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运行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161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PM运行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TPM运行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TPM运行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TPM运行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TPM运行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PM运行规范.docx

《TPM运行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PM运行规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PM运行规范.docx

TPM运行规范

技术中心TPM运行管理手册(初稿)

第一章TPM基础知识

前言

1、TPM简介

1.1、TPM基本概念

1.2、什么叫TPM?

(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

1.3、TPM的方针、内涵及特点

1.4、TPM的目标

1.5、TPM之设备维修体制简介

1.6、如何推行TPM

1.7、技术中心TPM推进策划(详见TPM策划书)

第二章TPM管理要求

1、建立技术中心TPM推进组织机构及相关职责:

1.1、中心级组织机构

1.2、各部门TPM组织机构(见附件1)及设备保全队伍建设

2、TPM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职责

2.1、中心领导层职责

2.2、安全管理部职责

2.3、中心各设备使用单位职责

2.4、各部门专兼职设备安全员职责

2.5、班组长职责

2.6、设备操作人员职责

2.7、设备保全人员职责

3.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三级保养制

3.1、设备的使用

3.2、设备的维护

3.3、设备的三级保养制

3.3.1设备的日常维护

3.3.2、设备一级保养

3.3.3、设备二级保养

3.4、设备维修管理

3.5、设备备件管理

4、技术中心TPM推进相关绩效评价(参见各部门安全管理绩效评价规则)

4.1、设备日常点检维护合格性检查规范

第三章TPM设备运行统计规范

1、设备运行统计相关规定

2、设备运行统计相关指标

2.1、设备完好率

2.2、设备利用率

2.3、设备故障率

2.4、设备开动率

3、设备运行相关统计标准

第四章相关说明

1附件

附件1:

各部门TPM组织机构图及设备保全队伍建设

附件2:

《技术中心“五星设备”评选管理办法》

附件3:

《技术中心设备预防性维修维护和改善性维修管理办法》

附件4:

《技术中心生产设备运行数据统计表》

附件5:

《技术中心生产设备点检维护符合性调查表》

附件6:

设备管理相关名词解释

第一章TPM基础知识

前言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现今竞争企业的管理潮流,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及相关人员对设备的故障及故障带来的影响作剖析,针对各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发生措施,并强化对设备的正确维护、管制的意识,掌握日常管理特殊应对的技巧进而使设备提高完好率、利用率、使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在TPM/TNPM实施中,分别针对这些损失,进行个别改善,把设备的效率提升到最大极限,它被高度评价为从保养活动开始的一种由全员参加的管理活动,它彻底地改善,消除损失,不但能提升设备生产性能,也提升产品品质和改善企业体质,是生产型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途径之一。

1、TPM简介

1.1、TPM基本概念

TPM:

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

Total:

全员参与

Productive:

生产性

Maintenance:

保全(点检、保养、维修)

中文直译:

全员生产保全(或全员参与生产维修)即全员参加型的维护保养。

1.2、什么叫TPM?

(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

1.2.1、什么是TPM?

TPM的意思就是“全员生产维修”,这是日本人在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

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

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中里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

在非日本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TPM的理解是:

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内的生产维修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

目前公司定义为:

全员参与生产保全。

1.2.2、TPEM:

TotalProductiveEquipmentManagement就是全面生产设备管理。

这是一种新的维修思想,是由国际TPM协会发展出来的。

它是根据非日本文化的特点制定的。

使得在一个工厂里进行TPM活动更容易成功一些,和日本的TPM不同的是它的柔性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你可根据单位设备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开展TPM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1.3、TPM的方针、内涵及特点

1.3.1、TPM的方针:

全员参与系统管理自主维修迅速排障

1.3.1.1全员参与:

TPM管理模式的基础反映出群众性特性,从分管领导、主管部门、使用单位、直到专业的维修人员及全体操作人员都要参与,尤其是以班组为单位的操作人员的自主小组活动。

1.3.1.2系统管理:

是指TPM中从设备的选型采购、制造过程、安装调试、生产使用直至设备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的维修预防、预防维修、改进维修、日常保养等。

1.3.1.3自主维修:

是指生产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实行“由设备使用者本人的自主维护设备”,立足于设备使用者本人,本班组,本单位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减少故障的发生。

1.3.1.4迅速排障:

