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生态城河道水环境专项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5092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生态城河道水环境专项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XX生态城河道水环境专项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XX生态城河道水环境专项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XX生态城河道水环境专项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XX生态城河道水环境专项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生态城河道水环境专项规划文本.docx

《XX生态城河道水环境专项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生态城河道水环境专项规划文本.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生态城河道水环境专项规划文本.docx

XX生态城河道水环境专项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按照《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及其补充协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等编制《XXXX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XXXX生态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河道水环境专项规划(2008~2020年)》。

第二条规划原则:

保护水资源,控制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涉及生态景观环境建设的重要水体与湿地恢复的设施建设;与城市各基础设施相协调,排涝、景观设施建设相结合,贯彻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近远结合,适度超前,充分发挥相关设施的效益。

第三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确定为2008-2020年。

其中近期:

2008~2010年;中期:

2011~2015年;远期:

2016~2020年。

第四条 规划范围:

东至汉北路—规划的中央大道,西至蓟运河,南至永定新河入海口,北至规划的津汉快速路。

规划范围约34.2km2。

第五条规划目标:

改善XXXX生态城的严重缺水状况,建设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工程和生态城;防止涝灾发生、控制城市径流污染。

适应XX生态城开发及环境景观的要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利用系统,有效缓解XXXX生态城用水量增长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具体控制指标如下:

1)满足XXXX生态城3~5年一遇排涝标准要求。

2)规划本区域水体为Ⅳ类水体:

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具体控制指标见表2-1。

表2-1水质控制指标表

1

色 

不超过25色度单位

2

嗅 

无明显异嗅

3

漂浮物 

不得含有漂浮的浮膜、油班和聚集的其他物质

4

水温,℃ 

不高于近十年当月平均水温4℃

5

pH值 

6.5~8.5

6

溶解氧(DO),mg/L≤

3

7

化学需氧量≤(COD)

30

8

生化需氧量≤(BOD5),mg/L

6

9

氨氮,≤mg/L

1.5

10

总磷(以P计),≤mg/L

0.1

3)控制景观水体补水标准为再生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见表2-2。

表2-2补水水质控制指标表

1

色 

无漂浮物

2

嗅 

无明显异嗅和味

3

漂浮物 

不得含有漂浮的浮膜、油班和聚集的其他物质

4

水温,℃ 

不高于近十年当月平均水温4℃

5

pH值 

6.5~8.5

6

溶解氧(DO),mg/L≤

1.5

7

生化需氧量≤(BOD5),mg/L

10

8

总磷P<

1.0

9

总氮<

15

10

氨氮(以N计)<

5

第六条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节能减排战略,分步实现宜居生态型城市建设;吸纳城市水环境新理念,分段落实控源减排与水质目标;着重强化水质水量再生,分级推动污水与雨水资源利用。

第七条本规划是XXXX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由XX市生态城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概述

第一节:

发展目标定位

第九条发展目标

建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示范区;建设体现XX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生态宜居的国际化滨海新城。

(1)经济蓬勃高效: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人均GDP、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2)生态环境健康:

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空气质量、水环境、人均环境保护投入、人均绿化面积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3)社会和谐进步:

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充足的就业岗位,全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各群体的和谐、融合。

(4)文化传承弘扬: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塑造地域特色和文化品位。

建设生态文明,推行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5)区域协调融合:

在环渤海、京津冀区域和滨海新区层面,建立完善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共建,实现区域和谐发展。

第十条区域定位

我国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技术自主创新的平台,国家级环保教育研发、交流展示中心和生态型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发展事务的窗口,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

第二节:

自然条件

第十一条气候、水文

XXXX生态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规划区地貌形态属海积低平原区,总体地势平坦;规划区所处的四级构造单元为北塘凹陷。

规划区新生界地下水含水系统可分为浅层含水系统、中层含水系统和深层含水系统,并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

第十二条水资源现状

XX生态城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

(1)降雨

根据降水系列分析,本规划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6mm。

(2)地表水资源

规划区域的地表水资源要素主要包括河流、水库、生产性水面和近海水域等,种类行对齐全,如图1-1。

图1-1生态城水系要素示意图

(3)外调水源

XX市主要采用滦河潘家口水库蓄水为城市主要水源,并由黄河水补充。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引江水将成为XX市又一个重要城市水源。

