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5332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华东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和分析

 

包鑫

 

指导老师:

管于华

 

答辩日期:

2006-6-13

 

摘要

地区的信息化程度,代表着其社会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地区的竞争力的重要表达。

本文大体依照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六要素结合实际制定了信息化评判指标,以因子分析为评判方法,对华东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测度,通过因子得分来量化信息化水平,并依照结果分析各个省市的进展水平和在华东地区的位置,同时利用雷达图,对江苏与其他省市的信息化进展情形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把握江苏信息化的进展趋势,找出薄弱环节,对今后的信息化建设进展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

信息化;指标体系;因子分析法;测度

 

ABSTRACT

Theregions’levelofinformatization.,whichrepresentsthedevelopmentofthesocialproductiveforce,reflectstheregions’competitiveforce.Combiningthenationinformatizationindicatorssystem&sixessentialfactorsandthesituationofChina,thispapersetsupthenewindicatorssystemforvaluingthelevelofinformatization.UsingfactoranalysisasevaluatingapproachtomeasuretheconstructionofInformatizationandfactorscorestomeasurethelevelofinformatization,thispaperanalyseseachprovince’slevelofinformatizationdevelopmentandranksineastregionofChina,meanwhilemakesuseoftheradardiagrams,carriesonthecomparisonwiththeinformatization-baseddevelopmentcircumstanceofothercitiestoJiangsu,thuswecanlearntheevolutionofJiangsuinformatizationandfindouttheinsufficienciesofconstructionofInformatizationforthesakeofguidingtheconstructioninthefuture.

Keywords:

informatization;indicatorssystem;factoranalysismethod;measure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的不断进展,信息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各国不断进展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与之相适应的是,各国也在纷纷探究,通过建立信息化体系等措施,力图能够对信息化水平和程度进行定量测度,从而能够评判和比较一国或者是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以华东地区为测算对象,目的是为通过六大信息要素的综合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江苏在华东地区的位置,使之能够保持优势项目,发觉劣势项目,加以改进,进而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实现〝两个领先〞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信息化的评判是从定量的角度综合考察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其必定要求要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测评体系。

信息化测评体系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标准,它能反映一个地区信息化环境、设施、进展潜力以及信息化对地区经济的阻碍,同时能够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评测信息化水平应当以信息化的内部规律为基础,与当前的进展形式相结合,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与进展环境的相互作用。

目前,各个国家与地区在测算信息化的研究方法上并不统一,方法也专门多,下面简单地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日本信息指数法

1968年日本电讯与经济研究所(RITE)研究人员提出信息系数的概念,即与信息有关的消费占全部家庭开支的比率。

然而信息系数只能反映家庭信息产品的消费倾向,不能反映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

而后小松崎清介又提出了信息化指数那个新指标(模型见表一1),用以测度不同社会时期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进展的程度。

表-1信息化指数模型指标

指标项目

指标名称

信息量

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人均通话次数

每百人报纸期发数,每平方公里人口数,

每万人书籍销售网点数

信息装备率

、电视普及率、每万人运算机台数

通信主体水平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

信息系数

个人消费除衣食住行外的杂费所占比重

〔二〕国际数据通信公司的信值社会指标法(IDC法)

1998年IDC(国际数据通信公司)公布-套与信值社会相关指标的体系(模型见表一2).采纳回来分析、正规化、标准化等方法测算各国的信值社会指数。

 

表—2IDC模型指标

指标项目

指标名称

社会基础结构

在校中学生数,在校小学生数

报纸的发行量,新闻自由程度,公布自由程度

信息基础结构

家庭普及率,故障数,本地费数,线数

人均电视拥有数,人均机拥有数,人均收音机拥有数

人均移动拥有数,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覆盖率

运算机基础结构

人均pc机拥有数,家庭pc机普及率,用于政府和商业的pc机/非农业劳动人数

用于教育的pc机/学生和教员人数,联网pc所占百分比,用于软件的开销/用于硬件的开销

互联网基础

互联网供应商总数,人均互联网主机数,互联网家庭用户

互联网家庭用户

〔三〕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

国家信息化指标法是由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公布的一套国家信息化测算方法。

国家信息化指标NIQ法模型包含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指标数据和有关统计分析测算两个部分。

