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现在两岸年轻人的想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146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对现在两岸年轻人的想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谈谈对现在两岸年轻人的想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谈谈对现在两岸年轻人的想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谈谈对现在两岸年轻人的想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谈谈对现在两岸年轻人的想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谈对现在两岸年轻人的想法.docx

《谈谈对现在两岸年轻人的想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对现在两岸年轻人的想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谈对现在两岸年轻人的想法.docx

谈谈对现在两岸年轻人的想法

谈谈对现在两岸年轻人的想法

在2009年底,风流倜傥的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在一次活动当中说「台湾很多年轻人以开咖啡店为满足」,也引爆了“台湾年轻人应该有什麼志向”的讨论;有些人认为郭董有钱人的思维就是不一样不知民间疾苦,也有人为台湾年轻人毫无上进心忧心匆匆,还有一些开咖啡店的年轻人加入战局说开咖啡店也是一种事业不是玩玩。

我不太能认同郭董说的这些,但我能理解为什麼他会这麼说,现在台湾5.60岁一代的人眼里,台湾的年轻人就是毫无上进心,他们喜欢说以前自己创业时多苦多苦,认为现在没办法像他们以前创业时一样刻苦耐劳,闯出自己的“事业”,而这事业通常是指开公司办实业之类的事;在他们眼里,开咖啡店,开网店那只能算“兴趣“,算不上创业。

可是一个事业如果要成功,不管大或小,都要全心投入才有机会成功,不管是富士康或开咖啡店都一样。

我想,以郭董的思维,就算搞咖啡,也应该是想先做专业的咖啡豆种植代工,赚到第一桶金后,再并购其他农场以便供应低价咖啡豆抢攻全球咖啡店市场,然后垂直整合,从Espresso机到餐巾纸厂通通买下,供应星巴克等品牌的订单,最后不断扩厂扩园,完成他全球分工的咖啡代工版图,最终也成立自己的咖啡品牌打败星巴克,成为一代咖啡霸主。

当然这只是笑话!

只不过当这些辈份的人谈起台湾的下一代时,总是忧心匆匆,觉得台湾现在年轻人目光都很浅短,只关注眼前的事,担心台湾交给我们这一代人就完蛋了,当然啦!

每个时代会有每个时代不同的机遇,不同时代年轻人能够抓住的创业方向也不同,也许过去是制造业,外贸业,到现在这些传统产业门槛都很高了,年轻人也只能顺应台湾转型的潮流抓住比较属服务性行业或餐饮业的项目,毕竟这门槛比较低,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钱老爸或干爹。

如果有一天,郭台铭的宝贝小女儿长大了,发嗲说「爹地,我想要开咖啡店」我想,他肯定也马上砸个十亿元替她女儿来打造一间贵妇咖啡沙龙。

在台湾,讨论年轻人未来这个议题的时候,通常伴随着都会讨论台湾年轻人与大陆年轻人的差异,这些年在台湾常常听到一种论调,认为台湾年轻人个个都安於现状,不肯拓展自己的境界,目标志向不大,话锋一转,大陆年轻人个个都志向抱负远大,对自己未来都很有规划,很清楚知道自己未来要干嘛想成为什麼样的人。

我并不清楚这些两岸的“年轻人”是怎麼取样出来的,就我个人认为,这种结论其实只代表了某个侧面,所谓”目光浅短”在目前的台湾社会氛围下,也不一定是缺点;而所谓“志向远大”,当然不是坏事,端看能不能每一步都做得好。

这种比较以及焦虑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两岸学术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教授及大学生组团到大陆参观后开始出现并逐年增加。

许多老师和同学到了大陆的大学参访后,总是会感叹大陆学生的认真程度;那时开始,常常听到这种传闻:

某某同学本科加研究生六年除了回家从没有出过校门、宿舍媳灯后,校园里每盏灯下都捧着书的同学、每天清晨,都是被楼下同学大声英语朗读声吵醒的....当年听到的这类激动人心的事蹟还真不少,而最常听说的也就是图书馆里永远都是人,清晨就开始排队,从早读书读到晚这些事。

每当老师在台上讲这些经历时,脸上总是一幅恨其不争的表情,恨呀!