外调地下水源还包括由宝坻下仓水源地供大港石化工业用水0.18亿m3,宁河北水源地供XX经济技术开发区0.22亿m3,共0.40亿m3供给滨海新区。

第三章水环境现状及评价

第十三条.周边水环境状况

(1).蓟运河:

蓟运河的水污染主要来自境内,特别是来自枯水季节的污染,水质均为地表水劣V标准。

(2).潮白新河:

COD枯水期、汛期和年均值浓度分别为66mg/L、44mg/L和55mg/L,污染负荷量依次为3168吨、1100吨和2450吨。

氨氮枯水期、汛期和年均值浓度分别为4.31mg/L、4.29mg/L和4.31mg/L,相应污染负荷量依次为206.9吨、108.5吨和174.6吨。

潮白新河是滨海新区重要的水源地,应根据河道水量、水质变化适时取水。

(3).永定新河

永定新河水质为劣Ⅴ类,COD年入海污染负荷量为30024吨,氨氮年入海污染负荷量为8406吨。

(4).渤海

渤海是我国近封闭型内海,其近岸海域严重污染,且海水水质不断恶化,海域生物资源显著下降,海洋及海岸带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加之全球气温持续升高,水质富营养化突出,海域无机氮、无机磷指标显示需继续注意控制氮磷。

第十四条.区域内水环境现状

(1).营城污水库

营城污水库库区面积为258.2万m2,库容约560万m2,平均水深2m。

与营城水库仅一堤之隔。

主要主要承接汉沽区工业废水和XX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产业区的工业废水。

整个污水库目前水深约0.8m,浮泥厚0.2~1.5m,粉沙粘土厚0.5~1.2m,以下为原土层,标高约为1.47m。

(2)蓟运河故道

蓟运故道主要取到汛期调蓄及农田灌溉功能。

蓟运河故道河长为10.7km,现状平均水面面积为260ha,常水位为1.1m,高水位1.48m。

根据相关现状调查,河道平均水深2.1m,泥厚0.8m。

蓟运河故道两侧部分河段,有较宽的缓坡地带,形成了较好的自然湿地及生态。

目前故道一侧部分河段业已被新加坡企业征用,并建有相应的别墅群及高尔夫球场等相关设施。

建筑物室外标高为2.0m左右。

第十四条.现状评价

(1)、蓟运河:

水质总体为劣五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氮、总磷和石油类。

(2)、蓟运河故道:

水质总体为劣五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和石油类。

底泥内源释放是营城水库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3)、营城污水库:

污水中COD、氨氮、总磷等指标均远高于XX市地方综合排放二级的标准值。

污水库污水为污染成分复杂、难降解的工业污水。

污水库底泥属于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复合污染。

第十五条.水环境存在主要问题

(1)水量问题

XX市位于严重缺水的海河流域下游,是资源型严重缺水城市。

滨海新区资源型缺水特点十分突出,城市供水水源主要是外调水,其次是宝坻地下水、当地地下水和部分淡化海水。

(2)水质问题

流经区内的河道,蓟运河水质较好为Ⅴ类,达到近期(2010年)水质目标,潮白新河和永定新河水质均为劣Ⅴ类水,劣于“海河流域XX市水功能区划报告(2008年1月)”的近、远期水质目标。

营城污水库承接了汉沽区的化工污水。

污染物成分复杂,水体污染物浓度高,底质污染严重;

蓟运河故道内基本无清水来源,目前少量存水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加上可能存在的污水库侧渗,水体含盐量高,污染严重。

(3)防洪排涝问题

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的河口淤积均较严重,导致河流泄洪排涝能力降低,各河出口泄流不畅,大大影响涝水的排泄。

区内水库、河道封闭,没有形成合理、高效涝水外排系统,对于防洪排涝十分不利。

第十六条水体功能区划

根据“海河流域XX市水功能区划报告(2008年1月)”,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按照一级水功能区划的目标水质见表3-1。

表3-1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水体功能区划表

河流

功能区

名称

起讫点

近期水质目标(2010年)

远期水质目标(2020年)

