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概论上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042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概论上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概论上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概论上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概论上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概论上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概论上复习提纲.docx

《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概论上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概论上复习提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概论上复习提纲.docx

毛泽东邓小平三个代表概论上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上)复习提纲目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特点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5、党的思想路线

6、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7、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理论体系

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首要问题

1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

1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性质

13、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最凶恶的敌人”

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15、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6、近代中国封建主义的特点及其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17、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因素

1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和发展规律

2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22、毛泽东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

2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意义

24、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5、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26、“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与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

27、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8、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工作中心的转移

29、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领导革命的基本经验

30、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1、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

32、“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方针

33、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34、国家资本主义

35、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

 

题型:

辩析题10道,每题5分,共50分;

简答题3道,共15分;

论述题第一道15分,第二道2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提出:

P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于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

他以我们党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经历的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初期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出现的右倾错误为鉴戒,深刻地指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这里,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并强调这是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共七大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巨大工作”。

形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开拓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大新的理论形态。

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因素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要素是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

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要素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内涵:

P3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涵义:

涵义之一,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能够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青睐,不是偶然的。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到洪秀全,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运用各种思想武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都没有能够解决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打开了中国救亡和发展的希望之门。

涵义之二,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是强调自己提供的不是教义,而是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指南,理论要联系实际,而且是因为中国社会状况包括阶级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多不同之处,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去研究解决。

因此,实践证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才能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面貌为之一新。

历史进程:

P5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学发展观

5.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重要意义:

P6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毫无疑问,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由于这三大理论成果是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而每一个阶段必然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在各个阶段所形成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肯定会有所侧重。

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这三大理论成果既然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就必然具有其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对外开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依靠力量、领导核心、执政党建设、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这个理论体系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既以其独创性地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特点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内容:

P21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如下四个不同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

主题和主线。

邓小平理论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个层次:

哲学基础。

邓小平理论有深厚的哲学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个层次:

核心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四个层次:

基本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围绕主题和主线有一整套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特色:

(1)自主发展的立场。

(2)辩证创新的思维。

(3)和外强中的导向。

(4)协调兼容的度量。

(5)求是务实的风格。

(6)改革开放的精神。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没有这条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就没有邓小平理论,也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首先要坚持他领导我们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邓小平理论精髓的原因: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邓小平在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丰富的理论内容中和诸多原理中,抓住最根本、最主要之点,即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晶的实事求是,并把实事求是看作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这样一种深刻的理论认识,不仅仅是作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种理解,而且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征,是对科学理论的本质认识。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开端,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迈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这是新时期历史的起点,同时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逻辑起点。

在这一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实践史和认识史,在实践和认识交相映辉的过程中,在历史和逻辑相互统一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邓小平理论无论哪部分内容都无不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其出发点和根本点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

5、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也叫认识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

历程:

我党历史上自觉地提出并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毛泽东。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出发,第一次阐述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中共七大和《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全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最早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尤其要掌握实事求是这个精髓。

他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和发展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978年他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并根据新的实践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内涵。

江泽民指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品格,是我们党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在新的历史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创新理论。

认识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作用

1、思想路线是根本观点,根本方法。

2、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基础。

3、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尤为重要。

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主导地位

第一,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加强调查研究。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重要的一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而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克服主观主义,最根本的就是必须进行调查研究。

第三,必须注重制度创新。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注重制度创新,靠制度的健全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供保证。

6、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无论空间距离的远近,信息的传递都实现了点对点的即时交流,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天下事。

资迅的及时互动交流,使远在偏僻的农业生产者也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在学习方面,通过网络远程教育,使求学者随时选择学习的时间,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工作方面,特别是政府部门推行网上办事方式,给予我们极大的方便,去掉了不必要的麻烦及节省大量时间。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作为拥有极强生命力和发展态势的信息网络化也不能例外。

伴随着电子网络的迅速扩张和网络社会的逐步崛起,传统的时空观念和生存体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即将到来的网络社会并非是一片纯净的天空,一个数字化的乐园,它可能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制度的解构、文化的消解、人格的分裂,并成为形形色色文明垃圾的衍生地,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温床。

所以作为新生代的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

在信息社会好好的发展自己。

正面

(1)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开放性、多元化,促进了人和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从独立性社会向群体型的转变

(2)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和交往方式影响巨大,并且,随着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社会的到来,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式、观念和意识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信息资源网络化对科技进步、全民教育、政治生活、环境保护和医疗保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负面