为什麼台湾的学生就做不到那麼认真呢?

人家大陆学生都在花时间读书,台湾学生却天天玩魔兽,这样下去,以后怎麼跟人家比。

这种感慨,最常出现在每学期的第一个星期,因为这时候不管是老师或学生都刚从大陆交流回来,体验特别的深刻,每当其他同学听到这样的情况,也都惭愧,暗自发奋绝对不能输给大陆学生,所以,大陆学生也曾经是我们开学后短暂时间努力读书的动力之一。

现在开始有大陆学生来到台湾读书,这对台湾的大学生也是种新鲜的体验,比如前阵子有个读大学的小弟弟跑来跟我说一件很神秘的事

「我跟你说,现在共产党在台湾的校园里都有党支部了!

「啥?

你怎麼知道」我心里一紧

「就那些陆生啊!

他们说他们一来台湾就要先找到“组织”」看他掩不住兴奋的表情好像发现什麼大事一样。

我一听「组织....」呃....我可以理解了,大概是什麼大陆学生同学会之类的。

总之,大陆学生来台读书后擦出的类似火花还真不少。

现在台湾的学生普遍有种“喔...原来这就是陆生”、“陆生果然都如传说中的一样”的感叹;在媒体的报导当中,大陆学生都很符合一般台湾人所想象,所期待的那种形象,比如“抢着举手发问”、“读书非常认真”、“台湾学生备感压力”等等。

在这种更深入的交流当中,台湾年轻人觉得,惨了,大陆年轻人真的是很优秀。

这两年也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在自我反省的文章,那模式其实都很类似:

「台湾年轻人都在关心明星,爱情,工作,团购等等等;反观(“反观”这个词总在这类文章大量出现)大陆的年轻人,不管对什麼事都有自己的主见,知道自己在干嘛,说什麼话都能引经据典信手捻来....」结论通常是,大陆年轻人的素质已经超过台湾。

台湾年轻人现在就是有种很强烈的焦虑感,觉得以后要拿什麼跟大陆年轻人来竞争;前不久一些机构了个调查:

并认为大陆年轻人在亚洲各国最有竞争力。

综合这些焦虑,再加上这些年台湾经济停滞,大学毕业生起薪反而比过去少,台湾年轻人给未来只评了50分。

我以前有段时间也有这种焦虑,只是后来待在大陆时间也长了,觉得其实年轻人在那里都一样,大陆有认真的,台湾一样有认真的,台湾有很混日子的,大陆一样有很混日子的;何况台湾同学们去交流的经常都是重点大学,现在能来台湾读书的也普遍是比较优秀的,至於那些整日躲在宿舍里打赤膊,翘脚一边玩魔兽一边搔内裤猥琐得笑着的那种当然看不到,两边一样有。

其实大学生,年轻人,不管在那里也就是彼此彼此。

但有一点很重要的,大陆就是人多,相应能抓出来的人才也多;而且,在大陆的生存竞争远远超过台湾,大陆年轻人的企图心远远高过台湾年轻人。

如果就以“台湾年轻人没上进心/大陆年轻人有上进心”这个前提来看,我个人认为两岸80后90后的价值观形成与他们所成长的这二十多年来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两岸在70年代末都开始放弃顽固意识型态治国方针,改以一种更务实的态度制定政策;只是台湾有自由经济的先天优势,比大陆的经济发展早了一步。

从这30多年来的经济成长曲线来看,主要快速成长在前20年,所以台湾现在的80后90后基本上是在富裕自由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这种社会气氛下成长起来的人普遍受过良好教育,敬业乐群,有团队精神,友善热情;但这些年台湾经济发展已经到一个点,不再那麼快了,所以现在年轻人似乎变得习惯于安逸,很保守。

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2010年到台湾访问后,说在餐桌上,都是一批七十几岁头发都已经白了的企业家在跟他大谈创新,说台湾这样下去没希望了。

