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713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3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细胞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细胞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细胞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细胞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重点整理.docx

《细胞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重点整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重点整理.docx

细胞重点整理

第二部分细胞的基本结构

冰冻蚀刻术(freeze-etchingtechniques)种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术。

组织经低温冷冻后断裂(其中细胞膜成分只要在脂双层疏水端断裂),然后在真空中升华(蚀刻),经重金属投影喷涂后形成复膜,就可观察到断裂部位的形貌。

*细胞本身基本结构

一、质膜与细胞表面

1.质膜

请论述质膜的分子结构及其基本特征。

(1)分子结构:

a.双性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尾部相对构成磷脂双分子层,脂类双分子层是质膜结构的主体网架;

b.蛋白质分子不同程度地镶嵌在脂双层网架中,根据镶嵌程度不同可将膜蛋白分为膜整合蛋白和边周蛋白:

整合蛋白靠α-螺旋或-折叠构象插入到脂双层中,而边周蛋白靠化学键或吸附结合到膜的内表面或外表面。

c.质膜还含有寡糖成分,包括糖脂上共价结合的寡糖链及糖蛋白上共价结合的寡糖链。

(2)基本特征:

a.流动性:

膜蛋白质分子的流动性,脂类分子的流动性

b.镶嵌性:

膜蛋白质分子与脂类分子之间的镶嵌性,不同膜蛋白镶嵌程度不同;

c.不对称性:

膜蛋白质分子不对称性,脂类分子不对称性;

d.蛋白质极性:

膜蛋白质多肽链分为极性区与非极性区,靠非极性区嵌插入脂双层中。

脂双层具有不对称性。

在人的红细胞质膜中,含氨基的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主要存在于脂双层的内(半)层,而卵磷脂和鞘磷脂则主要存在于脂双层的外(半)层。

2.细胞外被

细胞外被(cellcoat):

动物细胞质膜表面由质膜中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的寡糖链所形成的一层结构,是质膜的正常组分,在细胞识别等方面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寡糖链含有9种糖基:

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L-岩藻糖、L-阿拉伯糖、D-木糖、N-乙酰-D-葡糖胺、N-乙酰-D-半乳糖胺和N-乙酰神经氨酸(又称唾液酸)。

唾液酸残基通常位于糖侧链的末端,带负电荷——所有真核细胞的标志。

糖脂:

含量很少(一般不超过膜脂总量的5%),组成糖脂寡糖链的单糖残基通常在8个以下,最近端的一个多为葡萄糖。

糖蛋白:

寡糖链一般由十几~25个单糖组成。

糖蛋白中的糖含量变化很大(1~60%),寡糖链以其还原端与其蛋白质部分的氨基酸(多为Asn)共价结合。

糖萼的作用:

细胞识别、血型抗原、酶(细胞外被上有些蛋白具有酶活性)

二、内质网

1.内质网的化学组成

贮积Ca2+内质蛋白

网质蛋白钙网蛋白

分子伴侣

功能:

(1)参与蛋白质折叠

(2)Ca2+的贮存(内质网中与贮积钙离子有关的蛋白有内质蛋白、钙网蛋白。

(3)维持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2.内质网贮积Ca2+功能

内质网有贮积Ca2+的功能。

Ca2+的变化不仅在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中起重要作用,而且细胞中有许多生理活动要依赖于Ca2+。

细胞质溶质中的Ca2+浓度极低,而内质网腔中的Ca2+浓度很高,这种膜两侧的Ca2+浓度差是靠膜上的一种钙泵来维持的。

钙泵可持续不断的把细胞质溶质中的Ca2+抽取到内质网腔中,造成跨膜电化学梯度。

一旦受到信号刺激时,膜上的钙通道打开,Ca2+迅即涌入细胞质溶质中,参与信号进一步传递,引起细胞发生一定的反应。

由此可见,内质网是细胞信号传递途经的Ca2+储备库。

内质网还含有呈强酸性的网质蛋白,如内质蛋白和钙网蛋白,对Ca2+具有高亲和性,在贮积Ca2+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钙网蛋白与肌质网中的捕钙蛋白是相同的。

