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985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x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docx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汉中杨一钼矿

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汉中杨一钼矿

二〇一四年十月

1、附表:

附表1近三年矿山基本情况表;

附表2绿色矿山建设工程规划表;

附表3三年内规划工程实施进度表。

2、基础资料汇编

3、附图:

附图1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图;

附图2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图。

4、附件:

汉中杨一钼矿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编制说明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规划背景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绿色矿业发展,实现《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中确定的“到2020年基本建立绿色矿山格局”的战略目标,国土资源部自2010年开始开展了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申报工作,同时,要求取得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称号的矿山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汉中杨一钼矿(以下简称杨一钼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于2014年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为进一步落实绿色矿山建设各项指标要求,有效地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各项工作,杨一钼矿编制了《汉中杨一钼矿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1节编制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6;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8]253号;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1993]120号;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1998]256号;

(19)《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2003]394号;

(20)《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2011]592号;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1994]167号。

(2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2009]第44号;

(23)《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国土资发[2010]146号;

(2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9号令,2011.6;

(25)《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2010年第14号;

(26)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06]215号)。

二、国家级绿色矿山政策性文件

(1)《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

(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3〕845号);

(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函》(国土资厅函〔2014〕713号);

(4)《绿色矿山公约》。

三、相关规划等

(1)《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2009年1月7日);

(2)《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国土资发〔2011〕184号);

(3)《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4)《商洛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9~2015年)》;

(5)《勉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9~2015年)》;

(6)编制单位收集到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三节《规划》定位

本《规划》是在总结矿山现有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绿色矿山的建设标准加以编制,是杨一钼矿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专项规划,是杨一钼矿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行动纲领;是保证杨一钼矿沿着绿色矿业之路发展,顺利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政府指导和规范杨一钼矿绿色矿山建设的依据和抓手。

第四节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规划范围主要为杨一钼矿矿区及矿业活动影响区范围,主要包括开采区、工业广场、矿山办公生活区、选场、尾矿库及开采影响范围等,面积约1.25km2。

2、规划期限

本《规划》编制以2013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14年~2023年,三年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16年,2018年为五年中期规划目标年,2023年为十年发展展望期目标年。

第二章矿山现状

第一节矿山基本情况

一、企业简介

汉中杨一钼矿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金2亿元。

公司注册地为陕西省勉县时下镇中村,主要经营钼矿、伴生硫、铼、铅、银的开采、冶炼、销售;冶炼新技术的研制、开发;矿产资源投资。

公司是拥有钼铼矿山一座,综合选厂两个,年采选能力130万吨的大型有色金属资源企业。

公司现有员工40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50人,技术实力雄厚,创新能力较强。

公司从成立伊始,就坚持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奉行“诚信、创新、领先”的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待客户,以互利求发展。

同时,企业从设计阶段就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依据合理的设计,可靠的设备,先进的工艺,规范的管理,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实现了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以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效益的双赢。

二、矿区位置及交通

杨一钼矿位于陕西省勉县以北40km处,行政区划属陕西省勉县时下镇中村管辖。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39°11′37″,北纬28°52′09″。

矿山经汉中至西安109km。

三、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一)自然地理

1、气象

矿区属于暖温带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山区气候特征,冬季气候寒冷,雨雪稀少;春季升温较快,降雨逐渐增多,易出现冻害;夏季气温高,雨量多,降水集中,多暴雨;秋季气温迅速降低,多连阴雨。

总体来看,气候特点是: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矿区多年平均气温11.5℃,极端最高气温37.1℃,最低气温-18℃,气温垂直差异显著,高度每长升高100m,气温下降约0.5℃;多年平均大于等于10℃的积温3453.6℃,多年平均大于等于0℃的积温4152.3℃;无霜期190天左右,日照时数204h,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459.8kJ/cm2,多年平均降水量770mm,降水年内变化大,其中7-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12-3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最大24h降水量91.1mm,最大1小时降雨量50.9mm,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年蒸发量779.5mm,全年以西北风和东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18m/s,最大冻土深度23cm。

2、水文

勉县蟒岭绕全县南部展布,向东南延伸,形成与金台区的分界岭也是陕南黄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南河为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勉县洛源镇龙潭泉,流经安、城哄关、柏寺、灵文等乡镇,于蒙岭乡兰河口进入,并在巩哄县北流入黄河。

