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0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最新.docx
《14180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80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最新.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180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最新
义煤集团铁生沟煤业公司
14180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编号:
YMGC-CM-TSGK-2013-01
规程批准时间:
年月日
规程执行时间:
年月日
大有能源铁生沟煤业公司作业规程审批卡
规程名称
14180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会审时间
会审地点
施工单位
队长
编者
参加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单位
会审人员签字
日期
编制人员
年月日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生产科
年月日
通风科
年月日
机电科
年月日
地测科
年月日
机械化科
年月日
安检科
年月日
调度室
年月日
信息中心
年月日
煤质科
年月日
通风副总
年月日
机电副总
年月日
生产副总
年月日
安全副总经理
年月日
采煤副总经理
年月日
机电副总经理
年月日
生产副总经理
年月日
总工程师
年月日
义煤集团铁生沟煤业公司作业规程审批卡
会
审
意
见
1、工作面泵站压力不得低于20Mpa。
2、岩石集中巷上下巷排水沟及14180工作面水仓内淤泥,施工单位必须经常进行清挖。
3、14180工作面运输、回风巷皮带下浮煤应经常清理。
4、14180工作面运输、回风巷扩修替棚时,严格按照地测科给定的中腰线施工。
总工程师审批意见
1、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放顶煤。
2、工作面回风隅角必须按规定进行瓦斯抽放,保证抽放效果,由通风科、抽放队负责监督落实。
3、工作面运输、回风巷必须按要求进行松帮卸压,确保巷道断面。
2013年7月1日
目录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6-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6-
第二节煤层-6-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7-
第四节地质构造-7-
第五节水文地质-7-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7-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8-
第二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9-
第一节采煤方法-9-
第二节回采工艺-9-
第三章工作面顶板支护与管理-11-
第一节支护设计-11-
第二节顶板管理-11-
第三节矿压观测-13-
第四章生产系统及工作面配备-14-
第一节运输系统-14-
第二节通风系统及风量计算-14-
第三节供排水系统-16-
第四节供电系统-16-
第五节压风自救系统-17-
第六节瓦斯防治及抽放系统-17-
第七节防尘系统-18-
第八节防灭火系统-19-
第九节安全监控系统-20-
第十节液压系统-21-
第十一节照明、通讯和信号-21-
第十二节工作面设备配备-22-
第五章正规循环作业及劳动组织-25-
第一节正规循环作业-25-
第二节劳动组织-27-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8-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29-
第一节总则-29-
第二节现场管理制度-30-
第三节风镐落煤安全技术措施-31-
第四节悬移液压支架使用操作安全技术措施-32-
第五节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35-
第六节“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36-
第七节放顶煤安全技术措施-37-
第八节移溜安全技术措施-38-
第九节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39-
第十节煤质管理措施-40-
第十一节端头支护管理-40-
第十二节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41-
第十三节修棚措施-42-
第十四节预防瓦斯事故安全技术措施-43-
第十五节单体柱及π型梁管理-44-
第十六节收尾回收措施-44-
第十七节处理片帮冒顶安全技术措施-45-
第八章六大避险系统-46-
第九章灾害防治与避灾路线-48-
第一节灾害预防措施-48-
