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院异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103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9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医院异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最新中医院异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最新中医院异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最新中医院异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最新中医院异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院异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最新中医院异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院异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医院异地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最新中医院异地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情况

1.1.1项目名称

中医院异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xx市中医院建设项目

1.1.3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

1.1.4项目建设性质

异地建设

1.1.5建设单位简介

xx市中医院是一所具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

医院分东西两院和一个治疗中心,分别坐落于xx市南关区曙光路463号、二道区和顺二条48号与重庆路173号。

总建筑面积21600m2,占地面积18300m2。

医院为三级甲等,床位555张。

设有内、外、妇、眼、骨伤、肛肠等重10余个疗区及门诊专科和辅助业务科室30余个,具有较高的外科治疗水平。

医院在职员工763人,其中初级职称214人,中级职称242人,高级职称112人。

1.1.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xx市工程咨询服务中心

工程咨询资质编号:

工咨甲10820070013

1.2编制的依据与范围

1.2.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2.《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3.《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97号)

4.《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164号)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

6.《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

7.《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

8.《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国中医药发〔2009〕23号)》

9.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

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1.xx市中医院与xx市工程咨询服务中心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

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

1.2.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对xx市中医院异地建设的必要性及新地点的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等进行研究。

1.3项目概况

1、拟建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在xx市宽城区,原xx市第四中学用地范围内,西至凯旋路,东邻规划路,南至朝鲜族中学。

土地取得方式为划拨。

2、建设规模

本项目办院规模为400张床位;总用地面积24981m2;建筑规模38500m2。

3、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为29个月,2011年11月竣工投入使用。

4、项目投资情况

本项目总投资12680.00万元。

融资方案为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200万元,申请国债资金1200万元和自筹9745.89万元构成。

1.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经济指标

备注

1

建设规模

床位

400

2

规划指标

2.1

建筑面积

m2

38500

其中:

地上35000

地下3500。

2.2

用地面积

m2

24891

2.3

绿化面积

m2

11291

本项目建设9032.8

2.4

容积率

1.79

急救中心建筑面积9500

2.5

绿地率

45.36

续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经济指标

备注

6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2680.00

7

单位使用效益投资

元/m2

3293.506

8

单位功能运营成本

元/m2

1192.462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提出背景

1.医院现状

xx市中医院是一所具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分为东西两院和一个治疗中心,分别坐落于xx市南关区曙光路463号、二道区和顺二条48号与重庆路173号。

总建筑面积21600m2,占地面积18300m2。

医院为三级甲等,床位555张。

设有内、外、妇、眼、骨伤、肛肠等科室46个,其中门诊科室27个,医技科室6个,住院疗区11个,现有编制人员763人。

xx市中医院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吉林省知名的中医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目前,xx市中医院的医疗力量分散在三处,且受限于各处的实际条件,已不能再进行规模扩大,不便于集中技术力量进行医学攻关、科技研究,也不利于患者就诊。

(2)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现有的(急)门诊与社会发展和需求不相适应,满足不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更满足不了中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3)由于医院现有门诊、病房等功能分区不明显、布局不合理,因此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

(4)现有医院门诊为医院的30年代的早期建筑,墙体保温差、不节能,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同时原有建筑的房间布局十分不合理。

(5)由于来医院的患者逐年增加,同时带来医院外来车辆的增多,院内经常出现交通不畅,停车难等现象。

基于以上多种因素,要促进xx市中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迅速提高中医院医疗水平,实现xx市卫生医疗事业发展整体目标,必须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把医院现有基础设施做大做强,从而满足中医院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

因此,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卫生局及医院领导进行了多次的研究讨论,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十次)研究xx急救中心、市中医院异地新建有关问题》,确定将原第四中学作为该项目的建设用地。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解决xx市中医院功能分区不合理的需要。

由于医院现有门诊、病房、住院楼等功能分区不明显,常出现挂号难,找不到病房等现象,延误患者救治时间。

本项目的实施将建成功能分布合理的门诊大厅咨询台、电子指示牌、服务中心等。

为患者和创造更舒适、更方便的就医环境。

同时对宽城区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2.项目建设有利xx市中医院布局和规划。

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xx市中医院内现有消防通道没有形成环形通道,不利于消防工作的进行。

一旦发生火情将带来巨大损失;近年来医院的患者逐年增加,在院内经常出现交通不畅,停车难等现象。

本项目在宽城区的医院预留用地上建设,用地面积较为充足可以实现在院内形成消防通道,满足消防间距的要求。

在门诊住院楼的前侧和后侧留有停车位供患者和医院职工停车使用,使院内的交通方便管理。

3.项目建设是改善就医环境的需要。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现有的门诊与社会发展和需求不相适应,满足不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

