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640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17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巷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巷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巷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巷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巷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巷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巷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巷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巷道施工组织设计.docx

巷道施工组织设计

.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1、本施工设计执行如下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1)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及标准

1)《中华人们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6)《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7)《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8)《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9)《煤矿井巷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2)

10)《煤矿测量规程》(能源煤总[1989]25号)

1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2)《煤炭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与评级办法》

(煤规字[1999]第34号)

(2)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规程及规定

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0)

2)《建筑机械使用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

.

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2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

1)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设计“S1279Ⅱ-125-1”的《陕西省府谷县沙沟岔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工程520101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平、剖、断面图及工程量表》。

2)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府谷县沙沟岔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3)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勘察研究院131队《陕西省府谷县沙沟岔煤矿勘探地质报告》

第二节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编制的指导思想

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大纲的指导思想是:

贯彻执行国家及本行业部门有关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本公司的施工能力和技术经验,提高矿山建设的综合效益,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及工程进度。

本着工期短、效率高、质量优、效益好的原则,建设该项工程。

我公司经过多年的运行,确保工程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每道工序处于受控状态,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1)切实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建设经济政策及现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

.

(2)方案选择经过了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本着可行、可靠,有成功经验,以实现快速、优质、安全、高效。

(3)施工采用机械化配套作业线,配套装备是成熟的,同时配件来源充足可靠,以提高机械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4)对工程施工按项目进行管理,配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和管理干部,组织精干和善打硬仗的队伍,尽量减少环节,实现高效运行机制。

(5)贯彻ISO9001:

2000质量保证体系,针对本工程项目建立可操作性强,运行效率高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采取强有力的组织措施,确保优质工程目标的实现。

(6)工程进度指标的确定,一是要有国内先进水平,二是本公司能确保实现并且有一定潜力可挖的水平。

三是本公司已经施工的井巷工程项目综合平均进度。

(7)狠抓关键工程安全、质量及施工管理,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物力,尽可能缩短工期,确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520101综采工作巷道掘进工期的完成。

(8)积极合理地推广和采用国内外行之有效地先进技术和先进施工组织管理经验,积极推行技术进步,尽可能降低业主成本和施工成本。

2、编制的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严格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

.

确定施工方案。

在安全措施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2)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

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施工中加强标准化管理,控制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3)方案优化的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对巷道掘进、支护等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择最佳方案。

(4)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合同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合理的、周密的施工方案,采用信息化技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建设方要求。

(5)科学配置的原则

根据本合同段的工期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科学配置,选派熟悉煤矿矿山巷道施工特点并有多年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选择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设备,确保流动资金的周转使用。

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设备的科学配置。

(6)技术进步的原则

积极合理的推广和采用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施工组织管.

.

理经验,积极推行技术进步,尽可能降低业主成本和施工成本。

(7)以人为本的原则

执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凡事首先考虑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员工的身体健康,来制定各种施工方案。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陕西省府谷县沙沟岔煤矿是府谷县的国有煤矿。

沙沟岔井田位于神府矿区东部新民开采区,地处府谷县新民镇沙沟岔村,东距府谷县城35km,西距神木县53km,“神朔”铁路及府店一级公路从井田南缘通过,与矿井配套建设的新城川煤炭集装站已投入运营,矿井交通及原煤外运条件十分优越。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1、本掘进区内煤层较稳定。

2、地温:

根据原矿井下调查,地温无异常现象。

3、地压:

根据原矿井下调查,地压无异常现象。

第三节地质构造

-2-2-2煤南翼回55煤南翼辅助运输大巷、5煤南翼带式输送机大巷及根据

风大巷的掘进情况来看,本巷经过区域无地质构造。

第四节水文地质

沙沟岔井田位于神府矿区新民区的东北部,地貌单元属黄土沟壑区,.

.

梁窄沟密,植被稀少,在沟坡背风面常有风沙堆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一)含(隔)水层(组)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岩性、分布范围、富(透)水性,可将区内地下水分为第四系全新统孔隙弱富水含水层、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孔隙极弱富水含水层、新近系保德组红土隔水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碎屑岩类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组、烧变岩裂隙弱富水含水层、侏罗系下统富县组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组及三迭系上统延长群基底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等七个含、隔水层(组),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孔隙弱富水含水层(Q4)

.

.