〔指标体系见表—3〕

表—3NIQ模型指标

信息化要素

权重

指标名称

数据来源

资源开发利用

15%

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刻

依照广电总局资料统计

人均带宽拥有量

依照信息产业部资料统计

人均通话次数

依照信息产业部、统计局资料统计

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

在线填报

信息网络建设

16%

长途光缆长度

依照信息产业部、统计局资料统计

微波占有信道数

依照信息产业部、统计局资料统计

卫星站点数

依照信息产业部资料统计

信息技术应用

18%

每百人拥有主线数

依照信息产业部资料统计

每千人有线电视台数

依照广电总局、统计局资料统计

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

依照CNNIC,统计局资料统计

每千人拥有运算机数

依照统计局住户抽样数据资料统计

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

依照统计局住户抽样资料统计

电子商务交易额

抽样调查

企业信息技术类固定资产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抽样调查

信息产品与服务

15%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依照统计局资料统计

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截了当奉献率

依照统计局资料统计

信息化人力资源

20%

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

依照统计局资料统计

信息化进展环境

16%

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依照科技部、统计局资料统计

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

依照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统计局资料统计

信息指数

依照统计局资料统计

同时国家信息中心出台了中国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测算与评判的指标体系见下表—4。

 

表—4中国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测算与评判的指标体系

要素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说明〔或指标单位〕

资料来源及说明

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

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刻

传统声、视、频信息资源(小时/千人)

广电统计

2

每万人图书、报纸、杂志总印张数

传统信息资源的规模

邮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3

每千人万维网站点数

信息资源联网使用规模

CNNIC统计

4

每千人互联网使用字节数

互联网(现代信息资源)的数据流量

邮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5

人均通话次数

主线使用率

邮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二信息网络建设

6

每百平方公里长途光缆长度

皮长公里/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

邮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7

每百平方公里微波通信线路

波道公里/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

广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8

每百平方公里卫星站点数

卫星站点/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

邮电统计

9

每百人拥有主线数(含移动数)

主线普及率

邮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三信息技术应用

10

每千人有线电视用户数

有线电视的普及率

广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11

每千人局用交换机容量

门/千人

邮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12

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

互联网的使用人数

CNNIC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13

每千人拥有运算机数

运算机指全社会拥有的全部运算机,包括单位和个人拥有的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PC机

统计系统统计

14

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

包括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

统计系统统计

15

每千人拥有信用卡张数

银行信用卡是指金融系统信用卡

金融统计

信息产业进展

16

每千人专利授权数

反映我国自有信息技术进展水平

科技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17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信息产业增加值要紧指信息技术产业,包括电子、邮电、广电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的增加值

统计系统统计

18

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力人数比重

信息产业的口径与第(17)指标相同,信息产业劳动力人数为第(17)指标口径的信息产业中的劳动力人数,全部劳动力为全社会劳动人口总数

统计系统统计

19

信息产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反映我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

外经贸部进出口司、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

20

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截了当奉献率

该指标的运算为:

信息产业增加值中当年新增部分与GDP中当年新增部分之比

统计系统统计

五信息化人才

21

每万人大学生数

全社会累计大专以上毕业生数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

统计系统统计

22

信息化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数占比重

反映人口科学技术素养

教育部统计

23

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

该指标要紧反映国家对信息技术产业的进展政策

科技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六信息进展政策

24

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信息产业的口径与第(17)指标相同

科技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25

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

信息产业的口径与第(17)指标相同。

全国基础设施投资指能源、交通、邮电水利等国家基础设施的全部投资

广电统计、邮电统计、电子统计、统计系统统计

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测算方法是采纳综合评分法。

综合评分分析法的差不多评判模型,通常多采纳简单线性加权方法:

上式中,Pi为第i个评判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值,Wi为Pi的权重,II(InformatizationIndex)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

另外,修文群在«区域信息化的测度和评判»中的指标体系也专门有意义(见表—5),本文所建指标体系多处构想参照该体系。

表—5信息化评判指标体系

 

要素

指标

信息化

信息资源

人均网络站点数

人均电子出版物数量

人均图书、报刊、杂志总印张数

 

信息技术应用

 

普及率

手机普及率

互联网用户

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

每百户拥有运算机数

 

信息网络

 

广播人口覆盖率

电视人口覆盖率

人均局用交换机总容量

人均长途业务电路

每百平方公里长途光缆长度

每百平方公里微波通信线路

每百平方公里卫星站点数

 

信息产业

 

人均信息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信息产业商品、服务和技术中出口总值的比重

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

人均邮电业务总量

人均专利授权量

信息人才

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比重

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一般本专科学生

信息建设投资

信息产业差不多建设投资额比重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科教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以上是当前测算信息化水平的要紧方法,其中各个方法中的指标体系对本文的所用的指标体系阻碍重大。

