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大观楼游记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大观楼游记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大观楼游记作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大观楼游记作文
大观楼游记作文
【篇一:
峨嵋山游记】
峨嵋山游记
初游峨嵋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我大女儿廿五岁,三女儿才十八岁,二女儿
比她妹妹大五岁.她妈比我小三岁只有四十八岁.就这样的一家五口人,揣着六百元旅資去了四川峨嵋山.車抵山下的报國寺时.没趕上直接上山到接引殿的汽車.只坐上一辆开往山麓桂花场的车,从这里可以直接徒步登上万年寺.。
行在一处山脚下的仃車场,下了車,迎面是一条壁陡的石階小道,向上延伸入林木森森幽深的大山中.惯居都市的孩子们,那曾見过如此景境.几分欢欣,又几分惊奇.摒住声息,紧跟双亲俯身向上攀登.未几小女儿突然发現她妈妈,支溜溜快速向前,乐呵呵大笑起来:
哈哈!
看哪!
妈妈像山里竹鸡样的溜得真快,一时间了把大家都逗笑了,爽朗的笑声回盪在这寂静的山林里,显得格外的欢快!
又爬行了一阵子,出了林子,石径两侧出现已开垦过的庄稼地,地势也稍觉平坦,这时日光直照,又渴又累,再走好一阵子,上了一个小土岗,有一个无人的小草亭,停下来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续往前进,又走了好几里前面的一个山头林荫下岀现一座尼庵,庵左是三岔路口,如循左侧继往前进是经白龙洞前往清音阁的路.从三岔路口右边走向上的大道,可直达万年寺,于是我们不暇他顾直奔万年寺.此时走的是較舒缓的石阶大路,而我们反而放慢了脚步疲惫的前进着.太阳偏西时,终于到达万年寺.寺前路右有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碑,鎸有第一山三个大字蒼劲有力.寺前道路左侧有一棟,木瓦结構二层的客房楼,我们在二楼凭栏处租了一间客房,一家人住下,漱洗休息后,去寺里观光.寺的正前方是一座,其他寺庙罕見的,类似蒙古包样外形,砖石结構的无樑方殿。
殿内空间差不多被佔满了的是一座巨大的铜铸白象,象嘴的两侧各有三枝巨大象牙(共三对).弯弯翘起。
上面一尊普贤菩萨慈眉善目端坐象背的莲座上.方殿内侧四壁塑有数不清的小佛像,十分精美.。
寺外左前方不远处,有一清澈水塘,据说,是李白当年听琴处,而后该处蛙鸣声,不同于别处蛙鸣,皆如弹琴声一般.故被称之为弹琴蛙,说也奇怪,既使峨嵋山其他处,则皆无此蛙.。
本想当晚亲临其处实地听听.但却遗憾,头一贴枕便呼呼睡去.到底如何不得而知.翌晨餐罢,只好怏怏离去,沿寺右一条石板大路,继续向上前行.路虽較前好走,但却是行进在群峰逶迤的山嵴上,时需上上下下.大路两側树叢丰厚,視野中看不到有甚么崢嵘险境,心中坦然,安步前进,只觉着逾走逾高了.途经,息心所、初殿、华严顶,诸处.,一处更比一处更秀美。
当登至息心所时,我老伴突觉耳内鼓膜咚!
的一声膨起,才意识到我们已身临相当高处了.于是在息心所前休息一会儿,适应一下.这时所見的息心所,仅只是几间简陋木屋建築在己毁旧庙的石基上。
并无寺院规模,既使如此,屋柱上仍有楹联如:
万籁无声心自息,一身非我物同春倒也贴切易记。
.更使我惊奇,亲切的,是我偶而在此发现咱陕西现代书法家高峽书写的一副楹联.我虽不认识高峡,还是有一种外地遇乡亲的感觉。
.离开息心所继续前进,又不知走了多久.行经初殿,再登上华严顶,前方更有一座高峰扑面屏立,翘首遥望峰顶蒼翠林莽中隐现一座大寺庙那就是洗象池.我们高兴的疾步前进,视覚中似乎洗象池已在跟前了,走走复走走却依然
难以靠近,这时路左出现一处岔道这是到遇仙庵往仙峰寺,洪椿坪,清音阁下山的路.但我们
不顾,一心奔洗象池上山的路。
再向前,虽正面向上仰望洗象池,但脚下却只能先向坡下走,一直下到谷底,再向前走,迎面壁立一条几乎垂直向上陡削的石階险路,这就是钻天坡.过此才能到达洗象池.。
不待我振臂一呼,大家都奋勇向前.瞬间孩子们就已攀登得看不見了。
惭愧!
