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及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401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及解析.docx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及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及解析.docx

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及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

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安徽马鞍山模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北极航道越来越受到重视。

东北航道的维利基茨基海峡位于俄罗斯北部,通航时间一般从8月初到10月中旬。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维利基茨基海峡通航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冰B.盐度C.风向D.洋流

2.白令海峡位于维利基茨基海峡的(  )

A.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

3.与西北航道相比,目前我国大多数穿极国际贸易海运以东北航道为主,其原因是该航道沿线(  )

①航运需求量大 ②自然条件影响小 ③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④油气资源丰富 ⑤地缘政治因素干扰小 ⑥煤铁资源丰富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2019·四川绵阳模考]中央气象台在2018年1月3日18时发布入冬以来首个暴雪橙色预警,4日6时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

预计,4日08时至5日08时,河南中南部、湖北中东部、湖南西北部、安徽大部、江苏大部等地有大到暴雪。

这是南下弱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交锋的结果,与此同时,京津唐地区的人们却只能羡慕上述地区的人们“晒”各种雪景。

下面为2018年1月3—5日北京和安徽六安市天气要素统计表。

据此完成4~6题。

4.本次降雪过程,纬度更高的京津唐地区没有出现大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势力弱B.锋面位置偏南C.受高压脊控制D.气温偏高

5.依据表格信息判断,所示日期内影响两地气温日较差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天气状况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海拔高低

6.本次暴雪天气对六安地区冬小麦越冬非常有利,主要是因为(  )

A.低温减轻虫害B.积雪覆盖提升地温C.积雪融水补墒D.积雪融水增加灌溉水源

[2019·湖南贵阳质检]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甲地的地形地貌是(  )

A.河口三角洲B.冲积扇C.峡谷D.河漫滩

8.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B.伏旱C.山洪D.台风

9.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造林B.拆除库坝C.禁止开矿D.适当抽取地下水灌溉

[2019·河北邯郸模拟]2017年6月24日6时左右,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造成河道堵塞2千米,100余人被掩埋。

下图为新磨村附近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诱发新磨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的自然因素可能是(  )

A.岩石破碎B.连续性降雨C.矿山开采D.冻融作用

11.为有效防御滑坡等地质灾害,新磨村应(  )

A.移民搬迁B.开垦梯田C.植树造林D.修建水库

二、综合题(共46分)

12.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分)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6分)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6分)

(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6分)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

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

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4)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

(6分)

 

13.[2019·江西调研]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下图为2003~2008年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曲线图。

(1)描述图示时段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特征并分析主要原因。

(6分)

(2)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容易造成哪些环境问题?

(6分)

(3)凯拉库姆水库的修建对下游的锡尔河产生了哪些影响?

(4分)

(4)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凯拉库姆水库的农业生产可采取哪些措施?

(6分)

解析卷

2019年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小题课时测评

1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安徽马鞍山模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北极航道越来越受到重视。

东北航道的维利基茨基海峡位于俄罗斯北部,通航时间一般从8月初到10月中旬。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维利基茨基海峡通航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冰B.盐度C.风向D.洋流

答案:

A

解析:

通航时间“从8月初到10月中旬”,属于气温高的夏季;而全年大部分时间不能通航。

由纬度高的特征,可判断受气温影响的海冰是主要影响因素。

2.白令海峡位于维利基茨基海峡的(  )

A.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

答案:

A

解析:

图示北极点,说明自西向东为逆时针方向,则白令海峡位于维利基茨基海峡的东方;再依据图示两个海峡距离北极点远近,可判断二者的南北位置关系。

3.与西北航道相比,目前我国大多数穿极国际贸易海运以东北航道为主,其原因是该航道沿线(  )

①航运需求量大 ②自然条件影响小 ③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④油气资源丰富 ⑤地缘政治因素干扰小 ⑥煤铁资源丰富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两个航道均在高纬度的北极地区,自然条件影响都很大,则②错误;东北航道(俄罗斯与北欧北部)沿线油气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不丰富,则⑥错误。

故D正确。

[2019·四川绵阳模考]中央气象台在2018年1月3日18时发布入冬以来首个暴雪橙色预警,4日6时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

预计,4日08时至5日08时,河南中南部、湖北中东部、湖南西北部、安徽大部、江苏大部等地有大到暴雪。

这是南下弱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交锋的结果,与此同时,京津唐地区的人们却只能羡慕上述地区的人们“晒”各种雪景。

下面为2018年1月3—5日北京和安徽六安市天气要素统计表。

据此完成4~6题。

4.本次降雪过程,纬度更高的京津唐地区没有出现大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势力弱B.锋面位置偏南C.受高压脊控制D.气温偏高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明确显示“河南中南部、湖北中东部、湖南西北部、安徽大部、江苏大部等地有大到暴雪”,这次暴雪是“南下弱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交锋”产生的,说明这是一次冷锋降水过程,而锋面位置位于上述地区。

京津唐地区受单一冷气团控制,缺乏水汽。

故B选项正确。

5.依据表格信息判断,所示日期内影响两地气温日较差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天气状况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海拔高低

答案:

A

解析:

表格所示日期内,六安出现暴雪天气,云量大,云层厚,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气温偏低,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显著,气温偏高,气温日较差小,而北京天气为多云和阴天,云量相对较少,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不明显。