骨骼肌纤维中的光面内质网特别丰富,特称为肌质网。

肌质网中Ca2+的释放时肌肉收缩的先决条件。

3.内膜系统(intracellularmembrane):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system):

在真核细胞的胞质中;由膜围小管、小泡和扁囊彼此相互关联而组成的一个庞大、精密而复杂的膜系统;主要成分为内质网、Golgi复合体和核膜,质膜、溶酶体和微体可看作其形成产物,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之外;使细胞质出现高度分区化。

内膜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又分为更加精细的区域:

细胞质的高度分区化(compartmentalization)。

内膜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酶系统的隔离与连接

►扩散屏障及膜电位的建立

►离子梯度的维持

►细胞内不同分区差别pH值的形成

4.O-连接糖基化主要发生在Golgi复合体中,N-连接糖基化发生在糙面内质网(RER)中。

三、核糖体

1.核糖体的构型:

书P140

2.核糖体各活性部位及其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1)mRNA的结合位点:

于小亚单位上,如16SrRNA的3'端有一段序列同大多数原核细胞的mRNA结合位点具有互补关系,能识别并结合mRNA的起始端;

(2)A位点(氨酰基位点):

位于大亚单位上,为接受新掺入的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

(3)P位点(肽酰基位点):

位于小亚单位上,为延伸中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

(4)E位点:

于大亚单位上,是肽基转移后即将释放的tRNA的结合位点;

(5)肽基转移酶的催化位点(T因子结合位点):

于小亚单位上,可催化氨基酸间形成肽键;

(6)GTP酶的结合位点:

为延伸因子EF-G的结合位点,对GTP具有活性,可催化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到P位点,促使肽链的延伸

3.核糖体的功能: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1)核糖体与tRNA相互识别的分子机制

2)核糖体在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3)核糖体在肽键形成中的催化活性

4.RNA催化剂(ribozyme):

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可催化自我剪接或肽键形成。

四、高尔基体

溶酶体的特异性标志酶是(7),Golgi复合体的特异性标志酶是糖基转移酶。

高尔基复合体的标记酶为糖基转移酶。

五、溶酶体

1.初级溶酶体:

刚刚从反面高尔基体形成的小囊泡,外面由一层脂蛋白包围,囊泡中仅含有处于非活性状态的水解酶类,没有作用底物。

多呈球形,内容物较均一,不含明显的颗粒或膜的碎片。

2.次级溶酶体(secondarylysosome);已在进行消化活动的溶酶体,内含溶酶体酶、消化底物以及消化产物(1分)。

自噬溶酶体(autophagiclysosome):

初级溶酶体融入自身衰老或多余的细胞器(0.5分);正在进行消化作用的(0.5分);一类次级溶酶体(0.5分);在真核细胞中的成分更新和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0.5分)。

异噬溶酶体:

细胞通过内吞作用吞入异物,形成吞噬泡和胞饮泡,这些初级内吞小泡(异噬小泡)与初级溶酶体融合便形成的一种次级溶酶体。

溶酶体消化降解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溶酶体膜上的载体蛋白,及时转运到细胞质中,被重利用。

3.残余小体:

含有次级溶酶体中消化不掉的物质

六、微体

微体根据功能主要可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两类。

微体的结构(书P187

七、线粒体和叶绿体

1.线粒体结构(书P197-198)

2.贮积钙离子(书P201)

3.半自主性细胞器(semi-autonomousorganelle):

含有自身的DNA与蛋白质合成的全套机构,可合成部分蛋白质,但其大部分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受核基因调控的一类细胞器,主要指线粒体与叶绿体。

4.根据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假说,线粒体起源于_需氧细菌_,叶绿体则起源于_蓝细菌_。

5.内膜系统是真核细胞完成各种复杂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连续结构体系,它主要包括内质网、核膜和高尔基(复合)体三大部分,质膜、溶酶体和分泌泡均可看作是它的衍生物。

