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模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2965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模板.doc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模板.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案例模板.doc

案例模板(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做题时一定要在案例中找,例如情绪低落、情绪不稳、紧张、兴趣下降、意向下降、自我评价低,绝望,有自杀倾向、失眠等。

)(强迫洗涤、强迫意向、回避行为、易激惹、兴趣减退、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一、该求助者在心理、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该求助者在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是:

有内心的冲突、焦虑、紧张、恐惧。

痛苦,情绪低落,情绪不稳定,兴趣下降,意向下降。

该求助者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

疲惫感、睡眠差、食欲下降。

(做题时看清题目问的范围,在案例中找,越全面越好。

或者:

认知方面:

如感觉过敏、思维迟缓等。

意志方面:

如意向缺乏、强迫意向等。

情绪情感方面:

如焦虑、抑郁、恐惧、情感低落、暴躁、绝望等。

躯体方面:

头痛、睡眠差

行为方面:

如回避、强迫、退缩等。

社会功能方面:

如与不敢和人说话,与同事关系较差工作效率下降、学习、人际、家庭、夫妻关系、娱乐等。

一、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

3P17

1、精神状态:

(1)注意力不集中;

(2)紧张不安、焦虑。

(主要是知情意+人格,在案例中找出举例)

2、身体状态:

即躯体异常感觉:

头痛、疲劳、全身酸痛、睡眠障碍。

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工作效率下降。

或者:

1)精神状态:

A.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

B.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

C.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不足等)

D.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身体状态:

A.有无躯体异常感觉(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痛,睡眠差)

B.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C、既往病史

3)社会功能状态:

A.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

B.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回避,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夫妻关系紧张)

一、对求助者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

3P16

生活经历(幼儿、童年、少年、青年时期重大事件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⑴婴幼儿期:

是否顺产等。

⑵童年期:

有无重大特殊事件;是否患过重大疾病;家庭是否和谐;父母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情况,有无退缩攻击行为。

⑶少年期:

教育中有无挫折发生,性萌动时体验和对待;有无仇恨的人和事;其他同上。

⑷青年期:

爱情生活是否受挫;学习、工作是否受过挫折;

⑸成长中的重大转化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诊断范围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各类神经症、人格障碍、重性精神障碍等,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答题方式如下:

1、首先根据病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的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改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慎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找工作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

从排除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样心理问题。

(或:

1、由于工作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后悔、自责。

紧张、焦虑。

2、不良情绪持续满1个月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答题方式如下:

首先病非病三原则……(见上)

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较大,反应强烈。

有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如气愤、争吵;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都难以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被最初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答题如下:

首先病非病三原则……(见上)

1、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

3、精神痛苦程度较难以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心理冲突的内容泛化。

5、本案例虽有强迫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高,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考虑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XX神经症心理问题答题如下:

(或对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首先病非病三原则……(见上)

其次,诊断神经症:

⑴病程:

1分:

不到3个月;2分:

3个月到一年;3分:

一年以上。

⑵精神痛苦程度:

1分:

轻度病人可以自己设法摆脱;2分:

中度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帮助和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3分:

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助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

⑶社会功能:

1分:

能照常工作,人际交往只有轻微防碍者;2分:

中度社会功能受损人际交往学习效率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避免;3分:

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社会交往完全回避。

4-5分为疑病案例,不小于6分为确诊神经症。

最后,根据主要症状确定为何种神经症。

三、对该求助者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

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续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约3个月或半年。

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抑郁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兴趣下降,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且程度不严重,也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低等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排除抑郁症。

5、与神经症相鉴别:

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猜疑等症状,但时间持续短,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但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根据案例进行选择)

四、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其病理人格特征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其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以评估其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试,以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以及程度。

或者:

量表选择的原则: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严重程度。

如判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用SAS等。

2)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探求引发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

如探索求助者焦虑的人格因素,选择EPQ等。

3)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

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等。

4)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

测验的种类: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可选择……量表

MMPI——病理性人格特征和严重程度;病前人格,用在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偏执、神经症以上

EPQ、——了解人格特征及认知;神经症及以下用

SCL—90——了解其在身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症状严重程度;评定咨询效果

社会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因素

SAS——神经症焦虑情绪及程度;评定效果

SDS——神经症抑郁情绪及程度。

评定效果

五、咨询师应收集的该求助者的资料有哪些?

3P15(重要,多次出现)

1、心理测验的结果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

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

3、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

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5、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

6、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社会交往情况

8、对未来的希望

六、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从生物社会心理三方面入手)

1、生物原因:

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社会原因:

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如找工作失败,没有被大企业、大公司录用。

家庭教育中父母对他的要求高,对他的教育也不准确客观,如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分配到好工作。

同时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

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就找不到好工作,认为只有大公司才算好工作。

(2)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没被录用不知道怎么解决。

(3)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

(4)人际关系上与同学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

(5)个性特征:

性格较为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或者:

生理原因:

a)生理功能改变青春期、更年期b)躯体疾病c)生物年龄d)性别因素

认知原因:

具体案例可从认知、行为(缺乏策略和技巧)、情绪(不能自行解决)、个性(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挫折)a)认知能力及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b)对现实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c)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d)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e)有无反逻辑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f)经验系统中有无不利因素(老眼光)g)价值观有无问题h)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社会原因:

a)生活事件家庭学校教育、负性生活事件b)社会支持系统c)人际关系d)社会文化

七、怎么评估案例中的效果?

3P133(二次出现较为重要)

从五个维度评估案例咨询效果:

1、从该求助者的主观体验,求助者对焦虑、烦躁等症状改变方面的主观体验时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

2、该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能否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社会功能状态也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

3、该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价,其家人、亲朋好友及同事对该求助者改变情况的评估也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

4、心理测验的结果,根据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前后对比,可了解该求助者在症状及程度方面的改变,这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5、咨询师的观察,咨询师可根据观察,评估该求助者的内心痛苦,社会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症状改变等情况,这也是评估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若再问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把握:

(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八、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2次出现较为重要3P13)

1、态度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