我手足并用形同狗熊,却仍落后于老伴.爬行好一陣,好端端的竟突然下起雨来,石湿苔滑,更添艰难.遥見前方路旁恰好有一小凉亭,急忙奔入避雨喘息.这时大女儿小雁捷足先登洗象池后,返身来接我们了,并买有雨具草鞋,我们才得以安抵洗象池.。
虽然如此,我们一家人都巳湿漉漉,落湯鸡一样,无心观光洗象池,急于先找住处.。
此时雨下的更大了,简直是泼瓢倾缸.。
从金顶上下山的人群;从伏虎寺,雷音寺,清音阁,九老洞,遇仙庵,一路上山的人群以及从万年寺上山来的人群(包括我们一家).同时间,都汇集到这洗象池寺中.一时间人满为患.大殿上神龛下,过道,走廊,山门内,房簷下,到处都是湿漉漉极待得到安歇的人们.又全靠小雁母女奔忙交涉,给了我们一间原为外宾设置现还空闲着的客房.。
安顿下来以后,环顾一下,房虽不大,置有双人床、单人床,各一张,被褥清洁舒服.一面板壁上还掛有字画,三面环窗,窗外是木栏回廊.廊下是好大一片带雨竹林,湿叶在窗内灯光相映下闪烁有光.再远处,黑邃难窥.我们虽然有幸,获此雅室安歇.可是谁也没能入睡.频频闪电忧如数十架闪光灯在一间斗室内频闪,令人不敢睁眼,蛮雷如炸,频频轰向屋顶,薄洋铁皮钉就的屋頂被震得哗啦啦!
响个不仃.还有狂暴的山風夾杂其中,不仃的吼啸而下,似欲摧毁这间居室.乘闪电光,起身看看,三姐妹挤做一团,蒙头而睡.她们的妈妈更是为操心孩子,通宵不安.随着風雷闪电轮番不仃擊击,更有暴雨倾盆而下,打在洋铁皮屋顶上,打在廊外竹林上,如千軍万马,奔蹄声,嘶喊声吼成一片,又如錢塘怒潮湧来,狂涛排山倒海,声势恐佈。
.就这样熬过一宵。
第二天雷电,狂風,暴雨,虽已仃止,,但仍还霪雨绵绵.听旁人说再往上就是闫王坡、七里坡,更陡更险,尤其雨天根本上不去。
再上就是雷洞坪,顾名思义,不觉胆寒肌憟。
之后才是接引殿,从接引殿攀登金顶更是艰难。
再想,如此恶劣易变天气,既使冒险登上金顶,仍绝对无缘得見云海,佛光,佛灯.及西方大雪山等诸景观.一家人在一起商量之后,于是决定留有余兴。
择路下山.整理好行装雨具旅游鞋,套上草鞋,一早就出发下山,连走带滑下了钻天坡,接着又再上坡,来到原先見到的岔路口,改走遇仙庵下山。
这时雨已仃止,出現淡淡的薄雾.
其实遇仙庵也只是建造在已毁旧庙原石基上的一间普通的木瓦房子.
当我们从屋角后转出来时,眼前显現的是一隻蹲在路边的大猴子,可憐巴巴的看着我们,可能一早没有吃的,饿了,似欲乞食,求点施捨.。
我的孩子们生性善良对小动物颇具爱心,由她们較比胆壮一点的大姐小雁,上前垃住猴子軟绵绵的小手给了牠几粿水果糖还有五香蚕豆.此时我拿出相机卡拍!
摄下了这一珍贵的瞬间.虽然当年只是120黑白胶卷又是较简易的老相机。
更加之在晨间薄雾中,但形影神情依然可辨.从而亲身見证了峨嵋山的猴子,绝非某些人讹说的那样
搶食物,翻背包,奪相机,伤人.又以讹传讹故造紧张。
更有恶意伤害猴子的。
也造成个别猴子的复仇心理,恶化生态和谐.这是极不应该的,应予释解.