迅速解决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减少因设备停机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而造成的损失和浪费。

1.3.2、TPM的内涵

1.3.2.1以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为目标。

即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1.3.2.2确立以“设备一生”为目标的全系统的预防维修。

即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

1.3.2.3设备的选型,使用,维修过程要求技术,生产,设备等部门共同关注。

即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体制

1.3.3、TPM的特点

TPM的特点就是全员参与生产维修,主要突出一个“全”字即:

全效率、全系统、全员参加

1.3.3.1全效率:

又称设备的综合效率,是对设备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费用和使用效率(指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满足安全、改善环境)之比的评价

1.3.3.2全系统:

是指设备寿命周期,进行系统研究和管理,包括生产维修的各个侧面,如维修预防、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日常保养

1.3.3.3全员参加:

指TPM维修体制的群众性特性,从公司分管领导到各职能部门、生产使用单位、直到全体专职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都要参加,尤其是操作人员的自主班组活动

1.4、TPM的目标

TPM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零”。

即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

1.4.1、停机为零:

指计划外的设备停机时间为零。

计划外的停机对生产造成冲击相当大,使整个生产过程发生困难,造成资源闲置等浪费。

计划时间要有一个合理值,不能为了满足非计划停机为零而使计划停机时间值达到很高。

1.4.2、废品为零:

指由设备原因造成的废品为零。

“完美的质量需要完善的机器”,机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而人是保证机器好坏的关键。

1.4.3、事故为零:

指设备运行过程中事故为零。

设备事故的危害非常大,影响生产不说,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机毁人亡”!

1.4.4、速度损失为零:

指设备速度降低造成的产量损失为零。

由于设备保养不好,设备精度降低而不能按高速度使用设备,等于降低了设备性能。

1.5、TPM之设备维修体制简介

1.5.1、事后维修--BM(BreakdownMaintenance)这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

1.5.2、预防维修--PM(PreventiveMaintanance)这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分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种方式。

1.5.3、改善维修--CM(CorrectiveMaintanance)改善维修是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1.5.4、维修预防--MP(MaintenancePrevention)维修预防实际就是可维修性设计,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

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素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

1.5.5、生产维修--PM(ProductiveMaintenance)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

它包含了以上四种维修方式的具体内容。

对不重要的设备仍然实行事后维修,对重要设备则实行预防维修,同时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改善维修,设备选型或自行开发设备时则注重设备的维修性(维修预防)。

1.6、如何推行TPM

想要推行TPM,要从三大要素上下功夫,这三大要素是:

1.6.1、提高工作技能:

不管是操作工,还是设备工程师,都要努力提高工作技能,没有好的工作技能,全员参与将是一句空话。

1.6.2、改进精神面貌:

精神面貌好,才能形成好的团队,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1.6.3、改善操作环境:

通过5S等活动,使操作环境良好,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兴趣及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设备事故。

现场整洁,物料、工具等分门别类摆放,也可使设备的设置调整时间缩短。

1.7、技术中心TPM推进策划(详见技术中心TPM项目推进策划书:

2009/SAFE/04行动代号:

设备保全123)

 TPM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单一的设备管理,而是改变人的传统心智模式和旧制度的变革,是一项涉及人、财、物等各个方面的现代管理模式,所以在推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推行机构进行宣传造势、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

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中心、部门和班组三级推进机构,明确职责,确立推进方针和目标。

成立了以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严总为组长的TPM推进领导小组,下设TPM项目推进工作组,各部门设立部门推进小组和TPM推进兼职协调员(设备安全员),在主要部门成立了7个TPM活动小组,同时充分发掘现有资源,邀请中心部分对机械设备有相当维修维护经验的老同志,建立了设备保全专家指导团队,为TPM的推进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第二章TPM管理要求

1、建立技术中心TPM推进组织机构及相关职责:

1.1、中心级组织机构:

TPM推进领导组

职务

姓名

岗位

备注

组长

严刚

技术中心副主任

副组长

任国清

技术中心主任助理兼乘用车研究院院长

分管领导

靳素华

动力总成研究院院长

魏中良

商用车研究院院长

成员

刘洁浩、刘江波、 田  芳、张中刚、钱多德、李自强、刘 凯、汪旭明、徐志海、童 兴、李卫兵、张立春、霍修军

组长:

严刚

副组长:

任国清、靳素华、魏中良、汪振东(常务)

成员:

刘洁浩、刘江波、田芳、张中刚、高伟、李自强、刘凯、汪旭明、徐志海、童兴、李卫兵、冯有成、张立春、霍修军

职责:

①、确定技术中心TPM推进的目标,提供相关资源支持、制度审核等;

②、组员全面负责本单位的TPM推进工作。

TPM推进工作组

职务

姓名

岗位

备注

组长

任国清

技术中心主任助理兼乘用车研究院院长

分管领导

副组长

刘洁浩、刘江波、田芳、张中刚、钱多德、李自强、刘凯、汪旭明、徐志海、童兴、李卫兵、张立春、霍修军

成员

沈成刚、王翔、黄林、江慧莉、李贝贝、程永涛、高琦龙、孙洪涛、陈光伍、丁军、崔军、司圣志、杨宝牛、李勇、刘五八、陈策路、杨静、朱莹莹、张培娟、刘立明、王玉怀、孙文涛

专家顾问

徐幼光、孙丁柱、王克敏、郝加杰、孙建平、许忠林、丁金海、汪江银

组长:

汪振东

副组长:

刘洁浩、刘江波、田芳、张中刚、高伟、李自强、刘凯、汪旭明、徐志海、童兴、李卫兵、冯有成、张立春、霍修军

专家顾问:

徐幼光、孙丁柱、王克敏、郝加杰、孙建平、许忠林、丁金海、汪江银

成员:

沈成刚、王翔、黄林、江慧莉、李贝贝、程永涛、高琦龙、孙洪涛、陈光伍、丁军、崔军、司圣志、杨宝牛、李勇、刘五八、陈策路、杨静、朱莹莹、张培娟、刘立明、王玉怀、孙文涛

职责:

①、负责对技术中心推进TPM的方针、目标进行立案、分解;

②、负责制定技术中心TPM推进计划,并组织各单位实施;

③、全面监督、指导、评价各单位的TPM推进情况。

TPM推进各分项目组职责:

①、全面负责本部门TPM推进工作;

②、全面负责本部门TPM推进绩效评价。

1.2、各部门组织机构(见附件1)

2、TPM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职责

2.1中心领导层职责

2.1.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签发中心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2.1.2、在任职期间内有效的利用投资者授予其管理的设备资产,实现资产的增值。

2.1.3、提出中心管理方针、目标,审理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机构负责人的聘用。

2.1.4、审定中心设备改革、更新与维修费用的预算。

2.1.5、监督、检查设备使用部门的工作协调,解决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2.1.6、主持重、特大设备事故的分析、处理。

2.2财务部职责:

2.2.1、负责按比例分配技术中心设备设施维修费用及各单位年度维修费的审核。

2.2.2、负责设备设施维修维修维护所发生费用的审核与结算。

2.2.3、负责设备管理过程中正、负激励的审核、发放及收缴工作。

2.3综合管理部职责

2.3.1、负责技术中心各单位非IT类办公设备设施、建筑物类固定资产的分配、调整和维修工作。

2.4信息部职责

2.4.1、负责技术中心各单位IT类设备资产的使用、维修保养与管理工作,对各单位的IT类设备资产的使用、维修保养负有指导、技术支持、考核等管理责任。

2.5安全管理部职责

2.5.1、负责技术中心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及设备管理相关工作。

2.5.2、组织策划编制设备大(项)修、设备更新、设备一、二级保养计划并监督实施。

2.5.3、组织开展全员预防性维修工作、负责设备日常维护与保养的监督工作。

2.5.4、负责组织操作工上岗前培训工作,办理操作证。

2.5.5、对设备固定资产的实物状态与技术状态进行统计、分析,建账建档并定期清查核对。

2.5.6、组织设备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2.5.7、定期上报相关的统计报表。

2.5.8、负责对中心各单位的设备综合管理的检查及考核工作。

2.5.9、负责生产设备备件的采购与管理工作。

2.6、中心各设备使用单位职责

2.6.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保证设备资产的完整,负责实现本单位有关设备经济技术指导。

2.6.2、指定专人(设备员)管理本单位的设备和附件,保持帐务相符,并按规定填报设备管理、保养、维修的凭证、数据和资料。

2.6.3、认真执行日常保养、定期保养,编制TPM预防性维修计划并执行,协调生产与维修的关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6.4、组织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及,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执行操作规程,保证生产作业现场的设备整齐、清洁、润滑、安全运作。