水质

监控站点

区划依据

蓟运河

开发利用区

九王庄~新安镇

新安镇

农业用水河道

缓冲区

新安镇~江洼口

江洼口

津冀省界

开发利用区

江洼口~蓟运河闸

蓟运河防潮闸上

现状农业用水,规划工业、农业用水

潮白新河

缓冲区

牛牧屯~朱刘庄闸

朱刘庄

闸上

津冀省界

开发利用区

朱刘庄闸~宁车沽闸

Ⅲ~Ⅳ

黄白桥、宁车沽闸上

现状农业、渔业用水,规划工业用水

永定新河

开发利用区

屈家店~金钟河闸

大张庄、永和桥

现状农业用水,规划工业用水

开发利用区

金钟河闸~永定新河防潮闸

Ⅴ*

Ⅴ*

塘汉公路大桥

河口建闸以后农业用水

第四章河道水环境规划

第一节:

雨水规划

第十七条雨水分区:

XX生态城雨水分为五大雨水汇流区域各分区见图4-1。

图4-1雨水汇水区域分区图

第十八条规划雨水泵站:

整个生态城规划雨水泵站设施及规模见表4-1:

表4-1雨水泵站规模表

泵站

服务面积(km²)

规模

(m³/s)

东北部A

5.6

27

北部B

5.3

25

中部综C

4.0

20

南部D

3.2

15

南部E

4.6

18

生态核片区

雨水自流(不设泵站)

第二节:

水系构建规划

第十九条水系构建:

形成以营城污水库(清净湖)及蓟运河故道为核心,人工强化水系为生态走廊,水系两侧湿地为缓冲带,城市绿网为生态屏障的城市水环境生态格局,并由此构建城市水系。

第二十条水系功能分区:

整个水系构建为三个功能分区:

自然生态保护区;环境教育功能区;景观游憩功能区。

三个功能区相互连通,整个水系形成顺畅的水系循环,各河道水系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景观。

(1)自然生态功能区:

主要指蓟运河故道,其主要功能为自然生态及景观,同时整个故道起到调蓄并排涝的功能。

(2)环境教育功能区:

主要是清净湖(治理后的营城水库),其主要功能是营造自然景观,建立水生生态循环,兼具环境教育的功能。

(3)景观游憩功能区:

主要是指生态城各片区间的小溪,其主要功能是美化环境景观、提供游憩场所,兼具雨水排涝功能。

第二十一条蓟运河故道规划:

规划蓟运河故道水面面积为2.25km2,水体库容为614m3,单侧绿带宽为60m.要求在对蓟运河进行综合整治的同时,保持蓟运河故道的自然风貌,并对岸线进行必要的景观修理,确保湿地的净损失为零。

第二十二条清净湖规划:

规划整治后清净湖水面积为1.47km2,水体库容为247m3,并将污染严重的污水库建设成为集生态修复、水体净化、水体景观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景观湖泊。

第三节:

河道断面及高程规划

第二十三条河道断面规划:

河道断面形式布置成自然形态,生态护岸。

形成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并能滞洪补枯、调节水位,同时达到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

规划河道断面的基本形态,具体见图4-2.

 

图4-2河道断面基本形态

本次规划控制河道断面要求见表4-3:

表4-3河道控制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水面积

(ha)

缓坡带宽(单侧)

(m)

1

清净湖

147

20~30

2

蓟运河故道

225

>60

第二十四条河道高程规划:

规划控制各河道水位及高程见表4-4。

表4-4规划控制各河道水位高程表

序号

名称

常水位

(m)

雨季控制常水位

(m)

最高水位

(m)

河底平均

高程

(m)

1

清净湖

0.7~1.0

0.6~0.8

1.5

-1.0

2

蓟运河故道

0.7~1.0

0.6~0.8

1.5

-2.3

第四节:

河道市政设施统一规划

第二十五条湿地规划:

本规划共规划六处湿地。

其中五处位于五个雨水泵站出水口处,为表面流湿地,净化初期雨水;另外一处位于清净湖的蝴蝶洲,为潜流+表面流人工湿地。

各湿地规划规模见表4-5

表4-5湿地规划规模一览表

序号

湿地名称

服务面积(km²)

湿地规模

(ha)

1

东北部雨水泵站湿地

5.19

3.3

2

北部雨水泵站湿地

5.12

3.2

3

东南部雨水泵站湿地

3.86

2.4

4

南部雨水泵站湿地A

3.19

2.0

5

南部雨水泵站湿地B

4.00

2.5

6

清净湖湿地

/

>40.0

第二十六条闸涵规划:

规划在白鹭洲与蓟运河交界处,设置水闸2座,两闸间设可通船河道流道,保障船可自蓟运故道顺畅抵达蓟运河。

另外,在每个初期雨水储存湿地均对应设置闸门两座。

初期雨水储存湿地闸门共10座。

第二十七条泵站规划:

规划设对外排涝雨水泵站一座,雨水泵站位于故道与蓟运河的交口,鹦鹉洲处,泵站规模为20m3/s,占地0.35ha。

第五章水环境功能分析

第一节河道排涝规划

第二十八条:

雨水计算

(1)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ψ·q·F

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

q-设计暴雨强度(l/s·ha)

F-汇水面积(ha)

(2)本次暴雨强度公式采用XX地区经验公式:

(3)设计参数

本规划确定XX生态城新规划区综合径流系数ψ=0.5.

(4)降雨量、径流量计算结果

按照统一径流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见表5-3:

表5-3统一径流系数进行计算

结果

重现期

24小时降雨量

(mm)

径流深

(mm)

入河量

(万m³)

1年重现期

67.7

33.8

131

2年重现期

85.0

42.5

165

3年重现期

95.1

47.5

185

5年重现期

107.9

53.9

209

10年重现期

125.2

62.6

243

20年重现期

142.6

71.2

276

(5)降雨量、径流量计算结果复核

采用美国水土保持学会在提出的曲线数学模型(SCS)。

美国水土保持学会归纳3000多种土壤类型的资料,按渗透性能,将土壤分为4类:

A类(透水),B类(较透水),C类(较不透水),D类(接近不透水),制定了径流曲线数值。

美国A类城市为77,B类为86,C类为91,D类为94。

该模型可用于预测t日Pmm降雨在地块i产生的地表径流Qmm,其方程为:

Q=(P–0.2S)2/(P+0.8S),当P>0.2S

Q=0,当P<0.2S

式中,P:

降雨量mm,

Q:

地表径流深mm,

S:

滞洪系数mm。

滞洪系数用下面方程计算:

S=(25400/CN)–254,

式中,CN为曲线数。

曲线数字SCS模型计算结果见表5-2。

表5-2曲线数字SCS模型计算结果

结果

重现期

24小时降雨量

(mm)

径流深

(mm)

入河量

(万m³)

1年重现期

67.7

46.9

170

2年重现期

85.0

63.2

226

3年重现期

95.1

72.9

260

5年重现期

107.9

85.2

302

10年重现期

125.2

102.1

360

20年重现期

142.6

119.0

419

(6)结果确定

由于按SCS计算,更接近降雨、径流的实际情况,出于安全因素考虑,本次规划水系调蓄按照国外计算公式进行。

第二十九条河道调蓄:

本规划确定最高排涝水位控制在1.5m。

生态城不同水位水系对应调蓄能力见表5-4。

规划控制雨季常水水位不高于0.7m,并设外排泵站规模为20m3/s。

表5-4不同水位水系对应调蓄能力表

水位(m)

水系总水量(万m3)

可滞洪量(万m3)

0.5

716.5

373.3

0.6

753.4

336.4

0.7

790.1

299.7

0.8

827.5

262.3

0.9

864.3

225.5

1.0

901.8

188

1.1

939.3

150.5

1.2

976.9

112.9

1.3

1014.5

75.3

1.4

1052.1

37.7

1.5

1089.8

0

第二节水系补水

第三十条水系水量损失主要包含蒸发损失、渗透损失。

规划水系补水主要包含补充蒸发损失量、渗透损失量及生态补水。

(1)蒸发补水:

生态城水体各月平均蒸发量,见表5-6

表5-6生态城水体各月平均蒸发量表

月份

蒸发量(万m³)

月份

蒸发量(万m³)

一月

18.0

七月

72.0

二月

24.3

八月

65.1

三月

48.1

九月

59.6

四月

76.0

十月

46.1

五月

89.4

十一月

28.3

六月

83.3

十二月

18.8

合计

629.1

规划整个水体年蒸发量为629.1万m³,最大蒸发量为五月,蒸发量为89.4万m³,最小蒸发量为一月,蒸发量为18.0万m³。

(2)水系生态补水:

本次规划,考虑水系年生态换水2~3次,以确保水系能获得新鲜水,利于生态。

由此,水系生态换水量见表5-7

表5-7水系生态换水量表

序号

名称

水体体积

(万m3)

换水次数

(次)