从遇仙庵到仙峰寺以及九老洞这一带树木密茂,是猴子出没地带。
通常是先遇上一隻大而壮的老猴子这是警卫放哨的前锋,最后又是一隻大而壮的老猴子这是警卫放哨的后卫,之间散游的猴子统统是这一家族的猴群。
也正是在有猴群的这一段路上,是峨嵋山風景最隽秀的路段.从遇仙庵下来以后的这段路上,道路平坦,无需上下爬坡。
诸烽环立,层峦叠翠。
囬首一望,遇仙庵巳在云雾缭绕之中,一条古道穿云而上,埋入一片蒼翠葱葱之中不知所向了。
恰似一幅中国山水画。
但正确的说:
应该是,由于中国山水画師法自然,获得了真谛.我以前也曾粗淺的试着塗抹山水画,但只仿校传统技法和意境,始终不得要领。
如今仅囬头一瞥,巳是如飲醍醐,美不胜收了。
我们走在这条路上,就是人在画中走,画令人淘醉。
.一路上还不时遇到猴群.小猴自由嘻戏在路边树枝上,十分可爱,老猴在一边警戒,頗具威严。
起初,我的孩子们把糖果按颗粒直接递在猴子手里。
以后,猴子多时,有的小猴不敢近前,就一把把的撒过去,不久孩子们把自己还是在春节时,就己攒下的几包糖果撒光了。
猴子近前时,她们就向猴子示意,拍拍自己的空手,猴子还真能善解人意,友好的走开了。
有的甚至回头看看,似乎在说:
“谢谢!
”。
多么可爱的峨嵋山猴子呀!
当我们行至离仙峰寺不太远,在路边一座茶亭上休息时。
从我们刚走过的来路上,一群男女惊叫狂奔而来,气嘘咻咻的嚷道:
“猴子追来了?
?
!
”但在他(她)们身后,却并未見到有追来的猴子.。
事实究竟如何,不得而知,各自体会罢了.笑笑而己。
我们是当天凌晨从洗象池出发,遇仙庵下坡以后,道路横向,平坦好走,
也未下雨。
虽一路遇猴、恋景、休息,不少担搁。
行进还是很快。
三十多里路程不覚両三小时。
就到了仙峰寺。
时间还早正好趕路,不打算在此过多仃留,只在寺外路边一处临时搭起的飮食摊上,吃了己经嫌晚的早餐:
老爸是湖南人要辣不要醋,老妈是江苏人要醋不要辣,姐妹仨生长在陕西,老大,醋辣全要,老二,只要微酸,老三,可以微辣。
瞧这一家子!
竟把店家逗乐了。
大家也都笑起来。
气纷欢快!
吃罢起身走向下山的路口,路右有一条横向的岔道,通向就近的九老洞。
走了不到百米,就得下到谷底才能看到九老洞洞口。
我老俩口量力不行,只好站在山腰的横道上等待,让兴趣盎然、精力充沛的孩子们自己下去看。
此时大雾迷漫,一片白茫茫像似一张无际大的宣纸铺在眼前。
上面用淡墨绘就了几处仙山海礁。
那是大雾中时隐时現的几处山峰。
真是美妙巳极。
难以描述。
不多久她们都囬来了,一同走到下山路口拾级穿林而下。
不远处隐在树叢中看不見的山涧中有湍急的流水声,充耳可闻。
脚下云雾缭绕,需辨路而行。
正贴切山上某处的一副楹联:
“云中覓古径,雾里听流声”。
这是前人同样的真实体验。
又走了一両里,来到一段横行山腰的平路上。
洪椿坪逾来逾近了,不时还能遇到从山上急泄而下的水,从道路的上空飞跃到对侧。
人们只能侧身靠边从水下跑过。
再走几里,迎面来了一群男女“老外”,同样湿漉漉狼狽不堪的疾行而过。
老远还看到一个金髮碧眼的小夥,手中舞动一根手杖紧
紧追趕,口里高声叫喊:
“who’sstick!
”,“who’sstick!