2.6.5、对本单位发生的设备事故负领导责任,并按事故处理程序及时组织分析、处理,并写出事故报告。

2.6.6、参加本单位设备更新、改造方案的审查。

2.7、各部门专兼职设备安全员职责

2.7.1、严格遵守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和所在单位的各类管理办法、规定。

2.7.2、制定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设备备品需求计划。

2.7.3、编制本单位设备定期保养计划及对设备保养进行验收。

2.7.4、负责本单位设备日常保养、操作纪律的检查监督工作。

2.7.5、负责指导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2.7.6、负责组织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的“五项要求”及操作规程等的培训。

2.4.7、建立设备档案,完善各种纪律,及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

2.4.8、参与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提出预防措施,写出事故报告。

2.7.9、参加新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移交以及设备修理完工后的验收工作。

2.8、班组长职责

2.8.1、负责本班组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接受本部门、中心安全管理部对有关设备使用维护工作的指导。

2.8.2、组织执行定人定机制度、设备维护制度及设备点检、交接班制度。

2.8.3、监督设备操作者合理使用设备,认真执行设备操作规程。

2.8.4、参加设备事故分析,提出并采取防范措施,执行上级对事故处理的决定。

2.8.5、参加新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移交以及设备修理完工后的验收工作。

2.9、设备操作人员职责

2.9.1、操作人员应改变只管开机干活、设备好坏与己无关的观念,自觉按规定做好设备的润滑、加油、清理、保养等日常工作,本着谁使用、谁负责;谁维修、谁负责的原则,。

严格遵守:

“三好、四会”、“五项纪律”和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

2.9.2、对设备进行日常“点检”并认真记录,及时加油,合理润滑,班后及时对设备清扫、擦拭和涂油。

2.9.3、在做好日常维护的同时,主动积极配合维修人员检修自己所操作的设备和参与设备的二级维护保养工作。

2.10设备保全人员职责

2.10.1、改变传统的心智模式,扭转维修人员“救火第一思想”,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充分利用生产间隙和节假日,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和手段,将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

2.10.2、负责单位设备的正常维修、二级保养、预防性维修和突发性故障的抢修工作。

2.10.3、坚持巡回检查制,指导和督促操作人员做好设备的润滑、日常维护及定期保养工作。

2.10.4、参与设备状况普查、精度检查、调整、治漏,故障分析和监测工作,做好预防性维修。

2.10.5、做好备件的统计上报和合理存储及妥善保管工作,遇有故障能迅速排除。

2.10.6、各单位生产区域内的设备维护修理工作由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共同负责,并分别确定第一责任人,确保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3.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3.1、设备的使用

3.1.1、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正确使用、妥善保管和精心维护,并对其保持完好和有效利用负直接责任。

所有精、大、稀、重点关键设备、特殊工序设备、特种设备。

实行凭证操作制度。

3.1.2、各设备使用单位对新员工进行设备性能和“三好、四会”,“五项纪律”,组织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

3.1.3、新上岗、转岗、调入的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前,必须对其进行教育,学习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知识等基本常识。

在师傅指导下学习三个月以上,确已掌握机器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后,方可办理设备操作证。

3.1.4、经过相应技术训练的操作人员,在通过技术知识和使用维护知识考核,并取得《设备操作证》后,方可独立使用设备,技术熟练人员经教育培训后确有多种技能者,经考核合格后允许操作多种设备。

3.1.5、设备使用单位公用的设备不发操作证,但必须指定维护人员,落实保管维护责任,送中心安全管理部备案。

3.1.6、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掌握设备的使用要求、润滑“五定”和“三级保养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经考试合格才能独立操作,特殊工种如:

行车工、电工等需按国家规定进行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由劳动局或电业局发给操作证。

3.1.7、所有操作人员必须合理润滑,合理使用设备,搞好“三级保养”做到“三好四会”,生产中不允许精机粗用,大机小用。

严禁设备超负荷超规范使用,严禁设备运转中变速,不准在轨道上放工具、零件、坯料等物品,更不准随意拆除安全装置及零部件,动力供应中断时应立即关闭设备的各种开关,将工作机构返回起点装置,手柄、手把返回正常位置。

