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531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docx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土建主要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1.1测量准备工作:

1.1.1工程开工前,对场区坐标点、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查,复查后报业主和设计批准认可。

所用的仪器为: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塔尺等。

1.1.2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项目经理部将派专人负责,在开工前编制详细的测量施工方案,报公司技术质量部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

施工中及时上报阶段性测量成果,以保证整体工程施工准确完美和正常进行。

1.1.3经理部配置专人从事测量放线工作。

经理部设一名测量管理人员,4名专业测量放线工,要求做到持证上岗;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鉴定。

1.2平面控制网测设

根据本工程轴线坐标和当地城市导线点,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

1.2.1控制点引测

根据城市导线点在场区引测3个控制点,要求埋深1.5m,用混凝土浇筑并以钢钉标记,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依据,二等精度限差要求为:

1.2.2导线长度:

1.0(km);平均边长200米;测角误差:

±10(″);方位角闭合差:

±20(n)1/2(″);导线相对闭合:

1/10000

1.2.3控制网布设

对测绘院提供的定位桩,联合建设单位验收无误后办理交接桩手续。

根据场内导线控制点,在现场靠近围墙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埋设外控基准点,要求埋深0.5m,并浇筑混凝土稳固。

周围用脚手架防护好,并做好警示标记以防破坏。

1.2.4场地标高引测

根据建设单位移交的水准点,采用闭合测法将0.000标高点引测到稳定易保护部位,不少于二个水准点。

1.2.5轴线定位

利用全站仪通过坐标控制法,将仪器架立于已知控制网中的一点,然后架镜于另一个已知控制点,后视棱镜,转前视分别测出柱列轴线上的任意两个点,然后架仪器于其中一点照准另一点定出一条正交轴线。

根据同样方法可定位另外正交轴线。

1.2.6基础开挖定位

根据场地轴线控制网,按照总体施工部署,测设建筑物的四周边轴线并形成闭合,根据建筑物外壳尺寸和基槽开挖方案,考虑防水层施工,定出基坑开挖线,并用白灰撒出明显标志。

挖槽时随时用水准仪跟踪检查槽底标高情况,以防止超挖。

1.30.000以下施工测量

1.3.1垫层放线

在土方开挖至拟建建筑物设计基底标高后,在拟建建筑物主轴线桩点上安置仪器,后视对面同轴桩点,将轴线精确测定在基底上并根据所投测轴线定出垫层边线。

放此线时要特别注意校核图纸尺寸,确保图纸分项尺寸之和与总尺寸相同、大样图尺寸与总图尺寸一致。

1.3.2基础放线

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应以建筑控制网为准校核建筑轴线桩无误后将轴线引测到混凝土垫层上。

轴线投测闭合后,经校核无误,报请项目总工程师、质检员验线,合格后报请上级主管部门验线,合格后再放细部轴线,如底板边线、墙体位置线、柱位置线、基础梁位置线等,并用墨线弹在垫层上,自检合格后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理验线,合格后移交下道工序施工。

1.3.3楼层放线

根据场地轴线控制网测设及现场施工流水段划分,由测量人员将仪器安置在控制线上,后视同一控制线的另一端点,将轴线投测到施工层上,由于是分段施工,故一定要保证精度,每次放线前均要求闭合,如有误差要进行平差,每次放线后均应请项目总工程师和监理单位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1.3.4高程控制

在基础四周离垫层高1m处的边坡上做两处高程引测点,以引测点的高程为依据进行槽底抄平工作。

槽底标高分两次进行测设,第一次测设至预定开挖标高以上300mm处,控制机械挖槽深度;第二次测设至预定开挖标高,进行人工清槽。

严格控制标高不能超挖或欠挖,测量人员要随时跟班作业。

结构开始施工后,在结构上布置基本传递高程点向上传递。

边坡上的高程引测点要经常进行复测,如有微小变动及时修正。

1.40.000以上施工测量

1.4.1控制线引测

首层定位线利用场地轴线控制网,在利用轴线控制网放线前要做校核以免超出误差。

首层主轴线控制线放完后要请有关主管部门验线,验线合格后方可放细部轴线控制线和柱边线。

首层平面线放完经主管部门验线合格后,根据施工流水段划分位置,每个流水段投测上来的两个控制点,用经纬仪打90°放出井字线,然后再放出各细部轴线、墙柱边线。

1.4.2标高引测

结构施工中楼层标高控制方法及测设要求:

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S3水准仪往返测,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并在旁边注建筑标高,以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同一层平面内红“▽”不得少于三个,间距分布均匀并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且红“▽”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误差控制在±5mm以内,在施测各层标高时,应后视其中的两个红“▽”上顶线以作校核。

合格后方可在该层施测,否则要平差后方可使用。

观测要求及测站观测限差

三等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要求如下:

视线长度75m;前后视较差3m;前后视累积差1m;视线高度0.5m。

三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不超过基辅分划读数差2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3mm。

1.5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拟建建筑应进行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应委托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实施。

观测点位置由观测单位与设计、总包单位协商确定,我们将积极配合沉降观测单位做好观测点的预埋工作,并收集整理好沉降观测数据,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反馈信息。

监测工作的内容有:

建筑物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沉降观测、地下水位监测、周边环境变形监测、挡土支护体系基坑内外土体位移监测。

测量单位在观测前编制详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并报设计、建设、监理、总包单位备案。

1.6施工注意事项

1.6.1所有质量活动均应按照公司《工程测量管理规定》进行。

1.6.2测量的各项作业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1.6.3测量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1.6.4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1.6.5由业主提供的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并办理了交接手续后,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1.6.6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

1.6.7明确相关质量管理职责

测量工作质量控制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要求测量作业人员做到100%自检、复核。

2、降水、护坡及土方工程

2.1降水施工方案

2.1.1降水设计概况

本工程采用大口径管井降水,降水井间距8m,共布置降水管井10眼。

由于无地质勘探报告因此,降水井拟设计井深10.0m,孔径为Φ100,滤管采用外径Φ400、内径Φ350的水泥砾石(无砂)滤水管,管外采用2〜10mm的砾石填充。

排水则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塑料管、铁管或PVC管汇集入沉淀池后外排。

2.1.2降水施工部署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拟投入2-4台反循环钻机进行降水井施工,降水井施工从东北角展开,向两端辐射施工。

降水井施工完毕后,在基坑降水、围护期间,应按照要求进行水位观测,确保基础工程安全进行。

2.1.3降水工艺流程

降水施工工艺流程

2.1.4降水施工组织

进场后即开始施工降水井,采用反循环钻进工艺,配备2-4台反循环钻机进行成孔,随场平工作的进行而同时展开,降水井计划5天完成。

2.1.5施工工艺要点

(1)放线定位

根据降水井设计间距,与坑边距离,开始对井位进行放线,放线采用十字定位法。

定位后对井位进行探孔,进一步确定是否有障碍物,必须待甲方或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成孔施工。

(2)挖泥浆坑

井位边挖设泥浆池,泥浆池尺寸约为1m×1m×0.5m,周围泥浆池选位时顾及多井使用,减小对现场环境污染。

井口与泥浆池之间人工挖回流水沟。

(3)下井管

下管前应检查井径和井深,合格后方可下放井点管,应保证井点管居中,井管底部封闭,上口应高出地面500mm,尽量使井点管在同一标高,管井采用水泥无砂管,降水井滤水管接头处采用4根竹片及铁丝绑扎,防止弯曲或脱落。