而线粒体和叶绿体虽然也是膜围细胞器,但不属于内膜系统,这是因为它们不仅含有自身的DNA,而且也不参加各种内膜之间通过出芽和融合的方式所进行的交流。

6.线粒体最主要的功能是氧化磷酸化,该功能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叶绿体最主要的功能是光合磷酸化,其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反应的第一阶段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

7.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过程是在两个光系统中进行的,其中__质体蓝素__是光系统I的电子供体, 水(H2O)是光系统II的电子供体.。

8.高等植物细胞的光反应又分为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3个阶段。

八、细胞骨架

1.细胞外基质(见下)

2.细胞膜骨架

血影蛋白、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锚蛋白

3.细胞质骨架

微管组织中心:

由二聚体发生的微管的装配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成核的缓慢过程,二是微管延伸的快速过程,微管的成核与一些特异的结构有关,即微观组织中心(MTOC)。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微管的装配总是先由这一区域开始的。

MTOC是引起微管起始装配的区域和结构。

秋水仙素是微管的特异性药物,而细胞松弛素是肌动蛋白丝(微丝)的特异性药物。

4.细胞核骨架

核基质(nuclearmatrix)/核骨架(nuclearskeleton):

狭义:

核内的一个纤维蛋白质性质的网架结构体系,指除了核被膜、核纤层-核孔复合体体系、染色体骨架与核仁以外的网架结构体系。

广义:

包括核基质、核纤层、残存的核仁和染色体支架。

核小体(nucleosome):

真核细胞染色质DNA的最基本结构单位,每个亚单位是由200个碱基对的DNA链结合9个组蛋白分子组成。

核孔复合体(NuclearPoreComplex)核被摸上沟通核质和细胞质的复杂隧道结构,隧道的内、外口和中央有由核糖核蛋白组成的颗粒。

核孔对进出核的物质有控制作用。

核纤层(nuclearlamina)核被膜两层核膜中的内层核膜的内表面存在一层由中间丝相互交织成的高电子密度的蛋白质网络结构。

染色体骨架:

染色体中由非组蛋白构成的支架结构,其形状基本与染色体相符。

由大约30种非组蛋白构成,无组蛋白。

SC1和SC2是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分。

真核细胞核被膜的解体与重建要受到核纤层蛋白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的调节。

构成核孔的精密结构为核孔复合体。

请叙述核孔复合体的分子结构。

穿越内、外层核膜;1分

8个颗粒组成的胞质环;1分

胞质环向胞质侧伸出短而弯曲的细丝;1分

核孔中央有一中央栓-运输体;1分

核孔四壁向中央伸出放射幅;1分

核孔的功能直径为9~20nm,为可调孔径;1分

8个颗粒组成的核质环;1分

核质环向核质侧伸出长而直的细丝;1分

核质丝终止于一端环中;1分;

核质环、核质丝和端环共同形成核篮结构;1分

请详述广义细胞骨架的类型及其各自的分子结构特点

1)膜骨架:

actin;spectrin;actin有三个以上spectrin的结合位点,故可连接成网;

2)细胞质骨架:

a)微管:

tubulin异二聚体;受秋水仙素抑制;有极性;首尾相连而成原丝;13条原丝构成24nm中空管状

b)纤丝:

(i)微丝:

actin:

;受细胞松驰素抑制;有极性;首尾相连而成6~7nm丝

(ii)中间丝:

中间丝蛋白;十字形结构;形成10nm丝

(iii)粗丝:

myosin;由头部和杆部组成;杆部相互结合成丝,头部伸出丝外围而同向连接成15nm丝。

3)核骨架:

a)核纤层:

由中间丝蛋白laminA,B,C组成的网络结构;在结构上与核孔复合体和染色质相连;其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与核膜解体和重建有关

b)核基质:

核基质蛋白组成;蛋白网络结构

c)染色体骨架:

非组蛋白组成:

;染色体轮廓状结构;为染色体DNA提供附着位点。

请详述细胞质骨架的结构、组成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细胞质骨架主要包括微管和纤丝两大类成分。

