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分析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247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毛概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毛概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毛概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毛概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分析题.docx

《毛概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分析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分析题.docx

毛概分析题

三、材料分析题

下列是有关农业发展的材料:

材料1:

据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年均发展速度达到6.7%,远远超出同期世界农业的平均发展水平。

1991年以来,在世界粮食增产总量中,我国占32%;在世界肉类增产总量中,我国占80%以上。

我国粮、油、糖的产量1997年分别比1978年增长0.62倍、1.1倍、3.1倍及2.9倍。

其中,粮产量年均增速达到2.7%,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

材料2:

据统计,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

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民年人均收入由134元上升到1997年2090元,增加1956元,增长了近15倍,实际平均增长速度达到8.1%,比同期农业发展速度高出1.4个百分点。

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7年5000万。

材料3:

我国农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很低。

首先,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还是以手工劳动和畜力耕种为主。

全国机耕面积占57%,机播面积只有12%,田间管理的机械化程度更低。

12亿人口有7亿人在搞饭吃。

其次,农业的科技含量低。

目前,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只有40%,也就是说,农业增长主要还是靠劳动、资金投入。

第三,农产品的商品率低。

目前,我国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只有30%。

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自给性消费仍占30%以上。

第四,农村经济结构比较简单滞后。

农民基本上是卖原料,他们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不经过加工就出卖了。

第五,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有较大差距。

农民收入,1997年东部地区是2549元,西部地区是1286元,相差一倍多。

少数地区农民富起来了,多数地区只是解决了温饱,还有5000万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第六,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比较差。

材料4:

尽管近年来农业连续丰收,但农民收入增幅却反而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扩大,因此,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46.4%降到1997年43.3%。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工业品需求不旺。

积压严重,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市场份额下降关系很大。

请回答:

(1)  材料1、2说明了什么?

(2)  材料3说明我国农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3)根据材料4,说明当前启动农村市场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1、改革开放20年,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2、初级阶段是不发达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

就是说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农业转变的阶段;由单一的经济结构向农工商综合发展转变的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的阶段;农民生活由温饱向比较富裕转变的阶段;文化教育由比较落后向比较发达转变的阶段;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向逐步缩小差距转变的阶段。

3、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不利于农民,小康的实现和农村市场的开拓。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潜力在农村。

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则在于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三、分析题

1、下面是一组20世纪50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摘自毛泽东: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2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3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了。

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

摘自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

为什么?

(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3)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是谁作的?

材料2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

试说明理由。

(4)参照材料3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

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要点]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

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

刘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答案要点]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是绝对不能丢的,丢了就会丧失根本,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尽管创立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于不同的时代,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但从本质上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首先,它们在思想基础上是一致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而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其次,它们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

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毛泽东,都把人民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

邓小平理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

再次,在根本任务的认识上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

邓小平一贯强调: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告诫全党: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邓小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又不拘泥于个别过时的结论;既珍惜已有的成果和经验,又不断地有所创新和发展,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试述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坚持党的先进性。

社会主义要强大,体现优越性,实现民富国强,关键在发展。

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就能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新世纪的历史使命。

 

4、下面是有关农业发展的材料:

材料1

据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年均发展速度达到6、7%,远远超出同期世界农业的平均发展水平。

1991年以来,在世界粮食增产总量中,我国占32%;在世界肉类增产总量中,我国占80%以上。

我国粮、油、棉、糖的产量1997年分别比1978年增长0、62倍、1、1倍、3、1倍、2、9倍。

其中,粮产量年均增速达到2、7%,远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

材料2

据统计,改革20年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

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上升到1997年的2090元,增加1956元,增长了近15倍,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1%,比同期农业发展速度高出1、4个百分点。