(1)产生了并将长期存在着许多影响未成年的一些犯罪行为

(2)合理的个人隐私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在信息网络化时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文化的输出与科技的垄断使发达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渗透和政治渗透的可能性与破坏性日益增大

(4)信息泛滥导致信息环境的污染

7、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生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有利的方面:

  第一,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集聚和优化配置效应。

第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工业化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在全球竞争中也有不利的一面。

主要体现在:

第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不掌握技术和战略竞争的主导权,在技术、信息、人才、资金、产业组织和结构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第二,我国还缺乏市场机制运作所必需的基础制度、能力和经验。

第三,我国只能接受和遵循现有的世界经济规则和标准,在一定时期内还缺乏规则制定修改的主导权。

可见,我们既存在着发展的良好机遇,又面临着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

(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

(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管理并实现管理创新的机遇

(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全球化的市场、资金、技术、人才及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在日益剧烈的国际竞争中,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增强,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加快,现代化进一步推进。

此外,经济全球化也推进了我国的政治改革,加速了民主化进程

挑战:

(1)对我国传统行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产生消极影响

(3)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同时也对我国的文化建设造成巨大冲击,我国面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反映资本主义特性的观念文化的侵袭

(5)对我国的企业和政府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及理论体系P23

1、与时俱进论,解决党思想路线问题;

2、历史方位论,解决党身在何处问题;

3、第一要务论,解决党做什么的问题;

4、改革创新论,解决党怎么做的问题;

5、执政为民论,解决党为谁做的问题;

6、从严治党论,解决党建的指导方针。

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31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首要问题

1.革命的首要问题:

分清敌友P46

2.毛泽东思想的首要问题: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3.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首要问题: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党?

5.科学发展观的首要问题:

为谁发展?

靠谁发展?

发展什么?

怎样发展?

1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贫穷落后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特点。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种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1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性质

社会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主要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三个方面的力量所构成。

革命的性质: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毛泽东指出,由于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13、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最凶恶的敌人

首先,因为帝国主义直接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其次,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反动势力,共同压迫中国人民。

再次,只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中华民族才能得到真正的独立,使得反对帝国主义是贯穿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项总任务。

自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就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大肆对中国进行侵略,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给中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割占中国大量领土,强迫中国开放全境,强租租界并使之成为“国中之国”。

在经济上,帝国主义控制、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等,获得多种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利用条件苛刻地贷款控制中国的财政收入;利用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获取高额利润,打击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存空间,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文化上,通过传教,办医院、学校、报纸和吸收留学生,实施文化侵略策略,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

所以中国人民把革命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现今社会上有许多人宣扬帝国主义侵华有功论,甚至高呼中国应该退回到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时代,还有的人认为,如果中国能成为殖民地一百年,中国早就进入了小康社会,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观点。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虽然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这种作用是客观上发生的,不是西方列强侵华的目的;而且这种客观作用也是有限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基本上是采取打击的态度的。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是贯穿始终的。

但由于各个阶段形式和主要斗争的对象不同,主要反对哪一个帝国主义也是不同的。

而且各个阶段反抗帝国主义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是针对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和压迫的形式不同而定的。

比如,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就以武装反抗的形式——抗日战争,这一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来反抗;当帝国主义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非武装的形式来侵略中国的时候,国内的反动势力就会与之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的革命就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如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以打击国内反动势力为手段,间接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

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产生

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逐步瓦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客观条件及可能。

中国社会自身也在酝酿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主观动力。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正在开展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大量赢利刺激了地主与商人们开展机器生产的欲望。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部分地主或商人开始引入大机器生产方式,以契约工人作为劳动力,投资与近代企业。

这样的企业具有基本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分散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有别于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这便是最早的民族资产阶级。

特点P68

15、农民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P68

农民不能成为领导阶级的原因:

农民阶级的狭隘性、保守性决定了它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16、近代中国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特点和关系

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封建主义紧密勾结在一起,帝国主义成了封建主义的靠山,封建主义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共同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总根源。

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因素

1、“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

一方面严厉打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无知与傲慢;另一方面给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一个寻求真理、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方向。

2、太平天国的革命道路

太平天国运动掀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高潮,揭开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启示:

第一,向西方学习,但不能照搬;第二,农民隐藏着巨大的革命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洋务运动的“救亡图存”

4、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维新运动的教训:

第一,想救亡,却不敢得罪帝国主义;第二,要变法,却不敢否定封建制度;第三,搞维新,却害怕民众,害怕革命。

5、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孙中山的革命理论:

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1、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文明的信仰发生了危机。

2、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3、十月革命的影响,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