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实录.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实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神奇壮观的画面。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导入
1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第一组课文,感受祖国的自然风光。
【课件】看,这是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展示了独特的南国风光,还有绚丽多变的《火烧云》。
师:
这是哪儿?
生:
钱塘江大潮师:
没错!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看老师写课题。
“潮”是左中右结构,每个部件要窄一些,注意谦让。
请大家摆正姿势,在自主学习单上工工整整写两个。
(提示:
注意头正身直)2师:
写字来不得半点马虎。
对照屏幕,自己评价,宽窄协调得一颗星,字形紧凑再得一颗星。
得两颗星的请举手。
很好!
3、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师:
课前,同学们借助自主学习单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
(1)师:
谁先来?
(一生读)师:
很有节奏感。
点红(人声鼎沸)“人声鼎沸”怎样理解?
生:
就是说明人多声音大,很乱。
师:
这是你的理解。
这个词语出自(课件)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文中写道:
“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人声鼎沸就是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再读这个词。
(生齐读)
师:
这些词都是描写谁的?
生:
观潮的人们。
师:
没错,你很善于思考。
闷雷滚动、齐头并进、山崩地裂、浩浩荡荡、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2)这组,谁来读?
指名读。
师:
(点红)“闷”和“号”两个多音字也读准了,预习效果真不错!
这些词又是描写谁的?
生:
大潮。
师:
(点课件),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
生:
红色词语写的是潮水的声音,黑色词语写的是潮水的样子。
师:
预习很充分。
你看,同一种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
2、词语掌握得不错。
课文读得怎么样,老师来检查一下。
(1)通过读课文,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
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神奇了。
(你能用心感受)
生:
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
(你有欣赏美的眼光)师:
文中就有一句话精炼地概括了它的特点,快速找一找画下来,请你说。
(出示课件)找得真准!
谁能读成一个关键词?
(点红课件)同学们真会读书,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又把一句话读成一个关键词,了不起。
老师写下来,你也把它圈起来。
师:
咦(课件)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
不一样。
“观潮”的“观”是“看”,“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
师:
非常正确。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一样的。
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3)师:
第二个问题:
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生:
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来之后。
(课件)
师: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
(板书:
写作有序)。
在这三部分内容中,你觉得哪部分展示的钱塘江大潮最壮美?
(潮来时)
三、关注表达,体验壮观
师:
接下来,让我们先走进潮来之时。
(课件)
1、出示学习提示【找生读】
(1)静心读3、4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明白了吗?
开始吧!
【有的同学们一边勾画,一边做批注,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
2.交流互动。
师:
(出示3、4段)我们来交流。
(1)想象画面读书
师:
午后一点左右,生接读(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用“闷雷滚动”形容潮水的声音,非常形象!
这时江面上
生1接读:
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师:
过了一会儿生2接读: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
“白线”指的是什么?
生:
白色的水花。
师:
宋朝诗人杨万里,曾把这“白线”比作钱塘江上的一条白玉腰带。
他这样写道:
(课件,生读)“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带着这样的理解,再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师:
“人群又沸腾起来。
”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
人们跳着,叫着,挥舞着手。
生:
有的喊:
“噢!
”有的喊:
“快看,潮来啦!
师:
想象画面来读书,文章就更生动了,让我们想象着画面读好这个句子。
(课件)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潮水的气势越来越大,此时,人们的心情?
生:
越来越激动。
师:
再近些。
生1(接读)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
”
师:
同学们,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呀。
有什么感受?
生:
太高了,太壮观了。
师:
谁能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真是气势非凡!
)请坐。
我们一起读。
(2)体会突出特点
师:
“浪潮越来越近,
生接读: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师:
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师:
老师也特别喜欢。
通过分号(变色)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排比句,前后两个分句分别从两方面写了大潮,哪两个方面?
生:
前一个分句抓住了潮水的形态来写,后一个分句是从声音来写。
师:
你的理解很深刻。
师:
从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
生:
比喻夸张
师:
哪句是比喻?
哪句是夸张?
(生答)
“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大潮()的特点。
“天崩地裂”“大地被震得颤动起来”写出了潮水()的特点。
比喻和夸张中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我们来看。
先自己试着填一填。
(出示)
“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大潮(汹涌澎湃)的特点。
“天崩地裂”“大地被震得颤动起来”写出了潮水(声势浩大)的特点。
生:
把潮水比作千万匹战马,我感觉气势很庞大。
后一个分句说潮水的声音大,让我感觉到快要把耳朵震聋了,气势雄伟。
师:
课件:
师: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夸张,突出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变化特点来写,也是文章的一大特点。
(你也在句子旁边)板书:
突出特点
师:
这样的气势,何其观!
