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1222时太阳直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607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至1222时太阳直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冬至1222时太阳直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冬至1222时太阳直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冬至1222时太阳直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冬至1222时太阳直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至1222时太阳直射.docx

《冬至1222时太阳直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至1222时太阳直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至1222时太阳直射.docx

冬至1222时太阳直射

冬至12.22时太阳直射

【篇一:

地球运动2导学案】

1.3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和黄赤交角

姓名:

组别:

预习评价:

编制人:

陈盈使用:

2013/1/4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并分析其对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黄赤交角的影响

【难点】黄赤交角的含义,及其对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的影响【学法指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

地球绕________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2、规律:

(1)公转轨道:

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又叫黄道。

它是一个________轨道,太阳位于椭圆两焦点中的一个。

远日点(7月初近日点1月初)

(2)速度:

1月初位于________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________附近,

公转速度较慢。

(3)方向:

______(侧视);从北极上空看是______绕日公转。

(4)周期:

1恒星年——________日________时________分________秒(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二、黄赤交角

(一)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现在的角度为________,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为________。

[规律]

(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定义:

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之间的周期性的往返运动,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又叫一个回归年。

2、成因:

地球绕日公转,由于________的存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月22日b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秋分9月23日直射赤道

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直射点南移

秋分(9月23日)夏至(6月22日)

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冬至(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次年春分

(3月21日)

太阳直射赤

规律:

(1)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2)秋分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

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向北移(3)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将昼半球平分

合作探究1

1.由近日点到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如何变化?

2.由冬至到夏至地球公转速度如何变化?

3.由秋分到春分如何变化?

合作探究2

观察多媒体演示动画:

地球二分二至点的位置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1、填写出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

2、讨论回答:

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合作探究3

【达标检测】

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b.其轨道为一正圆c.公转过程中时快时慢d.太阳居于轨道中心2.关于自转和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b.7月初公转线速度较快c.自转角速度全球各地无差异d.公转角速度在一年中无变化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短b.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长c.在春分至夏至这一段时间,地球公转一直在加速d.在冬至至春分这一段时间,地球公转一直在减速

4.

(1)先从图a中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然后在图b中适当位置用“●”表示出来(注意二分二至的相对位置),并标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字样;最后在图b中用平滑的曲线将太阳直射点连结起来。

(2)从补充完整的图b中可以看出: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当中有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当中有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一年当中有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

【篇二: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66】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3意义:

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

活的主要能源(间接能源:

石油,天然气,煤炭)。

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

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重点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2)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同同一条经线上时间相同。

东早西迟,东加西减。

(3)地转偏向: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注意应用:

河流,风向,洋流偏转等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

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

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3.21—9.23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9.23—3.21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2)某地全年的情况:

北半球夏至日(6.22)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12.22)。

3)春分日和秋分日:

全球昼夜平分;所有地方昼长都是12小时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都是12个小时。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昼长离12点距离越远,

维度越高)。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白天太阳高度角都大于0。

3)某地全年的情况: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北半球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12.22影子最长),南半球最小值出现在夏至日(6.22影子最长)。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

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秋分夏至冬至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

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

点的经线决定

(3

)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

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日出=12—昼长/2日落=12+昼长/2日出+日落=24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0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六: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2区时:

确定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区时相差多少个小时,东加西减。

数棍子法。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

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04国际日期变更线:

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经线重合;在日期的换算

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

线,日期减一天。

二.综合题。

(1)该图日期为____月____日前后,北半球为_____(节气),

此时,南半球为_____(季节)。

(北极圈内发生极昼,所以是夏

至是6.22,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是冬季)

(2)图中a、b、c、d、e五点处,

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a=b=c=d=e____.

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d=cb=ea________________.

(3)gh是___晨线___(晨线或昏线)-----画出地理自传方向,可知是从黑夜到白天

(4)这一天,地球的公转速度(d)(6.22靠近远日点)

a.最快b.最慢c.较快d.较慢

(5)从b地水平运动到c地的物体会向________(东或者西)偏转。

从c地水平运动到e地的物体会向__________(东或者西)偏转。

从c地水平运动到d地的物体会______偏转。

(注南左北右)

(6)这一天,b地的昼长为________,b地的日落时间为__________(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昼长相等,大约可以判断b点5点日出?