”,想是他的某个同伴遗忘了手杖.他说的是英语想必来自欧美.(鉴于现今世界英语普及,或许不是).反正是来自同一“地球村”的,不论如何峨嵋山的魅力必将吸引圜宇游人.不久,我们终于到了洪椿坪.寺前山门外,寛敞的洋灰大道,路面下,被山洪掏去一大半,仅只洋灰路面空悬着。
行人只能侧身擦牆而过,甚是危险,不敢下視。
寺门旁有卖“雪魔”的,说是用高山野生魔芋做成的“魔芋豆腐”真正的“绿色食品!
”。
进得寺来楹联甚多。
尤其与昆明大观楼百字长联斉名的峨嵋山洪椿坪百字长联,早就吸引了我。
只是人多难以近前抄录。
只能踮足遥读一遍。
上联是说峨嵋山景,下联是说佛教故事。
我因短見淺识,只觉得不似大观楼长眹那样的内函深刻。
当然读者的素养和观感不同,不可妄议。
因没能抄录,早已记不得了。
仅记得上联开头一句∶“峩眉画不成,且到洪椿,看四壁蒼茫?
”,下联第一句“临済宗无恙,重提公案,数几个老辈?
”(可惜我对佛家典故无知,难明要义)。
可是另有几副短淺易记颇有教益的楹联,却被我牢记下了,数十年依然朗朗上口难忘。
如:
弥勒佛坐像前的楹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诸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
大殿后还有一尊如来立像,一手平托齐胸,一手下垂体侧。
其楹联是:
“但愿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般平”。
另还有一幅、现代书法家、诗人、佛学大師赵朴初撰、书的楹联:
“雨过千枝争滴翠”,“云飞群岭为摇青”。
至今都还记得。
可惜天雨不敢久留,匆匆下山。
起步就遇上九十九道拐。
所谓九十九道拐,就是石階道路在陡坡上,左右拐弯走向,有九十九拐.这是前人为上下陡坡时省力而开擗的.是否真的刚好九十九拐,无需证实了.古人常以“九”数表示最多最高的含义,我想在此也不例外,形容而
已.。
我们正在向下行走,突然前方“轟隆隆!
”山崩地裂样的一声震天巨响,惊得我们都仃下脚步瞪目四望,山下有人慌慌张张返身向回跑。
一边嚷着:
“前面山崩、塌方,泥石流断路,过不去了,囬头吧!
”。
路人之言怎能不看个究竟呢?
于是继续前迸,下到谷底便見一小小風雨木桥,桥上挤满惊慌失措的人群,我们从人中穿桥而过,前面已经终断的路上也全是人,再上前一看:
“呀!
?
?
”,原来泥石流冲断了前方的大路,形成一道宽约二三十米的壑沟,不时仍有大小山石滚下。
十分可怕。
我正在心里乱轰轰,犹豫不决时,突然看見我们的二女儿小厐已经站到壑沟对面去了,这一惊非同小可!
只見她妈不顾一切,首先飞身跃入壑沟内,向对侧奔去,我亦纵身跳入紧追她后。
大女儿小雁护着小妹妹小清也随后紧紧跟上。
当我老伴来在壑底时,一棵约一人抱粗的倒树横挡在她面前,从下面显然是钻不过去。
看她抬腿欲从上面越过,但确实太高,够不着,我趕紧在她身后托着她奋力一推,她就顺蹓的过去了。
我父女仨也顺利跟着跨越而过。
两侧观望的人群,欢呼声雷动,经久不息,我老伴奔至对沿时,从上面伸岀好多双不相识的、友好的、热情的手拉她上去,情景十分动人,这充分体现岀我们历史悠久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
我们一家人也都喜笑颜开,欢庆平安胜利。
事后,听小庞说:
她覌察好些人都已成功过去,而当
时滚石暂有仃顿,正是时机,如若失此,返囬山上更是艰难。
于是她机警的一边注視着上面滖石动静;一边飞快的奔到了对面。
小庞从小即称“博先生”,如此看来,的确“不凡”。
此时又下开了大雨,我们庆幸都己经平安过来了,没有被困住而为难。
在平坦的石板路上轻快前进着,全然不覚着头上正在下着大雨,脚下路边沟里流水横溢路面。
嘻嘻哈哈,谈惊论险,十分轻松。
不觉很快走过了黑龍江、一缐天,只是在黑龙江棧道上,雨中排排站照了一张合影。
终于到了清音阁打算从这里下到公路上乘車囬去。
清音阁也是峨媚山上一处游人交汇奌,从万年寺方向来的,从洪椿坪下来的,从伏虎寺经雷音寺过来的全汇集于此了。
山中的黑白二水汹湧奔腾而来也交汇于此,撞击在作为中流砥柱的牛心石上水花飞濺,声如雷吼,山谷囬荡。
我被那壮丽景观迷住了,蓦然想起咱陕西汉中褒河道上,当年曹操滚鞍落马,也見到如此急流飞溅的景象,亲手写下“滚雪”二字镌在河中巨石上,至今犹在。
