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55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化学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环境化学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环境化学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环境化学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环境化学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练习题.docx

《环境化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化学练习题.docx

环境化学练习题

题型

一、名词解释(3×10)

2.光化学反应是指。

1、光化学烟雾

2、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

3、湿沉降

4、亨利定律

5、酚酞碱度和总碱度

二、填空题(1×20)

1.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即、、。

3.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的是来自太阳波长小于nm的紫外光。

4.大气中以气态形式存在的碳氢化合物的碳原子数主要有个,其他的碳氢化合物大部分以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5.由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硫氢化物是。

6.在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中,SO2变为SO3氧化反应主要靠滴

中及和的催化作用而加速完成。

7.水环境中交替颗粒的专属吸附是指。

8.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以归纳为三类:

、、。

9.有机物的水解作用,整个反应可表示为。

10.腐殖质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含有苯环、、和。

11.重金属污染物大部分以形态存在于水体。

12.光解作用的敏化光解是指。

13.土壤的活性酸度是指,潜在酸度是指。

14.腐殖质、粘土、砂土缓冲能力大小的顺序为。

15.土壤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土壤的来衡量。

16.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有,,

,。

17.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可分为、、、

和。

18.生物积累指的现象。

19.甲烷发酵必须在条件下。

产甲烷菌产生甲烷的主要途径如反应式、所示。

20.水俣病的致病性物质是甲基汞、和。

1.砷在pH4—7天然水体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

(1)H2AsO4-、HAsO42-

(2)H2AsO4-、H3AsO3

(3)HAsO42-、H3AsO3(4)H3AsO3、HAsO42-

2.光化学烟雾是一个链反应,链引发反应主要是

(1)丙烯氧化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

(2)HO2和RO2等促进了NO向NO2转化

(3)NO2的光解

(4)甲醛在光的照射下生成自由基

3.属于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的是

(1)NO3-、SO42-

(2)SO42-、Cl-

(3)SO42-、NH4+(4)SO42-、Na+

4.向某一含有碳酸的水体中加NaHCO3,则总酸度、CO2酸度

(1)增加、增加

(2)减少、不变

(3)减少、增加(4)增大、减少

5.天然水中具有显著胶体化学特性的微粒是

(1)石英

(2)长石(3)蒙脱石(4)以上三种都不是

6.在水体中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

(1)增大

(2)减少(3)不变(4)无法判断

7.有一个垂直湖水,pE随湖的深度增加将

(1)降低

(2)升高(3)不变(4)无法判断

8.下列属于土壤中主要氧化剂的是

(1)O2、NO3-、Ti(III)

(2)O2、SO42-、Fe(III)

(3)NO3-、Fe(III)、V(V)(4)O2、NO3-、Mn

9.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是

(1)吸附和扩散过程

(2)形成配合物和吸附过程

(3)扩散和质体流动过程(4)吸附和质体流动过程

10.下列有关DDT和六六六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1)DDT容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在温度较低时,DDT的降解速度较快。

(2)六六六容易溶于水,挥发性不大,能在土壤生物中积累。

(3)DDT不能通过光解途径降解

(4)六六六的蒸汽压比DDT大

11.降低pH值,水中沉积物重金属的释放量随之

(1)升高

(2)降低  (3)无影响(4)无法判断

12.水锰矿吸附水体中低浓度的碱金属离子,若水体中pH在等电点(ZPC)以上时,该吸附作用属于

(1)专属吸附

(2)表面吸附(3)离子交换吸附(4)以上均不是

13.有关DLVO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它适用于有化学专属吸附作用的电解质溶液中

(2)它适用于没有化学专属吸附作用的电解质溶液中

(3)DLVO理论仅仅把范德华吸引力作为作用因素

(4)DLVO理论把扩散双电层排斥力作为仅有的作用因素

14.下列属于土壤溶液中OH-离子的主要来源是

(1)CO32-、HCO3-盐类

(2)SO42-、CO32-

(3)Ca(HCO3)2(4)BaCO3

15.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1)双成分酶含有酶蛋白、辅基。

辅基同酶蛋白的结合松弛。

(2)脲酶是单成分酶。

(3)辅酶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4)同一辅酶只能结合一种酶蛋白。

16.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1)甲烷、H2O

(2)O3、CO

(3)甲烷、SO2(4)CO2、SO2

17.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主要靠

(1)范德华力

(2)氢键

(3)配位键(4)π键

三、解答题(5×4)

1.试述砷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及转化途径。

(8分)

2.论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8分)

3.试述有机配体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6分)

4.叙述水中镉、汞、铅、铬污染物的存在状态(6分)

5.水环境中颗粒物可以以那些方式进行聚集?

(5分)

6.试述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来源、分布、迁移及转化规律。

(9分)

7.试说明化学物质致突变、致癌和抑制酶活性的生物化学作用机理(6分)

1.何谓大气温度层结?

2.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有什么影响?

3.何谓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

如何用其判断大气稳定度?

4.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大气中有那些重要的吸光物质?

其吸光特征是什么?

6.太阳的发射光谱和地面测得的太阳光谱有何不同?

为什么?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

其来源如何?

