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套加氢裂化装置R302催化剂撇头停开工方案124V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002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Ⅰ套加氢裂化装置R302催化剂撇头停开工方案124V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Ⅰ套加氢裂化装置R302催化剂撇头停开工方案124V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Ⅰ套加氢裂化装置R302催化剂撇头停开工方案124V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Ⅰ套加氢裂化装置R302催化剂撇头停开工方案124V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Ⅰ套加氢裂化装置R302催化剂撇头停开工方案124V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Ⅰ套加氢裂化装置R302催化剂撇头停开工方案124V0.docx

《Ⅰ套加氢裂化装置R302催化剂撇头停开工方案124V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Ⅰ套加氢裂化装置R302催化剂撇头停开工方案124V0.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Ⅰ套加氢裂化装置R302催化剂撇头停开工方案124V0.docx

Ⅰ套加氢裂化装置R302催化剂撇头停开工方案124V0

 

编 写:

审 校:

审 核:

机动专业会签:

安环专业会签:

审 定:

批 准:

 

1 目的

  本方案规定了加氢裂化装置2008年停工、反应器R302催化剂撇头、开工的要求、步骤以及相关内容。

本次装置停工主要是对R302进行催化剂撇头、更换,分馏系统不进行蒸汽吹扫。

2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2008年12月加氢裂化装置R302催化剂撇头。

3 装置停、开工方案

3.1 停工前的准备工作

3.1.1 在装置停工前,编写好停、开工网络图,按时间表准点进行。

3.1.2 联系调度安排好产品、不合格产品及污油的后路。

3.1.3 停工前准备好1000吨低氮油,供装置停工置换及开工用。

3.1.4 联系调度,系统上准备好合格高压氮气(14个氮气瓶),纯度大于99.99%,并准备适量干冰。

3.1.5 提前安排停止军柴生产,拆除二联合东面白油线(655#)到军柴线(649#)盲板和装置边界军

柴到精制原料管线上的盲板,以便反输低氮油。

3.2 停工注意事项

3.2.1 严格按停工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服从部及调度统一指挥,降温降压过程要均匀,严格控制降温降压速度,防止系统法兰泄漏。

3.2.2 系统向外甩重污油以及部分管线吹扫前,向调度、安环处申请排污,储运部提前投用重污油罐顶除臭设施。

3.2.3 根据停工步骤,按要求填写关键步骤确认表。

3.3 停工步骤

3.3.1 反应系统停工步骤

3.3.1.1 提前8小时精制系列开始降温、降量(注意关热高分液控副线),R303入口降温速度≯15℃/h

当R303床层平均温度降到320℃,进料降到40t/h时,切换低氮油,充分置换FI304-V311B-P302C-R303-V336-A313-V337系统(因气温低,必须确认A313两台置换充分),关精制蜡油出装置阀,V337热低分油后路走重污油线出装置。

置换8小时,确认V337油为柴油后,停运P302C。

停泵后,将V311B液位拉到30%。

3.3.1.2 根据先降温、后降量的原则,裂化系列先停运液力透平HT-301,适当降低R302入口温度,停P302/B尾油循环系统(待系统温度低时,按部指挥开冲洗氢),再以≤15℃/h的速度降低R301、R302的入口温度。

降温的同时,根据每降1吨量反应平均床层温度降0.3℃的要求降新鲜进料量。

3.3.1.3 当反应床层平均温度达到320℃、进料40t/h的工况时,将边界进精制系列的低氮油改进裂化系列,维持原有的进料量及反应温度,改为低氮油进料。

停止T313胺液循环泵P342(四小时后,按部指挥开冲洗氢),关闭T313液控阀上下游手阀,维持T313液位10%左右。

关闭V341B液控阀上下游手阀和V341B到P313入口的手阀,防止V341B气体窜入V316。

3.3.1.4 增加进R301低氮油量到60t/h,V304后路仍然进分馏系统置换,保持低氮油进12小时,

充分置换原料系统及反应、分馏系统。

确认尾油为柴油后,停P301/A(待系统温度低时,按部指挥开冲洗氢),关其出口阀。

停泵后,继续收低氮油,到V302液位达到80%。

切断进料后,保持一台新氢机低负荷运行,以维持系统压力。

3.3.1.5 降低反应系统温度,当反应器入口温度320℃(床层最高温度不大于320℃),关闭所有冷氢阀,以最大循环氢流量和正常的操作压力对反应系统循环赶油12小时。

