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301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五讲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五讲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五讲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五讲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讲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docx

《第五讲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讲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docx

第五讲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

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

口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召开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李克强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全面部署了“十二五”环境保护任务,为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

环境保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已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进。

一、作为世界问题复杂体的环境问题是工业化付出的沉痛代价

环境问题表面上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副产品,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环境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显现。

人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宝贵的觉醒、奋起的飞跃”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沉痛的代价。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

随着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传统工业化在创造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大量排放各种污染物,人类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八大公害。

例如,1952年12月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产生大量煤烟,引起大面积烟雾,发生严重烟雾事件,能见度突然间变得极差,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臭鸡蛋气味.居民普遍呼吸困难,短短几天就导致伦敦4000多人死亡,震惊世界。

第二阶段:

宝贵的觉醒。

严酷的环境问题.促使人类环境意识开始觉醒。

在环境觉醒

历史进程中,出版过著名的三本书。

第一本书是《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一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

这本书揭露了为追求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因而也有人把它叫做《没有鸟鸣的春天》。

她指出,人类一方面创造出了高度的文明,另一方面又在毁灭自己的文明。

”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

第二本书是《增长的极限》,是1972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会聚在罗马提出的一份报告。

其中代表性的语言和观点是.”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

第三本书是《只有~个地球》,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上的政治宣言。

代表性语言和观点是,“不进行环境保护.人类将从摇篮直接到坟墓”。

这三本书的出版,让人类在黑暗中看到曙光.唤醒了人们的环境意识。

第三阶段:

奋起的飞跃。

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和宝贵的觉醒之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对发展方式、发展道路不断进行深刻反思。

以三次世界性环境会议为标志,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三次奋起的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

这次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确立了人类对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

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会议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次飞跃是2002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

我国环境保护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

1972年的人类环境宣言原文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话,”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段话受到各国首脑的推崇。

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现代城市要重视环境污染问题。

江泽民同志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些经典论述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经过深刻反思,人们逐步认识到,环境问题是工业化付出的沉痛代价,是多层次、多维度、多因素的非线性问题,是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技的世界问题复杂体。

从本质上看,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道路、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

环境出了问题,必须从经济方面找原因、寻出路、求突破。

典型案例: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作区位于比利时境内沿马斯河24公里长的一段河谷地带,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高约90米。

许多重型工厂分布在河谷上,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炼锌、硫酸、化肥等工厂,还有石灰窑炉。

1930年12月1日至5日,时值隆冬,大雾笼罩了整个比利时大地。

由于该工业区位于狭长的河谷地带,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

由于逆温层低层空气温度比高层空气温度还低,影响空气对流,致使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和煤烟粉尘在地面上大量积累,无法扩散,二氧化硫的浓度也高得惊人。

在这种气候反常变化的第3天,这一河谷地段的居民有几千人呼吸道发病,有63人死亡,为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10.5倍。

发病者包括不同年龄的男女,症状是:

流泪、喉痛、声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

咳嗽与呼吸短促是主要发病症状。

死者大多是年老和有慢性心脏病与肺病的患者。

尸体解剖结果证实:

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

其他组织与器官没有毒物效应。

事件发生以后,虽然有关部门立即进行了调查,但一时不能确证致害物质。

有人认为是氟化物,有人认为是硫的氧化物,其说不一。

以后,又对当地排入大气的各种气体和烟雾进行了研究分析,排除了氟化物致毒的可能性,认为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烟雾的混合物是主要致害的物质。

据推测,事件发生时工厂排出有害气体在近地表层积累。

据费克特博士在1951年对这一事件所-'5的报告中,推测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约为25~100毫克/立方米(9~57微克)。

空气中存在的氧化氮和金属氧化物微粒等污染物会加速二氧化硫向三氧化硫转化,加剧对人体的刺激作用。

而且一般认为是具有生理惰性的烟雾,通过把刺激性气体带进肺部深处,也起了一定的致病作用。

在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中,地形和气候扮演了重要角色。

从地形上看,该地区是一狭窄的盆地;气候反常出现的持续低温和大雾,使得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在河谷地区的大气中积累到有毒级的浓度。

该地区过去有过类似的气候反常变化,但为时都很短,后果不严重。

如1911年的发病情况与这次相似,但没有造成死亡。

2.美国多诺拉事件

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位于匹兹堡市南边30公里处,有居民1.4万多人。

多诺拉镇坐落在一个马蹄形河湾内侧,两边高约120米的山丘把小镇夹在山谷中。

多诺拉镇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多年来,这些工厂的烟囱不断地向空中喷烟吐雾,以致多诺拉镇的居民们对空气中的怪味都习以为常了。