换水量

(万m3)

1

清净湖

247

2

594

2

蓟运河故道

585

2

1170

(3)水系渗透损失补水:

根据相关资料得出水系渗透损失量见表5-8。

表5-8水系渗透损失量表

序号

名称

年渗漏量

(万m3)

1

清净湖

16.2

2

蓟运河故道

27.2

(4)规划水系年水损失及生态需求量汇总见表表5-9

表5-9水系年水损失及生态需求汇总表

序号

名称

蒸发

(万m3)

生态

(万m3)

渗漏

(万m3)

汇总

(万m3)

1

清净湖

248.6

594

16.2

858.8

2

蓟运河故道

380.5

1170

27.2

1577.7

7

汇总

629.1

1764

46.4

2436.5

第三十一条水系补水:

生态城水系补水水源主要来自污水处理厂尾水出水(一级A标准)、蓟运河水(潮白新河)、雨水。

生态城水系补水优先考虑雨水利用、而污水处理厂尾水出水作为常态化保障、蓟运河水(潮白新河)作为应急及备用保障。

(1)污水处理厂一级A补水。

污水处理厂出水对故道进行均匀补水,日补水量为5.0万m³/d,年补水量为1825万m3/d。

(2)雨水补水:

确定生态城6~9月年平均降雨量为417mm,由此计算雨水入河收集利用量为570.5万m3。

(3)外调水源补水:

近期蓟运河(永定新河)水在9~10月份水质接近

类水体标准,远期水质达到

类水体标准,考虑采用河水作为补充水源,日补水量为2万m3,总补水量为41万m3。

(4)补水量汇总

综上所述,河道各种水资源年补水量及其所占比例汇总见表5-11。

表5-11水资源年补水量汇总表

序号

水源名称

年补水量

(万m3)

年补水量所占比例

(%)

备注

1

污水处理厂尾水

1825

74.9

水系年需水量为2436.5万m3

2

雨水

570.5

23.4

3

蓟运河水

(永定新河)

41.0

1.7

4

合计

2436.5

100

第三节河道水质保持、水体循环规划

第三十二条水体污染:

生态城河道污染来源主要是河道补充水源、面源污染、内源污染。

(1)河道补充水源

生态城补水主要是以污水处理厂一级A出水、雨水及蓟运河水为补水水源。

污水处理厂尾水补水,其主要污染物水质指标为BOD5<10mg/l;氨氮<5mg/l;总磷(P)0.5mg/l。

类景观水体要求BOD5<6mg/l;氨氮<1.5mg/l;总磷(P)0.1mg/l。

按照每天补水5.0万m³污水处理厂尾水计,实际每天需要削减BOD5为20kg,氨氮17.5kg,总磷(P)2.0kg。

(2)面源污染

水体面源污染主要来自道路、屋顶铺装、或者是人为的垃圾、汽车尾气、绿化施肥、农药等。

面源污染最主要途径是通过雨水排入水体。

(3)水体自身生态带来的内源污染

水体自身植物(湿地)存在着枯死衰退等问题,植物的枯死茎叶落入河道在水中腐烂向水环境释放氮、磷等营养物质,造成水体的污染,同时也加剧底泥沉积,导致河道的内源污染。

第三十三条水质保持:

为保持水体水质,在保证河道入水水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缓坡带绿化拦截控污;喷泉增氧;河漫滩水生植被恢复;生物栖息地的营造;水体换水;初期雨水截流处理;人工湿地。

第三十四条水质保持的主要手段:

采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作为本次水质保持的主要手段。

它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

第三十五条河道水系循环:

规划确定生态城水体的循环周期为40天,循环流量为21万m³/d。

第三十六条循环方式:

规划确定生态城水体循环的循环方式如图5-7

图5-7水体循环流程框图

第三十六条人工湿地规划:

规划人工湿地包含污水尾水处理湿地、循环水处理湿地、初期雨水储存湿地。

(1)污水尾水处理湿地

处理规模:

5万m3/d

进水水质:

COD≤50mg/L

BOD5≤10mg/L

总磷P≤0.5mg/L

氨氮(以N计)5mg/L

出水水质:

类景观水体规划

COD≤30mg/L

BOD5≤6mg/L

氨氮(以N计)1.5mg/L

总磷P≤0.1mg/L(按

类水体控制)

湿地采用潜流+表面流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