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离骚节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605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离骚节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离骚节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离骚节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离骚节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离骚节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离骚节选》.docx

《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离骚节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离骚节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离骚节选》.docx

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离骚节选》

高二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模板《离骚(节选)》

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是快乐的,下文是由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册语文

教学计划模板,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3、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背诵名句,感受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

 2、学习诗歌比兴手法(移情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中的美人香草的意象内

涵。

 【教学难点】

 1、诗中疑难字词以及表达含蓄句子的理解。

 2、诗中屈原的情感变化以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提问: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

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幺?

(《诗经》中的《国风》和

《楚辞》中的《离骚》)

 (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

《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

 二、题解

 1、关于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

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以实现美政即

圣君贤相的政治。

 屈原辅佐楚怀王,正在七雄激烈争斗之时。

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

怀王让他造为宪令,即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

宪令涉及推行变

法之事。

楚国在悼王时,已有吴起变法的先例。

怀王初年,也想有一番作

为,曾争到合纵之长,因而屈原希望变旧更新,一度受到怀王的支持。

是,楚国的变法本来就不够彻底,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重臣手中,他们为了

保持个人禄位而反对变法。

 当时楚国朝廷中佞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

他心怀嫉妒,与屈

原争宠,屈原起草宪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夺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怀王进

谗言,说: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

能为也。

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

屈原的被疏远,根本原因

在于他的政治改革计划触犯了贵族利益,遭到旧贵族们的中伤打击。

 屈原和旧贵族集团的斗争,还表现在对外政策上。

屈原分析了当时形势,

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怀王曾

采纳他的主

 张,并派他出使齐国。

屈原被疏远后,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土地诱惑

楚怀王。

目光短浅的怀王就改变了对外政策,采取绝齐亲秦方针,结果使楚

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吃了大亏。

怀王恼怒,又轻率出兵伐秦。

由于没有齐国

的支援,被秦国打得大败,还丧失了汉中之地。

在危殆的形势下,屈原曾被

怀王再次派往齐国,以图修复两国交好。

但不久,秦昭王又提出秦楚两国联

姻,要与楚王会面,屈原谏阻说: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

怀王之

子子兰却劝怀王去秦,说:

奈何绝秦欢?

怀王终于去了秦国,果然被扣留,最

后客死于秦。

当时屈原已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

 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

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

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

原流放到江南地区。

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

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

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

他远离

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

于是,他又慢慢地顺

着沅江,向长沙走去。

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

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

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即圣君贤相、

民本思想。

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

强大起来。

他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

 屈原要求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符合当时楚国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国家富

强;外交上,他主张联齐抗秦,是非常正确的路线;他劝阻楚怀王入秦,从后来

事情的发展来看,也完全是对的。

可见屈原心系国家的安危存亡,并且审时

度势,很有政治见地。

却受到周围群臣的排挤、打击,君王疏远了他,他的

忧愤是由国家前途晦暗不明引起的,而不是一己的私愤。

 2、《楚辞》与《离骚》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

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

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

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前部分追忆往事,表明洁身自好,决不同

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

后两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

探索。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

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出现,不

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

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

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

《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

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板书:

 《诗经》《国风》现实主义黄河流域西周春秋(四言)(民歌)

 《楚辞》《离骚》浪漫主义长江流域战国(七言为主)(屈原)

 3、离骚释义

 v离忧也。

离,犹罹也。

骚,忧愁也。

离骚者,乃言遭遇忧愁,陷入困

境。

 v离,犹畔也,别也。

骚,忧愁也。

离骚者,乃言离别之愁也。

v离骚,

为叠韵连绵词,犹言牢骚。

离骚者,牢骚之词也。

 4、写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

之时,还是流放中。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上官大夫

(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

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而《史记-

太史公自序》里说:

屈原放逐,着《离骚》。

前者的说法更可信。

 三、诵读感知

 1、放配乐朗读磁带,扫除文字障碍。

 kuāzhu?

chàchìjíg?

umiǎn

 修姱谣诼侘傺岌岌攘

 诟偭规矩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质疑

 对自己不能理解、小组讨论也不能理解的疑难字、词、句进行提问。

老师

作答。

 4、学生说出课文大意

 丰富多彩的学期生活随之而来,为大家编辑了人教版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

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导语

 (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始)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和《离骚》

的节选,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诗

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诗经》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骚

体诗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那幺,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又有怎样的

变化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诗,来了解这一问题。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引导学生读课后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有关汉乐府的常识。

 朗读诗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本诗大概叙述了一个什幺故事?

 2学习本诗的侧重点应是什幺?

 3读本诗你将最关注什幺?

 诵读全诗,把握故事情节:

 1教师范读,学生给生字注音;了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或难懂的句

子划下来。

 2学生朗读,学生自由读或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生复述故事梗概,注意复述的要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

过、结果。

 4请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此诗的情节。

 学生概括的标题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如果学生有更好的概括则选用学

生的概括。

 文言常识积累

 1归纳本诗出现的“偏义复词”:

①便可白公姥:

意义偏“姥”②昼夜勤作息:

意义偏“作”③我有亲父母:

意义偏“母”④逼迫有弟兄:

意义偏“兄”。

 2归纳整理本诗出现的“古今异义”①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今义,值得

同情;②汝岂得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③本自无教训:

义,教养;今义,失败的经验;④处分适兄意:

古义,处理;今义,处罚;⑤便可

作婚姻:

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⑥叶叶相交通:

古义,交接;今

义,与运输有关。

 3归纳本诗出现的“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分组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演出。

(主人公的语言尽量用原文)

 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思考此诗的思想内容。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汉乐府民歌

 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故事情节:

 托物起兴

 兰芝被遣

 夫妻誓别

 兰芝抗婚

 双双殉情

 告诫后人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课本剧表演

 1请同学分组表演课本剧《孔雀东南飞》(如时间有限,可分别表演不同的

片段)

 2讨论评析同学的表演(注意从文中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感知

 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具有叛逆精神,请结合具体诗句,感知他们的

个性特征。

 可让学生找出能够触动他们的诗句,读给大家,然后做简要的分析。

只要

学生言之成理就可。

 诗歌的艺术特色感知

 通过学生对他们所喜欢的诗句的诵读,体会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延伸阅读

 阅读几首汉乐府诗,体会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可以在学生诵读完后,师生

共同总结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案点评:

 从《诗经》、《离骚》至《孔雀东南飞》,从四言体、骚体至汉乐府,整个单

元的学习都定位在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上。

因而教学《孔雀

东南飞》一诗,亦将重点放在了解汉乐府常识及本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

性格特点及本诗的艺术特色上。

 上文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计划范文,大家仔细阅

读了吗?

祝大家生活愉快。

 5、有感情的齐诵课文(要求:

注意停顿和语气)

 朗读提示:

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1)注意节拍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

/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注意延长如:

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顾以游目兮

 讲解:

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

 (3)注意重音

 (4)注意感情

 讲解:

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感情。

诗人在感叹时要读得深沉

而有力,诗人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昂扬;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

恨和愤懑;还要读出诗人在众女种种丑态面前所表现出的高昂气节,在崇高理

想面前所表现出的一往情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