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word版 13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752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word版 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word版 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word版 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word版 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word版 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word版 13页.docx

《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word版 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word版 13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word版 13页.docx

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推荐word版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

第一篇:

镇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

程习文,男,38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青县新兴镇司法所所长兼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他风雨十载,真情十载,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先后调解各类民间纠纷247余起,经他调解的矛盾纠纷没有一起激化或转化为刑事案件,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是心服口服。

为新兴镇的平安稳定、社会和谐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多次被评为县先进人民调解员;他所在的调委会201X年被**市命名优秀调解中心。

在青县新兴镇大大小小的三十八个村里,凡是与程习文打过交道的人,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为人。

在这里,很少有人直呼程习文的大名及"官衔",人们都称他为"老程"。

--一心为民调处有方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农村矛盾纠纷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

老程认为干调解工作光凭热情还不行,必须学习和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调解方面的知识,学习先进的调解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巧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

于是老程总是找时间组织镇里的调解骨干一起学习《婚姻法》、《民法通则》、《土地法》等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调解纠纷的能力,活化调解纠纷的方式方法。

201X年冬的一天,一位衣着破烂的老太太搀扶着一位老爷爷走进了新兴镇司法所,眼含热泪对老程讲:

"我叫王凤英,是新兴镇陶管营村人,有两个儿子,他们都不管我们,把我们老两口赶出家门,我们没有活路了,经好人告诉,我就找调委会请求帮助调解,要不我真是活不下去了……"老程热情地接待了她,并进村入户到老人儿子家里进行调解。

老程结合《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两个儿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使老人的两个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一定要好好孝敬老人。

一起赡养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小流津村徐树荣201X年与刘会枝离婚。

三个女儿均已结婚成家,但是谁都不对徐树荣尽赡养义务。

刘会枝在判决后也外出打工,下落不明。

而离婚判决的一万八千元补偿款根本无法执行。

徐树荣生活拮据,居无定所,精神遭受到巨大的打击。

201X年生活无望的徐树荣开始进到县进京上访。

了解情况后,程习文立即奔赴北京,将徐树荣接回,在党委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联系其亲属先后两次将徐树荣送往**安定医院救治。

经过分析,徐树荣问题的病因在离婚补偿款上,为彻底解决涉案款执行问题,程习文及时建议党委政府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为徐树荣申请了信访救助。

同时,联系民政局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为其办理了五保手续,并特事特办将徐树荣送青县敬老院生活。

本以为补偿款到位了,生活无忧了,事情到此也算圆满解决了。

但是,201X年8月,徐树荣旧病复发大闹敬老院,并打伤两名护理人员。

此时,徐树荣的三个女儿更是置身事外,不管不顾了。

可怜徐树荣有病在身,孤苦无依,流离失所。

镇党委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出资再次送其到**安定医院救治。

201X年3月10日,鉴于徐树荣病情稳定,可以出院。

但徐树荣出院后的去向问题却成了现实的难题。

为此,程习文经过通过对其近亲属和村民邻居的了解,徐树荣和刘会芝离婚也是被人撺掇的结果,徐树荣也有复婚的意愿。

因此,他多次找到刘会芝做工作,终于使刘会芝回心转意并签订了今后负责徐树荣生活起居的保证书。

在接徐树荣出院的时候,程习文亲自带刘会芝一起去接徐树荣出院,并全程陪同他们办理了复婚手续。

之后,程习文又专程到小流津村对徐树荣和刘会芝进行了回访,经过回访,徐树荣反映其五保待遇在敬老院,现在不能享受的问题。

回来后,他立即联系民政调查情况,协调解决,终于使徐树荣的五保待遇问题得到解决。

目前徐树荣夫妻夫唱妇随,生活和谐。

--从容面对临危不惧

作为一名调委会主任,调解矛盾纠纷要有一种韧劲儿,敢抓敢管,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特别是对那些濒临激化,一触即发的矛盾纠纷,更要闻风而上,防止激化。

