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腾格里沙漠暑期社会实践团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371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腾格里沙漠暑期社会实践团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赴腾格里沙漠暑期社会实践团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赴腾格里沙漠暑期社会实践团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赴腾格里沙漠暑期社会实践团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赴腾格里沙漠暑期社会实践团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赴腾格里沙漠暑期社会实践团结题报告.docx

《赴腾格里沙漠暑期社会实践团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腾格里沙漠暑期社会实践团结题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赴腾格里沙漠暑期社会实践团结题报告.docx

赴腾格里沙漠暑期社会实践团结题报告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1实践背景-1-

1.1阿拉善盟当地沙漠化现状-1-

1.2沙漠化与当地居民生活的关系-2-

1.3沙漠化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2-

2实践过程及方法-3-

3政府及民间组织在沙漠化治理方面的工作-4-

3.1阿拉善地区沙漠治理的必要性-4-

3.2政府的治理措施-4-

3.3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为代表的民间环保组织的治沙工作-5-

4目前治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意见-5-

4.1目前治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

4.1.1治沙困难的客观性综述-5-

4.1.2资金问题-6-

4.1.3水资源问题-6-

4.1.4当地居民能动性问题-7-

4.2治沙意见-7-

5活动总结及反思-9-

5.1活动成果-9-

5.2项目进行过程中不足部分-9-

5.3小组成员活动感想-10-

参考文献-10-

实践团队成员名单:

-11-

特别鸣谢-11-

附录-12-

附件一实践过程细述-12-

1实践前期准备细述-12-

1.1策划编写-12-

1.2中国宝洁先锋计划项目的支持-12-

2实地访谈细述-12-

2.1执行阶段介绍-13-

3跟随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实践细述-15-

4参观阿拉善左旗博物馆细述-15-

5后期报告总结细述-16-

6宣传成果-16-

附件二调查问卷-17-

附件三问卷调查总结-18-

1问卷部分综述-18-

2问卷分析-18-

附件四经费预算及实际支出-22-

1经费预算-22-

2实际支出细目-23-

“林廊满漠”暑期社会实践团结题报告

施凯翀、阮子渊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摘要

沙漠化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热点环境问题。

我们“林廊满漠”暑期实践团在深入学习学校关于在校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文件的精神下,选取阿拉善左旗这一典型沙漠化区域开展了为期6天的实践调查——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走访了阿拉善左旗沙漠边境的数个嘎查,进一步了解当地沙漠化现状和居民生活状况;同时,参观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公益治沙示范基地和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学习先进的治沙技术并亲身体验治沙工作,听取协会负责人介绍了其公益项目,并与治沙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此外,组织参观阿拉善博物馆和中卫沙漠博物馆,对沙漠文化和当地生态变迁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通过这次暑期实践,我们小组深入治沙第一线,不仅培养了成员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体验治沙工作的辛苦。

关键词

沙漠化防沙治沙生产生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1实践背景

1.1阿拉善盟当地沙漠化现状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西部,背倚贺兰山,气候区划上属于干旱区。

历史上,阿拉善左旗曾经是水草肥美的绿洲,但由于过度放牧和梭梭柴的乱砍滥伐,上世纪60、70年代起走上了沙漠化的道路,并于90年代到21世纪初到达顶峰,以致阿拉善左旗区域内沙漠广布。

如阿左市边缘到通古勒戈村的20多公里范围内上世纪曾近有茂密的绿植生长,而20世纪初植被破坏严重,近乎荒芜。

同时,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近几年随着政府飞播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逐渐体现,沙漠化状况已经得到了好转,居民普遍反应当地沙尘天气显著减少、周围植被绿化变多,如播区内植被盖度由飞播前的5%~10%增加到现在的40%~60%[2],如今已经覆盖了稀疏的灌木和初步规模的草场。

然而,在阿左地处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区内多为原生沙漠的本质,和当地经济落后、居民治沙意识薄弱及治沙成本高昂等客观因素下,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沙漠化问题还需要很长时间。

1.2沙漠化与当地居民生活的关系

近年由于政府在沙化治理上的得力,沙害天气显著减少。

阿左旗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使得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一定好转,交通、通信有了很大的改善,如电视已经覆盖到了大多数居民家中,网络也已经进入了一些生活条件较好的居民家中。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沙漠化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当地经济难以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完全的实施,当地居民生活条件落后的问题依然存在,居民还住在破旧的土坯房中;嘎查内缺少医疗和娱乐购物场所,居民往往要花上半个小时才能奔波到巴彦浩特镇进行购物活动。