县境内流长129km,流域面积2681.7km2,占全县河流流域总面积的96%,比降7.04‰,多年平均径流量8.19亿m3。

石河属南洛河北岸秦岭山区支流,发源于黄龙山道沟,流经黄铺村、陈村、石镇等地,于石门峪口汇入麻河至尖角村注入南河,长43.9km,流域面积353.1km2,比降16.1‰。

上游山高河狭,中游川宽地阔,下游谷窄,水势急湍。

除中游有少量河滩地,其余段耕地少。

矿区地表水主要为山间沟谷溪水及石河上游上河,山间溪水为季节性流水,侵蚀基准面为矿区东南部上河河道,为1390m。

上河在矿区西面由北向南流过矿区,汇入下游经石门河、南洛河最终汇入黄河,流量18.64-4877L/S,最大洪水位2.5m,最大洪水流量5.0m3/S。

水质为中高矿化度、弱放射性、弱碱性的重碳酸钙镁及硫酸重碳酸钙型水,较清澈,但不宜生活用水,只可作为工业用水。

3、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秦岭南坡、勉县北部石门镇黄龙铺村附近,地貌可分为中山、河谷阶地两个地貌单元。

①中山区

火山岩分布地带地形坡度多在20-30°,花岗岩、石英砂岩、板岩分布地带地形坡度多大于30°,局部陡立。

最大标高1750m,最低标高1390m,比高100-300m。

山体地势陡峻,植被茂盛,沟谷下切作用强烈,其横剖面呈“V”字型。

第四系残、坡积物在沟谷斜坡、坡脚地段均有分布,一般厚0.5~3.0m,层厚较薄,以碎石土为主,含黏性土,坡面植被发育,多为灌木阔(针)叶林覆盖。

②河谷阶地

在黄龙河两岸发育有一级阶地,阶面较平坦,宽20~40m,多开辟为农田、村民住宅地。

阶地堆积物主要由砂砾石、黏性土组成,前缘与河床高差3.0~5.0m,河床堆积物主要为卵砾石,砂砾、黏性土充填。

(二)区域经济概况

勉县位于汉中市东北部,秦岭东段南麓,南河上游。

全县总土地面积2733.19km2,辖15镇10乡,383个行政村,3050个村民小组,全县人口约4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7万人,占87.9%,人口密度156人/km2。

县境内矿产资源较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达34种,矿点78处,金属矿种主要有金、银、铜、铁、钼、铼、钨等,非金属矿种主要有水晶、煤炭、钾长石、白云石、绢英石、硅石、大理石、水泥灰岩、重晶石等。

其中金矿化点26处,储量13.17吨,铁矿储量1270.8万吨,现已开采;钼矿属大型矿床,品位高,尚未全面开采,钾长石矿床储量名列全国第一。

矿区地处秦岭山脉分水岭地段、黄龙河东岸,河道两侧均有村民居住。

矿区经济以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该区农业较为发达,耕地大多为山坡地和河谷地,以种植小麦、玉m、土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核桃、板栗、药材等;牧业以养殖山羊和黄牛为主。

矿区内林木茂盛,以常绿松栎林及阔叶~针叶混生林为主。

工业主要为矿业开发,杨一钼矿周边分布7-8家矿山,矿种主要为钼矿,其次为铅、锌矿。

采矿业比较发达,已经成为本区主要工业经济支柱。

四、矿区范围

公司采矿许可证号为C59000020003063520078121,有效期自2014年10月23日至2017年10月23日。

开采标高1674-1200m,采矿范围由以下6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724km2,拐点坐标见表2-1。

表2-1采矿范围拐点坐标

点号

1980西安坐标系

X

Y

1

4704619.00

37803530.00

2

4704618.00

37803862.00

3

4705255.00

37803960.00

4

4705299.00

37803530.00

5

4705749.00

37803530.00

6

4705749.00

37803530.00

五、矿产资源概况

(一)资源储量情况

矿区东西宽668m、南北长1131m,采矿面积0.724平方公里,已探明资源矿石储量14709.04万吨,其中含钼金属12.84万吨,平均品位0.93%,硫3468314.38吨,平均品位20.80%,铅金属334863.18吨,平均品位0.27%,铼金属176.11吨,平均品位1.42*10-6。

