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123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506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123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123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123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123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123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123单元导学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123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123单元导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123单元导学案.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123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

学习目标:

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3、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4、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培养两名小老师辅助教学

学习重点:

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学习难点: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预学(用时约10分):

目标: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1.自学例1、例2。

2.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尺子上有大格有小格,1大格有()小格。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一大格长度就是()厘米。

3.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

请你用直尺表示出来,并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

4.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最少举两个例子)

二、共学(用时约20分):

目标: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1、小组成员互相介绍自己的尺子上都有什么。

2、在直尺上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1厘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

3.说一说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4、测量并记录组内学具袋中所有纸条的长度。

三、综合(用时约5分):

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注意:

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

四、延学5分:

目标:

强化练习,加深厘米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1、测量下面线段的长度

()厘米()厘米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二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

 学习目标 :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两名小老师辅助教学。

 

学习重点  :

掌握一米的实际长度  学习难点 :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一、预学(用时约5分):

目标:

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感受用厘米量较长的物体的不便利,从而产生困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认识米。

    

1、预习p4的内容。

2、从课本中你明白了什么?

3、认识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1米=100厘米。

   

二、共学(用时约20分):

目标:

通过对米尺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米尺是100厘米,得出1米=100厘米。

进行一些简单的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加深对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理解。

)  

(一)认识米。

1.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2.教师为每四人小组准备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长。

3.找身体中的米尺。

(小组合作交流)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

(生举例说明)

  5.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生举例说明)

6.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二)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1.1厘米到底有多长?

让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2.1米有多长?

学生用手示意一下。

3.估测1米有多少厘米。

  4.小组合作活动:

  

(1)活动要求:

两名同学拉直小组内1米长的绳子,其他人合作,用厘米尺测量绳长。

  

(2)经过测量发现:

1米有5个20厘米,即:

20+20+20+20+20=100(厘米)

  5.课件演示测量过程。

还可以直接出示米尺放大图,10厘米10厘米的数,得出结论。

三、综合(用时约5分):

目标:

引导学生归纳米和厘米的进率。

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 ),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

1米=(   )厘米。

四、延学5分:

目标:

练习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参与看、指、比划、量、找等大量的操作,促进他们对米的认识,并培养良好的数感。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  )。

()。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8(    )     黑板长(   )

小华身高125(   )   课桌高80(    )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三课时:

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1、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的。

2、会量线段、会画线段。

3、锻炼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会量线段、会画线段。

学习难点:

会画线段。

学习方法:

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

学习过程:

一、预学(用时约15分):

目标:

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的。

1、自学课本第5页,。

(1)下面这些都是线段,线段是可以(       )长度的。

(2)线段都是(      )的,两边都有(       )。

(3)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二、共学(用时约20分):

目标:

会画线段。

自学课本第5页,画线段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综合(用时约10分):

目标:

引导学生归纳线段的特征。

我们知道了线段是可以(       )长度的。

线段都是(      )的,两边都有(       )。

三、延学(用时约10分):

目标:

锻炼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       )   (       )     (       )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四课时:

确定长度单位

学习目标:

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学习重点:

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预学(用时约10分):

目标:

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一)说一说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长?

(二)比一比

学生依次用手比划出:

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长度。

二、共学(用时约20分):

目标:

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一)引出问题。

1.学生猜测课件出示旗杆。

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高吗?

2.提出问题: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

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

为什么?

(二)解决问题。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想法一:

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比划1厘米、1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厘米。

想法二:

利用学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对比,学生身高1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相当于10个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3米。

想法三:

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较,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学生手上用的铅笔、铅笔盒的长度一样,比如,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3.得出结论: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

(板书)

4.教师小结:

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来确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考多比较。

 

(三)综合(用时约5分)。

目标:

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课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间里有一张漂亮的床。

1.学生思考:

这张床的长度是200厘米还是200米呢?