3.3.1.6 循环赶油期间V303不排废氢,反应系统压力由一台新氢机量来控制,同时要注意V303、V336液位的变化,防止高分液位压空引起的高压串低压的事故发生。

3.3.1.7 循环赶油结束后,保持反应温度320℃,高温气提8小时,以充分赶尽反应器内的残油,疏松催化剂床层。

3.3.1.8 高温气提结束后,以≯15℃/h的速度冷却R301、R302、R303催化剂床层温度,以≤1.5

MPa/h速度降低反应系统压力(降压过程正外排气仍去干气脱硫系统),保持C301最大循环。

当反应器温度降到250℃时,系统在8.0MPa、250℃的条件下恒温解氢24小时。

3.3.1.9 恒温解氢结束后,系统循环降温,当反应加热炉出口温度低于200℃,停C302及反应加热炉,关闭炉子火嘴手阀。

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加热炉的安全运行,在熄灭火嘴和停炉的过程中,要确认各火嘴手阀是否有内漏,以便在撇头期间进行处理。

3.3.1.10 反应停炉后(包括分馏各塔底加热炉停运后),打开炉子的风门及烟道挡板,冷却炉膛温度,当炉管壁温小于149℃,必须在24小时内对炉管进行中和清洗。

停工期间分馏加热炉瓦斯流量计需要增加副线,为此要事先对V333出来至各加热炉的瓦斯管线进行吹扫、隔离处理,关闭边界瓦斯控制阀总线手阀,经V333将管线内的高瓦排火炬,再从F306处瓦斯管线吹扫至V333处管线,吹扫完毕后再将瓦斯分液罐V333去加热炉线法兰处加隔离盲板。

3.3.1.11 本次装置系统泄压时要求火炬不能突破,当反应系统温度不再下降(催化剂床层温度≤50℃),高分压力降到3.5MPa,停C301(3.5MPa是循环机浮环要求)时,要先将7巴、21巴打手动旁路,不能放火炬,系统内压力通过V303顶的FI3114控制去T306,再通过制氢PV10去高瓦,要尽最大努力将反应系统压力泄至最低。

岗位上及时关循环机出、入口阀及反飞动阀,机体泄压后用氮气置换合格,C301停运后,注意按岗位操作法的要求进行盘车。

3.3.1.12 为保持C301封油系统的清洁,C301置换合格后,用机体置换的氮气充压,保持机体压力

0.5~0.8MPa,启动电泵保持封油循环。

同时,将油气分离器气体后路改到火炬,高分顶后路改去火炬。

3.3.1.13 降温过程中,若E301壳程入口、E332壳程出口温度降到135℃以下,必须将反应压力降至3.5MPa以下,以防铬-钼钢回火脆化。

3.3.1.14 因停工期间要多V303界位进行清通加阀处理、对V304、T313进行压检,需要对其介质进行转移,当反应压力降到2.0MPa时,将C301出口压力表更换成量程为2.5MPa的压力表;开启高分液控A、B阀,把残油压到冷低分,冷低分内油压到T301内,T313内胺液压到再生部分,热高分仍保持50%液位。

3.3.1.15 反应系统降压到微正压后,从新氢机出口给氮气,并控制给氮量,高分顶部仍通过FI3114控制去T306,再通过制氢PV10去高瓦,最大限度地冷却反应床层温度,直到低于50℃。

从R302出口及C301出口采样分析,直至循环氢中氢和烃类含量小于1%时为止。

3.3.1.16氮气置换降温期间,一定要打开所有冲洗氢、冷氢阀、高分液面计及仪表测引点、线等;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反应器床层温度,若温度开始回升则要立即停止进氮气。

3.3.1.17 反应器R302拆头盖前,必须确认与其他系统完全隔离。

 1)R301、R302、R303急冷氢阀关严;关循环氢至E332及V336的冷氢阀;

 2)R301、R302、R303压力、差压表引线阀关严;

 3)R301、R302和循环氢采样阀关严;

 4)循环油入R302阀关严;

 5)精制油采样器至E305和至重污油线出口阀关严;