思考)。

(7)此时,北京时间为___14___,(晨线和赤道交点为六点)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6___。

3.读右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在赤道上标出c点,时刻为正午12点。

(图中的是晨线,和赤道交点

为6点)

(2)此时a点的时刻是____时,北京的时刻是____时。

(a点所在经度为120w)

(3)有一物体由b向a运动,其运动偏转方向应是()(注地转偏向力南左

北右)

a.先向东偏后向西偏b.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c.一直向西偏d.先向西偏后向东偏

5.图5中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1)在图中用平行箭头画出太阳光线,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从地球自传来看是逆

时针的所以是北极上空看的,夏至北极圈内是极昼图略)

6点,同时a点是6点,北京时间是用120e经度)

(4)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a点在赤道上昼长是12小时,e点在北极圈上发生极昼,所以昼长为24小时)

图5

(5)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靠近________点(近日点或远日点)。

(6.22靠近7月初所以是远日点)

(6)a、b、e三点按时刻由早到晚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将c、d、e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

(提示外面那个大圆是赤道,越往东时刻越早,所以是abe,线速度沿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所以是d)ce)

【篇三:

必修Ⅰ复习提纲】

必修Ⅰ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可见宇宙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12

1光年约为9.4608310km

2.天体系统

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表:

中心天体(太阳):

质量占99.86%地月系:

组成:

地球和月球

太阳系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其他行星系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河外星系

3.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及原因

①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②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1.概念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能量来源

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3.特点

4.意义

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5.太阳常数

2

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的外部结构和太阳活动

①太阳的外部结构:

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②太阳活动:

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周期约为11年。

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

2.对地球的影响

①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11年),造成降水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

②耀斑→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

③太阳风→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

逆时针

南极上空:

顺时针

赤道上空:

左向右

2.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3.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

(1)角速度

(2)线速度

线速度是指地球上的一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

它的大小因各地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赤道上线速度最快,向两极逐渐递减,到了南北极点,线速度则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晨昏线的判断

晨昏线(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顺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界线是晨线。

顺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界线是昏线。

晨昏线始终平分赤道。

2.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风向的偏转风最初形成时,风向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则分别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2)河岸不对称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因受侵蚀强而陡峻,左岸受侵蚀弱而平缓。

南半球则相反,河流左岸陡峻、右岸平缓。

(3)洋流的偏向

洋流在流动进程中,同样会产生偏向。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1)地方时的概念

把一天中太阳最高时定为中午12时,这样规定的时间为地方时。

(2)地方时的特点

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

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刻不同。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个焦点之一。

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叫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每年7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远,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2.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

365日6小时9分10秒回归年:

365日5小时48分46秒

3.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黄赤交角是地球的自转(赤道平

由于地球在公转中北极方向和黄赤交角保持不变,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①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次日进入北半球向北回归线移动。

②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到

达最北界线。

次日向赤道返回。

③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次日进入南半球向南回归线移动。

④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到达最南界线。

次日太阳直射点向赤道返回。

四、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从直射点位置向南北两侧递减。

①春分、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一年中太阳直射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一年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一年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

北半球:

一年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南半球:

一年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赤道:

一年中夏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③概括

赤道上:

每年两次最大,即3月21日和9月23日;每年两次最小,即6月22日和12月22日。

南北回归线之间:

每年有两次直射,即有两次最大。

每年有一次最小值(赤道有两次),其中赤道以北,12月22日达最小;赤道以南,6月22日达最小。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之间:

每年12月22日(6月22日)最大;6月22日(12月22日)最小。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和太阳直射点的关系①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地区有极昼现象。

太阳直射点所不在的半球(冬半年),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极点地区有极夜现象。

②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动,北半球昼逐渐变长(短)夜逐渐变短(长),南半球夜

(2)昼夜长短和纬度的关系

①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纬度高至极圈或极地,即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极地的极昼、极夜现象时间长达半年,其中北极的极昼现象的时间是从春分日至秋分日,北极极夜现象的时间是秋分至春分日。

南极与北极相反。

②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纬度低至赤道,昼夜终年等分。

(3)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

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12小时。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南半球夜最短。

五、地球运动和四季、五带的形成1.四季的形成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四季。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2.五带的形成

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五带。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

北寒带、南寒带:

极点和极圈之间,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南温带:

回归线和极圈之间,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六、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自转方向

①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

②东经度数递增的方向(或西经度数递减)为东方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①②③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③直射点的经度为地方时12点的经线的经度。

3.确定地方时

①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点,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0点。

②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90-该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纬距)。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波):

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

横波(s波):

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