表1-3-2煤质分析结果统计表

煤层号

水份(%)(Mad)

灰分产率级别(Ad)

挥发份(%)(Vdaf)

发热量Qnet.v.d(MJ/Kg)

全硫含量级别(St.d)

磷含量别级

焦油产率级别(Td)

抗碎强度级别

煤灰熔融

性级别(ST)

煤类

上-24

8.09

特低灰

高挥发分

29.87

特低硫

特低磷

富油煤

高强度

较低软化温度灰

长焰煤41号

-3上-14

5.85

特低灰

高挥发分

29.50

特低硫

特低磷

富油煤

高强度

中等软化温度灰

不粘煤31号为主,次为长焰41号煤

-3上4

8.02

特低灰

中高挥发分

29.79

特低硫

低磷

富油煤

高强度

较低软化温度灰

号为主,次为不粘长焰煤41煤号31

-34

7.62

特低灰

中高挥发分

29.87

特低硫

低磷

富油煤

高强度

较低软化温度灰

号为主,次为长焰不粘煤31煤41号

-15

7.26

低灰

中高挥发分

27.47

特低硫

低磷

富油煤

高强度

较低~高软化温度灰

不粘煤31号为主,次为长焰41煤号

-2上5

7.30

低灰

高挥发分

29.21

特低硫

中磷

富油煤

高强度

中等软化温度灰

号为主,次为不粘长焰煤41煤号31

-25

6.82

低灰

中高挥发分

28.99

特低硫

中磷

富油煤

高强度

较低软化温度灰

号为主,次为不粘41长焰煤煤31号

.

.

多分布于梁顶及山坡的背风面,多为固定的沙丘,河流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各沟谷河床及河流阶地和漫滩地段,含水层为现代风成沙、坡积物、河流冲洪积物。

其赋存条件及富水性受地貌和岩性条件的控制,分布范围有限,该层厚度5.12~5.41m,含水层一般厚0~3.52m,水位埋深差异较大,漫滩水位一般在1.00~2.00m。

阶地水位一般2.00~3.00m,富水性较差,且在平面上差异较大。

矿化度0.339~0.771g/L,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各支流汇集的泉水渗入,因而其与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并存在着互补关系。

区内共出露泉点2个,流量0.014~0.022L/s,为一弱富水含水层。

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孔隙极弱富水含水层(Q2+3)

广布于全区梁顶及山坡上,厚度差异较大,地貌形态为窄狭的深谷和冲沟。

厚度为4.40~77.20m,平均18.84m,梁峁区较厚,山坡较薄。

岩性为浅黄色亚砂土、亚粘土,水位埋藏较深,含水微弱,仅在低缓的梁岗区含水,储水条件差。

区内q04号泉流量为0.8l/s,J10号民井水化学类型为HCO-Ca·Mg型,矿化度1.29g/L,属极弱富水含水层。

3.新近系保德组红土隔水层(N2b)

主要出露于区内各沟谷上游两侧或大面积分布于山顶及分水岭,厚度9.00~73.97m,平均32.16m左右,岩性为浅红色、棕红色砂质粘土、亚粘土,夹十多层钙质结核层,底部常有3~5m的底砾岩。

粘土呈块状,无层理,质地均一,较致密,偶在钙质胶结层有泉水出露,是较好的隔水层。

.

.

4.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碎屑岩类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组(J2y)

该层分布面积较大,广泛出露于区内各沟谷两侧,勘探区内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为本区含煤地层,因受构造影响及后期冲刷剥蚀作用,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度在35.24~241.18m之间。

为内陆浅水湖泊三角洲相碎屑沉积,岩性主要由浅灰色各粒级长石石英砂岩及泥岩和煤层组成。

露头区裂隙较为发育。

出露泉点较多,深埋区裂隙发育很弱。

各可采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其上部的中、细粒砂岩,受沉积环境影响,砂体厚度无论沿走向或倾向均变化较大,致使含水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该组按岩层层序和含水特征,可分为三个含水层组,各含水层间由于泥岩及煤层的阻隔,使得整个延安组形成一个复合含水层组。

①延安组第三段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J2y3)

主要出露黑石岩沟的沟道两侧较高处,出露面积较少。

为4-2上号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一套湖湾三角洲沉积。

上部岩性以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

下部岩性以巨厚层状、厚层状中粒砂岩为主,具有大型板状层理、收敛状交错层理。

岩石结构致密,泥质含量高,裂隙发育较弱,厚度3.04~62.17m,平均32.86m。

含水层主要为基岩裂隙风化带和4-2上煤层顶板砂岩。

由于受地貌条件的控制,汇水面积差异较大,因而其富水性在平面上均一性极差,钻孔钻进时常发生漏水现象。

地面共出露泉点7个,流量0.014~1.48L/s,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Na型,矿化度0.38~0.51g/L,为一极弱富水含水层。

.