沙漠扩张对居民影响巨大。

例如调研中的希尼套海嘎查是一个紧靠沙漠边缘的村庄,实地调查发现村庄和沙漠之间:

西面只相隔了一排树木,而这些树木许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的耗水量大的树种;南面则完全与沙漠交融。

政府在边界的防沙阻沙工作上没有很好的措施意味着居民必须自己面对沙漠化带来的可怕威胁。

实地走访也发现沙丘推进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村庄北面的沙丘已经爬上居民房屋的墙,据一个居民反映他需要雇用推土机反复将沙丘往后推,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个比较大的经济负担,更是他们家庭头顶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3沙漠化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近年受禁牧政策、旅游业发展、城镇化推进等因素的影响,阿拉善城乡居民经济差距发生了一些变化。

资料显示:

自1986年以来,阿拉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体上出现了一个急剧变化→上升→平稳拉大→趋于稳定下降的过程。

[1]

在调查过程中,农村居民普遍反映禁牧政策一方面减少了自身收入,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分别给予当地农牧民4000、12000一年的补贴。

这样一增一减以后,实际上经济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好转,农村人民收入结构仍以农业为主、旅游业次之、牧业最末。

由于缺乏扶持和宣传教育,扩展经济来源的渠道诸如发展沙漠旅游业、沙漠高产经济作物种植等并没有在当地完全打开,大多数居民生产生活仍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

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沙漠治理和旅游资源开发得当,当地的经济重心有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这意味着沙漠旅游业的发展或将在未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人均收入,调整经济结构,从而减轻农牧业对沙漠环境的压力。

2实践过程及方法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林廊满漠”暑期实践团奔赴深受沙漠化影响的阿拉善盟左旗巴彦浩特镇,并于7月11、12号进入沙漠边缘的两个嘎查进行实地访谈,切身了解当地居民受沙漠化影响的程度以及当地政府以及民间环保组织在治理沙漠化上的努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于12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向当地居民了解沙漠化对其生活的影响,以期通过数据来进一步展示实践成果的客观性。

7月13日当天,我们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一道参观了他们的公益治沙示范基地和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并在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参与了劳动。

我们在公益治沙示范基地里参观了草方格研究示范和梭梭的种植地。

专家李老师顶着酷暑为我们讲解,讲解阿拉善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讲解梭梭对治沙的重要作用,还有阿拉善重要的生态价值。

我们还于14号参观阿拉善盟博物馆,了解阿拉善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其生态变迁,更深刻的了解阿拉善地区沙漠形成的客观性,补完调研结论。

(具体实践行程见附件一)

3政府及民间组织在沙漠化治理方面的工作

3.1阿拉善地区沙漠治理的必要性

阿拉善地理位置重要。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西部,97°10′~106°52′E、37°21′~42°47′N。

东西长800km,南北宽400km,总面积27万km2。

东部与巴彦淖尔盟、乌海市相连,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西南与甘肃省接壤,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境线长多达73万km。

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阿拉善荒漠植被历来成为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三大绿洲的天然保护屏障。

然而,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气候干旱、沙尘暴频繁、黑河下泻水量锐减,造成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土地盐渍化加重,成为我国沙尘暴主要发源地区之一。

植被严重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面积缩小,绿洲萎缩,沙漠化面积扩大,沙进人退现象加重。

阿拉善的生态危机和居延绿洲的严重衰退直接影响到国防和航天建设,也威胁到了相邻省区以及黄土高原的工农业生产,甚至波及到华北、西北,以及更远的江淮地区。

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不是区域性的环境问题,而是全社会、全民族的问题,已引起国家及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4]

3.2政府的治理措施

总的措施是:

以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为目标,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保护优先的原则;坚持构筑“一道屏障”,划分“两大区域”,建立“三条防线”,突出“四个重点”的生态建设布局;坚持封、造、管并举,乔、灌、草结合,多树种搭配,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遵循先易后难,集中连片,有序推进,规模营造,综合治理的原则。

[5]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左旗背倚贺兰山,以城市绿洲为中心形成了一系列绿化治理模式。

开展飞播造林试验,组织梭梭林种植,结合禁牧和退耕还林等措施逐步恢复由左旗向外辐射20多公里范围内的植被,实现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大片区域的绿化治理分区承包给各企业以减轻政府的治沙压力;