第二节避灾路线-49-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1:
表1-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采面名称:
14180工作面
地面标高
+340m至+390m
工作面标高
+156.204m至+244.506m
地面相
对位置
地表为坡地,仅有零星建筑物
井下位置及其与四邻关系
14180工作面位于14采区上山西翼上部,东部为未采工作面,西部为未开采采区,上部为井田边界保护煤柱,下部为岩石集中巷下巷。
可采倾向长度(m)
416
工作面长度(m)
160
面积(m2)
66560
第二节煤层
工作面煤层情况见表1-2:
表1-2煤层情况
煤层厚度(m)
1.2~7.6m
煤层倾角
12°
平均4.2m
开采煤层
二1煤
水平名称
一水平
煤种
无烟煤
煤层情
况描述
工作面所采煤层为山西组二1煤,黑色、粉沫状或块状,煤层厚度1.2-7.6m,平均煤厚4.2m,局部有夹矸,煤层底板起伏较大。
煤质情况:
煤质指标根据公司煤质科在工作面运输、回风巷所采取煤样化验结果,求其平均值所得:
水分:
7.2%灰分:
39.6%发热量:
4200大卡/千克硫分:
0.3%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1-3及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柱状图
表1-3煤层顶底板情况
煤
层
顶
板
情
况
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平均厚度(m)
岩性特征
老顶
泥岩
4.9
黑色、粉末状或块状
直接顶
砂质泥岩
7.8
黑色,鳞片状,含砂质
直接底
泥岩
0.5
灰黑色灰色含黄铁矿结核及泥质条带
老底
砂质泥岩
7.6
深灰色水平层理发育有0.2m的炭质泥岩
第四节地质构造
该工作面范围内岩层总体上为单斜构造,倾向北稍偏西,倾角12°左右。
根据现有地质资料,该工作面内没有构造,但顶底板起伏较大,对生产有一定影响。
第五节水文地质
根据现有实测资料,14采区上山西翼二1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发育不均匀,富水性较弱,14180回风巷掘进过程中370m存在1处顶板淋水,水量在1m³/h;运输巷掘进过程中400m、460m分别有1处顶板淋水,水量分别为1m³/h、1.2m³/h,均属于顶板砂岩裂隙水。
预计14180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正常涌水量为5m³/h,最大涌水量为15m³/h。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一、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见表1-4:
表1-4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瓦斯
预计本工作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39m3/min
煤尘
煤尘无爆炸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层不自燃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
可采长度416m,工作面长度为160m,面积66560㎡,工业储量43.3万吨,可采储量40.3万吨。
工作面工业储量:
516×160×4.2×1.55=53.7(万吨)
工作面可采储量:
416×160×4.2×1.55×0.93=40.3(万吨)
二、服务年限
工作面服务年限:
(工作面可采储量÷月产量)
=40.3÷2.1
≈20
工作面服务年限:
20个月。
第二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第一节采煤方法
本工作面采用倾向长壁悬移支架放顶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第二节回采工艺
回采工艺流程:
落煤前准备→落煤→伸出伸缩梁→装运煤→清理→收伸缩梁前移支架→放顶煤→装运煤→清理→前移托梁→推移输送机→开始新循环。
1、落煤方式:
工作面全煤时,全部采用风镐落煤;工作面若出现矸石处理不动时,采用放松动炮进行处理后,然后采用风镐落煤,另编制专项放松动炮措施。
工作面从运输巷安全出口开始,每隔6-10m掐一个口,掐口执行以下作业程序:
落煤—伸出伸缩梁—出煤—打贴帮柱。
掐口完成后加固背好掐口处一侧在另一侧进行扩帮落煤,扩帮落煤执行以下作业程序:
落煤—伸出伸缩梁—出煤—打贴帮柱—移架。
2、装煤和运煤方式:
工作面只铺设一部SGZ630-220刮板输送机,运量450T/h,放顶煤靠自滑至刮板机,其余人工攉煤。
运输巷采用一部SGW-150C型刮板输送机,运送至DSJ650/2*30皮带输送机上后,落入岩石集中巷下巷皮带。
3、移架:
伸出伸缩梁超前护顶,在其掩护下落煤,刷出0.8m的移架步距,每个工作段伸缩梁全部伸出不能超过3架,超过3架必须移架。
操作手柄提起四根支柱,使柱跟脱离底板100mm,使顶梁落在托梁上。
伸出移架千斤顶活塞,推动顶梁带动四根立柱同时向前移动。
顶梁移到位后,操作手柄落下四根支柱,使顶梁与顶板严密接触约3-5秒,保证达到初撑力。
工作面采通后,移架千斤顶活塞收回,使托梁整体前移。