让我们想象画面一起读!
(3)关注写作顺序
(1)师:
我们回过头来,把潮来时的过程进行梳理。
谁先来?
(课件)
a潮声:
隆隆的响声——响声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
b潮头:
白线——白色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c潮势:
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用心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向我们描写潮水的变化的?
生:
时间顺序。
师:
(点红词语)这几个词语提示了时间的变化。
(点红)还有吗?
(点蓝表示远近的词语)
生:
从远到近的顺序。
师:
是的,作者就是这样按时间顺序和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描写,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写。
(2)师:
精彩的句子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女生读红色部分,男生读黑色部分。
(师生配乐齐读)
师:
美的景色总让人沉醉其中。
谁来尝试?
这么多同学,不如我们一起吧(课件背诵填空)短短的时间,就能熟记于心,老师为你点赞。
掌声送给自己!
5、自学潮来之前和潮来之后
(1)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作者按照顺序,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学得很好。
接下来,请大家自学2和5自然段,并完成表格。
时间
江面上的景物
观潮的人们
我的发现
潮来前
(2)汇报。
师:
通过表格看一目了然,潮来前的描写了哪几处景物?
生:
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几座小山
师: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
很美丽。
生2:
安静。
师:
哪些地方给你这样的感受?
可以读句子(点红句子)
生1:
雨后的阳光……笼罩着薄雾(点红句子)生2:
……若隐若现。
(点红)
师:
如果我们把潮来时看做动态的澎湃美,那么潮来前就是一种静态的朦胧美!
(点课件)这就叫动静结合(板书)动静结合
师:
此时的人们(出示句子接读)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呀?
生1:
着急。
生2:
渴望。
师:
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这就叫翘首以盼。
(齐读词语“翘首以盼”)。
同学们,我们一起满怀期待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生:
读句子。
)
B师(出示表格和课文):
时间
潮势
潮声
我的发现
潮来后
师:
当大潮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接读最后一段句子。
)过了好久,接读(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生:
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生:
真是太奇特了……师: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被他的奇特壮观所折服。
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在《南华经》这样记载(课件):
“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
”
宋代诗人苏轼,(课件)曾这样感叹: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苏轼)。
明代学者王在晋(课件)这样说: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
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写下诗句: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师:
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齐读课文第一句)
师:
我们又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课文第一句)
6、海宁市一直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要求将钱塘江大潮列为世界遗产。
为了进一步提升知名度,我们给钱塘江大潮写一份广告语吧!
(练习)师:
可以交流了吗?
生1:
钱塘江大潮,让我心飞翔!
师:
很有创意。
生2:
莫愁旅游无地去,钱江大潮等你来。
师:
精彩极了,活用古诗词,真是神来之笔!
生3:
钱塘江大潮美丽壮观,八月十八等你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生4:
钱塘江大潮是不可缺少的景观,值得观赏!
(让人很期待)
四、拓展阅读
1师:
同学们,我们关注文章的表达,体验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接下来,让走进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
出示学习提示(课件):
快速默读《海上日出》,在描写精彩的地方做批注。
2、交流。
(1)师:
通过读课文,我们清晰地看到,文章的写作顺序?
生: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也就是时间顺序。
(2)海上日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
美丽生:
漂亮
师:
文中也有一句话概括了它的特点,谁找到了?
生: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究竟“齐”在哪儿?
让我们先走进日出前。
师:
日出前写了哪些内容?
生:
周围的环境、
师:
也就是天空的变化(点红句子)从“天还是一片浅蓝”——“出现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师:
关注第3自然段,日出时从哪几方面来写?
生:
作者写了太阳的颜色、亮光和形态。
师:
是的,也是抓住了日出的变化特点来写的。
(点课件)
你看:
“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太阳的形态,多么有趣。
题目
时间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的
写作方法
《海上日出》
日出前
天空
时间顺序
抓住特点
日出时
颜色、亮光、形态
日出后
光芒
师:
日出后,分两种情况进行描写,有一个词给了我们提示?
生:
有时候
师:
这部分从哪方面来写的?
生:
太阳的光芒
师:
日出后,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多么奇特,难怪最后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齐读: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师:
你看,巴金先生也是按照顺序来观察、突出特点来描写,这和我们的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总结:
抓住特点,书写景观
师:
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位魔术师(课件),广袤的草原、飞溅的瀑布、巍巍蒙山,滔滔沂河,奇花异木,风起云涌,还有许多奇观异景等着我们去发现!
课下,用这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处你眼中的风景,并阅读《三峡之秋》《海行杂记》。
最后,老师想送给你们两句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