2.同桌交流想法。

3.指名回答,说说选择的理由。

三、延学(用时约5分):

目标:

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学习并解决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例2着重学习计算顺序。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方法:

1.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过程:

一、预学(用时约10分):

目标: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从例1重点学习并解决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

1、口算.

20+5030+4060+2070+10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理解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

3、课本12页例1是计算二

(1)班和2个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应该用(    )计算。

可以列成:

 

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

十 个          

+     

口答:

             。

4、我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列式时要注意       。

5、学完教材第1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

完成教材“做一做”。

二、共学(用时约15分):

目标: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例2着重学习计算顺序。

1、列式计算

32+6   6+32  59+40  40+59

2、完成教材第13页例2。

可以列成:

           

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

十 个          

+    

口答:

             。

3、完成第13页做一做。

(小组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三、综合(用时约8分):

目标: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列竖式要注意(),也就是个位和()对齐,十位和()对齐。

然后从()位开始计算。

也就是()位加完后又加()位。

四、延学(用时约7分):

目标:

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1、23426984

+45+56+30+13

一双球鞋44元,一个足球55元,买下来一共要多少钱?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第二课时:

不进位加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会列式计算,并会自己检验对错。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

一、预学(用时约10分):

目标: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1、列竖式计算。

25+23=43+34=55+33=61+25=

 

2、看14页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理解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

3、二

(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应该用(    )计算。

还可以列成:

            

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

十 个

+     

 口答:

             。

4、我发现就今天的算式也要注意列式时()对齐,从()。

然后个位相加满10要(),

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时候要记得加上()。

5、学完教材第14页后,理解不同的列式方法。

完成教材14页“做一做”。

二、共学(用时约15分):

目标:

边练边算,并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56+37=46+24=25+35=

 

2、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3、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交流讨论得出算理。

三、综合(用时约7分):

目标: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列竖式要注意(),也就是个位和()对齐,十位和()对齐。

然后从()位开始计算。

个位上满十,就向()。

四、延学(用时约8分):

目标:

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1、274539

+ 56 + 35       +6  

2、学校给同学发奖品,发给同学56份,还剩27份,原来有多少份?

3、学校会议室有90条凳子,二年级46人,三年级43人,都来参加会议,凳子够用吗?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第三课时:

不退位减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2、会列式计算,并会自己检验对错。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方法:

观察、操作、练习。

一、预学(用时约20分):

目标: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1、计算并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27+33=34+36=

2、看17页教材主题图,读懂图意,并列式计算。

3、例1中,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1)、?

列式:

(2)、?

列式:

美国比俄罗斯多得多少票?

列式:

竖式:

 十 个

-     

答:

             。

俄罗斯比中国少得多少票?

列式:

竖式:

 十 个

-     

答:

             。

4、我发现就今天的算式也要注意列式时()对齐,然后从()位开始计算。

5、学完教材第17页后,理解不同的列式方法。

完成教材“做一做”。

二、共学(用时约10分):

目标:

边练边算,并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43-13=88-62=89-5=92-71=

2、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列竖式要注意(),然后从()位开始计算。

3、(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三、综合(用时约5分):

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延学(用时约5分):

1、46-34=87-47=88-16=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第四课时:

退位减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2、会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并会自己检验对错。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一、预学(用时约10分):

目标: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1、计算并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47-33=75-36=

2、看教材17页主题图,读懂图意,并提出数学然后列式计算。

二、共学(用时约15分):

目标:

会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并会自己检验对错。

1、例1中,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1)、?

列式:

竖式:

十个

个位上:

()-()不够,向()退1。

-个位上就是()-()得()

十位上就是()-()得()

(2)、?

列式:

竖式:

十个

    个位上:

()-()不够,向()退1。

-个位上就是()-()得()

十位上5退了1还剩(  )

三、综合(用时约8分):

目标: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我发现今天的算式也要注意列式时()对齐,从()位算起,个位不够减,从()位退1。

四、延学(用时约9分):

目标:

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1、完成教材19页做一做。

2、45减去几个9以后得0?