马云真是一眼直接看到问题的本质,现在台湾的经济资源绝大部份都被上一波经济高速发展而起家的企业主所把持着,所以,你如果待在台湾,年轻人自己都看得到未来在那里,也就那样了,只能安於现状。

就像以前想当公务员人人都会笑你没上进心,现在反而变成热门的职业,家长都鼓励你去考;而开个咖啡馆早餐店,好好经营,说不定还是踏实一点的选择。

而相对来说大陆这三十年的发展,前十多年还属於政策辩证阶段,一直到了邓小平南巡经济政策定调后才整个突飞猛进;现在大陆的80.90后是亲眼见证社会各方面遽烈进步的,在这种背景之下,每个人都希望在这变化的大潮之中佔有一席之地,所以经常展现了很强烈的企图心。

郭董三年前批评了台湾年轻人只想开咖啡店,今年他又批评了大陆年轻人“陷入迷失,想要一步登天”,我想,这种心态跟现在大陆的社会氛围也没什麼不同:

很多事不一步步来,只要先求有了,再来求好;许多大陆年轻人在这快速发展的大潮中,野心勃勃,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想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往上爬,为了往上爬,甚至可以不择手段,有时候难免就给人一种自我感觉良好,不实际不靠谱的感觉。

台湾年轻人看到大陆短短近二十年出现了那麼多像马化腾、李彦宏、马云,甚至更年轻的企业家怎麼可能不焦虑。

当台湾上一代的老企业家在骂年轻人不肯努力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澳洲当台劳赚钱,或着到大陆试试身手闯一闯,因为,想要有更多的发展可能,说俗气一点,想要快速累积第一桶金,只有出走。

大陆这一代年轻人在一胎化的政策之下背负了众人关爱的目光成长起来,并寄予无限的期待,進入社會这个大丛林。

就跟公知杀入强国论坛般一样惨烈,虽然拥有无限可能,但也提心吊胆随时面对各种生存竞争,你说,这活着能不累吗?

但当他看到台湾这小岛,年轻人开始回到老家开个小店咖啡馆啥的,整个岛上充满了淡淡的小清新悠閒情调,恐怕也会羨慕。

比较起来,现在台湾年轻人制定的人生目标经常是中短期的,以三五年为主;而大陆年轻人更喜欢制定十年左右的长远目标。

当然不管什麼样的价值观都不能代表所有人,这只是我的一点体会。

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年轻人都有难处与挑战,都然也有机遇,也不用妄自菲薄看别人总是比自己好,其实各自都有干苦。

年轻人很少没有不志向远大,二十岁时,总觉得世界都在我手上;但到了三十几岁才无奈沮丧的发现,我们对世界对整个历史来说其实都是只是屁。

但不管是台湾年轻人或大陆年轻人,未来的责任迟早会落到我们头上,想要有什麼人生,都是自己现在选择的,不用羨慕,也怨不得谁。

台灣為什麼看起來那麼親美?

台灣真的親美嗎?

尽管我妹妹在大学毕业后就跑去美国读书,父母也因为公务或探亲多次往返美国,但我就是打死不想去美国,一个原因是我不爱排队,另一个原因是不想看人脸色。

前不久,因为美国那有个会议邀请,我又先答应了,只好趁返台期间去美国在台协会办签证。

先缴了五千元台币的签证费;隔天,早上六点就起床,七点一刻到了现场,已经排了长长的队,我倒抽了一口气,怎么那么多人要去美国啊!

前面几位大妈在聊他们要去拉斯韦加斯、要去看林书豪;后面的一边排队一边电话摇控着工作,看来他办完签证还要去工作,再后面几个人,手中都捧着厚厚的资料,现场气氛有点严肃,吓然发现,竟然只有我一个人是T-shirt短裤加凉鞋的装扮。

好不容易进入面试间,几个窗口前都站有人在面试,第一感觉就是怎么那么像在探监。

注意到有位中年先生用着不流利的英语与面试官讲些什么,结果那老外开口说「请泥讲中文」。

整体来说,面试效率还算快,每个人都在两分钟之内就结束。

排我前面不远是一个大妈,他用着流利的英文跟面试官眉飞色舞得讲他有多喜欢美国什么什么的,两人相谈甚欢,结果,她被拒签,只能错厄得离开。

我本想,要是被拒签,就有理由不去了,没想到面无表情的面试官只问了我一个问题「去美国干嘛?