 6)F301、F302、F306循环氢阀关严;

 7)C301出、入口阀关严;

 8)C301出口放火炬阀关严;

 9)C301再生空气阀关严;

 10)C301反飞动阀关严;

 11)C302出口阀关严;

 12)高压空冷A301出入口阀关严;

 13)反应系统的三个注水点双阀关闭,中间导凝打开;

 14)确认反应系统(包括高分)与低压瓦斯系统的隔离。

3.3.2 分馏、脱硫再生系统停工步骤

3.3.2.1 军柴产品至少应在装置开始降量前1天停出,以便拆盲板,打通低氮油流程。

3.3.2.2 在反应降温降量后,轻石、航煤应尽快改至不合格线,切出精脱硫罐,V310油改至污油线。

尽量保持轻石、重石、减二线产品合格,当产品不合格时应立即改至轻污油线,干气仍然进T306脱硫,不放火炬。

3.3.2.3 当反应进低氮油后,分馏系统开始降温收低氮油,及时将P306,P310的冲洗油切换为尾油做冲洗油;停分馏加热炉,打开各风门与烟道挡板,最大限度的冷却,拆卸各火嘴,长明灯,保持单塔冷循环,期间各塔回流罐液面打空后,停回流泵,在停各塔底泵前,确保整个分馏系统低氮油彻底置换完全,并将各塔保持60%液位。

3.3.2.4 在恒温解氢结束C301停运,V337、V303、V304、V308压力降低后,及时将干气改出脱硫,停运罗茨机,T307酸性气改放火炬。

3.3.3 当干气、液化气停进脱硫后,通知Ⅱ加氢装置,停止供给贫胺液和接收富胺液。

继续保持胺液循环,对胺液进行提浓,循环24小时后逐渐减少E318蒸汽量,直至停蒸汽,改脱硫系统为胺液冷循环12小时后,全部将T306、T308内的胺液压到T307内,T307内胺液再经P341打入V316并隔离。

停工期间E319三台换热器进行抽芯清洗,可通过E319管程与壳程手阀将E319隔离,部分清洗出的含胺液的污水经工贸槽车回收,撇头期间还对T306、T308、V312、V314压力容器检验,事先需要对上述设备进行除臭、钝化(具体见2008年I加氢裂化撇头消缺部分设备除臭、钝化方案)。

3.3.4 E336停用操作。

当精制系列降温引低氮油后,将E336的精制蜡油热旁路打开,关闭精制蜡油去E336的阀门,关闭低温热发蒸汽并进0.35MPa蒸汽的阀门,改E336蒸汽放空,E336温度降低后,停注入的除氧水,E336改就地排污。

3.4 R302撇头方案

3.4.1 说明

  本次反应器撇头的内容:

R302反应器一床层催化剂与保护剂全部撇出,回填部分预硫化好的FC-26新剂和部分预硫化好的FC-26再生剂。

撇出的旧催化剂和瓷球由专业公司统一回收处理。

撇头顺序、时间按网络要求进行,撇头作业全部在氮气环境下进行。

  为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的连多硫酸腐蚀,需要对反应系统有关设备进行中和清洗,本次需要进行中和清洗的设备是R302头盖和顶部拿出的内构件、T313、V303头盖与内构件以及F301、F302、F306炉管。

设备头盖采用碱液、脱盐水喷淋的方式,内构件采用槽内浸泡,炉管则采用外壁清洗的方式,其它设备采用氮气保护不进行中和清洗。

3.4.2 准备工作

3.4.2.1 更换催化剂所涉及的各类人员落实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3.4.2.2 撇头及装剂所需设备、工具和物料(见下表)落实并确认好用。