算算看。

 

3、竖式计算:

42-13=81-62=80-15=92-77=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减法。

2、会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重点:

理解“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总结规律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预学(用时约10分):

目标:

学会两位数加、减法。

理解“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数量之间的关系。

1、

(1)、小红有10元钱,明明比他多2元,明明有()元。

(2)、小红有10元钱,明明比他少2元,明明有()元。

(3)、小红有10元钱,他比明明多2元,明明有()元。

(4)、小红有10元钱,他比明明多2元,明明有()元。

二、共学(用时约15分):

目标:

会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看教材23页主题图,读懂图意。

二.1班得了()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面,二.2班有多少面?

从这道题可以知道二.2班的小红旗比二.1班的(),两个班相比()的多,()的少,我们要求的是比较()(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减法计算。

列式是:

口答:

2、二.1班得了()面小红旗,二.3班比二.1班少()面?

二.3班比二.1班(),我们要求()(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计算。

列式:

 

三、综合(用时约6分):

目标:

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延学(用时约9分):

目标:

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1、妈妈今年35岁,爸爸比她大7岁。

爸爸今年多少岁?

 

2、商店里一支钢笔42元,一支圆珠笔比它少40元。

一支圆珠笔多少元?

 

3、学校鼓号队有42人,合唱队比鼓号队的少16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第六课时:

连加连减

学习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3、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

学习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学习难点: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一、预学(用时约10分):

目标: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1、计算复习

56+35=72+19=83-77=66-18=

二、共学(用时约15分):

目标: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1、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1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个34个23个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列式:

写写计算过程:

仔细观察:

你的计算过程能不能再简单一点:

口答:

2、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

总共85个西瓜,运走40个,就用(  )-(  ),还剩余了(  ),又运走了26个,就用(  )-(  ),最后剩余了(  )?

用一个算式计算:

写写计算过程:

三、综合(用时约6分):

目标: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通过做这两道题你知道了什么?

四.延学(用时约9分):

目标: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1、一本故事书共有64页,小明第一天看了14页,第二天看了17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2、图书馆3月借出图书26本,4月借出37本,5月借出34本。

3个月图书馆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图书?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第七课时:

加减混合

学习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题目。

3、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

学习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及加减混合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学习难点: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加减混合的题目,并总结运算顺序。

学习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预学(用时约10分):

目标:

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计算复习

25+28+36=78-59-11=

 

二、共学(用时约15分):

目标:

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及加减混合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1、课本28页例3.

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算式:

竖式:

 

答:

仔细观察:

想一想还有没有简便写法。

课本28页例4.

72-(47+16)=

 

三、综合(用时约6分):

目标:

总结运算顺序。

我发现:

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是: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里的算式,没有括号的,按照()的顺序计算。

四、延学(用时约9分):

目标:

运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及加减混合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加减混合的题目,

1、45-26-7=87-(43-16)=

 

2、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

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减法。

2、会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重点:

会正确、灵活的计算。

学习难点:

能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

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

一、预学(用时约10分):

目标:

计算复习两位数加、减法。

1、30+29-1359-25+23

二、共学(用时约15分):

目标:

会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看教材32页主题图,读懂图意。

美术兴趣小组有()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人。

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从这道题可以知道男生比女生()(填多或少)男生和女生相比()的人数多,()的人数少,我们要求的男生的人数,是()(填多或少)的,所以用()法计算。

列式是:

口答:

3、现在知道了女生有()人,男生求出来了有()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用()法计算。

列式是:

口答:

 

三、综合(用时约6分):

目标:

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

本节课我学会了。

四、延学(用时约9分):

目标:

能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

1、二一班有男生16人,女生比男生多3人,女生有多少?

二一班一共有多少人?

 

2、文具店有32个书包,卖出17个,有运进35个,现在文具店有书包多少个?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认识并会画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难点:

能正确地画角。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预学(用时约10分):

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1、自学38页的主题图,找出图中的角。

2、自学教材39例1,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