(原物,“滚”字没写三奌水)正暇想中,猛然耳边听到有人在说:
“清音阁下面的公路被山洪冲断了,車己不通”。
我一下子被惊醒过来,当前怎么办。
清音阁留不下来,洪椿坪囬不去,万年寺下山归去,是被冲毁了的同一条公路。
看样子乘車已绝然无望了,只剩下一条必走的路,那就是爬坡上中峰寺,经雷音寺下山。
再经伏虎寺去报国寺。
这是背水一战,谁也不言巳在艰难险阻中走了四十多里的疲惫。
一家人亲密相携一鼓作气,再次奋力爬上另一陡坡,行经中峰寺以后,向前才是平坦的石板大道。
爬坡时眼看老伴十分吃力,无奈,只得走走歇歇,直到走在平路上才缓过氣来。
不久到了神水阁又称玉泉寺,山门外路边有一眼泉井,清沏甘甜,我们停下,就此吃了点东西继往前行。
一路上只稍有几处不多的石階,全是平坦的石板大路,但霪雨石滑,依然难走。
父女四人都曾先后摔倒过,唯老妈稳健例外,当她正在开我们的玩笑,一不小心,自己脚下一滑,也轻轻的跌滚在路边一大片平坦如茵的青草地上,不仅未受伤痛,身上连纤尘泥水也未沾上,虽惊无险,站起来周身看看,相視一笑,都乐开了。
再往前到了纯阳殿也是道家吕洞宾的行祠,在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嵋山上,展示了我国宗教间的容恰、和谐。
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又走了好久在雷音寺下一片林木中穿过。
开始向下走。
走至山脚下已是薄暮,隔着汹湧奔腾的虎溪,隐约可見对岸不远处的伏虎寺。
我们急步走至报国寺时已经天黑掌灯了。
从山上洗象池至山下报国寺;从黎明到暮黑,一直都在雨霾之中,一天连续坚持走了七十多里山路。
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一次奇跡和惊喜。
当晚,在报国寺下面虎溪对岸的一家民间客舍安顿下来。
孩子和我老伴过于疲惫,漱洗后很快睡了。
我虽也很累,但得一家人平安无恙,甚是兴奋,一时难以合眼。
静听门外虎溪中流水吼啸声,终于不知在何时也呼呼酣睡了。
翌晨起床,天已大亮,趕快去买了全家去嵋山县的公交車票。
吃过早点登車出发,一家人舒舒服服坐在了車箱内,凭着車窗。
看着公交車谨慎小心的紧靠一侧路边,缓缓开过被山洪冲刷成豁缺的公路。
我回首一瞥,峨媚山巳拉上云雾面紗,不复得見了。
只有横跨在公路上那座,上面书有“天下名山”四个大字的石牌坊,依依
【篇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高二年级期中作文讲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与众人一起前行是美好的,一个人孤独地跋涉更是珍贵的。
有的人从善如流,有的人同流合污,有的人孤独坚守着自我的信念,有的人跻身热闹的场所排遣藏在内心的寂寞……
人们走在各自的路上,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感悟。
根据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从整体构成来看,这则材料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指出了“与众人一起前行”或“孤独坚守自我”这两种前行的方式,对这两种方式作者的态度都是予以肯定的;第二部分内容采用对照方式,指出了各种不同的人生方式;第三部分承上总说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与感悟。
材料中的“路”、“风景”等意象都是用来喻指人生的,据此可知,材料的主旨在于思考人生的道路应该如何走。
写作时,需要考生对不同的道路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思考,从而写出自己在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上的个人感悟。
可以抓住“与众人前行”的真切体验,来表达自己人生的感悟。
也可以抓住“孤独跋涉的珍贵”,来思考什么是“孤独”的内在精髓。
也可比较形形色色的人生,凸显自己对于“与众人同行”,或者“孤独跋涉”的情趣与志趣。