」「开会」然后就把我签证收走了「下一位」

只是隔天醒来,一开电视就看到「美国将在今日宣布对11月开始台免签」的新闻,我一阵晕眩,忍不住嘴角抽动,心里吶喊「臭奥巴马,还我钱来!

当晚护照快递来了,看着印着林肯及国会山庄那张纸,泪流满面,好贵的一张纸啊!

赶了末班,这总算也让我有了一次办美签的经验,只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怎么真的有那么多人想去美国,从小就听人人都说美国好,人人都想去,但非要亲自去排一次队,才真的体会到。

在一些大陆朋友眼里,台湾似乎亲美到了一种程度,都爱用“干儿子”来嘲讽。

有一次有个人问我「台湾人为什么那么爱美国」突然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台湾人真的爱美国吗?

台湾真的亲美吗?

我的感觉是很矛盾,每当台湾人要批评反省台湾自身的不足缺点时,不管是一般老百姓或专家学者,总是喜欢以美国为例「在美国的话如何如何」;而只要一牵扯一到国际政治格局的事,又喜欢说美国是“帝国主义”、“霸道”,尤其很多年轻人,一听到美军可能对那里有动作,开口就会说「为了石油」对美国的看法,似乎呈现着一种大方面厌恶,小方面喜欢的矛盾情绪。

几十年来,台湾孩子第一个认识的“外国”肯定就是”美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台湾人说“老外”、”外国人”,指得就是美国人,只要看到高鼻子白皮肤的,不管他是来自欧洲或拉美,几乎都当他是“美国人”。

前不久我看到一则新闻,讲一个法国的女交换生到了台湾的中学来读书,虽然她会讲一些中文,可是班上同学们还是纷纷跟她讲英语,报导最后是访问老师,老师表示乐观其成,有助于同学们的英语程度。

莫名其妙啊!

人家明明就是法国妞

总之,过去台湾人就是觉得美国拥有世界上一切最好最棒的东西,简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

不管你要说台湾是美国的“干儿子”、“小弟”或”马前卒”,不管是意识型态或者是物质方面,台湾的确深受美国的影响;有人会说,明明大陆台湾都同属中华民族,怎么台湾人就爱认美国干爹,而不认同大陆?

这样说好了,就我这个年纪的台湾人,小时候的政治意识型态养成,如果用简单的二分法分“我们”和”他们”,美国一定是在“我们”这边;而大陆及前苏联,则是“他们”那边。

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影响,小的时候,我去后面山坡上公园散步,看到很多废弃防空洞,下意识的觉得这是以前战争时留下来的,战争跟谁打呢?

当然是跟日本人打,可是老人跟我提起他们以前躲美国轰炸机的往事时,我心里实在无法接受,我们不是八年抗战打赢日本侵略者吗?

美国不是我们的盟邦吗?

为什么美国要轰炸台湾。

当然后来长大一点我才知道当初台湾是日本的殖民地,是“前进基地”而受到美国空袭的这段历史,但回想起来,当初知道美国有轰炸过台湾,那震撼简直就像被好朋友背判一样无法接受。

这么说起来,从历史上来说,台湾曾经被美国轰炸过,死了不少台湾人;后来美国又支持在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台湾人,尤其是本省人应该不怎么喜欢美国才对,怎么现在又一幅就是亲美哈美的样子呢?