对农户、工业进行限额用水(每亩地500立方米每年,超出需付费)来减少地下水的过度抽取使用;进行新农村建设,将沙漠边缘的农村向后方迁移;大力发展沙漠旅游业,将产业模式向第三产业转移,以减少农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3.3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为代表的民间环保组织的治沙工作

诚然政府对于治沙大方向的把握以及资金的投入,为阿盟的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来自民间的一些NGO组织,也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以我们交流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为例:

在阿拉善地区推行“一亿颗梭梭”项目,并积极从事梭梭嫁接肉苁蓉种植技术的研究,将为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好处;建立公益治沙示范基地、高效节水示范基地等示范基地,希望未来将进一步发展为科研中心和教育基地,将给当地的经济和教育水平带来很大的提高,并为世界范围内的防沙治沙做出贡献;外派专家向以色列等治沙成果显著的国家学习先进经验;并与周边高校、研究所合力进行了新型节水作物的研究以及探索不同形式的草方格防沙治沙措施,并致力于需找一种经济适宜的模式,研究方向明确并且研究很先进,且在节水作物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实验证明能在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减少水资源的使用。

在推进草原植被保护工程方面,阿拉善SEE协会拿出资金,按照土地发放补贴,研究推广滴灌节水技术,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并给予他们技术上的指导,以减少其对梭梭林的破坏;针对节水作物的推广对于居民的经济状况的影响,协会还提出了“沙漠小米”计划。

SEE生态协会扮演了桥梁和协调者的作用,联通农民与企业——为种植民提供销售的途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种植热情和收入水平。

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的七年间,推动了中国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生态责任和社会责任。

可见这些民间环保组织与政府是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的,二者的这种合作和补充使得这种政府与民间共同治理的模式趋于完善。

4目前治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意见

4.1目前治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1治沙困难的客观性综述

阿拉善左旗治理仍然存在困难。

左旗气候区划上属于干旱区,区域内沙漠广布,沙漠边缘有绿洲分布。

该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在绿洲及其周围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1、过度利用内陆河水或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内陆河下游绿洲萎缩,包括天然植被的死亡和衰退,地下水位下降和湖泊干涸等2、滥开垦等照成的人工绿洲外围荒漠植被破坏导致风沙入侵3、绿洲防护林体系不够完善造成风沙危害。

阿拉善地区的治理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投资的约束性:

工程建设投资有限

(2)技术的约束性:

许多原生沙漠、戈壁是难以治理的。

由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规划(一期为2001-2010,二期为2013-2022):

囊括阿拉善地区治理的实施方案为第三备选方案。

方案三作为最大的备选治理方案,与方案二相比添加了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及河西走廊地区,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沙化草地。

这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区,年降水量少于200mm,有些地区甚至少于50mm(由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递减),气候干旱水分匮乏。

腾格里沙漠属于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原生沙漠。

该地区绝大部分沙化土地分布于原生沙漠和戈壁内,不是由于人类活动形成的,是不可治理的。

【4】在该书中建议采用第二种方案。

可见阿拉善左旗地区的进一步治理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4.1.2资金问题

在政府层面,阿拉善防风治沙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的投入,但是目前到位的资金,不能满足当地治沙的需求。

同时治沙工作的困难和长久性意味着政府在未完成既定目标之前,需要长效的资金投入,在经济尚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加重了财政的负担;而在当地经济发展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受沙漠化影响最大的当地居民却难以自发组织力量加入治沙队伍。

4.1.3水资源问题

阿拉善全盟降水量从东南部的200毫米,向西北部递减为50毫米,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400毫米,向西北部增高到4000毫米,不考虑人类因素,自然耗水已是补水的12-80倍。

降水量少,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导致阿拉善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地下水位下降严重是当地生态面临的一大危机。

据几个嘎查居民的反映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调查,当地地下水位由21世纪以前的地下两三米已经降到如今的二三十米深。

而地下水位下降意味着沙生植物生长困难,沙漠化进程加速,由于毛管效应形成更高的沙丘,进一步威胁居民的生活。

在我们的实地调查过程中,依然能发现多处地下水出口,且多数未做节水操作便直接排入农田,缺少人员管理。

工业上,镍工厂等用水量大的厂肆意抽取地下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缺乏。

目前,除却政府推行了限额用水,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也在农村设立了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力求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水治沙上找到共通和平衡点。

4.1.4当地居民能动性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不同居民对于沙漠化治理的前景看法不同:

认为治理困难的居民往往在接受节水技术、治沙技术上的能动性差;反之,也有居民看好沙漠化治理的前景,并通过自己种植防沙植物的方式来积极改善周边环境。

据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介绍,在协会刚刚建立并进入阿拉善地区的时候进行技术指导的时候,由于当地居民的参与力度不高,只能在先期建立一系列的示范基地来带动当地居民参与治沙。

滴灌技术以及以节水小麦为代表的节水作物的推广陷入僵局。

由于采用滴灌技术需要一定的成本(约为200元每亩地),并且滴灌技术所需要的前期铺设水管、地膜等物件会给生产收割带来不便,当地居民并不愿意使用,基本上是一种有政府补助则用,无补助则不用的情况。

而政府方面对此也没有一个长期的补助政策。

而节水作物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属于新事物,在治沙意识不强,不了解其节水性以及收获成果、缺少政府扶持等前提下,当地居民出于投资风险的考虑拒绝种植节水作物。

4.2治沙意见

除却历史原因照成的原生沙漠,据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研究总结:

表1阿拉善荒漠化成因及其所占比例(%)

成因

比例

草场农垦

25.4

过度放牧

28.3

樵采、挖药

31.8

不正当的水资源利用

8.3

工矿交通城市发展

0.7

风力活动形成

5.5

合计

100

阿拉善地区沙漠化的成因主要是草场农垦、过度放牧和樵采挖药。

经过政府禁牧、退耕还林等措施,草场破坏现象明显得到遏制。

结合飞播造林还有梭梭等耐干旱抗风沙作物的种植,草场灌木恢复良好。

资料显示连续实施飞播造林27a来,累计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缘两条治沙锁边带完成飞播造林23.33hm2,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现已形成长250km的飞播林草带,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也形成80km长的防沙治沙带。

过去由单一的籽蒿为主,增加到现在的沙拐枣、花棒、沙冬青、白刺物种,林草长势良好,植物种类逐年增多,植被盖度由5%~10%提高到30%~40%,有效阻挡了两大沙漠的前移,实现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经过飞播造林和其他生态治理措施,飞播林草长势良好,植物种类增多,昔日的荒漠变成了绿洲,其生态效果十分明显。

阿左旗飞播造林成果被联合国治沙代表称为“中国治沙典范”。

内蒙古阿拉善盟沙漠化年扩展速度已由5a前的1000km2减缓到现在的353km2,沙漠“爬”上贺兰山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

【2】

但是禁牧以后单纯的补助政策会给政府带来财政支出上的压力,并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同时我们了解到一些农民迫于生活的压力,仍然私底下进行放牧。

同时政府的限水也会给农民带来压力。

因此当地的治沙模式仍应该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沙漠化治理齐头并进的道路。

具体意见如下:

●当地政府一方面要认真贯彻《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对草原的破坏行为,针对我们在访谈过程中反映对治沙资金可能存在的贪污问题,要加强执法力度;另一方面继续落实“人退带动沙退”的政策,把正面临沙化和即将沙化的土地圈禁起来,适当放牧,让生态自然恢复。

●进行产业转型,发展旅游业和高新能源产业,提高居民收入并减少第一产业对环境的压力

●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向公民宣传治沙政策,提高当地居民的治沙防沙意识,逐步改变治沙由政府主导到民众自觉保护。

●应在沙漠边缘组织成建制的防沙阻沙林的种植和设立草方格防沙阻沙带,以达到锁边的成效,减轻沙漠化对居民的影响。

●同时由于沙漠是一个及其脆弱的生态系统,政府可以利用左旗廉价的土地资源,结合当地特色适当引进药厂、风能太阳能电厂等轻工业工厂以促进经济的发张,但在重工业的引进方面需格外慎重,对污染企业要有全面严格的监管。

地下水位的降低也是阿拉善左旗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会进一步加速沙漠化的进程,加剧治理难度。

某地区如一农村地下水的大量使用,或可能阻断地下河流引起其他地区的干旱,造成严重的后果。

故:

●政府应推行节水高产作物的种植,在农民中发展滴灌,并给予补助。

●注重防沙治沙以及节水相关的技术开发和利用。

在农业方面,可以引进先进的喷灌、低压管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减少不必要的农业用水,并扩大这一工程的覆盖度;通过与周边高校、研究所的合作,合理利用独特的研究资源来弥补技术方面的不足;关注国内其他地方以及国外治沙领域的一些新技术,做到及时引进;多派技术人员出国学习,加强“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