下井时先用钢丝绳绕过井底的堵头垫块将无砂管吊起,慢慢顺入井中。

井管要垂直和居中。

井管口外露出地表约50cm。

(4)填滤料

然后徐徐倒入滤料,滤料应沿孔四周均匀倒入孔内,严禁从一侧填料,防止将井孔挤偏。

发现滤料中途堵塞应及时排出。

井管上部1.0m左右用粘土封井。

水泥砾石管要加井盖。

应统计实际填料量并与理论计算量对比。

(5)洗井

封孔后应立即洗井,采用空压机洗井。

洗井采用空压机气举法,从井底逐节,逐层吹洗,将井底泥砂吹净,洗出清水为止。

洗井必须及时,做到随打随洗,不得搁置时间过长或集中洗井。

空压机洗井时应自静止水位起由上而下分段憋洗(每段不大于1m),待充分破坏泥皮后再往下洗直至井底,洗井效果应达到水清砂净、水位反映灵敏。

(6)安排水管装泵

下泵前应检查抽水泵的运转情况和安全状态,必要时可在浅水池试抽水,下泵绳索应有足够强度,并与泵体连接牢固可靠,下、拔泵时不得使电缆受力,泵底距井底不得小于1000mm,下到预定深度后应将绳索吊住或用夹板固定在孔口。

抽水过程中应派专人看管,应根据管井水位、出水量,适当调整泵的深度,不得使泵体露出水面或陷入泥砂中。

潜水泵用钢丝绳吊在井内,距井底1m。

管井水泵分别连接与出水口径相匹配的塑料管,与地面排水管相连。

抽出水从支管流入坑边总管,经沉砂池沉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土方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保持在开挖平面以下至少1米,安排人员进行定期监察。

2.1.6排水设计部署

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地下水的有效利用业主做好现场地下水的收集利用,在场区东北侧及西北侧各设2m×2m×1m规格的沉淀池,各水井支管汇总后进入沉淀池,主排水管根据现场情况可采用铁管、塑料管或PVC管架空或掩埋,主排水管的坡度不小于1‰。

本工程地下水可进行下列利用:

1)施工用水,进行工地车辆的洗刷、冲厕、降尘、支护坡面的养护。

2)业主收集作为其未施工区域的蔬菜灌溉用水、施工场区植物绿化用水或生活区工人洗衣、洗澡用水。

2.2土方施工方案

2.2.1土方计量及基槽放坡系数

本工程约为75000m3,由于业主未指定土方如何处理,拟按外运处理,回运回填土约30000m3。

根据现场情况及土质情况,基槽放坡系数为1:

0.35。

2.2.2开挖部署

土方开挖与土钉墙施工配合进行,计划开挖时间30天。

每台挖掘机每天挖土量1500m3,配备2-4台挖掘机,日平均出土量3500m3;每台班每辆车运土80-100m3,每天按1.5个台班计,每辆车每天运土120-150m3,按最大日出土方量需要配备20-30辆车;综合办公楼首先从西侧开挖,A研发楼及地下车库也从西侧开挖。

先开挖支护作业面区域,第一步开挖2.0m,随后则每步开挖与支护垂直间距相匹配。

2.2.3开挖要求

严格按照开挖顺序开挖,不得随意超挖,并及时做好基坑支护。

作业面区域匹配支护参数采取分层分段开挖,每步深度不超过土钉匹配深度的0.5m,每段长度不得超过10m;边坡开挖时由专职人员进行指挥,坡面坡度采用角度尺进行测量,深度则采用钢尺或水准仪进行控制,槽底挖土时预留300mm厚土层,由人工进行挖掘修整,标高由专业测量人员通过水准仪控制,严禁超挖、严禁对基底扰动。

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地基土暴露时间,防止暴晒或雨水浸泡而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

土方开挖应与边坡变形观测信息沟通,发现变形超过临界值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并通知监理、业主及上级主管部门,以商讨对策,经同意后方可继续开挖。

2.2.4马道施工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施工马道采取内外结合马道,综合办公楼及A研发楼楼各设一个马道,马道坡度不大于150,宽度不小于5m,马道收口时采用两台挖土机倒出大部分马道土体,剩余部分采用人工清理,塔吊(吊车)吊出,支搭脚手架进行土钉墙施工。

对外马道坡面区域则采取草袋填土堆积封口,每1.0m厚填土层按设计土钉长度的1.2倍铺设钢筋,后端与地锚相连,地锚深度为1-1.5m,回填区域应及时夯实硬化,确保回填区域安全。

2.3土钉墙施工方案

2.3.1施工部署

土钉墙计划拟组织40人的施工队伍,2台锚喷机,根据实际进度要求,随时调整施工人数,保证施工工期。

2.3.2工艺流程

土钉墙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如下图):