纵使是二战之后的“五大强国”,中华民国也是当年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说起来,应该是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怎么就变得跟美国的小老弟似的。

大陆与台湾两岸从1949年以后几十年,可说是国际政治格局下的牺牲品,国共双方在美苏两大阵营的支持下形成隔海对峙的局面,在台湾的国民党因为地缘战略关系,需要美国支持无误;而大陆虽然后来跟苏联闹翻了,但在情感上也是比较亲苏。

问题就在于这里,国民党即使退守到台湾,仍然坚持是中国的正统政权,期望有一天要反攻大陆,所以希望一直以来都是盟友的美国支持;可是以美国的立场来说,自从冷战格局确立后,美国就利用东亚岛炼围堵红色政权扩散,在岛炼正中央的台湾位置尤其重要,美国最高利益当然是维持西太平洋的稳定,既不希望国民党反攻大陆给他找麻烦,也不希望共产党拿下台湾,突破第一岛炼。

随着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签定,以军事为基础,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合作与援助开始源源不绝得进入台湾,台湾各大小城市也开始见到美国大兵的身影。

我家后面的山坡上,以前有一整片的美国乡村别墅风平房,每栋至少两百多平米,还有广大的草地庭院,在每一户之间,还有几片舒适的草地及儿童玩耍的游憩场所,就像是你在美国电影里看到得那些60年代中产阶级住宅一样,这是过去美军在台眷舍。

这些住宅有别于当年台湾本地一般百姓住的拥挤公寓或老旧平房,代表的是更先进更富裕更文明的生活方式,就算以现在的标准,任谁看了都还是要羡慕。

你如果看一些上世纪50.60年代的台湾平民史或故事,一定会看到这样的细节:

在那台湾还不是很富有的年代,乡下百姓不管有没有信教,礼拜天都会去教堂做礼拜,做完礼拜神父或牧师就在门口发面粉奶粉,小朋友参加教堂主日学也可以拿到糖果与漂亮的卡片,这面粉就是美援物资;而面粉发完了,面粉袋也不会浪费,会被村民们抢回去,于是,你就会看到小孩子穿着用面粉袋重新裁剪的开裆裤跑来跑上,或许屁股上还会印着几个大字─中美合作,净重20KG。

对有钱人来说,能买到稀有的美国商品,比如奶粉、巧克力、丝袜等,能进入以美国客人为主的西餐厅,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在台湾劣质产品外一个更好的选择。

对年轻人来说,在那国民党高压统治的苦闷时代,美国传来的摇滚乐,流行音乐,简直就像给他们的心灵开了一扇窗。

如果有看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就知道那个年代青年对美国流行乐的热爱。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覺得台灣太苦悶了,只要多读了一点书,没有不希望以后到美国的,当年有一句顺口溜叫「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优秀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流学成为理所当然的事。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位大学毕业生,好不容易服完兵役,迫不及待想要离开这苦闷封闭的台湾,他终于申请到留学资格了,但没想到签证没办过,他悲愤之下自杀,在遗书里,他交待说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洒在旧金山的湾区,就是不想待在台湾。

美国,就这样靠着软实力、硬实力慢慢得影响台湾;对当年的台湾人来说,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物质,最先进的文明及思想,还有最先进的生活方式,能过上美式生活是一种时尚。

在经济上,国民党政府以前最喜欢夸耀的台湾经济奇迹,其实也就是这样,在当年,只要乖乖跟着美国老大,从美国那分到红利谁都能富起来,现在回顾起来,台湾算是全世界美援最成功的地区之一;在政治上,过去称美国为“自由世界最坚实的反共盟邦”,事实上也真的有那么一段紧密无间的时期,连艾森豪威尔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都来台湾访问过,只是国民党也心知肚明,美国的利益就是台湾的利益,没有美国支持,就算自认是正统,偏安的政权依然亟亟可危。

上层需要美国支持,下层百姓也羡慕美国,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民族主义情绪。

美军驻扎在世界各国,不时有与当地居民发生矛盾冲突,在当年的台湾也发生过,而且在今日看来,都算是惊世骇俗。

1957年的3月20日深夜11点,一位在阳明山上「革命实践研究院」(其实就是国民党党校)担任职员的男子刘自然,被驻台美军上士雷诺于雷诺自宅门前枪杀身亡,台湾警察随即赶到要抓人,不过却遭到同时前往现场处理的美国宪兵以外交豁免权为由阻止,转交美军负责审理。

