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2965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201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

项目名称: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开发项目

申报单位:

北京北图文化发展中心

一、整体情况介绍

(一)背景

1、国家图书馆的宏富馆藏,是本项目实施的强大资源支持。

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

截至2013年底,馆藏文献已达3244.28万册(件),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五位,并以每年近百万册(件)的速度增长。

国家图书馆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最早的文献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

馆藏敦煌遗书、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典籍、名家手稿等珍品290多万册(件)。

这部分藏品闻名遐迩,世界瞩目。

国家图书馆全面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是世界上收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

同时重视国内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学位论文收藏中心和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馆,也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并特辟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出版物专室。

国家图书馆外文书刊购藏始于上世纪20年代,123种文字的外国文献资料约占馆藏的40%,是国内最大的外文文献收藏馆,并大量入藏国际组织和政府出版物,是联合国资料的托存图书馆。

随着信息载体的变化和电子网络服务的兴起,国家图书馆不仅收藏了丰富的缩微制品、音像制品,还拥有了大量数字资源,截至2013年底,数字资源总量874.5TB,其中自建数字资源总量737.9TB,提供使用的中外文数据库达273个。

经过百余年不懈努力,国家图书馆已建成富有自身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形成了精华尽收、从传统到现代的民族文化宝库。

2、国家图书馆对外服务方式的局限性,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可能性。

国家图书馆自1909年诞生至今,立足于建设国家总书库,完整保存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取得显著成绩。

历代国图人千方百计、不辞辛苦,广泛搜集各类文献,积累了宏富馆藏。

今天,国家图书馆已经成为世界上收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外文文献收藏馆。

百余年来,对文献典籍的精心守护,饱含着历代国图人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赤子深情,是国家图书馆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已经内化成国图的一种精神,一以贯之。

长期以来,国家图书馆的主要的功能局限于馆藏文献的收集、保护和整理,集中展示、开发优秀典籍的功能长期欠缺,本项目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国内最大的文献典籍收藏馆,把死文字变成活文字,使它融入时代观念,走进群众心中,为群众所接受,让典籍文献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意义

中华优秀典籍文化的集中展示中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忠实地记载着历史,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要素和发展源泉,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文津书院为社会搭建了展示中华典籍文化的系统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拉近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凝聚力。

中华优秀典籍文化的集中研究中心。

文津书院依托国家图书馆的海量收藏,发挥文献优势,通过研究和学术交流让典籍中的文化、智慧启迪更多的民众。

对我们以典籍记载历史的民族而言,文津书院更肩负着一份保存历史记忆的重任,并尽可能通过更为立体和生动的形式来传承、延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教育基地。

文津书院是公众文化知识普及的场所,是公众终身学习的课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教育职能。

中华文献典籍凝聚了中华历史、承载着中华文明,在数字阅读日益普及的今天,古代典籍文献依托现代技术的表达方式,以数据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数字网络平台向公众传播文化知识,其自身价值进一步得到彰显。

通过多种媒体手段揭示馆藏文献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顺应了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书院的社会教育职能。

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目前的学校教育,以从书本到书本的形式为主,缺少形象、直观的展示。

文津书院与学校教育结合,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史知识的普及场所。

中华优秀公众文化的休闲中心。

中国近三十年经济的持续发展,公众消费也逐步从以物质产品为主导过渡到以精神产品为主导。

多元的休闲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融入文化休闲的理念应该成为图书馆和书院发展的方向。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应该从以物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应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对文化享受的需求,努力营造文化场馆的文化氛围,让历史文化走出书本,以交互式的交流和体验,让更多的人在闲暇之余走进书院,让书院成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三)知识产权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开发项目,所使用经典典籍,基本上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社会声誉的经典作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21条: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利报酬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的规定,本项目所用典籍,不存在知识产权获取方面的障碍。

本项目对馆藏典籍进行二次开发所产生的任何产品,我公司拥有独家知识产权。

(四)创新点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开发项目,是国家图书馆文化艺术知识总库功能的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传播化,集文献整理、传播为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传承与传播阵地,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开发项目,将四千多年具有代表性的国学文献典籍生活化、艺术化,贴近读者、贴近公众、贴近市场,为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探索一条新路。