3.1.8、确应生产需要,必须要在设备上进行超负荷、超规范及精机粗用时,应由使用部门提出防范措施,同时报设备动力处审查,经生产制造部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未经批准,操作人员有权禁止使用设备。

3.2、设备的维护

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是TPM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正确使用设备,可以防止发生非正常磨损和避免突发性故障,能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而精心维护设备则可以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缓劣化进程,消灭隐患于萌芽状态,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

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管、用、养、修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操作工的主要责任之一,是保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积极的预防工作。

随着研发中心工作的迅猛发展和精益生产的需要,设备管理必须有所创新,否则势必形成“木桶效应”,往往因为局部的设备故障而造成重大损失。

相关要求如下:

3.2.1、设备维护必须达到“完好、清洁、润滑、安全”四项要求。

3.2.2、设备的日常维护由操作工负责,必须做到班前对设备各部进行检查,并按规定加油润滑,规定的点检项目在检查后记录在《设备日常点检卡》上,确认正常后才能使用设备。

下班前15分钟左右时间认真清扫,擦拭设备。

3.2.3、设备运行中要严格按操作维护规程,正确使用设备,注意其运行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3.2.4、各设备使用单位履行周检查职责,中心安全管理部按设备维护“四项要求”每月抽查、考核。

3.2.5、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3.2.5.1、为了减少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减少停机损失,提高生产效率,趋于设备维修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各单位设备维护的重点应放在预防性维修上。

3.2.5.2、预防性维修应利用生产空隙和节假日进行。

3.2.5.3、

3.3、设备的三级维护保养制度

3.3.1设备的日常维护

设备日常维护包括每班维护和周末维护二种,由操作者负责进行,每班维护要求操作工在每班生产中必须做到:

班前对设备各部分进行检查,并按规定加油润滑;规定的点检应在检查后记录到点检卡上,确认正常后才能使用设备,设备运行中要严格按操作、维护规程正确使用设备,注意观察其运行状况,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或上报;下班前15分钟左右时间认真擦拭设备,并按常规将设备各部件合理停置,整理工作现场,并将设备状况记录到交接班薄上,办理交接班手续并记录。

周末维护主要是要求在每周末或节假日前,用1小时左右时间对设备进行较彻底的清扫擦拭和涂油,按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四项要求”(即:

完好、清洁、润滑、安全)进行。

日常维护是设备维护保养的基础工作,必须坚持不懈的开展,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3.3.2、设备一级保养:

设备一级保养是以操作工为主进行的定期维护工作,主要内容有:

3.3.2.1、拆卸非配合的部件、箱盖及防护罩等,彻底清洗、擦拭设备内外。

3.3.2.2、检查、调整各部配合间隙,紧固松动部位,更换个别易损件。

3.3.2.3、疏通油路、增添油量、清洗滤油器等,更换冷却液和清洗液箱等。

3.3.2.4、清洗导轨及活动面,清除毛刺及划伤。

3.3.2.5、清扫、检查、调整电器线路及装置(切断电源由维修工负责)

3.3.2.6、通过一级保养后必须做到内外清洁,呈现本色;油路畅通,油标明亮;操作灵活,运转正常。

3.3.3、设备二级保养

二级保养是设备定期检查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以维修人员为主、操作人员为辅,对设备的规定部分进行分解检查和修理。

主要内容有:

3.3.3.1、拆卸、检查部分磨损严重的机件和污秽部位。

3.3.3.2、清除污秽积垢,调整零件间隙及相对位置。

3.3.3.3、更换或修复不能使用的零件,修复达到完好标准程度的部位,必要时局部修刮、填补划痕。

3.3.3.4、按设备完好标准要求验收设备。

3.3.3.5、清洗、检查润滑油箱及油脂,更换润滑油。

若不需要更换,则须检验油质是否符合要求;

3.3.3.6、检查、清洗电器原件,必要时更换电器元件。

3.3.3.7、设备运行达到2000小时左右需进行一次二级保养;

3.3.3.8、掌握设备零部件的运行状况,适当时候为更换元件做好准备。

3.3.3.9、设备定期检查:

两班制生产的设备约三个月(500小时)进行一次,干磨多尘设备每月一次。

操作工与维修人员共同负责进行3.3.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