1948年10月26—51日,持续的雾天使多诺拉镇看上去格外昏暗。

气候潮湿寒冷,天空阴云密布,一丝凤都没有,空气失去了上下的垂直移动,出现逆温现象。

在这种死凤状态下,工厂的烟囱却没有停止排放,就像要冲破凝住了的大气层一样,不停地喷吐着烟雾。

两天过去了,天气没有变化,只是大气中的烟雾越来越厚重,工厂排出的大量烟雾被封闭在山谷中。

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二氧化硫气味,令人作呕。

空气能见度极低,除了烟囱之外,工厂都消失在烟雾中。

随之而来的是小镇中6000人突然发病,症状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四肢乏倦、胸闷、呕吐、腹泻等,其中有20人很快死亡。

死者年龄多在65岁以上,大都原来就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和当年的马斯河谷事件相似。

这次烟雾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

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毒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症状,以致暴病成灾。

二、“十一五”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

“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经全国人大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出台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举措,我国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环境保护投入和能力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明显,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污染减排是硬约束。

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和l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亮点。

国务院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层层分解落实减排任务.强化责任考核,加大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工作力度。

“十一五”期间,中央环保投资达1564亿元,是“十五”投资的近3倍,带动全社会环保投入达2.16万亿元.有力地推动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

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832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25亿吨,新增污水管网约6万公里,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77%;累计建成5.78亿千瓦燃煤脱硫机组,脱硫机组比例从14%提高到J86%。

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83万千瓦,淘汰落后产能炼铁1.2亿吨、炼钢0.72亿吨、水泥37亿吨、平板玻璃4500万重量箱、造纸1130万吨。

2010年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I一3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1.9%,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0.8%,分别比2005年提高14.4个百分点、下降66个百分点:

全国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63%和12%。

2.环境保护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作用逐步显现。

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文件,明确经济建设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调整完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取消对200余种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的出口退税,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不予新增贷款。

完成环渤海、成渝等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

严格建设项目环评,采取”区域限批”、“行业限批”等措施,拒批投资近32万亿元的“两高一资”等建设项目。

深入推进重点工业行业污染防治,强化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和后督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贡献。

2010年,全国造纸、化工和纺织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2005年分别下降73.9%、66.7%和50%.电力、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行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下降72.5%、581%和50%。

3.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战略全面推进。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号召.是新时期推进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建立跨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

“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项目完成率为87%.比“十五”提高22.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投资1389

亿元。

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重点城市供水量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4.8%,解决2.15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强化海洋环境保护.推进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4.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逐步建立。

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创新思路.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就是重大举措和突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有效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环境质量。

严格新车型环保标准控制,出台补贴政策加快老旧车辆淘汰。

2010年我国新车的单车排污量比2000年下降90%以上。

5.集中整治重金属等关系民生的污染问题初见成效。

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5个重点防控行业和138个重点防控区。

中央财政增设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2010年下达资金15亿元,支持重点防控区综合防治、新技术示范和推广。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25亿元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带动地方投资3000多亿元,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2.4%,比“十五”期末提高20个百分点。

加强城市噪声环境监督管理.努力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6.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继续强化。

国务院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

经国务院同意,环境保护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2588个,占国土面积的14.9%。

中央财政安排40亿元实施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支持6600多个村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带动地方投入资金80多亿元,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7.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截至2010年底,我国大陆已建成投运核电机组13台,在建核电机组28台,总体运行安全,可靠性逐步提高。

各类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等在役核设施安全可控。

老旧核设施退役和污染治理工作稳步实施,建成31个放射性废物库项目.高风险污染源逐步得到控制。

建立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和核辐射预警系统,逐步强化核安全监管能力。

有效开展汶川地震、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置工作。

8.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在《物权法》、《刑法修正案》及其他有关法律中也针对环境保护作出新的相关规定;开展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等环保相关法律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国务院颁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8项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出台脱硫电价、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一系列政策,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生态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试点。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现行标准达1300项。

9.环境执法监管和能力建设切实加强。

每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2006年以来共查处环境违法企业8万多家次,取缔关闭近7300家,企业

环境违法信息纳入银行征信系统。

中央安排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支持全国一半以上的县区级环境监测站完成标准化建设,初步建成了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

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开展了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破冰之年:

2011年10月24日,《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此草案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拟首次赋予社会团体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

对环境污染、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除立法上的突破以外,各地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实践。

2011年6月,昆明市环保局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环保部门针对侵害环境公共利益的污染行为,要作为原告要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2011年9月,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与曲靖市当地环保局共同作为原告,状告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和陆良和平科技有限公司污染。

10月,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

2011年11月,浙江省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由平湖市检察院向平湖市人民法院依法提起。

目前,此案正在审理过程中。

三、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

当前.我国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仍将增加,环境压力继续加大,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是污染减排任务非常艰巨。