4、放顶煤:
①放煤口的位置:
每架一口,距刮板输送机边缘上方0.3~0.5m处调整挡矸链放煤。
②放煤顺序:
由机尾向机头方向(从后向前)。
③编号方法:
工作面分为2—4个作业段同时放煤作业,每个作业段每次只准一架放煤,作业段之间间隔距离应大于20m。
工作面从机头至机尾对悬移支架依次编号为1、2、3、4、5、6……
④悬移支架前移过程中,部分顶煤从相邻两架支架侧护板处放出,剩余顶煤自支架移过后从后挡矸板下放出。
⑤单双号间隔放煤:
先在奇数编号口放煤,再在偶数编号口放煤,工作面同时最多只能开4个口。
⑥多轮次循环放煤:
为了控制工作面顶板,使顶板均匀下沉,保证回收率达到要求。
放煤时间视顶煤厚度确定,第一轮次放出顶煤总量的1/2,然后调整挡矸链或用荆芭、背木挡门,待工作面放煤口全部放完一遍后,再进行第二轮放煤。
第二轮仍是单、双号间隔放煤,依次进行,直到把顶煤放完。
5、清煤和移溜
采煤工作面顶煤放完后,开始清理刮板机两侧浮煤,使采高保持1.8-2.1m,然后开始移溜。
移溜时从后(前)向前(后)依次移设,严禁从两头同时向中部或多头移溜,溜子要保持平、直、稳并运转正常。
第三章工作面顶板支护与管理
第一节支护设计
本工作面采用ZH2000/16/24Z型悬移支架支护工作面顶板,用ZH3000/16/24Z型悬移支架支护工作面两端头。
1、支架选型验算
(1)根据生产经验和有关技术文件选用放顶煤悬移支架组成棚式支护。
根据经验公式:
按支架承受的顶板载荷与煤层厚度近似直线关系增长的观点估算,采场最大压强为:
P=(6-8)Mγ
其中:
P——支护强度
M——煤层的采高,取2m
γ——顶板岩石的平均密度,取2.5t/m3
公式中倍数取大值8
故P=8×2×2.5=0.4(MPa)
综上所述,本工作面支架的支护强度应大于0.4MPa。
(2)支护参数校验
支架支护强度:
0.52MPa>0.4MPa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选取ZH2000/16/24Z型支架能满足工作面顶板支护和安全的要求。
第二节顶板管理
1、顶板管理方法
采用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最小控顶距2.8m,最大控顶距为3.6m,移架步距为0.8m,放煤步距为0.8m。
附:
14180工作面控顶距示意图
2、工作面顶板支护
14180工作面共安装154架悬移支架,运输端头安装ZH3000/16/24Z型悬移支架4架,中间安装ZH2000/16/24Z型悬移支架150架。
3、端头支护
运输巷安全出口采用4架3.8m长ZH3000/16/24Z型整体顶梁悬移支架进行支护,其中一架位于运输巷内直接抬住运输巷内工字钢棚,对侧采用一对4.5mπ型梁配合2.8m长单体柱,一梁六柱抬棚进行支护。
回风巷安全出口采用16根4.5mπ型梁配合2.5m长单体柱进行支护,一梁不少于六柱,其中4根位于回风巷内,并在一起紧贴梁爪直接抬住回风巷内工字钢棚,对侧采用一对4.5mπ型梁配合2.8m长单体柱,一梁六柱抬棚进行支护。
运输、回风巷端头高度不低于1.6m。
附:
14180工作面端头支护平剖面图
4、超前替棚
超前替棚采用梁×腿=3.3m工字钢梁×2.8mU型钢腿支护,棚距(中—中)0.5m,顶帮背设塑料网和背木,每棚使用4副卡缆,4个连板,即梁腿搭接处各使用1个卡缆,1个连板,梁口向下1.3m处腿部各使用1副卡缆,一个连板,巷道净高2.58m,净宽3.86m。
运输、回风巷超前替棚距离不少于10m,巷道内打设一路门式抬棚和一路2.6mπ型梁配合2.8m单体柱双抬棚,一梁四柱进行支护。
附:
工作面超前替棚断面图
5、两巷超前支护
工作面初采时煤壁向外50m范围内,运输、回风巷进行超前支护,运输、回风巷工字钢棚下打双排抬棚加固,∪型钢棚下打门式抬棚加固,梁必须接顶,不接顶处用木楔打紧打牢,并随工作面推进及时补齐。
超前支护50m范围内巷高不低于2m,宽度不低于3m(人行道宽度不低于0.8m),该范围内禁止材料堆积。
6、尾巷回收
运输、回风巷拐头与放顶线回齐,并用煤袋背严堵实,拐头回收后及时使用单体柱、荆芭堵好老塘。
第三节矿压观测
1、矿压观测内容
矿压观测内容主要有:
支架阻力观测、两巷超前支护单体柱阻力观测以及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架受力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定期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
2、观测方法
工作面支架每15架安装一个压力表对工作面矿压观测。
两巷超前支护每班各选取5个点进行观测。
每班验收员对支架的初撑力情况进行监测并做记录。
3、支护质量监测
每旬由生产科不定期对工作面和两巷超前支护质量动态检查2次,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由施工单位立即整改。
监测内容包括支架初撑力、煤壁片帮情况、端面距、采高及端面顶板冒落情况、两巷单体支柱初撑力、超前支护质量等。
第四章生产系统及工作面配备
第一节运输系统
1、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工作面采用风镐落煤和人工攉煤装入SGZ630-220中心双链刮板机中,放顶煤靠自滑至刮板输送机内,载入运输巷SGW-150C型刮板输送机中,转载于运输巷DSJ650/2*30胶带输送机中,运至14采区岩石集中巷下巷,然后转入14采区皮带上山,最后运至14采区煤仓。