二、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

1、典籍文化的展示中心

文津书院为社会搭建展示中华典籍文化的系统平台,通过举办与国图馆藏有深厚渊源的展览展示、艺术教学、文化沙龙等活动,运用现代化手段展示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典籍,让公众能够近距离地感受珍贵文献穿越历史的恒久魅力,生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要求,进一步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拉近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从而增进社会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凝聚力。

2、典籍文化的研究中心

文津书院依托国家图书馆的海量收藏,发挥文献优势,通过研究和学术交流让典籍中的文化、智慧启迪更多的民众。

对我们以典籍记载历史的民族而言,文津书院更肩负着一份保存历史记忆的重任,并尽可能通过更为立体和生动的形式来传承、延续。

3、文化教育基地

文津书院是公众文化知识普及的场所,是公众终身学习的课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教育职能。

通过多种手段揭示馆藏文献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顺应了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书院的社会教育职能。

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目前的学校教育,以从书本到书本的形式为主,缺少形象、直观的展示。

文津书院与学校教育结合,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史知识的普及场所。

4、公众文化休闲中心

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融入文化休闲的理念应该成为图书馆和书院发展的方向。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应该从以物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应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对文化享受的需求,努力营造文化场馆的文化氛围,让历史文化走出书本,以交互式的交流和体验,让更多的人在闲暇之余走进书院,让书院成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三、项目前置审批情况

不涉及,无。

四、项目实施计划

实施内容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投资

金额

形象

进度

典籍资源普查与整理

2014年3月

2017年2月

58万

34%

优秀典籍的深度挖掘与开发

2014年10月

2017年5月

62万

37%

典籍文化展示中心建设

2014年4月

2017年4月

73万

28%

典籍文化研究中心建设

2014年4月

2017年7月

68万

25%

文化教育基地建设

2015年2月

2017年6月

42万

28%

公众文化休闲中心建设

2014年10月

2017年4月

88万

21%

全国图书馆系统书院联合体建设

2015年2月

2017年7月

13万

14%

文化馆、博物馆系统书院联合体建设

2015年10月

2017年7月

16万

13%

五、项目整体进度及分项进度情况

我公司从2014年3月开始运营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以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为依托,以社会资源为桥梁,用形象直观、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秀馆藏揭示给受众,已经完成的项目有:

藏香北京展、琥珀文化展、古代奇石展、珍奇古砚展等,同时开展了重彩画等公众教育活动。

目前,文津书院的展示中心功能已经基本成型,文化教育基地与公众文化休闲中心建设也逐渐步入正轨,典籍文化研究中心、全国图书馆系统书院联合体建设、文化馆、博物馆系统书院联合体建设刚刚起步。

各个分项的具体进展,参见“四、项目实施计划”

六、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一)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资金来源

金额

来源占比

自筹

240万

57%

申请补贴

180万

43%

资金及投资完成情况

项目起止时间

2014年3月至2017年7月

项目投资总额

420万

项目已落实自筹资金

240万

项目已完成投资

107万

今年计划投资

82万

今年已完成投资

16.6万

项目目前形象进度

25%

申请支持金额

180万

(二)项目管理团队、专业技术力量、人员配备及职责分工

1、管理团队负责人

牛春兰,女,本公司总经理,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大学学历,副研究馆员,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员,曾任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

2、展示与研究学术总顾问

李致忠,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曾任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再造善本工程规划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

3、展示与研究中心总监

陈红彦,女,研究馆员。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现任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主任。

4、展示与研究中心执行总监

赵大莹,女,研究馆员。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现任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经典文化推广组组长。

5、教育与公众文化总顾问

李祥霆,男,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古琴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琴会名誉会长。

6、教育与公众文化休闲中心总监

汤更生,女,图书馆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

曾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现任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

7、教育与公众文化休闲中心副总监

田苗,男,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学位,主修纪录片创作。

现任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负责人。

8、展示创意总监

贾广,男,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先后供职于重庆电视台、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

2009年3月起在本公司任职。

9、展示设计总监

赵恺,男,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

2012年4月起在本公司任职。

10、书院联合体建设顾问

顾犇,男,复旦大学理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馆员,现任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主任。

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获得2004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1、书院联合体拓展总监

赵阔瑜,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2006年4月起在本公司任职,历任销售部主管、总监,负责项目拓展、市场营销等。

(三)项目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1、宏观管理制度

文化产业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七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