只要不仅仅狭隘地将题目理解成一次旅程,能够深思怎样活出生命的个性,这样的立意都是正确的。
【作文示例】
不负流光不负己
于丹曾如此解释“辜负”:
这段时光着实从你身边流过,你却不曾与它有过关联。
这便是辜负。
年华流逝,岁月迁徙。
我们曾经许诺的沧海已成桑田,我们一起踏过的积雪已融化成草原。
这一路,或许与人相伴而行,相知相扶;或许独自远行,不觉寂寞。
而无论过程怎样,最终皆是硕果累累,不负这段流年,也不负自己的选择。
在布达拉宫里,他是班禅仓央嘉措,在拉萨街头,他却只是一个与常人无异的游荡之人。
一个人既可以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可以不假思索地忠于自己的内心。
雄伟的宫殿,万人的膜拜都不是他的追求,他愿脱去神的外衣,用情诗坚守自己的心中所向,他顺从自己,尘埃不能使青海湖蒙上灰暗,同样,社会的世俗抹不去他眼中的纯澈。
踏上西藏那片广袤的土地,仿佛至今都能感到情诗的美好节奏,听到传经筒奥妙而纯洁的声音。
那些动荡的岁月里,他没有辜负自己。
一直很羡慕的是席慕容。
一支画笔,一块画布,便能在玄武湖边画一个下午的荷花;一支铅笔,一窗月光,便能在书桌前写一夜的诗歌。
日复一日,画布越堆越厚,诗稿越来越多。
而世间那些晴朗的、落雨的日子,她都不曾辜负。
世事有两面,她却总能看到好的那一面。
浮华褪尽,她依旧站在那里,带着盈盈笑意。
曾读过林清玄的《清欢》,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他却去寻找内心的清欢。
他能一个人蹲在路边看石子,比看钻石还津津有味;他也能独自品尝深山野菜的清香,比任何美味佳肴都更诱人。
他悟禅道,修身养性,一壶乌龙,一把藤椅,便能消遣阳光。
容貌逐渐苍老,头发逐渐苍白,他依然从容淡定地把日子过得熠熠闪光。
他不辜负自己,便是对“清欢”最好的注解。
有人三五成群,嬉戏玩闹,走上旅途,去寻找世界上最美的景观。
1
有人背上行囊,走进沙漠,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即便黄沙埋骨也在所不辞。
的确,再少的背影,也能给沙漠一片背景,再小的个子,也能让历史吐出沉重的叹息。
幸与不幸,沉默还是爆发,皆不是一个人的定数,只是终于选择,不负内心。
月光如洗,顺道滑入杯盏,不多,不少,正好是这段流光。
至少不负流光,不负自己。
[点评]
本文作者抓住“孤独跋涉的珍贵”来立意,行文中以仓央嘉措、席慕容、林清玄的人生经历为例证,阐述了“孤独跋涉的珍贵”在于人的志趣。
这个立意是比较高的,它正确地揭示了命题中相关内容的含意。
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对读者是有比较深刻的启迪意义的。
当然文章如果能从名人的事例中拓展开来,联系生活的现实,作进一步地深入议论(如在当今浮躁、追求功利的生活现实中,怎样保持纯洁的志趣“孤独”的跋涉),那么文章主旨的揭示、对读者的启迪则会更突出。
何妨吟啸且徐行
面前是一条羊肠小道,河边有嫩柳似的青春模样,舒而未舒,柔梢披风,拂面拂颈拂裸露的肩膀。
而月光衣我以华裳,伴我在山下徐行……
当我再次踏月徐行时,有千千万万的人走着他们各自的路,那路上有痛苦,有欣喜,有形。
形色色的过客,有人萍水相逢颔首微笑,有人携手而行风雨同舟。
而在那结伴而行的人群中,必有人坚持自己原来的路,也有人偏离甚至反向而行。
君不见,写下云南大观楼长联的孙髯一生如同苦行僧一般,自饮自吟还自行,终身不仕,游遍祖国山水。
当著名文人阮芸台将其联中的“碧鸡”、“灵仪”、“缟素”等词改换以卫道,他一笑置之,引得世人称颂:
“阮烟袋(阮芸台)不通,萝卜韭菜葱。
擅改古人联,笑煞孙髯翁。
”可见,坚守自我信念可守得云开见月明。
君不见,世人只道西施是越国的恩人,却不想,若站在吴国的立场上而言,此女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红颜祸水。
别说我迂腐,西施忠于本国并没有错,错的是吴王夫差,明知温柔乡即是英雄冢,仍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心甘情愿地跳进这个美丽的陷阱,抑或是他从骨子里就瞧不起女子,刚愎自用,以为只不过是一个美人,当真能引得他亡了父辈留下的千秋功业吗?
