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四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第四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第四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第四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6月)第四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建构基本观念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相关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
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
B.分类观:
干冰和冰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
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可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降低温度
B.该实验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可能造成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
C.实验时,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3.下列生活现象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粗盐潮解
B.水果腐烂
C.蔗糖溶解
D.酒精挥发
4.下列物质是食品中的营养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蛋白质
B.维生素
C.糖类
D.油脂
5.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等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氧气
B.过氧化氢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7.下列实验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向铜绿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红棕色气体
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氨气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蒸发
D.
熄灭酒精灯
9.“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属2B类致癌物,曾被添加到食品中,造成了“塑化剂”风暴.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塑化剂”属于氧化物
B.该“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7:
2
C.该“塑化剂”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D.一个“塑化剂”分子是由24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二、多选题
10.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是()
A.
B.
B
C.
D.
三、填空题
11.图1是三种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1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g。
(2)图1所示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
(3)若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现有4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4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硝酸钾___(填“>”“=”或“<”)氯化钠。
(5)若a、b、c分别代表上述三种物质,图2是在室温下,烧杯中a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b物质的溶液和试管②中c物质的溶液的状态。
当从室温升至60℃时,发现烧杯中a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试管①中b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c物质析出,写出a、b、c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b___,c_。
12.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氮气分子_____________;
(2)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
(3)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__; (4)缺少___________元素会得佝偻病。
四、实验题
13.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____________(填序号)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收集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若用C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氮气在很多领域用途广泛,实验室用加热NaNO2和NH4Cl的浓溶液制取氮气。
①实验室制取氮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收集氮气时可用排水集气法,但不宜用排空气法。
除排水集气法外,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小明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开始前,气球应处于______(填“膨胀”或“收缩”)状态。
实验结束后,活塞停在______mL刻度处。
(2)小天用图2操作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他______(填“能”或“否”)成功。
(3)图③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小豪同学发现该操作中还缺少一种仪器,它的作用是______。
15.根据如图中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当向U形管左右两端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开始时,左端溶液呈_____色,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变成无色,除酚酞外,写出此时溶液中可能所含溶质的化学式_____。
(2)乙为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
把打磨光亮的铝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盛有溶液的两个试管中,过一会儿观察到试管①中出现_____的现象,就可证明Al>Cu.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试管②中的溶液X为_____溶液。
(3)丙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五、简答题
16.如图是干电池的剖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中的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
写化学式
。
干电池用石屬做电极,是利用了它的______性。
将锌块加工成锌皮,这是因为锌有______性。
17.化学与其他学科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用微粒观看世间的物质及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铁、氧气、氯化钠、硅、水等,它们都是由不同粒子构成的。
其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答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请从微观解释:
保鲜膜中有增塑剂分子,当把包有保鲜膜的食物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增塑剂更易进入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原因是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可以指示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3)下图是小丽绘制的电解水实验的微观示意图,请和她一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的微观实质是每个水分子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②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18.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__。
(2)t1℃时,配制5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所需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以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和图像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t3℃时,若将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钾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若将图1中的温度升高到t2℃,则两个烧杯内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
C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且得到的硝酸钾晶体质量与原样品中硝酸钾的质量相等
D若将烧杯②中的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变大
19.根据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比石墨的硬度大得多,原因是___;
(2)灯泡里的灯丝材料是钨而不是锡,原因是___。
20.锰(M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锰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图1中54.94表示的是 。
(2)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越容易在反应中失去,Mn2+的核外电子共点据 个电子层。
(3)锌锰干电池中含锰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六、推断题
21.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乙、丙可能依次为_______(填化学式,写一种即可)。
⑵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______(填“对”或“错”)。
⑶写出Ca(OH)2到乙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⑷写出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七、流程题
22.五通桥是我国重要的多晶硅产业基地,高纯硅是光伏发电的重要材料,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如图:
生产高纯硅需要对普通石英砂(含有少量Fe2O3杂质)进行提纯,其中酸洗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1)请写出用盐酸除去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
(2)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控制无氧、无水。
在SiCl4与氢气反应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
四氯化硅与水反应生成硅酸(H2SiO3)和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二、多选题
1、
三、填空题
1、
2、
四、实验题
1、
2、
3、
五、简答题
1、
2、
3、
4、
5、
六、推断题
1、
七、流程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