1)微管:

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的一类细长而具有一定刚性的外径约24~26nm、内径约15nm的圆管状结构;由α-和β-微管蛋白组成;

生物学功能:

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态;细胞内运输;细胞运动;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植物细胞壁形成;纤毛和鞭毛运动。

2)纤丝:

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的一类丝状结构;据其粗细和化学性质又可分为微丝、中间丝和粗丝三类。

(1)微丝:

直径为6~7nm的右手螺旋状细丝结构;由哑铃形肌动蛋白组成;

生物学功能:

维持细胞外形、胞质环流、变形运动、形成微绒毛、形成应力纤维、胞质分裂、肌肉收缩。

(2)中间丝:

直径为10nm的中空丝状结构;由头部、杆部和尾部3个部分构成的中间丝蛋白组成;

生物学功能:

维持细胞质的结构和赋予细胞机械强度;参与桥粒和半桥粒的形成;参与细胞内机械或分子信息的传递;与细胞分化关系密切。

(3)粗丝:

直径为15nm的肌丝结构;由头部和杆部2个部分构成的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生物学功能:

主要参与肌肉收缩。

九、染色体

2.染色体是细胞遗传物质的特殊存在形式。

染色体必备的三种关键性序列分别是自主复制DNA序列、着丝粒DNA序列和端粒DNA序列。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它由组蛋白和DNA构成。

*细胞间形成的结构

间隙连接(gapjunction):

相邻动物细胞间;2-4nm缝隙;缝隙中有由连接子构成的通道;具有重要的通讯功能(一种通讯连接)。

各0.5分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

植物相邻细胞间有独特的通讯连接结构;是由穿过细胞壁的质膜围成的细胞质通道(直径约20-40nm);一些小分子可通过细胞质溶质环在相邻细胞间传递;除有为细胞间物质运输提供通道和调节细胞膨压作用外,它还对细胞分化起一定作用。

各0.5分

整联蛋白(integrin):

动物细胞质膜中一大类跨膜糖蛋白(0.5分);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0.5分);是大多数细胞外基质蛋白(如胶原、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的受体(0.5分);是细胞外基质(或细胞)与细胞骨架之间的跨膜桥梁。

桥粒(desmosome):

又称黏合斑,相邻动物细胞之间的一种锚定连接。

在连接处细胞间形成纽扣状结构,质膜下方形成一致密的由锚定蛋白构成的细胞质斑。

斑上有中间丝连接,中间丝的性质因细胞类型而异,连接处将相邻细胞黏合在一起的为钙黏蛋白。

(上皮/动物细胞(0.7分);锚定+胞质斑(0.7分);钙粘蛋白(0.8分);中间丝(0.8分))。

基膜(basallaminae):

在上皮细胞基面与结缔组织之间形成的由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特化结构。

细胞外(0.5分);组成(2分);结构(0.5分)。

1.动物细胞连接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三种类型。

2、动物相邻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所形成的锚定连接的类型不同,与其相连接的纤丝种类也不相同。

与粘合带和点接触相连接的纤丝为肌动蛋白丝(微丝);而与桥粒和半桥粒相连接的纤丝为中间丝。

连接相邻细胞:

封闭连接、粘合带、隔状连接、桥粒、间隙连接、化学突触、胞间连丝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

点接触、半桥粒

*细胞外基质

应力纤维(stressfiber):

细胞外基质中控制细胞形态与细胞运动的肌动蛋白丝束(微丝束)。

糖胺聚糖:

构成细胞外基质的多糖成分的一种(1分),多糖链是由二糖单元重复连接而成(1分),构成糖链的二糖单元中有一个单糖是氨基糖,另一个为糖醛酸(1分)。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除透明质酸外,所有的糖胺聚糖均可与蛋白质共价结合,形成更复杂的高相对分子量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称为透明质酸。

结合的蛋白质称为芯蛋白。

GRD序列:

存在于纤连蛋白和某些细胞外基质蛋白肽链中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序列,可被细胞表面基质受体中的整联蛋白所识别,并与之结合。

不同组织中含量不同

凝胶基质-多糖糖胺聚糖

蛋白聚糖

纤维网架-纤维蛋白结构作用:

胶原/弹性蛋白

粘合作用:

纤连蛋白/层连蛋白(被整连蛋白识别)

ECM的成分中,具有抵抗压力作用的为凝胶基质,具有结构或黏合作用的为纤维网架。

在结缔组织中,ECM分子由成纤维细胞分泌产生。

根据糖残基性质、连接方式和硫酸基数量和存在部位,可将糖胺聚糖(GAG)分为4类:

(1)透明质酸

(2)硫酸软骨素和硫酸皮肤素(3)硫酸类肝素和肝素(4)硫酸角质素

第三部分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生物氧化与能量合成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

5.磷脂酰肌醇途径产生两个第二信使,肌醇三磷酸引起Ca2+的释放,而二酯酰甘油能激活蛋白激酶C。

15、磷脂酰肌醇途径产生两个信使,__IP3__导致Ca2+的释放,DAG能激活蛋白激酶__C__。

16、3.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的酶位于中;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和丙酮酸氧化的酶位于中,而糖酵解的酶位于中。

9、提供合成ATP能量的跨膜质子梯度发生在(A)。

 A、线粒体内膜;B、线粒体外膜;C、叶绿体外膜;D、内质网膜。

 

5.请从分子水平上叙述氧化磷酸化的反应过程。

(1)最初电子供体:

NADH;最终电子受体:

O22分

(2)四种复合物:

I、II、III、IV2分

(3)载氢体与电子传递体相间排列2分

(4)电子传递途径2分

(5)当载氢体向电子传递体时,抽提质子至膜间隙中2分

(6)三个释放H+的部位:

I、III、IV2分

(7)1对电子三次穿膜,将3对质子抽提至膜间隙中2分

(8)内膜完整,且对质子具不可通透性,质子只能通过ATP合成酶返回基质2分

(9)ATP合成酶利用质子的浓度梯度势能,每2个质子合成1分子ATP2分

(10)1对电子三次穿膜,可合成3分子ATP2分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

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

一个蛋白质家族,在蛋白质运输和跨膜移位、折叠以及组装过程中;能够防止多肽链链内和链间的错误折叠或聚集作用,并且还可以破坏多钛链中已形成的错误结构;但其自身并不参加最终产物的组成。

各0.7分

伴侣蛋白:

Hsp60类分子伴侣的成员(1分),如大肠杆菌中的GroEL(0.5分),由14个亚基形成一个中空的筒状结构(0.5分),多肽链在筒内发生折叠反应(1分)。

信号密码子:

在分泌蛋白mRNA(1分)核苷酸链中,紧接起始密码子之后的一段编码疏水性氨基酸的序列(1分),其翻译产物是信号肽(1分)

信号肽:

分泌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的紧接起始密码子之后的一段疏水性氨基酸序列(1.5分),含有10-30个氨基酸(0.5分),有引导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的作用(1分)。

信号斑(signalpatch):

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中信号序列不连续、分散存在,当蛋白质合成完成进行折叠时,位于蛋白质三维构象表面所形成的由不连续氨基酸序列聚集形成的立体斑状识别信号,可被特定识别机构所识别。

细胞识别(cellrecognition):

细胞间通过表面黏附分子(1分),进行专一性识别的相互作用(1分)。

信号学说(signaltheory)

结合变构模型(binding-changemodel):

ATPase(1分);ADP+Pi结合引起结构(构象)变化(1分);合成ATP(水解ATP)(1分)。

18、溶酶体酶的分拣信号主要为__M6P_。

20、细胞内蛋白质处于一个不断地降解与更新的过程中,决定蛋白质寿命的信号位于蛋白质分子N端的第1个氨基酸残基;真核细胞通常是利用_泛素依赖性降解途径对蛋白质进行选择性标记、进而依靠_蛋白酶体_对标记蛋白质进行降解的。