但在两个月后,负责审理此案的美国军事法庭却以「杀人罪嫌证据不足」为由,宣判雷诺无罪释放,因发台湾民情激愤。

雷诺杀刘自然的原因是什么,雷诺侦讯时供称,因为刘自然偷窥他老婆洗澡,于是他持枪到屋外巡视,发现刘自然手持铁棍向他走来,他在惊恐慌乱中为了自卫,才向刘开枪。

不过,雷诺的供词却与媒体及外传的有很大出入,当时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刘自然与雷诺曾一起卖过毒品,盗卖军品,雷诺因怀疑刘有对他「黑吃黑」的嫌疑,才因而萌生杀机。

总之,雷诺被判无罪释放,拍拍屁股溜回美国了。

但就在雷诺溜回美国的隔日,台北的美国大使馆前就聚集了几千抗议民众,在鼓噪之下,群众开始翻越大使馆围墙,投掷石块、砖头及木棍,群众一呼百应,纷纷冲入大使馆捣毁汽车、门窗、家具,就连机密档案柜里的数据也被抢走,大使馆被破坏得满目疮痍,还有几名青年冲向美国国旗竖立的地方,将星条旗撕扯下来毁坏,现场气氛高涨到最高点。

到底这事件是不是有预谋,在那个白色恐怖时代,要干下这种惊天动地的事,而且还持续了十小时,若不是默许怎么有可能;总之,美国事后质问老蒋,老蒋也是装傻,但也自知理亏,派大使正式道歉及全额赔偿。

刘自然事件是当年台湾与美国发生过的最大外交冲突,就跟其他有美军驻扎的国家地区一样,小冲突也不断,最后都是美国赔大钱了事,但这一切仍没有阻止台湾人对美国的向往。

整个50年代到70年代末是台湾走向现代化社会的重要阶段,对“更好的生活方式”肯定有向往。

是的,就是向往,你要说崇洋也可以;如果台湾人对日本的态度是不讨厌,加一点喜欢;那对美国的态度就是有些讨厌,但是向往。

台湾知名作家黄春明在70年代层发表一篇小说《苹果的滋味》被认为是描写那时候社会现况的最好作品之一,里面就描述了台湾人对美国的心态:

小说中的主角阿发是一个七口之家的穷苦家庭,他是建筑工人,为了争取更好的生存机会,特地举家搬到台北,却还是住在贫民区过着辛苦的生活,有一天,在骑脚踏车上班的途中,被一位美国上校驾驶奔驰轿车撞断两条腿。

阿发的老婆听到阿发车祸,简直就要崩溃,大哭「叫我们母子六人怎么活下去﹖」但他们全家都没想到,这次车祸却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急急忙忙赶到圣母医院,她第一次坐轿车闹出不少笑话,到了医院,他们惊讶发现是那么的洁白,那是一种他们从来没有看过的白。

在医院里,他们一家体验到了从来没有过的生活方式,就连卫生纸都想偷回家。

在医院里,阿发老婆阿桂对两个儿子说「也不看看这里是甚么地方,不怕被阿度仔(老外)抓去」;而阿桂也在众人前滚地大哭「我怎么这么歹运」直到女儿一句「修女已经离开了,妈妳不用再哭了」他才若无其事倏然止哭。

美国大使馆的秘书,在电话中轻描淡写的要上校放心,说台湾人民是「这里是亚洲唯一和我们最合作,对我们最友善,也是最安全地方」让人觉得很讽刺,但直到今天看来好像也是这样。

美军上校送来了两万元﹑三明治﹑苹果及承诺负责到底﹐并愿意送哑巴女儿到美国念书后﹐整个气氛都变了﹐全家都松了一口气,阿发明明是受害者,但得知这个结果后﹐竟然也感动涕零地说:

「谢谢、谢谢、对不起、对不起…」,就连警察都在旁边说「这次你们运气好、被美国车撞到、要是给别人撞到了、现在你恐怕躺在路旁、用草席盖着呢!