 

2.3.3施工方法

修坡:

采用人工修坡;土钉成孔:

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土钉钢筋加工:

采用电焊,每2.0米焊一组支架;钢筋置入:

人工将加工好的土钉钢筋置入孔内;注浆液搅拌:

采用搅拌机搅拌;注浆方法:

采用孔底压浆灌注法灌注;面层钢筋网编制:

钢筋网在坡面上采用绑扎的形式人工编制;喷射混凝土拌料:

采用人工拌料,随用随拌;喷射混凝土:

采用干式锚喷机喷射。

喷射厚度为120mm。

2.3.4技术要求

⑴.土方开挖严格控制坡度,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坡面不平整度不大于±2cm,修整后,保证坡面平整度;

⑵.土方开挖必须与土钉墙施工密切配合,土钉墙施工工作面必须分层进行土方开挖,每层挖土深度不超过每道土钉设计超挖深度,一则便于土钉施工,二则避免超挖造成边坡失稳;

⑶.每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必须在本道土钉面层喷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并在下步土方开挖时注意对上道土钉及面层的保护,避免碰触已施工完的土钉及面层;

⑷.钻孔直径、深度、角度、注浆均要满足设计要求,做到各环节施工完后有人验收;其中:

土钉孔深允许偏差为±50mm、孔径允许偏差为±5mm、孔位允许偏差为±100mm、倾角允许偏差为±30。

注浆采用孔底反浆法,注浆管插至距孔底250-500mm处,孔口溢浆后停止注浆,并及时多次补浆直至注浆饱满。

水泥和砂石之重量比宜为1:

4-1:

4.5,水灰比宜为0.4-0.5,原材料称重允许偏差为,水泥和速凝剂为±2%,砂石材料为±5%,最终以试验室配比为准。

⑸.面层钢筋网编织时,钢筋搭接不小于300mm,钢筋网与坡面之间保证3~5cm距离;加强筋压在钢筋网上,水平、斜向与土钉钢筋采用“L”筋搭接焊接;

⑹.砼喷射时要严格按施工配比进行配料,喷射时自上而下,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宜保持0.1-1.0m的距离,坡面不许有钢网外露现象;坡面厚度采用插筋标尺法进行检查,每100m2一组,每组不少于3个点,最小厚度不应小于80mm厚。

⑺.遇到坡面有渗水现象时,面层上要安装导流管;

⑻.基坑四周地面及坡面设变形观测点,随着基坑的开挖定期进行观测。

⑼.对含水量高的粘性土和粉砂土等自稳性能力差的土层应及时进行支护,对易坍塌土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对修整后的坡壁立即喷上一层薄砂浆或混凝土,待凝结后再进行成孔;在水平方向分小段间隔开挖并进行支护;先将作业深度上的坡壁做成较缓斜坡,待土钉设置后再进行成孔;在开挖前进行超前支护或加固土体。

3、防水工程

3.1本工程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及地下室顶板采用混凝土自防水,抗渗等级P1,2.0厚自粘型防水卷材(聚酯胎)两层,10厚聚苯板用聚醋酸乙烯胶粘剂点斩保护层;屋面防水采用两道2.0厚自粘型防水卷材(聚酯胎)。

卫生间防水为1.5厚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

3.2所选用的防水材料生产厂家必须在北京市建委备案,并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有效检测报告、产品说明书、出厂合格证、防伪标志。

所选用的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配套材料,必须与防水主材材性相容。

防水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材料进场后及时向监理报验,按规定抽样外观检查,合格后取样复试,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聚酯胎自粘防水卷材施工

3.3.1工艺流程

基层检查验收——涂刷基层处理剂——阴阳角部位附加层——揭掉卷材下表面隔离膜——粘铺卷材——检查验收

3.3.2作业条件

⑴.基层已符合以下条件,并办理验收、工作面移交手续:

⑵.基层平整、干燥、坚实、无毛刺;