名称

单位

用量

名称

单位

用量

干 冰

0.5

中和清洗槽

1

帆布手套

100

防尘口罩

50

编织袋

2500

铜 铲

5

磅 秤

1

安全带

2

保温桶

10

硝酸钠

t

0.1

无水碳酸钠

t

0.5

3.4.2.3 卸催化剂用临时管线按要求就位。

3.4.2.4 中和清洗槽配备好碱液,现场就位。

3.4.2.5 联系好装运废旧催化剂的专业公司,铲车2辆、4位司机(二班倒)。

3.4.2.6 系统上准备充足的氮气,确认能按时、按质、按量连续供氮。

3.4.2.7 撇头期间必须配备20个民工,分二班倒作业。

3.4.2.8 准备好10只保温桶,提供充足的干冰,预防反应器内温度过高。

3.4.2.9 后勤、消防、气防、化验、急救等设备和人员落实。

特别是反应器撇头完全在氮气环境下作业,要求安全、气防部门作好充分准备。

3.4.2.10 本次撇头时间紧,工作量大,原则上要求24小时连续作业。

3.4.2.11 清理现场、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并提前搭建好现场作业防雨棚。

(反应器防雨棚,地面临时堆积催化剂防雨棚)

3.4.3 卸剂作业安全规定

3.4.3.1 反应器床层温度小于50℃。

3.4.3.2 反应器内的爆炸性气体(氢和烃类)的含量小于1%。

3.4.3.3 反应器内氧含量小于1%。

3.4.3.4 反应器内硫化氢含量小于400ppm。

3.4.3.5 反应器内一氧化碳含量小于100ppm。

3.4.3.6 有专人监视反应器床层温度,发现床层温度升高,应立即采取加大氮气量或投掷干冰等方法进行处理,如床层温度升高较严重时(超过60℃),应立即撤离器内人员停止作业。

3.4.3.7 供呼吸用风应采用装置0.8MPa仪表风(要求分析合格)并保证与其它系统充分隔离,有关阀门要加设禁动牌。

3.4.4 撇头步骤

3.7.4.1 撇头

  1)反应系统氮气置换合格后,确认反应器与其它系统隔离,接通R301、R302、R303各床层冷氢

处氮气线,保持微正压;关闭C301出口冲洗氢、冷氢等手阀。

  2)拆除R302顶部大盖,入口管线侧用橡胶塞封死。

 3)保持反应器顶部人孔处有明显的氮气流动。

撇头及卸剂期间要求氮气量约1000Nm3/h。

 4)检查反应器达到进入条件,撇头作业公司及有关部门联合确认后,签发器内作业许可证。

 5)施工人员拆除反应器内入口分配盘。

实施顶部抽吸作业,顶部吸出的瓷球、保护剂、催化剂均不回收,拆除器内的积垢篮筐,拿出器外的内构件要立即进行中和清洗。

 6)撇头作业中止的标准是:

R302一床层内所有催化剂、保护剂全部吸出,停止撇头。

 7)撇出的催化剂要立即装袋,并马上用车子运走。

 8)撇头期间要保证氮气供量,如卸出的催化剂发生燃烧,可立即用新鲜水浇。

3.4.4.3 注意事项

  1)为使床层催化剂尽可能疏松以利催化剂的卸出,停工过程的低氮油置换要充分,必须保证高温气提的时间。

  2)由于撇头过程的时间较长,以往撇头床层温度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上升,因此本次循环降温至50℃以下后,必须再观察8小时,确保反应器各部催化剂以及反应器壁温都小于50℃。

  3)撇头期间必须确保反应器有良好的氮封。

整个停工撇头期间,有专人监视各反应器床层温度并有专人负责反应系统氮气保护。

 4)消防供水正常,消防通道畅通。

 5)配合的相关检修人员,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

 6)应保证抽真空系统的气密性,严防空气窜入。

 7)撇头结束后,应保证反应器一床层底部干净。

3.4.5 附表

  2008年R302撇头设备、材料清单

 1)带插板阀的催化剂吊桶(1.6m3)2只

 2)带插板阀的偏心漏斗(1.1m3)1只

 3)帆布套管 10m×3段 4’

 4)4’ 橡胶硬管 40m  

 5)变压器、照明设施       3套

 6)真空泵电机用电缆  100m(Φ100mm)

 7)绳梯            10m×3  不锈钢直梯

 8)卷尺  10m         1把

 9)雨布 (5m×5m)      20块

 10)塑料布 3m×100m

 11)粗麻绳Φ18         100m

 12)不锈钢小筒(吊工具用)   2只

 13)对讲机           3只

 14)钢丝刷           5只

 15)木耙            1把

 16)500ml玻璃瓶(带盖)    10只

3.5 催化剂装填方案

3.5.1 保持在氮气的环境下作业。

3.5.2 安装好固定料斗、装剂平台等。

装剂的辅助设施及设备全部到位。

3.5.3 准确测量出R302一床层高度H(mm)。

3.5.4 按R302装填图表装填:

在R302底装填Φ6瓷球76mm(约0.697t),Φ6瓷球上装填Φ3瓷球76mm(约0.776t)扒平;Φ3瓷球上装填FC-26(新剂)装填高度3161mm(约21.6t)扒平;FC-26(新剂)上装填FC-26(再生催化剂)装填高度1653mm(约11.3t)扒平;FC-26(再生催化剂)上装填FZC-103保护剂高度为500mm(约2.41t),并注意安装积垢篮(定位固定,盖上盖子,清点数量);FZC-103保护剂上(积垢篮筐周围)装填FZC-102B保护剂高度为300mm(约1.21t),再装入FZC-100保护剂100mm(约0.68t);顶部再装入Φ13瓷球,料面与积垢篮顶持平后,完成R302装填。

3.5.5 装填时,人站在料面上,均匀的甩帆布袋作业,确保装填均匀。

随着料面的上升,及时剪短帆布管。

按回填图装入相应的瓷球、催化剂、保护剂等,催化剂装桶、称重情况作好记录。

3.5.6 取出篮框盖子,吊出反应器外,清点数量核对。

3.5.7 安装顶部分配盘、入口扩散器等内件,工艺、设备员要联合检查顶分配盘安装、头盖复位情况。

3.5.8 R-302回填表(截面积:

8.04平方米)

位置

名称

装填高度mm

堆密度t/m3

装填重量t

R302

13

FZC-100

100

0.85

0.68

FZC-102B

300

0.50

1.21

FZC-103

500

0.60

2.41

FC-26再生剂

1653

0.85

11.3

FC-26新剂

3161

0.85

21.6

Φ3瓷球

76

0.776

Φ6瓷球

76

0.697

3.6 硫化开工方案

本次R302装填的催化剂与保护剂均为预硫化好的化工原材料,因此开工硫化步骤省略。

3.6.2 开工气密

3.6.2.1 开工流程改好后,用氮气置换反应系统并采样分析,直到氧含量分析合格(≯0.5%)。

3.6.2.2 通过高压氮气线向反应系统充氮气气密,气密压力等级为1.0MPa、2.0MPa、3.5MPa。

3.6.2.3 C302系统做好开机的准备工作。

3.6.2.4 反应系统3.5MPa氮气气密合格后,开C301循环,点反应加热炉,开C302,保持V303压力3.5MPa,在V303顶放火炬,反应系统进行氢气置换,合格后(系统氢纯度>80%),且E301壳程入口、E332壳程出口温度达到135℃后,再升压进行氢气气密。

3.6.2.5 反应系统氢气气密压力等级为:

3.5MPa、5.0MPa、8.0MPa、10.0MPa、13.0MPa、15.0MPa。

因气密时间安排很紧,未发现漏点的情况下,整个升压过程,外操全部在现场气密。

发现漏点,停止升压,根据泄漏情况处理。

3.6.2.6 反应气密的重点是反应器R302、V303、T313头盖,F302出口单向阀和V336自保阀。

3.6.3 开工步骤

3.6.3.1 反应系统

3.6.3.1.1 反应系统3.5MPa氮气气密合格后,引系统3.5MPa蒸汽,按岗位操作法要求进行暖管、暖机,开C301进行氮气循环。

3.6.3.1.2 用蒸汽吹扫炉膛10钟后,点F301、F302、F306升温,待E301入口温度达到150℃时,进行恒温循环。

3.6.3.1.3 开C302,反应系统氢气置换,并进行3.5MPa氢气密。

3.6.3.1.4反应系统以1.5MPa/h、15~20℃/h的速度升温升压,进行5.0MPa、8.0MPa、10.0MPa、13.0MPa、15.0MPa氢气气密。

3.6.3.1.5 当达到下列条件时装置裂化系列开始进低氮油

高分压力:

15.4MPa

F301循环氢流量:

10000Nm3/h

F302循环氢流量:

50000Nm3/h

F306循环氢流量:

50000Nm3/h

R301、R302、R303入口温度:

260~280℃

循环氢纯度:

