大约占总量的75%,同时断定关系又可以按照断定程度分为绝对性断定和猜测性断定;重申关系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主语与宾语一致的和不一致的两类,从意义上可以分为强调客观性和强调不同性两种。

表5评论关系“是”字句统计表

种类

断定关系

重申关系

共计

数量

50

16

66

比例

75.8%

24.2%

100%

在评论关系“是”字句内部,断定关系的句子占有效例句的四分之三左右,而重申关系的句子在数量上则相对较少。

1断定关系

断定的意思是某人经过对某事物的分析判断而对其下定结论,而断定的角度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事物性质、种类、也可以是事物功能。

此外,断定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如:

(29)这年头不是养骆驼的年头了。

(30)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

(31)十之八九是正确的。

例(29)用否定的形式对其断定,这种类型属于绝对性断定,断定程度最深。

此外还有“一定”、“都是”等标记。

例(30)则是属于猜测性断定,对事情属性并非百分百断定,这类断定型的句子一般使用“仿佛”、“好像”、“像”、“也许”、“几乎”等词作状语来表示主体对事物的不确定。

例(31)则是使用比率来断定事物的可能性,此外还有“十个倒有九个”等通过具体的比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猜测性断定的一种形式。

另外,断定的主体是在一直变化的,不同句子的断定主体是不同的,如语料之中有些断定是作者对事物的定性,而有些是小说中的人物对某些事情的看法。

2重申关系

重申关系,顾名思义就是对某人或某物进行再一次地申述。

“是”字句中的重申关系类型一般是主语是某个词语或包含某个词语,宾语会再现这个词语。

如:

(32)两块钱到底是两块钱。

(33)朋友是朋友,事情是事情。

(34)过了一关是一关。

例(32)与(33)中的主语与宾语是完全一致的,但前一例主要表达确认意义,强调事物的客观性,除了“到底”之外,“是”前也常常加“总”、“就”等。

后一例以复句的形式出现,是两种事物的对举,强调“朋友”和“事情”的不同。

例(34)中的宾语则是主语的一部分,且多为数量短语,如“一趟”、“一个”、“一天”等,句子意义多为不能勉强或者稳扎稳打。

(五)比喻关系

比喻俗称“打比方”,可以分为明喻、暗喻以及借喻三大类。

比喻是由本体、喻体、喻词三个部分组成,“是”字句中的比喻类型又可以根据这三个构成要素的不同分为明喻和暗喻两种。

其中明喻类别的句子中“是”字可以省略,不是喻词的主体,因此主、宾语关系不大紧密。

而暗喻类别中的“是”字则是唯一喻词,暗喻中直接把主语当作宾语,而不是主语与宾语相似,因此暗喻中的主语与宾语关系更为紧密。

二者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

表6比喻关系“是”字句统计表

种类

明喻类

暗喻类

共计

数量

5

9

14

比例

35.7%

64.3%

100%

1明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而喻词多由“好像、好似、如同、犹如、仿佛”等词充当的比喻类型。

“是”字句中的明喻一般表现为:

主语充当本体、(喻词加“是”的词组)充当喻词、宾语充当喻体。

这种类别的句子中的“是”字是可以省略的,不影响句子意义。

如:

(35)他仿佛是碰在蛛网上的一个小虫,想挣扎已来不及了。

2暗喻

暗喻的本体、喻体也都出现,但喻词和明喻不同,多为“等于、变成、变为、是”等。

因此当“是”单独作为喻词出现时,该句子便是暗喻类型的“是”字句。

如:

(36)他的家庭是沙漠中的一个小绿洲。

(六)确认关系

确认是说话者对某种言语事实的明确肯定或明确认可。

“是”在作肯定副词时有确认肯定的意义,我们认为除了这种较为明显的、可以清晰看出“是”的词性的类型外,还有一种“是……的”的形式也可以表示确认肯定义。

其数据统计如下:

表7确认关系“是”字句统计表

种类

“是”作肯定副词

“是……的”

共计

数量

15

4

19

比例

78.9%

21.1%

100%

1“是”作肯定副词类

“是”作肯定副词是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需要重读。

如:

(37)他确是还往前走。

我们可以尝试将“是”字省略,会发现整个句子的肯定语气会明显变弱,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是”具有表达“肯定确认”语义的作用。

此外在这种类型的“是”字句中,“是”前常常出现“确、的确”之类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作用是“帮助肯定”、“加强肯定”。

2“是……的”类

“是……的”的用法很多,根据吕必松先生的观点,这种结构有“表示肯定和确信语气的作用”(吕必松,1982)。

如:

(38)人是不能独自活着的。

我们依然可以用上面的办法加以检验,该例句去掉“是……的”之后依然可以说通,但在语气上要明显比删去之前弱得多。

通过对变换前后语义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肯定“是……的”的肯定确认作用。

(七)存在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P226)对存在的解释是:

“事物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

”此类别中存在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存现句中的静态存在句是一致的,即这种类别的“是”字句属于存现句。

这类“是”字句在语义上表示某个地点存在着某种事物,结构上由“是”字充当存现动词。

这类“是”字句在语料库中有16例,数量较少。

如:

(39)到处是光色,到处是声音。

(40)满嘴都是冰凌!

四结语

本文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两个方面对《骆驼祥子》中的“是”字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写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是”字句主语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

宾语是对主语的分类;宾语和主语是等同关系;宾语是对主语的解释说明;宾语是对主语的评论断定;宾语是主语的喻体,该句子为比喻句;宾语与主语之间有确认肯定的语气;主语是处所名词,宾语是人或事物,该句子为存现句。

第二,笔者通过自行制作“《骆驼祥子》‘是’字句语料库”并对语料库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根据“是”字句的主、宾语语义关系将语料库中的“是”字句分为分类、等同、说明、评论、比喻、确认、存在七大类型。

其中分类关系又分为领属、种属、类别三种类型,等同关系分为等量和同一两种类型,说明关系分为特征性格情况、原因、衣着、质料、时间、来源、年龄、结果、人际关系九种类型,评论关系再分为断定和重申两种类型,比喻关系分为明喻和暗喻两种类型,确认关系又分为“是”作肯定副词和“是……的”两种类型等,共计21个小类。

第三,笔者通过量的研究对“是”字句各个类别的出现频率做了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

在“是”字句的七大类别之中,说明关系出现频率最高,约占总量的一半。

分类关系约占四分之一,而等同、评论、比喻、确认、存在关系则出现频率较低。

在说明关系内部,又以特征性格情况类所占比例最高,因此应当是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1.83-86.

[2]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太原:

书海出版社,1998.114-128.

[3]丰烨.“是”的语义类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

作家出版社,2017.

[5]雷容、郭熙煌.英汉语可让渡及不可让渡领属结构的认知解释[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6):

128-132.

[6]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6.256-274.

[7]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675-688.

[8]吕必松.关于“是……的”结构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4):

21-37.

[9]吕叔湘等.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5.496-502.

[10]司富珍.“赵本山的爷爷”和“赵本山的帽子”——漫谈汉语中的两种领属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

(2):

43-51.

[1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5.51-55.

[12]吴早生.领属关系研究的方法与视野[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3):

134-139.

[13]徐建华.“是”字句主宾语语义关系简析[J].锦州师院学报,1991,(4):

91-95.

[14]郑蔓威.现代汉语“是”字句[D].黑龙江大学,2001.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