35.细胞表面受体的类型包括(15)、(16)、(17)

9.肌动蛋白结合蛋白根据功能可分为、和。

14、构成信号识别颗粒的RNA为:

(B)

A、snRNA;B、scRNA;C、5SrRNA;D、mRNA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ytosol途径:

RER途径:

1.细胞内蛋白质糖基化的分子机制

(1)RER:

Asn;N-连接;1分

寡糖链已预先合成好;1分

以焦磷酸键连在跨膜的磷酸多萜醇上;1分

寡糖链在结构上分为核心区与末端区;1分

新生肽链一旦出现Asn残基,糖基转移酶以焦磷酸键的能量将寡糖链从磷酸多萜醇上转移至多肽链的Asn残基上;1分

(2)Golgi复合体:

Ser等;O-连接;1分

切取寡糖链的末端区;1分

从顺面至反面分别具有不同的糖基转移酶;1分

在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从顺面至反面依次逐个添加新的寡糖基;1分

最末一个糖基往往为唾液酸。

1分

7.比较在质膜、线粒体内膜上的2次跨膜蛋白质合成及定位过程。

相同之处:

(5分)

♫起始部位:

在细胞质溶质中游离核糖体上起始             (2分)

♫起始:

起始因子的协助,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            (1分)

♫延伸:

延伸因子;形成新的肽键,肽链逐渐延长           (1分)

♫终止:

释放因子,终止密码子                            (1分)

不同之处:

(15分)

♫合成部位:

RER结合核糖体;游离核糖体                 (2分)

♫共翻译转移;翻译后转移                               (1分)

♫信号序列:

有信号肽,2个起始转运序列+2个停止转运序列;前导序列:

基质定位序列+2段内部疏水区(Oxl1定位序列)                                           (4分)

♫翻译后加工:

糖基化(RER:

N-linked;Golgi:

O-linked)  (2分)

♫转运方式:

胞内膜泡运输;直接穿膜运输                  (2分)

♫膜融合;mt外膜受体,内外膜接触点蛋白质转运体,基质定位信号切除,膜间隙定位信号引导穿内膜,2个内部定位序列                           (4分)

11.请叙述溶酶体酶的合成、加工与分拣过程。

(20分)

(1)多肽链合成的起始:

细胞质基质中(1分),在起始因子协助下(0.5分),mRNA、核糖体小亚单位与Met-tRNA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0.5分);

(2)多肽链合成的延伸:

在延伸因子协助下(0.5分),新肽键形成,肽链延长(0.5分);

(3)肽链延长至一定长度(~50-70个氨基酸),暴露出由15~30个疏水性氨基酸(0.5分)组成的N-端信号肽(0.5分);

(4)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0.5分),靠特异性结合位点分别与信号肽和核糖体A位结合(0.5分),肽链合成暂停(0.5分),并牵引核糖体移向RER(0.5分)

(5)RER膜上的SRP受体特异性结合SRP(0.5分),将核糖体定位至RER膜上(0.5分)

(6)RER膜上的核糖体受体特异性结合核糖体(0.5分),将核糖体固定在RER膜上(0.5分)

(7)信号识别颗粒从信号肽、核糖体A位和SRP受体释放出来,参与再循环利用(0.5分),核糖体重新开始肽链合成(0.5分)

(8)信号肽引发RER膜上的蛋白质通道开放,插入至一通道中(0.5分),使新生肽链边合成边经另一通道穿膜进入内质网腔(0.5分)

(9)糖基化修饰:

预先合成好的寡糖链经焦磷酸键连在跨膜的磷酸多萜醇上(0.5分);一旦出现Asn时,便可利用焦磷酸键的能量将寡糖链一次性转移至Asn的-NH2上,形成N-连接寡糖链(核心区与末端区)(0.5分)

(10)遇到终止密码子后,在释放因子的协助下,肽链合成结束(0.5分),核糖体解离成大、小亚单位,从RER膜脱离至细胞质基质中(0.5分)

(11)信号肽被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