气温日较差大,所以表格所示日期内影响两地气温日较差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A选项正确;北京纬度高,气温日较差应该小,所以B选项错;北京距离海洋更近,理论上北京应该气温日较差更小,所以C选项错。

两地海拔相差不大,所以D选项错。

6.本次暴雪天气对六安地区冬小麦越冬非常有利,主要是因为(  )

A.低温减轻虫害B.积雪覆盖提升地温C.积雪融水补墒D.积雪融水增加灌溉水源

答案:

C

解析:

本次暴雪天气带来了较厚的积雪,积雪融水下渗补充了土壤水分,冬小麦生长良好,抵御恶劣天气的能力增强,越冬能力增强。

低温确实能够冻死部分害虫,但是害虫活跃的主要时段不是冬季,所以A选项错。

六安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气温不是很低,且对于耐寒的小麦,低温不是最大威胁,所以B选项错。

积雪融水总量有限,虽然能改善土壤墒情,但是不足以作为灌溉水源,所以D选项错。

[2019·湖南贵阳质检]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甲地的地形地貌是(  )

A.河口三角洲B.冲积扇C.峡谷D.河漫滩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地貌类型的判断。

由图例可知,甲地所在的阴影区域为堆积物。

而且位于河流沿岸,因此甲地为河流地貌。

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而图中地貌位于山麓附近,故A项错误;图中甲地附近等值线较稀疏,说明该地坡度较缓,不是峡谷,故C项错误;根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可以判断,流经甲地的河流大致由北向南流,北部为山地,河流流速快,挟带物质的能力强,到达甲地时,由于地形变得开阔平坦,流速减缓,河流挟带的物质向四周发散沉积,从而形成冲积扇,故B项正确;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是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图中甲地附近堆积物并不沿河谷呈带状分布,故D项错误。

8.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B.伏旱C.山洪D.台风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特点。

地震受地质构造分布规律的影响,季节性规律不明显,不一定发生在7、8月份,故A项错误;伏旱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7、8月份,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麓地带,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且该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受到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因此,夏季该地河流补给量大,再加上支流多,汇水量大,水位会暴涨,上游流经山地、流速快,汇水速度快,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排水不畅,极易导致山洪的暴发,故C项正确;台风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故D项错误。

9.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造林B.拆除库坝C.禁止开矿D.适当抽取地下水灌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御。

华北地区春季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春旱,植树造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甲地旱情,但效果并不明显,故A项错误;拆除库坝、禁止开矿对缓解该地春旱没有作用,故B项、C项错误;抽取地下水灌溉可以直接缓解该地的春旱旱情,但要注意的是要适当抽取地下水,故D项正确。

[2019·河北邯郸模拟]2017年6月24日6时左右,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造成河道堵塞2千米,100余人被掩埋。

下图为新磨村附近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诱发新磨村山体高位砾石堆垮塌性滑坡的自然因素可能是(  )

A.岩石破碎B.连续性降雨C.矿山开采D.冻融作用

答案:

B

解析:

山体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等。

6月当地为雨季,所以此次新磨村山体滑坡主要与连续性降雨有关。

11.为有效防御滑坡等地质灾害,新磨村应(  )

A.移民搬迁B.开垦梯田C.植树造林D.修建水库

答案:

C

解析:

由于地势起伏大,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岩石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发生滑坡。

植树造林能够保护地表水土,有效防御滑坡灾害的发生。

二、综合题(共46分)

12.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分)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6分)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6分)

(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6分)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

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

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4)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

(6分)

答案:

(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

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

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

(3)有利:

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

不利:

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4)该地降水稀少,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或白昼长,太阳高度较大),多干热风,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又能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

解析:

(1)题,从材料可知,甲为绿洲,乙为沙漠。

夏季沙漠增温快,气压低,风从甲吹向乙形成西北风。

(2)题,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处,受地形影响多大风。

第(3)题,从资源、市场、技术、地价、生态等角度分析其利弊。

第(4)题,该地为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时间长且光照强,降水少,多干热风。

荫房既可通风,又避免了阳光的直接照射造成的问题。

13.[2019·江西调研]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下图为2003~2008年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曲线图。

(1)描述图示时段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特征并分析主要原因。

(6分)

(2)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容易造成哪些环境问题?

(6分)

(3)凯拉库姆水库的修建对下游的锡尔河产生了哪些影响?

(4分)

(4)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凯拉库姆水库的农业生产可采取哪些措施?

(6分)

答案:

(1)特征:

水位持续下降。

原因:

为流域内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的水源地,灌溉面积扩大,灌溉引水量增加;流域内人口增长,生活用水增多。

(2)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灾害增多;周边地下水水位下降;沙尘暴发生几率增加。

(3)流量减少;含沙量下降;水位变化趋缓。

(4)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耐旱作物;合理控制农业生产规模。

解析:

(1)题,图示水位0米逐渐降到-3米左右;水库水位高低取决于河流来水多少,而干旱区河流水是主要生产、生活用水来源,则用水过多必然使水库水位降低。

(2)题,首先要明确,本题包括两方面问题:

一是水库水位下降的原因,即引用河水过多带来的问题,如土壤盐渍化等;二是水库水位降低带来的问题,如生物多样性减少、周边地下水水位下降等。

第(3)题,水库对下游河段具有水量调节的作用。

第(4)题,注意审题:

“可持续利用”角度即“节流”方面,农业生产措施可从规模、作物、灌溉技术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