故事的最后,全家人一起吃着上校送来的苹果「咬到苹果的人,一时也说不出什么,总觉得没有想象那么甜美,酸酸涩涩,嚼起来泡泡的有点假假的感觉。

但是一想到爸爸的话,说一只苹果可以买四斤米,突然味道又变好了似的,大家咬第二口的时候,就变得起劲而又大口的嚼起来,噗喳噗喳的声音马上充塞了整个病房」

心态上崇尚响往,政治上又需要扶持援助,在那政府还不会对普通百姓说太多的年代,美国的确是“跟我们一边的”,一起连手对抗着邪恶的共产政权的反共友邦,只是这种说法,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也越来越站不住脚,越来越多人怀疑。

上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开始改变,中美两国也有破冰的迹象。

从台湾国民党政府退出联合国开始,紧接着一连串的外交挫败,有些明眼人已经可以看出整个趋势会往什么方向走,而且无法逆转,政府也无法像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得自圆其说;看到这一波又一波,这给一向自认为活在中国正统政权的底下而自傲的台湾人接连心理上的打击,也开始怀疑起以前政府的那些宣传是不是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样。

美国最终在70年代的最末与台湾断交,与北京建交,其实做到这样,这已经是仁至义尽,但对台湾人来说,被抛弃的感觉特别强烈;作为台湾最大的靠山,经济发展也要靠他,保护这一切经济发展的稳定成果也要靠他,结果靠山一下没了,那种崩溃的心情如同台湾就要沉了一样。

就在与美国断交,不安感特别强烈的那一年,台湾爆发了大规模反美潮;但伴随反美潮而来的是移民潮,移民到那里?

还是美国;很多平常台面上反美反得最激烈的人有办法的人,老早就听到风声先跑到美国了。

现在台湾民进党及绿营里,有很多人当年都是”黑名单份子”,他们年轻时到美国留学,见到听到了以前不曾看见不层听说的事,开始关心起台湾的政治而被国民党政府列入“黑民单”,几十年回不了台湾;而蓝营里的菁英份子更不用说,个个也都是留美的,他们拿着国民党的“中山奖学金”赴美读书,据说还负有监视其他台湾同学的任务,他们学成后回到台湾马上安排党内要职,所以你看现在台湾政坛里那些五六十岁以上的人,不管蓝绿,几乎都有留美的经验,有些都还是前后期的学长学弟,他们都知美识美,也明白美式价值观与方法。

但他们都喜欢美国吗?

那也不一定。

因为现实考虑,不管蓝营或绿营执政,不管他们心里有多不爽有多讨厌美国,执政时都必需亲美,或至少表面上亲美

当年美国就算与中国建交也不可能没有盘算到台湾这棋子,台海现在的状态,正符合美国的利益;而对台湾来说,即使当年失去了美国这个靠山,一时之间很愤怒,但这几十年来仍然还是需要他。

与西太平洋中国外围几个国家来比较,大部份都很亲美,比如日本韩国这两个与台湾有类似背景的地方,就算他们有一天与美国交恶,顶多就是从美国之友会转到中国之友会;可是对台湾来说,即使大陆认为台湾是“地区”,但台湾现在不管蓝绿,最大的共识公约数是“中华民国在台湾/政治实体/主权独立“或许再加一条”宪法含盖大陆地区”。

可悲的是,台湾只要你敢对美国说不,那么,就准备成为共产中国的一部份,这恐怕是从以前自认为中国正统的国民党政权,一直到今天不管蓝绿,甚至是一般百姓都不能接受的事。

你问一般台湾民众「你喜欢美国吗?

」他们可能给你个未可置否的答案;再问「你喜欢大陆吗」答案恐怕也是未可置否;你如果非要问出一个结果「喜欢美国和大陆,你一定要选一个」答案恐怕会让你很沮丧,大部份人恐怕还是选美国。

我认识不少大学后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