〔四〕本文采纳的信息化评判指标体系

本文在结合前人工作的基础创建的新的指标评判体系〔见表—6〕:

表—6本文采纳的指标评判体系

 

要素

单位

信息资源

图书、报纸、杂志总印张数

亿张

网络站点数

电子出版物数量

万张

信息技术应用

普及率

部/百人

手机普及率

部/百人

互联网用户

部/百人

每百户人拥有彩色电视数

每百户拥有运算机数

有线电视入户率

%

信息网络

长途光缆长度

皮长公里

微波占有信道数

波道公里

卫星站点数

固定主线普及率

线/百人

信息人才

在校大学生数

万人

高校数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总数

万人

信息产业

人均邮电业务总量

信息产业占本地GDP比重

%

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

亿元

专利授权量

信息进展环境

信息化固定投资

亿元

R&D经费占GDP的比重

%

科教文化事业财政支出

亿元

参照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依照国家以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的定义,以国家信息化体系的6个要素作为评判信息化程度的指标体系〔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进展环境〕。

在信息资源中,选择图书、报纸、杂志总印张数、网络站点数、电子出版物数量作为指标是参考修文群在«区域信息化的测度和评判»中的指标体系〔下文将以修指标简称〕。

然而信息资源应当以总量来衡量,比如说图书的藏书总量,而不应该用人均量,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猎取信息的能力和要求,因此把信息资源平均分担每个人头上是不太妥当的。

在信息技术应用中,选用普及率、手机普及率、互联网用户、每百户拥有运算机数、每百户人拥有彩色电视数、有线电视入户率作为指标,其中前五项指标引用修指标,只是在每百户人拥有彩色电视数那个指标上做一些改进,缘故在于其数据来源更加容易,同时新指标完全能够表达修的指标意思,最后一项有线电视入户率那么是参考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每千人有线电视用户数。

在信息网络中,选取长途光缆长度、微波占有信道数、卫星站点数、固定主线普及率为指标是引用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信息网建设中的指标。

在信息人才中,与其他指标不同的是,将高校数引入指标体系,因为高校负担着培养信息人才的任务,一方面,高校能够培养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而另一方面宽敞高校培养大学生通常也能熟练把握电脑的应用,数据的检索等等信息技术。

因此在本文中将高校数作为信息人才中的一个指标。

在信息产业中,把人均邮电业务总量、信息产业占本地GDP比重、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专利授权量作为指标,差不多与修指标一致。

在信息进展环境中,与修指标不同的是,以科教文化事业财政支出的总量为指标,而不选择其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缘故在于某些地点可能科教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少,同时财政支出也少,反而比重大,相反一些地区可能科教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多,财政支出却更多,造成比重低,因此这一比重指标不具有针对性。

在这次指标选取过程中,有些指标未被选中,要紧缘故并非指标本身,而在于所在指标数据的难以搜寻,因此只好舍弃。

三、评判方法——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KarlPearson和CharlesSpearmen等人关于智力测验的统计分析。

因子分析的差不多思想是把每个研究变量分解为几个阻碍因素变量,将每个原始变量分解成两部分因素,一部分是由所有变量共同具有的少数几个公共因子组成的,另一部分是每个变量独自具有的因素,即专门因子。

因子分析的应用要紧有两个方面:

一是寻求差不多结构,简化观测系统,即构造一个因子模型,确定模型中的参数,然后依照分析结果进行因子说明;另一方面是对变量或样本分类,对公共因子进行估量,并进一步分析。

因子分析的差不多目的是用少数几个变量来描述多个变量间协方差的关系,其差不多思想是,依照相关性大小对变量分组,使组内变量间高相关、组间变量低相关,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差不多机构确实是因子。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正交因子分析模型,通常的因子分析均采纳正交因子模型。

为p个随机变量,存在m个因子

〔m≤p〕,使得

能够用它们的线形组合表示为:

其中

成为公共因子,是公共显现的各变量的因子。

是专门因子,单个变量特有的因子,当主成分分析分析时专门因子为0,称第j个变量在第k因子载荷,或者说,第j个变量与第k个因子的相关系数。

载荷越大,那么说明第j个变量与第k个因子的关系越紧密;载荷越小;那么说明第j个变量与第k个因子关系越疏远。

矩阵A为因子载荷矩阵。

主成分分析法是因子分析法的一种,它通过坐标转化,将原有的p个随机变量

做线性变化,转化为

即用标准化指标

建立公共因子

的方程,能够表示为:

其中

为原有变量的第一、第二、第三、…、第m个主成分,其中

为第一主成分在总方差中的比例最大,说明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其余主成分在总方差中所占比例逐步减小,即说明综合原变量的能力逐步减弱。

主成分分析确实是选取前面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

确定主成分的个数有两种方法:

一是依照具体问题的专业理论来确定,二是利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主成分个数的方法。

四、华东地区信息化水平的评判

信息化指标体系有目标层、要素层和差不多指标层三个层次构成。

在信息化水平测算中,运用因子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使每一层次指标由下一层次的综合指标构成,从而构造出信息化的综合指标。

依照中国统计年鉴2003和中国信息年鉴2003所提供的数据,评判华东地区各个省市的信息化水平,所使用的软件为spss。

〔一〕差不多指标层面的因子分析检验

在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前第一要对其进行检验,来判定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检验所采纳的方法为巴特利特球度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

巴特利特球度检(BartlettTestofSphericity)是假设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阵,假如统计量值比较大,且其相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用户指定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认为适合作因子分析。

反之,同意原假设,不适合作因子分析。

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中的KMO的取值在0和1之间,KMO越接近于1,那么越适合作因子分析,其运算公式如下:

 

对信息化六要素进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结果如下表—7。

表—7KMOandBartlett's球度检验

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网络

信息人才

信息产业

信息进展环境

Kaiser-Meyer-OlkinMeasureofSamplingAdequacy.

0.544

0.824

0.331

0.549

0.685

0.648

Bartlett'sTestofSphericity

Approx.Chi-Square

10.02

26.216

22.24

19.272

16.286

10.59

Df

3

15

6

3

3

3

Sig.

0.018

0.036

0.001

0

0.001

0.014

从上表可知,所有的六大要素中除信息网络的KMO值小于0.5,其他的要素均大于0.5,然而所有的要素都通过了巴特利特球度检验,sig值均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

综上所述,在结合实际情形的条件下,本人认为在宽口径下,能够对信息化六要素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六要素通过检验。

〔二〕信息化六要素的因子分析

对各个要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因子得分,并按照得分进行派名,见表—8。

表—8华东地区各信息化要素评分表

地区

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网络

信息产业

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进展环境

得分

排序

得分

排序

得分

排序

得分

排序

得分

排序

得分

排序

上海

1.88287

1

1.03872

2

-2.04643

7

1.83043

1

-1.07265

6

1.79676

1

江苏

.77174

2

1.20919

1

.82251

2

.12387

3

1.54073

1

.60955

2

浙江

-.32556

4

-.14153

5

-.30679

6

.41178

2

-.08402

3

.10640

4

安徽

-.54187

6

-1.00901

6

.84759

1

-1.06983

6

-.16006

4

-.75054

5

福建

-.38571

5

.24021

3

.52916

3

-.05745

4

-1.13763

7

-.82851

6

江西

-1.10620

7

-1.52568

7

-.04794

5

-1.14355

7

-.67042

5

-1.05977

7

山东

-.29527

3

.18808

4

.20210

4

-.09525

5

1.18280

2

.12611

3

从上述表格能够明白,江苏在华东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六要素〔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网络、信息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进展环境〕分别排名2,1,2,3,1,2。

从总体来看,当年的江苏的信息化进展情形十分良好。

从各个要素来看,在信息资源中,与第一的上海的差距依旧明显,只是同时也与浙江拉开了差距;在信息技术应用中,能够力压上海成为华东第一,实属不易,只是对上海的优势并不明显,应该保持这种良好进展势头;在信息网络中,以那么是以较小的劣势,屈居第二,与第三的福建也并无太多优势;在信息产业中,上海优势较为明显,浙江和江苏差距不多,分列二三位,说明在那个项目上江苏提高的空间依旧专门大;在信息化人才中,江苏的各项分指标差不多上第一,说明江苏的教育优势专门大;信息化进展环境上,上海依旧具有压倒性优势,江苏应当巩固其第二的地位,慢慢赶超上海。

〔三〕江苏与其他省市的比较分析

为方便看清江苏与其他各个省市的比较情形,分别做了以下雷达图,用以直观反映江苏与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项目和比较劣势的项目。

图—1江苏与上海信息化比较雷达图

由上图能够看出,江苏在信息化人才与信息网络上优势较为明显,在信息产业上那么落后较多,而上海在信息资源与信息进展上,领先江苏,但优势并不明显。

图—2江苏与浙江信息化比较雷达图

从上图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