根据矿山年检资料,矿山开采至2013年12月31日,矿山消耗矿石量224.4万吨,剩余可采储量矿石量为13584.64万吨。

(二)资源赋存条件

1、矿区地质概况

(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上熊耳群黄铺组浅变质的火山岩系、高山河组滨海—浅海相碎屑岩及镁质碳酸盐岩地层,赋矿层位为上熊耳群黄龙铺组。

矿床范围出露地层为黄龙铺组上亚组二至四岩性段(Pt2xn3h22-Pt2xn3h24)和高山河组下亚组一至三岩性段(Pt2g11-Pt2g13)。

二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均为北东倾,倾角30°-75°。

杨一钼矿西南部围岩以Pt2xn3h24为主,Pt2xn3h23次之,岩性为细碧岩、绢云千枚岩、凝灰质板岩及黑云微晶片岩;北东部围岩以高山河组下亚组Pt2g11为主,岩性为变石英砂岩、石英岩及绢云母板岩。

(2)岩浆岩

区内出露岩浆岩主要有晋宁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γ22b)、海西—印支期辉绿岩(β4-51)、正长斑岩(ξπ4-51)、含钼(铅)碳酸岩脉(UTQ4-51)、燕山期二长花岗岩(γ22

(1))等。

岩脉按走向可分为两组,①走向NE25~85°,倾角26~88°,倾向南东或北西;②走向走向NW335~350°,倾向北东东,倾角35~63°。

以第一组最为发育,占总数的83%。

北东向岩脉呈不规则状,分枝复合、尖灭再现明显,北西向岩脉形态较规则,脉壁平整,反映出北东向受张(扭)、北西向受压(扭)的特点。

(3)地质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属中朝准地台(Ⅰ)豫西断隆(Ⅰ3)金堆城台凹(Ⅰ32)。

区内主要断裂构造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49°~73°,为成矿前控矿构造

矿床位于熊耳期曹家沟—石家湾背斜倾没端北翼,加里东期板岔梁~蚂蚁山背斜翘起端。

主要控矿断裂有北西向FB1、FB9及北东向FC1、FC2、FC11、FC12等,两组断层交汇形成的多个“构造框”控制着各矿段的分布范围,见图2-2地质构造图。

 

图2-2区域地质构造图

2、矿体特征

工作区内已发现7个矿体:

Ⅰ-1矿体:

位于矿区东南部偏西,矿体出露最大标高1550m(14HTC7),最小标高1450m(10HTC3、4、5);1420中段4条穿脉工程控制长度252m,矿体赋存标高1370-1560m。

采矿权范围内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9.96-151.91m,平均厚度85.44m,厚度变化系数88.5%。

中部厚大,呈似层状,两端多分枝。

矿体倾向127°-151°,倾角53°-66°,平均倾角63.4°,单工程品位0.065-0.168%,矿体平均品位0.103%,品位变化系数31.2%。

Ⅰ-2矿体:

位于矿区东南部偏北,矿体出露最大标高1600m(18HTC4、5),最小标高1537m(20HTC3);1510中段1条穿脉工程控制,矿体赋存标高1460—1595m。

采矿权范围内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21.99—114.24m,平均厚度71.69m,厚度变化系数46.5%。

呈似层状,向东出现分枝.矿体倾向135°—136°,倾角66°—73°,深部较陡,平均倾角69.5°。

单工程品位0.070—0.265%,矿体平均品位0.210%,品位变化系数79.9%。

Ⅱ矿体:

位于Ⅰ西北部,矿体出露最大标高1655m(18HTC4),最小标高1474m(12HTC2),矿体赋存标高1370—1655m。

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2.82—35.95m,平均厚度20.59m,厚度变化系数58.5%。

呈似层状,向东出现分枝。

矿体倾向126°—152°,倾角51°—84°,深部较陡,平均倾角63°。

单工程品位0.060—0.272%,矿体平均品位0.092%,品位变化系数39.0%。

Ⅲ矿体:

位于Ⅱ西北部,矿体赋存标高1370—1660m。

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1.10(钻孔)—47.72m,平均厚度24.93m,厚度变化系数56.3%。