2、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工作面需用的材料、设备等物料,采用1.0t矿车或平板车、JD-2.5绞车由回风巷运进、运出工作面。
回风巷服务单位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3、运煤路线
工作面→14180工作面运输巷→14采区岩石集中巷下巷→14采区皮带上山→14采区煤仓→3吨底卸式列车(11节)→主井→地面。
4、辅助运输路线
地面材料由副井→井底车场→西大巷→14采区轨道上山→14采区岩石集中巷上巷→14180工作面回风巷→14180工作面。
附:
14180工作面运煤、运料线路图
第二节通风系统及风量计算
1、通风方式
14180工作面采用运输巷进风,回风巷回风的全负压上行通风方式。
通风路线:
新风:
西大巷→14采区轨道上山→14采区岩石集中巷下巷→14180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
乏风:
工作面→14180工作面回风巷→14180工作面回风联络巷→14采区岩石集中巷上巷→14采区回风上山→14采区回风井→地面。
附:
14180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
2、风量计算
(1)按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QK/c=1.25×3.39/0.8%=529.7m³/min
Q采----采面供风量m³/min。
Q----生产期间瓦斯绝对涌出量m³/min,取3.39
K----采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为1.25
C----工作面最高允许瓦斯浓度0.8%
(2)工作面最多人数计算:
Q采=4N=4×80=320m³/min
N---工作面交接班时最多人数,取80人。
(3)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VSK=60×1.5×6.4×1.2=691.2m³/min
当t=22°时,V取1.5m/s
S——工作面有效通风断面的平均值;
K——工作面长度系数;
(4)风速验算
按工作面风速验算:
15×Sc≦Q采≦240×Sc
a.工作面最低风速的风量:
Qmin=15×6.4=96m3/min
b.工作面最高风速的风量:
Qmax=240×6.4=1536m3/min
根据计算满足Q采min计算结果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故采面风量定为700m³/min。
第三节供排水系统
供水系统:
利用地面蓄水池的静压水经14区轨道上山,向14180工作面和其他各用水地点提供用水。
管路铺设到运输巷、回风巷、工作面等用水地点。
排水系统:
14180工作面回采前,运输巷铺设一趟4寸排水管路:
一趟6寸排水管路,一趟4寸排水管路自工作面运输安全出口铺设至运输巷十字头,连接320m6寸排水管铺设至岩石集中巷下巷排水沟;一趟6寸排水管路自工作面运输巷安全出口铺至运输巷皮带头下,回风巷铺设两趟6寸排水管:
第一趟6寸排水管路自工作面回风安全出口通过回风联络巷十字头铺设至回风联络巷排水沟。
第二趟自回风巷十字头环形水仓出一趟6寸排水管字回风联络巷铺设至回风联络巷排水沟,环形水仓有效容积140m³,配备1台15KW排沙泵,2台7.5kw排沙泵,要求两趟电源,一趟专线,并做试运转实验,确保完好,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附:
14180工作面排水系统图
第四节供电系统
该工作面从14区绞车房采用MYJV223×70高压电缆引至岩石集中巷下巷配电点,电压等级采用6KV供电,经移动变电站降压至660V,电缆采用MY3×70+1×25电缆输送至工作面各用电地点,另外一趟从14采区9号变电所内变压器引至岩石集中巷上巷给一部55KW绞车、回风巷水泵供电,详见供电系统图。
运输巷:
14区绞车房—移动变电站—岩石集中巷下巷配电点—工作面各配电点。
回风巷:
14区9号变电所—岩石集中巷上巷配电点—岩石集中巷上巷一部55KW绞车—工作面回风巷水泵。
第五节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系统由地面压风机房经φ150mm压风管向井下供风。
回采工作面回风巷距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1组压风自救箱,压风自救箱个数为8个,向外每隔50m及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1个压风自救箱;运输巷距安全出口以外25-40m范围内设置一组压风自救箱,压风自救箱个数为8个,向外每隔50m及有人固定作业地点安装1个压风自救箱。
地面压风机房→副井底→西大巷→14采区轨道上山→14采区岩石集中下巷→14180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
附:
14180工作面压风自救系统示意图
第六节瓦斯防治及抽放系统
(1)工作面设专职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在工作面及运输、回风巷巡回检查,重点检查:
a、工作面风流;b、工作面上隅角;c、回风流。
每班由专职瓦检员进行瓦斯气体检查不少于3次,按规定向通风队按时汇报,并填好气体牌板。