8.大气中有哪些重要含氮化合物?

说明它们的天然和人为来源及对环境的污染。

9.叙述大气中的NO转化为NO2的各种途径。

10.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碳氢化合物?

它们可发生哪些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11.碳氢化合物参与的光化学反应对各种自由基的形成有什么贡献?

12.说明光化学烟雾现象,解释污染物与产物的日变化曲线,并说明光化学烟雾产物的性质与特征。

13.说明烃类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4.何谓有机物的反应活性?

如何将有机物按反应活性分类?

15.简述大气中SO2氧化的几种途径。

16.论述SO2液相氧化的重要性,并对各种催化氧化过程进行比较。

17.说明酸雨形成的原因。

18.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是什么?

19.论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20.什么是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

如何识别各种粒子模?

21.说明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以及污染物对大气颗粒物组成的影响。

22.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种类,存在状态以及危害性如何?

23.何谓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24.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

1.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2CO3*]、[HCO3-]、[CO32-]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2.请导出总酸度、CO2酸度、无机酸度、总碱度、酚酞碱度和苛性碱度的表达式作为总炭酸量和分布系数(α)的函数。

3.向某一含有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问:

①总酸度、②总碱度、③无机酸度、④酚酞碱度、⑤CO2酸度,是增加还、减少还是不变。

4.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mmol/L的水体重,若加入碳酸钠是其碱化,问需要加多少mmol/L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值上升至8.0。

若用NaOH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多少碱?

5.具有2.00×10-3mlo/L碱度的水,pH为7.00,请计算[H2CO3*]、[HCO3-]、[CO32-]和[OH-]的浓度各是多少?

([H+]=1.00×10-7mol/L,[HCO3-]=2.00×10-3mol/L,[CO32-]=9.38×10-7mol/L,[H2CO3*]=4.49×10-4mol/L)

6.若水又A,pH为7.5,其碱度为6.38mmol/L,水B的pH为9.0,碱度为0.80mmol/L,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值是多少?

(pH=7.58)

7.溶解1.00×10-4mol/L的Fe(NO3)3于1L具有防止发生固体Fe(OH)3沉淀作用所需最小[H+]浓度的水中,假设溶液重仅形成Fe(OH)2+和Fe(OH)2+而没有形成Fe2(OH)24+。

请计算平衡时[Fe3+]、[Fe(OH)2+]、[Fe(OH)2+]、[H+]和pH。

[Fe3+]=6.24×10-5mol/L,[Fe(OH)2+]=2.92×10-5mol/L,[Fe(OH)2+]=8.47×10-6mol/L,pH=2.72

8.请叙述水中主要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9.什么叫优先污染?

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包括哪几类?

10.请叙述天然水体存在哪几类颗粒物?

11.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作用?

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

12.请叙述氧化物表面吸附配合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与溶液中配合反应的区别。

13.用Langmuir方程描述悬浮物对溶质的吸附作用,假设溶液平衡浓度为3.00×10-3mol/L,溶液中每克悬浮物固体吸附溶质为0.5×10-3mol/L,当平衡浓度降至1.0×10-3mol/L时,每克吸附剂溶质为0.25×10-3mol/L,问每克吸附剂可以吸附溶质的限量是多少?

[1.0×10-3mol/(L.g)]

14.请说明胶体的凝聚和絮凝之间的区别。

15.请叙述水中颗粒物可以哪些方式进行聚集?

16.请叙述水环境中促成颗粒物絮凝的机理。

17.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请算出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已知CdS的溶度积为7.9×10-27)。

([Cd2+]6.8×10-20mol/L)

18.已知Fe3+与水反应生成的主要配合物及平衡常数如下:

Fe3++H2O==Fe(OH)2++H+lgK1=-2.16

Fe3++2H2O==Fe(OH)2-+2H+lgK2=-6.74

Fe(OH)3(s)==Fe3++3OH-lgKSO=-38

2Fe3++2H2O==Fe2(OH)24++2H+lgK=-2.91

请用pc-pH图表示Fe(OH)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

(p[Fe(OH)2+]=-1.84+2pH,p[Fe(OH)2-]=2.74+pH,p[Fe(OH)4-]=19-pH,p[Fe2(OH)24+]=2pH-5.1,p[Fe3+]=3pH-4)

19.已知Hg2++2H2O==2H++Hg(OH)20,lgK=-6.3。

溶液中存在[H+]、[OH-]、[Hg2+]、[Hg(OH)20]和[ClO4-]等形态,且忽略[Hg(OH)+]和离子强度效应,求1.0×10-5mol/L的[Hg(ClO4)2溶液在25℃时的pH。

(pH=4.7)

20.请叙述腐殖质的分类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21.在pH=7.0和[HCO3-]=1.25×10-3mol/L的介质中,HT2-与固体PbCO3(s)平衡,其反应如下:

PbCO3(s)+HT2-==PbT-+HCO3-K=4.06×10-2

问作为HT2-占NTA的分数。

(2.99%)

22.请叙述有机配体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23.什么是电子活度pE,以及它和pH的区别。

24.有一个垂直湖水,pE岁湖的深度增加将引起什么变化?

25.从湖水去除深层水,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