况且勾践那厮早已称臣,又何须担心?
可我们知道,门外楼头,吴国终是亡了。
可见,坚持自我信念而不从善如流会滑向无底的深渊。
自己的方向和别人的方向,多数时候,我们无法如先知一样慧眼识途,选择最有利的那一条,那么面对途中风景,何妨吟啸且徐行?
边走边看,慢慢地,自会做出无愧无悔的抉择。
孤独徐行,还须耐得住寂寞,不过好在我有月色相伴,微风轻扶。
当陈白露用舞会美酒浇灌内心隐藏的寂寞时,河南一所大学的几个男生在宿舍里织毛衣,两年间,他们利用空闲时间织成三百多件毛衣,为山区儿童覆上了冬日里的温暖。
我想说,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
只要对得起自己,无数艰辛跋涉的空暇时光,我们可以为他人多做一些事情,笑容和道谢之语会渐渐把寂寞挤走。
徐行,并不代表我们蹉跎岁月,而是让生命在坚守中达到饱和,把人生的诗意一缕缕挑高。
而今,面对百日的年轻战场,何妨吟啸且徐行,山头晚照相迎,谁怕?
一蓑烟雨任我潇洒一搏!
[点评]
本文作者正确理解了材料的内涵,围绕“怎样走人生之路”这一材料的核心命题,表达了“孤独中徐行”的观点。
这篇文章的最大出彩处在于作者不仅表达了要坚持在“孤独中徐行”的观点,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指出了怎样在“孤独中徐行”的方法,让读者明晰了怎样去走人生之路的问题,这也是作者构思的精妙、不同于他人的新颖之处。
从全文来看,作者视野比较开2
阔,表达流畅自然,语言庄谐结合,多处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如开头段、结尾段,这些也体现出了作者比较深厚的写作功底。
烟雨平生
三月的桃李总不言,万般的姹紫嫣红浸润在细细密密的烟雨中。
风扬起散落的尘埃,从湿了梧桐的细雨中,淡淡印出一个清浅的女子,在远方眺望。
每每欣赏一出出戏,无论伤情,无论欢欣,内心总有湿润的烟雨在飘荡,总有一句话重复着将所有的空隙都填满。
那里曾经有一个戏子永驻,曾经有一个戏子用她的青春容颜在烟雨漫漫的季节踏出了一条浅浅的路,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戏子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塑造他人的替代品,她亦是,我的邻居。
戏台上的浓妆艳抹总不过是暂时而已,点绛唇,描浓眉,为的也不过是用自己的足尖踩上他人已铺好的道路,为的也不过是在万般旖旎的灯光下替他人肝肠寸断而已。
她是卑微的象征,也是脆弱的象征,只因她有了一个名称叫戏子,但我总失神地看着她的背影,那么坚硬,那么挺拔,放佛能划破烟雨,敲开远房的门。
清晨的雾像烟尘一样淡薄,荡漾在空气中,吐出一股湿润而新鲜的气息,载着她的歌声,攀爬在小村弄堂的屋檐上。
戏子的歌喉是四月里明媚的春日,亮丽美艳,竟能激起内心懒散睡觉的困倦之意。
烟雨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落在她看似柔弱的身躯上,又仿佛将他裹进了云雾里,让这歌声成为天外飞来的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
唱罢歌谣又吟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