.

②延安组第二段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J2y2)

出露于沙沟岔沟、龙王庙沟一带的河道及沟坡,岩性以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为主,细粒砂岩次之。

沉积环境为淺湖、湖湾相。

一般厚度8.36~113.88m,平均厚度84.33m。

含水层主要为4号煤组顶板砂岩及5-1号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

本段中上部粉、细粒砂岩中变形、水平、波状层理发育。

局部裂隙十分发育,在钻孔钻进中常出现漏水现象。

据区内S5、S25水文孔抽水资料可知:

单位涌水量q=0.0076~0.0088L/s·m,K=0.011~0.013m/d;水化学类型HCO3-Ca·Mg·Na型,矿化度0.45~0.62g/L,为一极弱富水含水层。

③延安组第一段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J2y1)

在井田东南部的沙沟岔沟河床及其两侧陡坎出露,大部分被覆盖,该段厚度69.39~121.26m,平均厚度87.75m。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板状交错层理。

裂隙较发育,岩芯较整状。

据区内S5号水文孔抽水试验成果q=0.0019L/s·m,K=0.0019m/d,水化学类型HCO3-Mg·Na·Ca型,矿化度0.45g/L,为一极弱富水含水层。

5.烧变岩裂隙弱富水含水层

井田内烧变岩主要呈带状断续分布于较大沟谷两岸,由于4-2上煤层的自燃,使得顶板岩层受烘烤后产生变形,改变了原有的力学性质,加之下伏煤层自燃后形成大量空间而使烧变岩悬空,在自垂应力作用下坍塌破碎,产生了大量密集裂隙,成为地下水良好的储运通道。

但因烧变岩位置基本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的半坡地带,.

.

这种特有的梁峁地形极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储存。

另一方面煤自燃的程度又与地表覆盖状况及所处地貌位置相关,造成烧变岩的发育呈不连续的带状产出,发育面有限,总储水量受到限制,虽然烧变岩有相当数量的储水空间,但基本属于疏干状态,仅在地形低洼处有少量潜水积存,属弱富水含水层。

6.侏罗系下统富县组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J1f)

在区内无出露,据钻孔揭露,岩性由灰白色的细粒砂岩及灰黑色的薄层泥岩、粉砂岩组成,泥、钙质胶结,一般厚度5.60~42.14m,平均18.15m。

根据区域有关水文钻孔抽水资料表明,该层段富水性弱,水质差,矿化度高,为一极弱富水含水层。

7.三迭系上统延长组基底裂隙极弱富水含水层(T3y)

该组地层地表无出露,为勘探区侏罗系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仅在钻孔中见到其顶部地层。

岩性为灰绿色巨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以块状层理为主,裂隙不甚发育。

据区域有关水文钻孔抽水资料表明,该层段富水性弱、水质差,矿化度高,为一极弱富水含水层。

(二)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本矿井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

由于采煤引起的上覆岩石的移动,冒落冒裂带发育,致使矿井突水溃沙,严重影响安全生产。

对本井田而言,充水通道主要为煤层采空形成冒落冒裂导水裂隙。

本井田属多煤层开采矿井,主要可采煤层为4-3﹑5-2-2-3-3-1-2上等煤层仅为局部可采煤层。

据54两层,而4上、、4上、、5.

.

-3-2煤45﹑《陕西省府谷县沙沟岔煤矿勘探地质报告》相关资料,对层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下表1-3-3。

-3煤层时大部分地段导水裂隙带直达地面,使4计算结果表明:

开采地表水和浅部地下潜水直接补给矿坑采区,会增大矿坑涌水量,必-2号煤时,导水裂隙然引起地表不均匀沉降等工程地质现象;开采5-3号煤底板,不会引起矿坑涌水量加大,造成地表不均带不能达到4匀沉降等工程地质现象的可能性较小。

.

.