≥85%

3.6.3.1.6 P301A提早1小时启动,保持小流量线循环,提高原料温度。

当R301入口温度达280℃,R302入口温度达280℃时,打开P301A出口阀,以15t/h向R301进油,V302液位正常(50%)后,从系统引VGO进装置,逐步提量至40t/h,进料后以15℃/h的速度升高R301、R302的入口温度(密切注意R301、R302一床层顶部温度变化,若温升剧烈,放慢提温速度)。

精制系列R303保持280℃恒温,待裂化系列稳定后,再开精制系列,开循环氢脱硫。

3.6.3.1.7 待反应进油后1小时,开P303在E305后注水。

3.6.3.1.8 当R301AV、R302AV达到360℃时,放慢升温及提量速度,控制好反应器的床层温升。

3.6.3.1.9 反应进料后,由专人监视V303液面(观察高压换热油路系统运行情况);当液面上升后,投用液面控制阀,向低分减油;当界位上升后,投用好界位控制阀,向V332排水。

3.6.3.1.10 V304液位达到50%后,切入分馏系统。

3.6.3.1.11 逐步将进料量提到60t/h,并相应提高两反温度,将反应压力控制在15.5MPa。

3.6.3.2 分馏系统

3.6.3.2.1 分馏系统开工前,分馏系统所有的仪表全投用,并注意考察仪表的使用情况和调节阀的灵敏度,调节阀付线需开关活动。

对分馏系统进行冷油运,期间要防止机泵超电流,抽空等现象的发生,平衡好各塔的液位,多余的油可从未转化油线退出,油不够再从装置外补低氮油,将各塔、容器液面调整正常。

3.6.3.2.2 分馏系统热油运

 1)各塔、容器液面正常后,分馏系统点炉建立热循环,注意平衡好炉子各路流量。

 2)改好从减压塔T305底到其回流泵P311入口流程。

视减一线温度投用A306。

启动P311自T305底抽出,经A306、E340向T305打回流,投用抽真空、水冷却器及大气水封罐,维持减压塔真空度在100~250mmHg。

抽真空前,水封罐应建立水液位。

  3)视温度情况,启动下列空冷器:

A302、A303、A307,脱丁烷塔顶后水冷器E308及分馏塔顶后水冷器E309通进冷却水,投入使用。

4)以20~25℃/h的升温速度把各炉的出口温度提高到145~155℃,恒温脱水,各备用泵及控制阀付线均要经过,循环期间加强各塔及容器底部的脱水,恒温结束,继续升温达250℃时,联系保运进行热紧,并检查设备管线有无泄漏。

5)分馏热油运、250℃热紧结束后,分馏各塔底提温到300℃,等待低分向T301进料。

系统以60t/h进料量控制,当低分油改进分馏系统以后,将分馏系统置换2小时,尽可能将各塔内低氮油置换出,尾油排重污油,逐步提高各塔底温度,并使各塔压力逐步恢复到正常操作压力。

3.6.3.2.2 视实际情况控制好尾油外排量。

3.6.3.2.3 当各塔回流罐液面上升后,启动回流泵建立正常回流,侧线抽出温度上升后,及时启动侧线泵抽出产品(及时投用航煤蒸汽发生器)。

3.6.3.2.4 根据化验分析结果,逐步优化分馏各塔操作条件,尽快使各种产品合格。

3.6.3.2.5 工况稳定后,投用轻石、航煤精脱硫设施。

3.6.3.3 脱硫系统开工

3.6.3.3.1 脱硫系统冷循环

脱硫系统各塔压力

   T308       0.686MPa

   T306       0.539MPa

   T307       0.036MPa

   V314       0.196MPa

E319投用前用氮气进行气密、置换,合格后打通流程;在反应进料前2天,给V316增加新胺液,启动P313、P341建立胺液系统冷循环;当MDEA溶液引入T307时,打开从T307→E318入口线的开工旁路线,将T306、T307、T308、V314的液面平衡好,然后把各调节器投入自动,并让MDEA溶液以最大流量通过FI302溶剂过滤器,循环期间所有泵均要轮换投入运转,以考验其性能,在中等负荷下进行冷MDEA溶液的循环。

 

3.6.3.3.2 脱硫系统热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