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64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比例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比例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比例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比例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例教案及反思.docx

《比例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教案及反思.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例教案及反思.docx

比例教案及反思

第4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

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

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

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自由回答)

师: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

比例(板书课题:

比例)        

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师:

画面上出现了三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

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

两个比相等)

 师:

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

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把定义补充完整)。

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

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

(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

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

你还能从三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

 师:

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

60:

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

怎么写?

(口答)

 师:

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

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

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拓展应用    

总结:

小强3分钟走了180米,小刚1小时走了3.6千米。

小强说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小刚说不能组成比例。

请问:

谁说的对?

     

四、作业布置

完成做一做。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2.4:

1.6=  60:

40= 

2.4:

1.6=60:

40

(或)=

第4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能力目标: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情感目标:

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难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

0.25和0.2:

0.4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二是看他们化成最简比是否相同)  

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1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

2.4:

1.6=60:

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学生回答的同时,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

2.4:

1.6=60:

40

    外项  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出示例1。

(1)教师:

比例有什么性质呢?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

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

(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学生改写2.4:

1.6=60:

40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

内项呢?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

怎么样?

(边问边画出交叉线)

(6)强调: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

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三、拓展应用   

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

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

(能写成几组就写几组)5、8、15和24     

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什么是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通过以上学习,大家一定进一步了解比例了吧?

     

四、作业布置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

4和6:

8能不能组成比例。

2、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

9和9:

120.5:

0.2和10:

41.4:

2和7:

10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

1.6= 60:

40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第4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3课时解比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目标: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

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

  3、比例有几种表示形式?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挂图

  2、出示例题

 

(1)读题。

 

(2)从这道题里,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3)在这信息里,关键理解哪里?

(埃菲尔铁塔模型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比是1:

10)

 (4)这句话什么意思?

(就是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

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

10)(板书)

 (5)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

(埃菲尔铁塔的高是320米)

 (6)我们把这个条件换到我们的这个关系中,就是(板书:

埃菲尔铁塔的高度:

320=1:

10)

 (7)这道题怎么列比例式解答呢?

请同学们想想,想出来的同学请举手。

 (8)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解:

设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为x米”,把这个x代入这个数学模式中就组成了一个比例式(板书x:

320=1:

10)

 (9)这样在组成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

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10)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好不好?

叫做什么?

(板书:

未知项)

  (11)指着x:

320=1:

10,问:

“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呢?

那怎么办?

”谁上来做做?

(指名板演)

  (12)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

10x=320×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13)对了,把上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改写成了一个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

(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

(解比例)出示比例的意义。

(15)我们解出的答案对不对呢?

怎么知道?

可以怎样检验?

(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

  (16)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引导学生从比例的意义上来解。

3、教学例3

过渡:

我们知道比例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当是=这样形式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呢?

  

(1)出示例3,问:

这题与刚刚那个比例有哪些不同?

  

(2)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

 (3)在这个比例里,哪些是外项?

哪些是内项?

  (4)解答(提问:

你们是怎么解答的?

)、检验。

  (5)=

三、拓展应用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四、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五、作业布置

教材43页5题

第4单元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正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

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表格。

问:

你有什么发现?

(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板书出示: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4)用字母表示

(5)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

(见书)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九第1、3~7 

第4单元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2课时反比例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

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