呈似层状,向两端出现分枝,向下部分枝且变薄。

矿体倾向128°—174°,倾角60°—79°,平均倾角68.3°。

单工程品位0.066—0.107%,矿体平均品位0.087%,品位变化系数38.0%。

Ⅳ矿体:

位于Ⅲ西北部,矿体出露最大标高1648m(20HTC2),最小标高1503m(14HTC4),矿体赋存标高1410—1666m。

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2.60—20.36m,平均厚度24.70m,厚度变化系数52.6%。

呈似层状,向两端出现分枝,向下部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现象明显。

矿体倾向116°—176°,倾角61°—77°,平均倾角67°。

单工程品位0.061—0.183%,矿体平均品位0.097%,品位变化系数26.3%。

Ⅴ矿体:

位于Ⅳ西北部,矿体出露最大标高1648m(22HTC1),最小标高1503m(14HTC4),矿体赋存标高1410-1663m。

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2.30-53.58m,平均厚度12.49m,厚度变化系数47.3%。

呈似层状,向两端出现分枝,向下部具膨大、缩小现象,局部有分枝。

矿体倾向130°-170°,倾角60°-68°,平均倾角64.4°。

单工程品位0.063-0.929%,矿体平均品位0.089%,品位变化系数158%。

Ⅵ-1矿体:

位于Ⅴ西北部,矿体出露最大标高1618m(20HTC1),最小标高1492m(14HTC4),矿体赋存标高1332-1618m。

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4.29-37.25m,平均厚度21.15m,厚度变化系数68.7%。

呈似层状,分枝复合现象明显,18行—22行间深部多为细小脉型矿体。

矿体倾向131°-174°,倾角62°-74°,平均倾角67.4°。

单工程品位0.065—0.134%,矿体平均品位0.103%,品位变化系数26.8%。

Ⅵ-2矿体:

位于矿区西北部边缘,矿体出露最大标高1618m(20HTC1),最小标高1491m(14HTC4),矿体赋存标高1332-1622m。

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2.95-64.12m,平均厚度40.48m,厚度变化系数62.9%。

地表总体呈透镜状,两端多分枝,西部向下矿体变薄、分枝、尖灭现象明显,向东部矿体变厚。

矿体倾向131°-176°,倾角46°-76°,平均倾角68°。

单工程品位0.063-0.364%,矿体平均品位0.094%,品位变化系数20.7%。

Ⅶ号矿体:

在近八年的矿山井下生产中,施工了开拓、采准、切割和探矿巷道47000多m,充分揭露了开采范围内的矿体形态、埋藏深度、矿体厚度等与原地质报告有较大的出入,保有储量变化也较大,特别是采矿权范围的北部出现原地质资料从未发现的Ⅶ号矿体,是采矿权范围内最长、最厚、最深、最富、连续性最好的一个最大矿体。

企业对已施工的工程进行了刻槽取样和地质编录,从新编制了各中段地质平面和剖面等图件。

Ⅶ号矿体,矿体出露最大标高1640m,最底标高1490m以下正在做探矿工作,在1490中段以上有三个中段经50m间距穿脉工程控制长度490m,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90-130m,平均厚度110m。

属石英砂岩岩层控矿(石英砂岩岩层即为矿层),矿体品位均匀且稳定,矿体平均品位0.103%,矿体倾向45°-53°,倾角65°-70°。

Ⅶ号矿体与原报告提交的Ⅰ-Ⅵ号小矿体呈90°相交,形象的比如手指相连手掌一样。

Ⅶ号矿体属石英砂岩岩层控矿,所以其倾向、倾角等参数与原报告提交的Ⅰ-Ⅵ号小矿体完全不同,且在Ⅰ-Ⅵ号小矿体的上盘,属首采矿段,是本次扩建开采的主要对象。

矿体近东西走向,东部基本裸露,西北部覆盖层平均厚度5m。

平面上呈不规则形,东西向长110-180m,南北向宽100m,允采标高+210~+170m。

即可采厚度为0~40m。

3、围岩及围岩蚀变

蚀变类型分钾化和黑云母—青盘岩化两种。

钾化蚀变岩分布较广,与成矿关系密切,以微斜长石出现为特征,黑云母、绢云母与钾长石共生。

黑云母—青盘岩化蚀变岩分布在钾化蚀变岩外侧,以绿色黑母—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黄铁矿组合为特征。