污染减排指标由两项扩大到四项,增加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领域由工业与城镇扩展到交通和农村。

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8%一10%的目标,既要消化污染增量,又要削减污染存量,至lJ2015年共需削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等.这些污染物排放量排放的基数分别占2010年的24%、29%、26%、35%。

2011年前三季度,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下降,但氨氮排放量仅下降0.0。

.40,氮氧化物排放量反而上升7.2%。

二是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全国1/5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为劣V类,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部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受到威胁。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性大气污染日益突出,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公众直观感受不一致。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下降.受污染耕地威胁食品安全。

三是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

化学品污染事件频发.仅2011年就连续爆发了渤海蓬莱油田漏油、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等环境事件。

1.2;5-座尾矿库中危、险、病库占124740,对周围水和土壤环境污染严重。

垃圾围城现象愈演愈烈,29%的城市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是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补偿、生物安全等任务艰巨,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措施难以落实。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肆意排放、生活垃圾无序堆放现象普遍。

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问题突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严重。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进程中,在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在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反思和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不宽容污染。

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仍是发展中大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这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重要前提。

所面临的突出难题就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绝不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绝不宽容污染。

在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搞现代化.数以亿计的人口从农业转入工业、服务业.从农村进入城市.以及随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资源、环境、交通、安全、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压力,都是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30多年里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压缩型、结构型和复合型特点。

我国面临的环境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巨大,资源环境问题比任何国家都要突出.解决起来也比任何国家都要困难。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环境友好、生态优先的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力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2.环境保护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正确的环境政策,正确的环境政策也是正确的经济政策。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下功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求突破,在改进消费模式上促变革。

加强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

环境保护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先导、优化、倒逼、扩容、增值等综合作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杀手锏”、”控制阀“和“助推剂“。

3.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经济发展关系人们的生活水平,环境状况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在解决温饱以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努力方向就是创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品。

当前,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还不少。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出重拳、用重典,严打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4.环境保护可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布局。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

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

环境保护取得的任何成效任何突破,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

加强生态环保不是放弃对发展的追求,而是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

我们要高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勇于担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在更高层面上、更大范围内审视和解决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5.环境保护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人类文明的进程表明,自然生态环境就是自然生产力,民族的强盛、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兴衰,无一不与生态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汹涌澎湃的尼罗河孕育了璀璨的古埃及文化,幼发拉底河的荣枯消长直接影响巴比伦王国的盛衰兴亡,地中海沿岸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滋润着绚丽厚重的中华文明。

但是,因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文明衰亡的例子也俯拾皆是。

我国古代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万顷流沙之下,水草丰茂的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如今变成不毛之地,闻名于世的北非撒哈拉文明因水源丧失而消亡。

为子孙后代的福祉着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着想,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保护好今天赖以生存的家园,维护好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基。

2011年我国环境事件:

1.渤海湾油田溢油事件

6月4日,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蓬莱19——3油田海面发生溢油。

截至7月11日,蓬莱19—3油田溢油除了造成840平方公里的劣四类严重污染海水面积以外,还导致了其周边约5400平方公里海域由第一类水质下降为第三、四类水质,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这一污染范围外缘线东距长岛38公里,西距京唐港61公里。

2.云南曲靖铬渣污染导致毒水入江事件

6月,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化工公司将总量5000余吨的重毒化工废料铬渣非法丢放,致珠江源头南盘江附近水质遭到铬渣污染。

此后媒体和环保组织发现,尚有14ZT吨铬渣仍然堆放在当地。

绿色和平组织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陆良化工公司厂区附近地下水出水口六价铬浓度超标200。

5.大连PX项目险酿重大泄漏事件

险些因为台风“梅花”酿成重大泄漏事故的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在8月引发大连市民关注。

大连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PX项目立即停产并搬迁。

4.苹果公司中国代工厂被指污染环境事件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和自然之友等36家环保组织于9月发布了《苹果的另一面》调查报告称,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共27家疑似供应商存在严重环境问题。

环保组织此后与苹果公司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净化产业链的谈判。

10月,苹果中国江苏代工厂环境污染又被勒令停产整顿。

5.铅蓄电池企业污染导致儿童血铅超标事件

2011年,安徽、浙江、广东、江苏、上海等地相继发生血铅中毒事件。

1月,安徽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228名儿童血铅超标;5月,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上陶村发现165名村民血铅超标;同是5月,浙江湖州市德清县300多人血铅超标;5月,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136人血铅超标;9月,上海康桥地区25名儿童被测出血铅超标。

导致上述血铅超标的污染源,几乎全是蓄电池企业。

6.晶科环境污染事件

浙江省海宁地区的部分民众在晶科光伏生产厂的门前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