王程村地处新兴镇西南角,是离镇政府最远的一个村。

村人口数201X余人,地处偏远,村情复杂。

多年来,各家族在换届选举中为争夺村班子领导权,闹得鸡飞狗跳,丑态百出。

近两年村内虽建立健全了村两委班子,但极不稳定。

只能维持正常工作,干群关系十分紧张。

该村有集体**园一块,占地20亩。

前几年,村委会竞拍承包时以每年1300元承包给本村左某。

201X年承包合同到期。

村委会决定从梨园划出12亩地,补偿给村盖关帝庙时占地的农户,重新与左某鉴定承包合同,左某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坚决不同意更改合同。

要求按原合同继续承包并拒交当年的承包费,村委会与左某发生争执,要求收回承包权,左某无理歪缠。

村委会多次到镇司法所调解,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村民多次上访,情绪激烈。

镇调委会引导村委会到法院起诉,但一审判决村委会胜诉后,左某上诉,二审迟迟不宣判,这一拖就是两年。

左某拖欠承包费越来越多。

村委会出现为难情绪,群众不满之声很大,无法执行到位,双方律师协调王程村村委会撤诉,村委会代理律师提出该案还得依托镇调委会解决。

案子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该案历时长,涉面广。

以过法院一审判决的合同纠纷,再交回调委会调解,难度可想而知。

程习文接待该案后,非常重视。

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案情,组成联合调解小组,经与左某多次接触和对村干部的走访,找到了左某的弱点

(一)他是看准王程村没人承包整块梨园才如此嚣张不肯让步。

(二)村委会软弱,不敢强行收回有不能取得法律支持。

(三)村委会为保持梨园的完整性,担心分包到户损毁梨园不愿平分,有不愿得罪左某。

而左某也抓住了村干部的弱点,扬言谁出来管这个事,就对谁不客气。

老程听后,微笑置之。

他决定从外围突破。

首先,他找到邓程村有威望人士表明自己有承包梨园意向,接着,又请左某的朋友把这一消息透露左某。

如果再达不成协议就承包给别人。

左某感到危机,不愿因小失大,当老程再找他谈时,终于使左某与村委会重新订立承包合同。

至此一件纠缠两年的合同纠纷结案了。

--调解矛盾讲求策略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快速增长,农民因宅基、走路问题频频发生上访事件,老程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和上访问题,使大量的因土地问题发生的上访案件得以化解,得到了当地党委的高度肯定,人民群众十分满意。

201X年6月前流津村刘文江、吴旭海因门前走路发生纠纷。

起因是东临刘文江盖南房私自占用了双方的过道,造成西邻吴旭海及过道内的邻居出行困难。

吴旭海及邻居多次镇司法所反映情况。

司法所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多次到村入户调解,但是都没有达成调解协议。

于是,程习文决定改变调解策略,采取迂回包抄的办法进行调解。

他主动找到刘文江的一个亲戚,该人在县组织部上班,在亲戚当中说话有一定的权威。

老程首先向他说明了刘文江违法建房占用过道造成邻居们出行不便的实事情况,请他帮忙做刘文江的工作。

通过多次沟通调解,刘文江最后提出要求:

要吴旭海翻修院墙时将向东倾斜的院墙调直向西,然后自己盖北房的时候向东移40公分,以便邻居们通行。

但吴旭海则提出刘文江南房南侧要给他留5米的空地,使用权归吴旭海。

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做工作,双方终于按上述条件达成了调解协议。

同时,为防止双方事后反悔,让当事人双方分别缴纳了201X元押金,约定待双方按协议履行后再返还。

但是,刘文江盖完南房后,拒不留出约定的5米空地。

为此,吴旭海多次到镇司法所,要求按协议履行。

可是,无论调解人员如何劝说,刘文江就是不执行协议。

无奈,司法所协助吴旭海到法庭立案起诉。

经法庭判决按原协议执行。

但是,考虑到该案执行后易反复,老程又主动找到刘文江家,耐下心来做刘文江的思想工作。

经过苦口婆心的讲法律说道理,终于使刘文江认识到了错误,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

到此,一起历时两年的邻里纠纷由调解到起诉再到调解,最后达成了和解。

--履职尽责勇于实践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是老程身上又一处闪光点。

他在抓镇调解组织的同时,还着重抓了村级调解组织建设。

全镇38各行政村均成立了调委会,且做到了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开展工作庄重严肃、有章可循。