(2)回风巷隅角采空区瓦斯实施埋管抽放。
(3)该工作面利用井下14采区抽放泵站内2台2BEP-42水环式真空抽放泵抽放瓦斯。
泵的参数:
额定流量120m³/min,额定负压160KPa,额定功率160Kw。
(4)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确保工作面风量及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当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后,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工作面拐头随支架前移及时放顶。
正常回采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及时封堵采空区漏风的出口,以提高采空区瓦斯抽放强度。
(6)工作面停风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工作人员迅速撤离到车场口待命。
恢复正常通风后必须首先检查风流中瓦斯浓度,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生产。
(7)通风科负责制定《14180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设计》随作业规程下发。
14180工作面回风巷铺设一趟Φ315mm抽放主管,实现回风巷隅角埋管抽放。
铺设路径:
14采区抽放泵站→14采区回风上山左侧→14区岩石集中上巷→14180回风联络巷→14180回风巷皮带侧。
附:
14180工作面抽放系统示意图
第七节防尘系统
(1)工作面必须均采用湿式凿岩(煤),同时在井下刮板输送机和其他转载点设置喷雾器喷雾降尘。
如在装载点处安设喷雾,其喷头数量不少于2个,悬挂在转载点的前上部600mm处,迎风流方向45°,转载点运输司机必须做到设备运行时开启转载点喷雾。
(2)14180回风巷、14180运输巷设置全断面喷雾降尘;运输巷内设置两道全断面水幕,第一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口向里10~15m范围内,第二道水幕在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安全出口以外30m范围内;回风巷内至少设置三道全断面水幕,第一道水幕在回风巷安全出口以外30m范围内,第二道水幕与第一道水幕间距不得大于20m,第三道水幕在工作面回风联络巷口向上10~15m范围内。
运输巷、回风巷中的消防洒水管路设置三通阀门,所包区域的施工单位定期清扫、冲洗浮煤并运出。
(3)本煤层注水
在14180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巷道内每隔8m布置1个Φ75mm长度不低于60m的长距离钻孔,打孔完成后及时联管注水,注水结束后。
采煤工作面每4m布置1个Φ42mm,长4m的钻孔进行工作面浅孔注水,防止在回采期间煤尘飞扬。
(见附图所示)
(4)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内必须安设辅助隔爆水棚,用水量按巷道断面计算,不小于200L/㎡,水棚排距1.2~3m,棚区长度大于20m。
安装地点距离工作面切眼60~200m。
安设后要经常加水、维护,确保每个水袋的水量充足。
(5)工作面及运输巷、回风巷安全出口30m范围内的煤尘,由生产单位负责每班定期清扫冲尘,以外巷道每天冲刷。
(6)工作面附近所有工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
附:
14180工作面供水防尘系统图
第八节防灭火系统
由于所开采的煤层不具有煤层自燃倾向性,主要进行外因火灾的预防。
(1)14区设有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2)设置井上下消防器材库,井下消防库设在11区运输大巷附近的石门内,存放足够的消防器材。
各点消防器材配备:
皮带机头应备有灭火器2个、消防锨2张、消防桶2个、砂箱1个;
油料放置处应备有灭火器2个、消防锨2张、砂箱1个;
巷道中的设备集中配电点(3台以上机电设备)应备有灭火器2个;
消防砂数量不少于0.2m3。
(3)如发生火灾,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报调度室。
灾区现场的队长、班组长应组织所有受火灾威胁的人员撤离。
(4)当电器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其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第九节安全监控系统
1)安全监测设备
KJ70N型监测系统布置在地面调度室中心机房,KJF31型分站一台,布置于14采区轨道上山9#变电所。
2)瓦斯传感器布置点
T0位于工作面上隅角,距放顶线不大于800mm;T1位于工作面风流,距工作面安全出口0~10m;T2位于工作面回风流,距回风口侧10~15m。
T3位于混合风流处,距混合风流口侧10~15m。
悬吊位置距顶不大于300mm,距帮不小于200mm。
3)报警断电点:
报警点:
T0、T1、T2、T3均≥0.8%CH4;
重点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