⑶.阴阳角做成圆弧形,阴角最小半径50mm,阳角最小半径20mm。

3.3.3施工做法

⑴.检查验收基层后对基面进行清理。

⑵.专用基层处理剂稀释后在基层表面均匀涂刷一遍。

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在基层阴阳角两侧粘贴卷材附加层,附加层总宽度为500mm(或后浇带宽度+500mm),转角两侧各半。

⑶.铺贴大面卷材:

将卷材粘结面向下铺放在基面上,从一端开始将隔离膜从背面缓缓撕开,同时将撕掉隔离膜的部分粘贴在基层(及附加层卷材)上并排出卷材下方的空气(立面、斜面应用力压实、粘牢)。

相邻卷材之间搭接宽度为80-100mm。

相邻两排卷材的短边接头应相互错开1/3幅宽以上,以免多层接头重叠而使得卷材粘贴不平服。

⑷.聚酯胎自粘防水卷材叠层时上层卷材施工采用干铺法,即在底层卷材上直接粘贴卷材。

⑸.防水层施工完毕并验收后应尽快进行下道工序——保护层的施工。

3.4卫生间单组份聚氨酯涂膜防水施工

3.4.1操作工艺

⑴.工艺流程:

清理基层表面→细部处理→配制底胶→涂刷底胶→细部附加层施工→第一、二、三遍防水层施工→防水层一次试水→保护层施工

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等杂物清除干净,并用干净湿布擦一次。

涂刷防水层的基层表面,不得有凸凹不平、松动、空鼓、起砂、开裂等缺陷,含水率不大于9%。

⑵.涂刷底胶(相当于冷底子油)。

⑶.附加层施工:

地面的地漏、管根、出水口,卫生洁具等根部(边沿),阴、阳角等部位,应在大面积涂刷前,先做防水附加层,两侧各压交界缝200。

⑷.涂膜防水层:

第一道涂膜防水层:

将涂膜防水材料,用塑料或橡皮刮板均匀涂刮在已涂好底胶的基层表面,每平方米用量为0.8kg,不得有漏刷和鼓泡等缺陷,24h固化后,可进行第二道涂层。

第二道涂层:

在已固化的涂层上,采用与第一道涂层相互垂直的方向均匀涂刷在涂层表面,涂刮量与第一道相同,不得有漏刷和鼓泡等缺陷。

第三道涂层:

24h固化后,再按上述配方和方法涂刮第三道涂膜,涂刮量以0.4~0.5kg/m2为宜,三道涂膜厚度为1.5mm。

进行第一次试水,遇有渗漏,应进行补修,至不出现渗漏为止。

在涂膜防水层施工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技术和使用材料的交底。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进行隐蔽工作检查验收,经过24h以上的蓄水试验,未发现渗水漏水为合格,然后交下道工序施工。

4、钢筋工程

4.1钢筋工程技术准备

4.1.1正式施工开始前,项目部技术人员会同钢筋工长、质检员及外施队钢筋班组技术人员一同熟悉图纸,明确钢筋工程中的重点与难点,确定操作方法。

根据施工图纸和具体情况,确定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如对梁与暗柱节点、剪力墙的门窗洞口等钢筋过密的部位,要提前放样;对抗震结构的要求如搭接与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箍筋弯钩平直长度等要按有关规范和图集进行严格要求。

4.1.2项目部技术人员与外施队钢筋翻样人员组成钢筋翻样小组,坚持“同翻互检、确认无错、再出料表”的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及翻样人员要做到熟悉图纸、规范,并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确保钢筋翻样及时、准确,能够切实指导施工。

钢筋加工配料表应按流水段、工程部位等层层编制,钢筋级别、直径、下料长度、弯曲成型尺寸、根数、接头类型等分别列项,每种钢筋应编号,加工、供应及现场施工要与编号相对应。

4.1.3钢筋料表完成后,要及时发给栋号技术负责人、外施队及后台班组,以促进专业交圈及管理制度的落实。

加工厂技术员根据料表,指导加工班进行钢筋的加工,并对料表中的疑问进行反馈、协商解决及对料表的变更及时作出调整。

4.1.4钢筋位置关系及摆放顺序复杂的节点利用电脑及CAD等辅助软件进行实体放样。

4.2钢筋加工机具

要求所有的机械在进场以前进行设备检查、计量检测及保养,运转正常方可进场投入使用。

4.3钢筋的采购、进场与验收

4.3.1钢筋采购

钢筋原材采购首选首钢、唐钢等厂家的产品,以下三种情况钢筋严禁进场:

⑴.无出厂合格证或标牌者;

⑵.钢筋出厂合格证注明的钢筋炉号与钢筋标牌注明的炉号对不上者;

⑶.钢筋外观老锈严重,有裂纹、不顺直者。

⑷.钢筋直螺纹套筒等材料,进场时要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否则禁止进场。

4.3.2钢筋进场、验收

⑴.钢筋原材进场需有出厂合格证及原材质量证明书,性能指标符合规范的规定。

钢筋原材进场时现场材料员要检验钢筋规格、出厂合格证、炉号和批量,否则不予进场。

⑵.钢筋表面必须清洁,不得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铁锈、裂纹、结疤、折叠、油渍和漆污等,端头保证平直,无弯曲;对于表面氧化严重并已损伤截面或在除锈后表面有严重麻坑、斑点伤蚀截面的钢筋,不予进厂使用。

试验员按现行国家有关部门标准的规定抽样,合格后方可使用。

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如下: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

⑶.钢筋进场后需分批进行钢筋原材机械性能复试,试验员根据规范要求做钢筋复试工作,复试通过后,方能批准使用。

⑷.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等不合格现象,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或其他专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

4.4钢筋堆放

4.4.1钢筋原材码放要整齐,并设立统一的原材标志牌,注明钢筋的厂家、进场时间、级别、规格、批量及试验状态等。

现场堆放未经试验的钢筋,必须在堆放处明确标识。

4.4.2钢筋料场采用100厚C20混凝土硬化,钢筋堆放区预制可移动的钢筋堆放地垅。

场地向外找坡0.5%,并有有效的排水措施。

钢筋加工时要注意优化下料、合理搭配。

钢筋应分规格、分级别堆放;HPB235钢筋放在调直机附近便于钢筋调直,HRB335、HRB400钢筋放在钢筋加工棚较近处,便于钢筋加工,提高工效。

4.5钢筋翻样

4.5.1钢筋构造要求:

⑴.保护层厚度:

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⑵.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钢筋的锚固laE长度必须符合规范规定(见下表):

钢筋锚固长度

钢筋种类

锚固laE长度

C20

C25

C30

C35

≥C40

1、2级抗震

3级抗震

1、2级抗震

3级抗震

1、2级抗震

3级抗震

1、2级抗震

3级抗震

1、2级抗震

3级抗震

HPB235

d≤25

31d

33d

31d

28d

27d

25d

25d

23d

23d

21d

HRB335

d≤25

44d

41d

38d

35d

34d

31d

31d

29d

29d

21d

d>25

49d

45d

42d

39d

38d

34d

34d

31d

32d

29d

HRB400

d≤25

53d

49d

41d

42d

41d

37d

37d

34d

34d

31d

d>25

58d

43d

51d

41d

45d

41d

41d

38d

38d

34d

⑶.搭接长度llE=ζlaE,其中修正系数ζ应满足要求(见下表):

修正系数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25

50

100

ζ

1.2

1.4

1.1

注:

1、在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

2、同一截面内搭接接头面积不大于50%。

4.5.2接头设置

⑴.钢筋接头位置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且不小于1.3倍的搭接长度。

同一断面上钢筋接头面积不得大于总面积的50%。

墙体外侧水平筋的搭接接头应设置在阳角1m以外。

⑵.顶梁、顶板上铁接头设置在跨中,下铁接头设置在支座,底板、地梁则相反。

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不得大于总面积的50%。

⑶.后浇带处梁甩筋采用直螺纹接头连接。

4.5.3翻样制度

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依据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翻样,由项目总工程师严格审查料单,并审核签字后方可加工。

4.6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内容主要有:

调直、除锈、下料、加工等。

4.6.1钢筋调直

本工程所使用HPB235级钢筋,采用专用调直机调直。

HRB335、HRB400级钢筋在进场检查过程中,发现有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