六、开发利用概况

矿山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采矿方法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用平硐—溜井—深部盲竖井联合开拓,矿井通风采用450KWDK系列节能通风机系统,选矿工艺为采用三段一闭路破碎筛分流程工艺,磨矿为球磨机与Φ2400高堰式双螺旋分级机构成闭路作业磨矿,浮选为一粗三精一扫浮选流程。

矿山主要设备有凿岩机、装矿产车、空压机、风机等,选厂主要有PE900*1200颚式破碎机、PYZ-2200圆锥破碎机、MQG2700*4500格子型球磨机等等。

目前矿山采矿分为五个中段。

1420中段(一坑)段高40m;1460中段(二坑)段高30m;1490中段(三坑)段高40m;1530中段(六坑)段高40m,分为三个小中段,目前的掘进已经全部完成,采矿在第三分段进行;1570中段(八坑)作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的崩落覆盖层,目前已完成80%。

近年来由于矿山加强管理,技术创新,工艺改造,矿山在品位较低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一直保持良好,并对以前废弃的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达到了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七、土地利用现状

矿区面积0.724km2,未占用耕地,废石场废石堆存量较少,基本被用于矿山内部基建工程或附近村民运走用于修路、平整土地等。

现在使用的石幢沟尾矿库全库容878.88×104m3,有效库容为710.30万m3。

尾矿堆积干容重为1.5t/m3,年入库尾矿量为66*104m3,尾矿库服务年限为10.76年。

公司现有的土地资源都进行了充分利用,无一闲置,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良好,符合国家土地使用政策。

八、矿山基础设施条件

(1)供、排水、供电情况

杨一钼矿区地处秦岭山脉分水岭地段,属黄河流域石门河上游之支流。

沟溪发育,多呈树枝状展布,切割中等。

补给面积小,水量很小,由北向南流经矿区,多为间歇性溪水,矿区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

矿区内熊耳群细碧岩和高山河组碎屑岩含承压裂隙水,是矿床开采的主要充水来源。

第四纪松散层含孔隙潜水,但对矿床充水意义不大。

花岗岩在矿区北部形成隔水层。

地下水主要接受降水补给,水质多具溶滤型低矿化度的水化学特征。

远离矿床的地下水矿化度仅0.8—0.24g/升。

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硫酸—钙型,少部分为重碳酸钙型。

微量元素含量一般较低。

矿床的充水因素主要是含矿的构造裂隙含水带的脉岩本身。

据1420-1570中段平硐的总水量及几个水点的动态观测表明,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涌水量小,大部分地下水开采时自然疏干,经过几年生产证明,1570m标高(九坑、八坑)和1530m标高(六坑),这些巷道里已经无水,坑内凿岩等工业用水全靠外部供给,说明井下岩层含水较少,水文条件简单。

1420主平硐以上各中段均可直通地表,坑内排水(生产废水和井下涌水)沿各中段平硐平巷水沟排出地表,经沉淀后循环使用或排放。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所采用的开拓运输系统,拟采取以下排水方案:

1420m以上各中段均可直接出地表,在各中段运输巷道人行道侧设水沟,坡度3-5‰,上坑内的生产废水和井下涌水沿各中段平硐平巷水沟排出地表,经沉淀池沉淀后用水泵抽至高位水池循环使用。

矿山供电来源为黄龙铺变电站;通风系统为450KWDK系列节能通风机系统,两台同型号风机并联安装在回风井+1650m地表,用风硐与回风井相联,还在生产中段的各个回风天井与回风巷道相连的联络道内布设了辅扇(K-8-No16,22Kw);风、水、电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2)其他条件

通信、媒体、互联网络覆盖全矿区,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建设,矿山基础设施完善,建有干净、整洁的生产厂区和生活区,包括现代化的生产厂房、办公楼、职工宿舍、干净卫生的就餐中心和医疗室等,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

第二节绿色矿山建设现状

杨一钼矿以资源利用、保护环境与矿区和谐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核心,以依法办矿和安全生产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