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7年的4000多万。

材料3

我国农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很低。

第一,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还是以手工劳动和畜力耕种为主。

全国机耕面积占57%,机播面积占21%,机收面积只有12%,田间管理的机械化程度更低。

12亿人口有7亿人在搞饭吃。

第二,农业的科技含量低。

目前,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也就是说,农业增长主要还是靠劳动、资金投入。

第三,农产品的商品率低。

目前,我国农村的市场化程度只有30%。

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中,自给性消费仍占30%以上。

第四,农村经济结构比较简单滞后。

农民基本上是卖原料,他们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不经过加工就出卖了。

第五,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有较大差距。

农民收入,1997年东部地区是2549元,西部地区是1286元,相差一倍多。

少数地区农民富起来了,多数地区只是解决了温饱,还有4000多万农民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第六,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比较差。

材料4

尽管近年来农业连续丰收,但农民收入增幅却反而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扩大,因此,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46、4%降到1997年的43、3%。

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出现的工业品需求不旺、积压严重,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份额下降关系很大。

请回答:

(1)材料l、2说明了什么?

(2)材料3说明我国农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3)根据材料4,说明当前启动农村市场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作用。

[答案要点]1改革开放20年,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初级阶段是不发达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

就是说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向商品农业转变的阶段;由单一的经济结构向农工商综合发展转变的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的阶段;农民生活由温饱向比较富裕转变的阶段;文化教育由比较落后向比较发达转变的阶段;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向逐步缩小差距转变的阶段。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不利于农民,小康的实现和农村市场的开拓。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潜力在农村。

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则在于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三、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有关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20世纪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靠科学技术进步因素的比重,在本世纪初仅占5—20%;到50-60年代上升为50%左右,到80年代则高达60-80%,有些生产部门如电子工业则高达90%以上。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在机械化初级阶段是9:

1,在中等机械化阶段是6:

4,在自动化条件下是1:

9。

摘自1994年12月24日《文汇报》材料2:

在我国所有工业企业设备中,近1/5已经老化,国有工业中设备的老化率已达25%,超期服役率为39%。

我国技术结构中,低层次技术所占比重高达80%。

在钢铁行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淘汰的平炉炼钢工业,在我国仍占有15%的比重。

全国有1/4的纺织机械设备需要淘汰,居于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40%。

摘自《知识经济呼唤中国》第268页199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排世界第七位,而科技国际竞争力却排世界第28位。

90年代初,我国每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9倍。

发达国家均已普及了10—12年的教育,我国目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为65%;发达国家研究与开发人员的主体是博士生,我国目前仍以本科生为主,研究生仅占三分之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贡献率60%至80%。

我国近期才达到35%。

据国际管理开发研究所1997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统计结果,我国科学教育状况在46个对比国中排名第34位。

教育体制满足国家经济竞争力的程度排名第40位。

摘自1998年7月16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3:

“信息经济”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因为它已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

……国际数据集团总裁麦戈文认为,中国可望在200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市场。

摘自1998年10月11日《经济日报》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工业化初期,约58%归功于较高的小学入学率,约35%归功于有形投资,中学入学率的作用居第三位。

据国外教育学家分析,在传统工业中,小学水平的熟练工作占66%,中学水平的占4%至8%,只有1%至2%受过大学教育;而在现代工业中,中学水平要占60%,受过大学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占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0%到40%。

摘自1998年7月16日《中国教育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指出:

多少世纪以来,特别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

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摘自1998年7月16日《中国教育报》请回答:

(1)  根据材料1,说明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

(2) 根据材料2,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先进之间的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材料1-3,说明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及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应采取的战略。

答案要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在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2)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表现在:

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落后,研究开发能力较低,教育滞后。

(3)未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我们必须实施生产者兴国战略,科教要与经济结合,为经济发展服务。

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04年的国际新闻焦点之一,当属震惊全球的“虐囚门”事件。

伊拉克战俘、囚犯在监狱中惨遭美军看守凌辱、拷打甚至杀害的一幅幅照片,赫然刊登于多家知名报纸的显要位置。

现代传媒技术又把这些骇人听闻的照片传遍世界。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2:

刚刚结束欧洲“民主之旅”的美国总统布什依然感觉自己在推广“美式民主”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2005年5月18日,布什在参加“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的晚宴时宣布,美政府将于近期组建一支由联邦政府官员组成的“特别行动队”,以通过快速部署“援助”那些陷入“危机”、迫切需要“帮助”的外国政府。

布什政府在过去的4年内共耗资46亿美元。

而在布什的第二任期内,这一数字还会进一步增加。

据悉,在布什向国会提交的2006财政年度预算中,此项拨款数额为13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也专门成立了“特别民主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关注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过程,并给各国的民主程度“打分”。

“近来,在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的资助下,波兰、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已经开始与白俄罗斯的反对派人士频繁接触,准备‘解放’欧洲最后一个专制国家。

”摘自《青年参考》

材料3:

2004年3月,全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人为本”立法宗旨的确立,再到新一届政府执政为民、建立法治政府的努力,所有这一切成为保障人权的最好注释。

请回答:

(1)结合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分析美国“倡导人权理念”、“建设民主”的原因。

(2)中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主张及“国家尊重保障人权”入宪的意义。

、(3)剖析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全社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热爱祖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科学文明,团结互助已成为我国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

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位现,不断提升道德情操,构筑抵御不良风气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摘自《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材料2:

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辞,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自中组部《关于贯彻胡锦涛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话精神的通知》材料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位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指明了方向。

-------材料来源同材料2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分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3说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3)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4)从唯物论角度,分析说明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6、【答案要点】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美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性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资本的无限扩张。

这一本性决定了为之服务的美国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即美国民主制度的两面性:

一方面,以经济援助为幌子四处灌输自己的民主理念,凭借经济扩张将别国纳入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

另一方面,对于不服从自己的国家,则诉诸武力,强行推行自己的民主观念,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可见,美国外交本质上是企图用美国式民主独霸天下,从而为其垄断全球市场创造条件,而“倡导人权理念”、“建设民主”则仅仅是为其罪恶行径障目的遮羞布。

(2)中国政府在国际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是;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内部管辖的事情。

西方国家主张的“人权高于主权”、“国家主权有限”是新干涉主义的论调,我们主张各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人权对话和合作,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

国际社会应优先关注外国侵略、占领所造成的大规模粗暴侵犯人权现象,致力于消除地区冲突造成的侵犯人权现象。

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为实现促进人权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人权才会有最起码的保障。

因此,必须反对在国际上发生争端以武力解决或以武力相威胁。

尊重和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

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各国就人权问题展开对话,反对以对抗代替对话。

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对我国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权事业成果的确认,也预示着我国人权事业在今后将有更大的进展。

“人权”入宪使我国公民的人权将得到更为有利的宪法保障,对于促进中国政治文明和人权发展,树立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国际形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人权”入宪是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3)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历来把人权作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渗透和颠覆的工具,人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强权政治对第三世界国家施加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长久以来,美国政府标榜“自由、民主、人权”,高喊“人权高于主权”、“国家主权有限”是新干涉主义的论调,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动辄以制裁为手段,甚至不惜动用军事力量,铲除被视为不符合美国价值观的别国政府,推行强权政治,以期实现其霸权战略。

37、【答案要点】

(1)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因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对于教育广大干部、党员以及组工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旦离开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会导致拜金主义的泛滥,最终葬送社会主义经济成果。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即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3)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则总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进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内容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则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根源和依赖于社会存在,它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我们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相对н后,在制定道德规范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既要高举道德理想主义的旗帜,又要照顾到大多数人的道德现实主义的基本水平和要求。

“八荣八耻”反昡亇社伛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弘扬正气,有利于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达到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效支持,是一种适应现实要求、操作性强、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道德标准的道德规范体系。

(4)唯物论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地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他们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材料分析题

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

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

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

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

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