现有综合楼为砌体结构建筑,墙体保温差、不节能,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原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和使用功能及楼内的配套设施已经陈旧、老化,早已不能满足广大xx市市民看病就医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将彻底的改变人们对xx市中医院那种原有的“老、破、旧”面貌的认识,项目将建成一座现代化、规范化、舒适化的崭新医院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xx市人民的面前。

为前来救诊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就医环境。

通过以上对xx市中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范围、能力及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家、省、市部门对医院建设的相关要求,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内容

xx市中医院的技术力量和服务水平,在吉林省中医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依据现有技术和新建成的综合楼医疗环境,可以为全市及部分外地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3.1迁建规模

本项目为xx市中医院搬迁项目,将xx市中医院东院、治疗中心部分搬迁至原xx四中场址。

1、一般医院功能用房建设规模

xx市中医院东院、治疗中心部分日门(急)诊人次约为1400人次,根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日门(急)诊量与病床为3.5的关系,则本项目共需设置病床400个床位,每床位按84m2/床位计算,则本项目所需建筑面积为33600m2。

2、大型医疗设备用房规模

根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大型医疗设备用房单独计算,xx市中医院现有大型设备及计算如下:

大型医疗设备单列项目用房建筑面积

序号

设备名称

所需建筑面积(m2)

1

磁共振成像装置(MRI)

310

2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

260

3

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

830

4

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5

腹腔镜

6

直接数字X线成像装置(DR)

7

500MA数字胃肠机

合计

1400

3、其他用房

由于本项目场址由xx市中医院与xx市急救中心共用,车辆较多,车流量大,因此本项目建设地下停车场3500m2,可停放小型车辆100辆。

综上,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本项目迁建规模为总建筑面积38500m2,符合《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等规范标准的规定。

3.2综合楼建设内容

本项目在原xx四中场址内建设综合楼1座,及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综合楼建设内容如下:

综合楼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功能用房

功能用房组成

备注

1

急诊部

内科诊室、外科诊室、骨科诊室、中医治疗室、留观室、抢救室、输液室、治疗室、医护休息室、办公室、护士站、收费室、挂号室、药房、化验室、放射室等。

2

门诊部

①科诊室、外科诊室、皮肤诊室、眼科诊室、耳鼻咽喉诊室、口腔诊室、肿瘤诊室、骨伤科诊室、肛肠诊室、老年病诊室、针灸诊疗室、推拿诊疗室、康复诊室、门诊治疗室、中心输液室、中医换药室、体检中心等。

②感染性疾病科(诊室、挂号、收费、化验、放射、药房)等。

3

住院部

住院病房、产房等。

4

医技科室

检验科、血库、放射科、功能检查室、内窥镜室、手术室、病理科、供应室、营养部(含营养食堂)、医疗设备科、中心供氧站、核医学科、介入室、核磁共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

5

药剂科室

中药饮片库房、西药库房、中药调剂室、西药调剂室、临方炮制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药煎药室、办公室、休息室等。

6

保障系统

锅炉房、配电室、太平间、洗衣房、总务库房、通讯机房、设备机房、传达室、总务修理等。

7

行政管理

办公室、计算机房、图书室、档案室等。

8

生活服务

职工食堂、浴室等。

9

大型医疗设备

磁共振成像装置(MRI)、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腔镜、直接数字X线成像装置(DR)、500MA数字胃肠机等。

第四章场址与建设条件

4.1建设地点

xx市中医院已取得本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宽城区,原xx市第四中学用地范围内,西至凯旋路,东邻规划路,南至朝鲜族中学。

项目拟用地面积24891m2,土地取得方式为划拨,用地性质为医疗卫生用地。

4.2场址条件

(一)地形、地貌条件

xx城区位于东部山地向西部平原过渡的台地上。

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由台地和平原组成。

其中,台地占70%、平原占30%。

不同的地貌类型对城市建设起着不同的制约作用。

(二)气象

年平均气压986.6mmba

全年平均气温4.9℃

极端最高温度38℃

极端最低温度-36.5℃

最热月平均湿度79%

年平均相对湿度66%

全年总降雨量610.8mm

最大积雪厚度180mm

主导风向西南风

全年平均风速4.3m/s

(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xx市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松辽拗陷的东部边缘,市区的地表水,较大的河流为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也是饮马河的支流—伊通河及其支流—新开河等。

本项目参考的附近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如下:

1、场地地形地貌条件

拟建场地地貌形态属于波状台地,高差变化较小,地势平坦,高差在0.48m左右。

2、地层、地层结构及岩土性质描述

经本次勘察,据钻探资料、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原位测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划分出场地各岩土层,自上而下分层如下:

①杂填土:

黑色,由建筑垃圾、炉渣及粘性土组成,稍湿,稍密状态。

层厚:

1.30~2.70米;

②粉质粘土:

褐黄色,褐黄色,含铁锰质结核。

压缩性中等,稍有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湿,可塑。

层厚:

0.60~2.00米;

③粉质粘土:

褐黄色,压缩性中等,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湿,软塑。

层厚:

3.90~6.30米。

分布均匀。

④粉质粘土:

褐黄色,含铁锰质结核。

压缩性中等,稍有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湿,可塑。

层厚:

0.80~3.00米;

⑤粉质粘土:

褐黄色,含大量铁锰质结核。

压缩性中等,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稍湿,硬塑。

最大控制层厚:

4.60米。

3、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T=0.35s。

拟建场地类别为II类。

勘察期间建筑场区内地下水位埋深在1.40~3.30米,随地势有一定的坡降,主要为粘性土层中的潜水,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K=0.1m/d;粘土渗透系数K=0.05m/d;

勘察时为枯水季节,抗浮及防水水位按现水位抬高1.50米考虑;

场区附近无明显污染源,根据地区经验,不考虑地下水及对混凝土和钢筋的侵蚀性。

地下水位埋深1.50~2.80m,场区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径流不给,水位随季节变化。

4.3施工条件

(一)社会环境条件

本项目建设区域附近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周边规划均为公共设施用地,社会环境良好。

(二)交通运输条件

本项目拟建场址西侧为凯旋路,东侧为规划路,据xx火车站仅1km左右,有多条公交线路由场址通过,运输便利。

(三)公用设施条件

1、供电条件

本项目所需供电电源引自凯旋路,在建筑物地下设变电室。

2、供、排水条件

供水引自市政道路凯旋路供水管。

雨水采用自然排放,经场区道路汇集后排入凯旋路DN1000市政雨水管网中;污水经医疗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入凯旋路市政污水干管;

3、通讯广电接收条件

由场址凯旋路现有主干网络上接入。

4、供热条件

供热由凯旋路引入,规划该条道路供热管径为DN500。

热源为热电一厂集中供热锅炉房。

5、征地拆迁条件

本项目所需用地已规划为医疗设施用地,xx四中已与xx十二中合并为xx市养正高中,已另择新址建设完成。

6、综述

本项目周边公共设施齐备、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施工条件较好,施工用水、用电可直接引自市政管线,能够保证项目建设需要。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编制依据

(一)建筑、结构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二)公用工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内给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6-200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JGJ50057-94);

(三)信息化工程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YD/TT54-95)

《计算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650-86)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办法》GB16796-199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GB4943-95)

5.2规划方案

5.2.1建筑布置

医院建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

建筑空间组织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不同层次的空间,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就医场所。

医院建筑设于场址中部,建筑物前辅以广场、绿地,与场址西侧的医院入口相对。

建筑物内各功能区功能齐全、联系便捷、医疗与保障分区明确,联系方便,构成空间丰富的医疗建筑,为住院病人提供舒适、优美的住院环境,病人能有最迅速、最方便的看病。

5.2.2交通运输

总体规划中,采用规整的路网结构辅以环道(兼作消防通道),体现了现代医院的严谨高效和人性化。

路网形态布局则顺应了建筑群中各单体的定位,医院环道使相关的人流线,物流线尽可能缩短,达到通畅,便捷的目的。

场区内拟铺设道路及停车场面积约8500m2,其中道路面积约3500m2,道路宽度6m;地上临时停车场面积约5000m2,可停放车辆200辆。

为便于日常维护,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由于是此道路行走车辆多为小型车,荷载较小,因此设计路面总厚度为40cm,初步确定其结构如下:

沥青混凝土面层:

5cm;

基层:

20cm二灰碎石10:

20:

70;

垫层:

15cm白灰土10:

90。

在场区四周修建通透式围墙,共长500m,在场区四周各设出入口,其中西侧为出入口。

5.2.3环境绿化

环境设计布局上采用传统的自然的风景式造园与西方的规整的整形式园林相结合,营造出优美、温馨的环境。

在综合楼前后基本保持现状以现代造园为主,绿化采用几何式、规整式的布局,在园林中引入直线与曲线,让自然与规整相融合。

入口区及病房区设置喷泉及水庭形成活水环境,以此为中心,采用花坛、铺地、草坪、雕塑小品等造园手法,创造一个宜人的室外环境。

在场址大门及建筑物之间设置中医药元素的雕塑、景观。

本项目场区总绿化面积11291m2,绿化率45.36%。

主要是沿建筑物和道路周围植草、植树。

5.2.4规划指标

由于本项目与xx市急救中心在同一场址建设,因此,绿化、道路等工程暂按建筑面积比例分摊计算,比例为中医院:

急救中心=8:

2。

总平面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经济指标

其中本项目

建设(指标)

规划

控制指标

备注

1

用地面积

m2

24891

 

24981

 

2

建筑面积

m2

48000

38500

 

本项目地上35000,地下3500。

3

建筑物

基底面积

m2

5100

4000

 

急救中心建筑物基底面积1100

4

建筑物高度

m

35

35

﹤40

 

5

绿化面积

m2

11291

9032.8

 

 

6

道路面积

m2

3500

2800

 

道路总长550m

7

地上停车场面积

m2

5000

4000

 

 

续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经济指标

其中本项目

建设(指标)

规划

控制指标

备注

7

地上停车场面积

m2

5000

4000

 

 

8

容积率

 

1.79

 

﹤1.8

急救中心建筑面积9500

9

建筑密度

20.49

 

﹤35

 

10

绿地率

45.36

 

﹥35

 

5.3建筑方案

本项目房屋建筑安全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Ⅰ级,屋面防水等级二级,防水年限15年。

5.3.1平面设计

根据医院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xx市中医院对本项目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经认真考察调研,进行多方案比较,确定本项目建筑物平面呈“H”型布置,各功能用房具体设置由xx市中医院根据实际需要动态、灵活配置。

功能用房概况如下:

一层:

设入口大厅,病区消防控制室及监控室,病房、病房管理部门、门急诊部等功能用房等。

入口大厅是医院的入口前庭,是病人踏入综合楼产生第一印象,感受医院整体水平的一个地方,在大堂设置服务台、花坛、休息区,给病人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九层,为医院的标准层,每层设1个大的标准住院部单元,每个标准住院部单元包括护理区和病房区,在中心区域设有公共活动空间及平面垂直交通核心,并灵活地分隔出所需的医技科室、行政管理等功能用房。

地下一层:

本项目地下一层为车库,可停放100辆小型机动车。

xx市中医院功能用房概况表

序号

功能用房

建筑面积(m2)

备注

1

急诊部

1075

一层

2

门诊部

6216

二~九层

3

住院部

11928

二~九层

4

医技科室

5376

二~九层

5

药剂科室

2789

二~九层

6

保障系统

3293

二~九层

7

行政管理

1243

二~九层

8

生活服务

1680

二~九层

9

大型医疗设备用房

1400

二~九层

10

地下建筑

3500

地下一层

合计

38500

5.3.2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医院建筑的外观注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地方建筑特色,主要从屋顶、门楼、窗户、梁柱和颜色等方面体现。

建筑以水平线条为主,追求平稳、大方,南北主立面均以并列小方窗为。

主基调,下部配以带形窗,屋顶流线型的花架装饰,使建筑形象更为丰富、更加细腻,充满现代气息。

整个建筑外饰白色磁砖,局部使用磨光花岗岩石材,外窗为中空透明玻璃,铝合金窗,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产生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5.3.3环境设计

住院病人一般心情欠佳,其“精神”功能要求极为重要,交往是他们的最大需要。

除设计优美的室外环境,综合楼设计中多设有“共事空间”。

玻璃顶引进阳光,大片玻璃窗引进绿色,将室内、室外空间一体化,创造出开敞与流动空间,让更多的自然景观、阳光、空气进入室内,在内部空间中追求“田园气氛”,并尽量采用药用植物。

同时运用有生命的造型艺术,包括中国传统盆景艺术等用艺术手段来营造室内的室外化艺术气氛。

造亲切宜人,富有“人情味”的医院,打破医院原来平直、生硬、冷峻的贯常局面,从精神上减轻病人紧张,沉闷的心理压力,对病体的康复是极为有利的。

5.3.4色彩设计

采用多色彩的医院空间环境,可以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医院所产生的陌生、紧张、畏俱等不良心理。

这里指的色彩是指合理的色彩组合,而不是五彩缤纷。

本项目建筑物的色彩结合中国古代建筑习惯,选用红、棕、米、灰、褐色等。

病房的平顶和墙面采用柔和的浅米黄色,地面选用浅灰色的略带弹性的块材铺地。

家具、装饰、盆栽景物、线槽装置、布幔等均统一进行设计,以求创造一个有利于病人治疗、休养、康复的温馨而朴实无华的色彩环境。

同时,采用色彩分区和方向指引,减少来,院求治病人寻找目的地及行进中的焦虑。

5.3.5建筑剖面及竖向交通

建筑物一层层高4.5m;二~九层层高3.6m;室内外高差、屋顶结构合计1.7m;建筑物总高度为35m。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等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