他主持先后建立健全了镇调委会1个,村调委会38个,行业调委会5个,企业调委会6个,确定调委会人员159名。

同时,他创造性的将村民代表纳入调解员队伍,使我镇的调解员队伍人数达到了700余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排调调解工作网络。

真正的达到了情况清,信息灵,及时化解纠纷的目的。

有效地避免了矛盾纠纷上交,保证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静静的黑**河,见证着神州大地上一个普通人的故事;青青的新兴热土,记载着一个调解员的誓言。

程习文,一个普通的调解员,用事实讲述着一个不是传奇的传奇,用行动注解着"为人民服务"的诺言,用调解撑起了社会和谐的一片天!

第二篇:

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

司法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

个人感言:

同志牢记“职责”两字,他深知自己肩上背负着党和群众的重托。

怀着对群众的无限热忱,他尽心竭力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高自己,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是他毕生的追求;只讲奉献、不图回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他的无私的品质。

从事司法工作已经走过24年,虽经历风风雨雨,但他无怨无悔。

年来,他充满热情地履行司法各项职能,在工作中挽救了一名自杀妇女的生命、见义勇为孤身抓获盗窃犯一名。

连年被县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2月被市公安局评为“优秀辅警”。

同志在工作实践中,他深深感到,维护社会稳定,打击只是手段,减少和预防犯罪才是真正目的。

因此,他着力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治安防范和两劳帮教,想方设法消除各种隐患。

调处纠纷促和谐

多年来,特别注重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他认真指导各村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三级矛盾排查化解网络,建立健全了“民情报告单制度”和“首问负责制”。

20多年来,他以身作则,打破白天与晚上、工作日与节假日的界限,为了方便群众,他给自己的车上放上了“湾子乡流动调解车”的标志。

从鸡毛蒜皮到剑拔弩张,经他参与调解的事情700余起,成功率在95%以上,促进了全乡的和谐。

3月份,官寺村村民刘某的母亲将一副别人送来的字画放在厨具内误借给了同村吴某,因此惹起了纠纷。

刘某一想,这件事空口无凭,不好处理。

于是连忙找到,说明情况。

赶到吴某家中了解情况,吴某一开始说有这回事,但字画找不到了、放在灶下烧了,后来又推三推四说根本没有见过什么字画。

来回奔波好几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解决了这场纠纷,达到三方满意。

99年的一天,他在家里休息。

突然湾子村9组妇女王某情绪十分激动地来找他:

“魏叔!

家里闹矛盾,我活不成了!

”说完转头就跑。

老魏一寻思觉得不对,赶快跑到她家,发现她竟然把已经一把梯子斜靠在墙上,吊在内侧,两脚乱蹬。

老魏吓坏了,赶快把人救下来——要是迟来一会儿,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事后经过了解,事情的起因是婆婆“整治媳妇”的旧思想作怪,儿媳又是个不吃亏,因此差点出事。

于是他对婆婆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不厌其烦的为各个家庭成员做工作,教育儿子要做好“双面胶”,教育儿媳要宽容大度,最终使一家人最终和睦相处。

遏制犯罪保平安

湾子乡是高陵县西北角的一个小乡镇,与泾阳、三原接壤,有“鸡鸣一声闻三县”之说。

过去这里的人员流动复杂,往往形成“三不管”的局面。

怀着对群众的满腔热忱,切实负责的做好平安创建工作,乡、村和派出所今年来一直属于“无缝连接”状态。

从事司法工作20多年,派出所所长换了7任,但每任所长都和他在工作中建立起了十分深厚的感情:

组织治安联防、和公安干警肩并肩夜间巡逻、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协助侦破案件、做好两劳帮教……有效预防和打击了犯罪。

9月17日是湾子乡商业街的逢集日。

一大早,在湾子商业街管理市容,走到商业街中段时,发现一名体格健壮的男子正在行窃:

拿出了刀片“很专业”的将一名正在买水果的女孩装有手机的口袋割开并将镊子伸进去。

毫不畏惧,迅速冲上前去,抓住那名男子,并把那人往派出所拉。

走到人少处,那名男子悄悄从口袋里拿了200元钱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