-3-2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统计表51-3-34﹑表

孔号

松散层厚度(m)

-34煤层

-2煤层5

上覆基岩厚度(m)

煤厚(m)

冒落带高度(m)

导水裂隙带高度(m)

上覆基岩厚度(m)

煤厚(m)

冒落带高度(m)

导水裂隙(m)带高度

S1

129.20

76.55

2.30

9.20

37.49

151.05

2.95

11.80

46.65

S2

67.55

56.85

4.20

16.80

64.25

136.90

2.45

9.80

39.61

S3

4.14

62.91

2.05

8.20

33.97

S4

86.40

95.05

2.35

9.40

38.20

174.25

3.15

12.60

49.47

S5

85.80

64.80

4.40

17.60

67.07

142.60

3.00

12.00

49.35

S6

92.49

46.31

4.30

17.20

65.66

128.46

2.80

11.20

44.54

S7

86.40

52.05

4.20

16.80

64.25

132.70

2.55

10.20

41.02

S8

90.00

40.10

4.10

16.40

62.84

120.60

2.90

11.60

45.95

S9

53.80

42.20

4.10

16.40

62.84

123.75

2.55

10.20

41.02

S10

96.01

70.54

4.35

17.40

66.36

150.89

2.80

11.20

44.54

S11

77.00

58.20

3.90

15.60

60.03

142.35

3.30

13.20

51.58

S12

90.68

32.12

4.30

17.20

65.66

117.37

3.00

12.00

47.35

S13

76.00

26.70

4.30

17.20

65.66

104.80

2.95

11.80

46.65

S14

52.80

90.15

4.10

16.40

62.84

171.95

3.20

12.80

50.17

S15

50.14

71.36

3.50

14.00

54.40

156.41

3.05

12.20

48.06

S16

62.05

50.20

4.05

16.20

62.14

131.90

3.05

12.20

48.06

S17

1.20

5.05

4.00

16.00

61.43

86.85

3.30

13.20

51.58

S18

0

66.15

3.05

12.20

48.06

S19

68.99

17.87

4.20

16.80

64.25

97.21

3.20

12.80

50.17

S20

94.32

59.53

3.95

15.80

60.73

141.53

3.05

12.20

48.06

S21

2.00

8.10

4.15

16.60

63.55

91.20

3.10

12.40

48.76

S22

11.55

104.95

3.05

12.20

48.06

S23

93.30

56.30

4.45

17.80

67.78

134.45

3.25

13.00

50.87

S24

82.00

69.30

3.70

14.80

57.21

149.35

3.20

12.80

50.17

S25

75.80

64.30

3.90

15.60

60.03

142.35

3.05

12.20

48.06

S26

81.31

54.24

4.45

17.80

67.78

132.29

3.20

12.80

50.17

S27

54.42

50.88

3.50

14.00

54.40

130.23

3.05

12.20

48.06

S28

48.82

47.88

0.35

1.40

10.03

128.03

3.05

12.20

48.06

S29

91.26

61.99

4.15

16.60

63.55

141.24

3.70

14.80

57.21

S30

109.30

43.95

4.45

17.80

67.78

124.25

4.40

17.60

67.07

S31

36.23

45.22

4.35

17.40

66.36

S32

47.61

33.94

4.10

16.40

62.84

S33

1.80

6.30

4.60

18.40

69.89

S34

60.12

32.82

4.22

16.88

64.54

S35

33.38

52.67

4.40

17.60

67.07

S36

16.80

S37

9.75

28.25

3.90

15.60

60.03

平均

60.01

48.84

3.92

15.67

60.27

127.30

3.05

12.19

48.08

.

.

(三)水文地质类型及矿井涌水量

根据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裂隙发育程度及富﹑导水性和补给条件综合分析,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补给来源有限,各含水层水量一般较弱,主要充水含水层为裂隙含水层。

地下水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故本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应划分为二类一型,即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的矿床。

井田勘探报告利用“大井法”和“比拟法”两种方法对先期开采地段进行了涌水量预算,结果基本相同。

报告采取大井法计算之值,取Q正常=3407.85m3/d(142m3/h)为矿井正常涌水量,取1.5倍的安全系数,计算Q最大=5111.78m3/d(213m3/h)为矿井最大涌水量。

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属简单类,在掘进过程中必须执行“先探后掘”的原则,严格按探巷设计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透水预兆,必须停止作业,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