要彻底解决阿拉善盟左旗的沙漠化问题,关键还在于经济。

阿拉善左旗目前以特色的沙漠旅游,沙漠奇石,沙漠药材获得了很大的收益,阿拉善傍沙而活也依沙而生,发展经济、居民人均收入和沙漠化治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们实践小组相信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通过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来发展地区经济,将是当地沙漠化治理的合理道路。

5活动总结及反思

5.1活动成果

5.1.1本次实践活动带领了小组成员深入从未进入的大漠边缘,了解祖国沙漠化现状以及防沙治沙的技术以及成果。

并通过实地调查以及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介绍,了解了当地在沙漠化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意见。

5.1.2实践小组通过微信、微博以及Myouth等平台及时向受众播报活动的具体进展以及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并获得了一定数量的阅读量。

5.2项目进行过程中不足部分

5.2.1在项目的策划过程中缺少手段了解当地情况导致前期准备没有做到位,包括对实践地的了解。

比如左旗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边缘则地广人稀,农牧民聚居地很难找。

最后是在到达左旗后询问当地居民了解的。

而因此导致了访谈的村庄离居住的地方较远,增加了额外的费用也增加了实践进行的困难。

5.2.2由于本次实践活动的参与同学大部分是第一次进行活动。

故在访谈过程经验不足,社交技巧也不够,访谈的效率比较低,有几个访谈的问题比较重复单调,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在访谈结束后回想反思才发现的。

同时访谈当地居民口音问题增加了后期整理的困难。

5.2.3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完成计划中预计访问的经济开发区调查工业开发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5.2.4缺少传统媒体宣传的手段,影响面未达到预期目标。

5.3小组成员活动感想

◆施凯翀:

虽然基本完成本次实践活动任务,但总的来说本次实践任务与我的预期差距较大。

本次实践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组内意见不合,存在部分分歧;实践地偏远,寻找不易;走访调查经验不足,问题不够尖锐、核心。

在克服这些困难后,我们发现了沙漠边缘地区人民生活的一些困难,认识到该地区沙漠化治理的根本困难还是在于经济,还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同时,在本次实践中与阿拉善SEE生态组织的交流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阮子渊:

作为这次活动的副队长以及报告的第一执笔者,肩上的担子自然是很重的。

虽然在活动中,与队长之间有一些关于活动进行方向的矛盾,但是我们还是努力克服了这些问题,共同完成了这次实践活动任务。

◆刘川升: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遇到了种种的困难,比如在做问卷调查过程中,部分村民的不配合令我们的进展一度停滞不前,然而大部分村民也向我们吐露了心声,使我们更加贴近的了解沙漠地区村民的生活状况。

◆刘浩: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实践活动让我真正感受了我国沙漠化的真实情况,并亲自参与到了宣传治理沙漠化的活动中去,接触、了解风土人情,使我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门著铭:

在此次前往阿拉善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参观博物馆等活动,我了解了当前沙漠化的形势以及各种治理方式。

除此之外,我还感受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峻峰,何海生,张亚萍.政策及产业结构变化对阿拉善盟城乡居民收入影响的关联分析[J].商,2014.

【2】赵玉山,贾金山,沈学芳,等.阿拉善左旗沙漠治理及取得的成效[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

30-31.

【3】马文瑛,何磊,赵传燕等.2000-2012年阿拉善盟荒漠化动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

55-60,78.DOI:

10.13885/j.issn.0455-2059.2015.01.009.

【4】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二期规划思路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

【5】多福学,多海伟,刘志宁,等.阿拉善盟2010年夏季干旱成因探讨[C]//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1:

12358-12360.

实践团队成员名单:

施凯翀阮子渊刘川升娄恩铭刘浩崔禄林门著铭

特别鸣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侯嫔老师对于本次活动立项以及策划的指导

⏹宝洁中国先锋计划的支持以及邵文杰、徐勇两位老师在活动进行中指导和对结题报告的斧正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向本次活动提供实践场地以及现场介绍等帮助

附录

附件一实践过程细述

1实践前期准备细述

1.1策划编写

编写策划后,我们请侯嫔老师为我们修改斧正,完善了我们的活动思路,明确了我们的实践目的。

1.2中国宝洁先锋计划项目的支持

我们有幸获得了宝洁项目的支持,在通过他们的面试后我们的实践活动获得了宝洁项目的小额资助和几位环保大拿的指导,并参加了由项目发起的培训会。

下为自然大学对我们的报道:

附:

链接网址

其他报道网址

入围项目公示

2实地访谈细述

在7月11、12号两天,我们“林廊满漠”暑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