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培训讲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4927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培训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培训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培训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培训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培训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培训讲学.docx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培训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培训讲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培训讲学.docx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培训讲学

 

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

6.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

7.A.个性已基本形成

8.B.性格已基本定型

9.C.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10.D.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7.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8.A.模仿性

9.B.意识性

10.C.规律性

11.D.社会性

8.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9.A.生物性和社会性

10.B.生物性和阶级性

11.C.历史性和阶级性

12.D.受教性和可教性

13.7.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

14.A.强制性

15.B.自发性

16.C.系统性

17.D.计划性

答案与解析:

B。

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其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是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同化的同时,使人的心理发生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自发性。

因此,答案为B。

 2.狭义的德育一般专指()。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心理教育D.道德教育

20.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的说法有()

21.A.个性已基本形成

22.B.性格已基本定型

23.C.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24.D.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25.E.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答案:

CDE

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3.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5.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6.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答案:

D

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答案:

B

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答案:

A

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答案:

B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答案:

D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答案:

A

1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20.A.四书五经

21.B.六艺

22.C.自然科学

23.D.生产技能答案:

B

2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

25.A.教育者

26.B.受教育者

27.C.教育内容

28.D.教育环境

29.E.教育形式答案:

ABC

30.2.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31.A.模仿性

32.B.意识性

33.C.规律性

34.D.社会性

35.E.复杂性答案:

BD

36.3.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

37.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8.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9.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40.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答案:

ADE

4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43.A.无阶级性

44.B.为生产劳动服务

45.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46.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47.E.在特定场所进行答案:

ABCD

48.5.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49.A.面向学生

50.B.面向未来

51.C.面向现代化

52.D.面向21世纪

53.E.面向世界答案:

BCE

54.6.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55.A.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56.B.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57.C.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58.D.制约教育目的

59.E.制约教育内容的选择答案:

ABCDE

60.7.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

61.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62.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63.C.有利于人口迁移

64.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65.E.控制人口流动答案:

ABCD

66.8.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67.A.教育观念现代化

68.B.教育内容现代化

69.C.教育管理现代化

70.D.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71.E.教师素质现代化答案:

ABCDE

72.9.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

73.A.基础教育

74.B.成人教育

75.C.高等教育

76.D.中等教育

77.E.职业技术教育答案:

ABCE

78.10.学制具体规定着()

79.A.学校的性质

80.B.学校的任务

81.C.入学条件

82.D.修业年限

83.E.学校之间的关系答案:

ABCDE

84.11.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85.A.导向作用

86.B.选择作用

87.C.激励作用

88.D.评价作用

89.E.协调作用答案:

ABCDE

90.12.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91.A.卢梭

92.B.裴斯泰洛齐

93.C.洛克

94.D.赫尔巴特

95.E.福禄倍尔答案:

ABCE

96.13.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97.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98.B.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99.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100.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101.E.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答案:

ACD

102.14.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

103.A.布鲁纳

104.B.赞可夫

105.C.杜威

106.D.克伯屈

107.E.瓦?

根舍因答案:

ABE

108.15.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有()

109.A.教学

110.B.科研

111.C.课外活动

112.D.社会实践

113.E.智育答案:

ACD

114.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

115.A.身体锻炼

116.B.精神生活

117.C.品德培养

118.D.智力开发

119.E.自立意识、自理能力答案:

ABCE

120.17.社区教育的作用主要有()

121.A.协调育人

122.B.优化环境

123.C.组织协调

124.D.监督管理

125.E.主导学生发展方向答案:

ABCD

126.18.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决定的

127.A.工作性质

128.B.工作任务

129.C.教育法规

130.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131.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答案:

ABE

132.19.我国有哪些法律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

133.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4.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35.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36.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37.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答案:

ACD

138.20.义务教育是一种()

139.A.普及性教育

140.B.自愿性教育

141.C.强制性教育

142.D.淘汰性教育

143.E.选拔性教育答案:

AC

144.

145.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46.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

答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7.2.教育的根本职能在于通过____实现人的社会化。

答案:

人的培养

148.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

答案:

教书育人

149.4.布鲁纳强调:

“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____。

”答案:

基本结构

150.5.德育包括____、____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答案: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151.6.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在____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____活动。

152.答案:

课堂教学 正规教育

153.7.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教育为主体,以____为基础,以____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答案:

家庭教育 社区教育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9、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B课的具体任务C学科特点D教学内容

3.范例教学认为教学的主体是()。

4.  A

5.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手段

6.

7.4.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

8.  B

9.A.巩固性谈话  B.自发性谈话  C.指导性谈话  D.接交性谈话

10.

11.5.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

12.  称之为()。

13.  C

14.A.校外教育  B.配合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区教育

15.

16.6.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17.  D

18.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19.

20.7.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21.  D

22.A.课程设计  B.课程制订  C.教材编制  D.课程设置

23.

24.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25.  A

26.A.各门文化课  B.思想品德课  C.课外活动  D.少先队工作

27.

28.9.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29.  B

30.A.教学改革和实验 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 D.个性发展

31.

32.10.广播电视教学相比于课堂教学的优点是()。

33.  C

34.A.能够使用先进的图像呈现方式  

35.B.它同时利用学生的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

36.

37.C.学生人数多,教学的相对成本较低  

38.D.能够及时地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

39.

40.11.体育是进行其它各育的()。

41.  B

42.A.必要条件  B.物质基础  C.重要保证  D.重要手段

43.

44.D1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

45.A.社会关系  B.人际关系  C.教育关系  D.师生关系

46.

47.13.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48.  A

49.A.社会交往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修养

50.

51.14.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52.  D

53.A.柏拉图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54.

55.15.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56.B  

57.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58.

59.16.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60.  B

61.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62.  

63.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64.

65.1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66.  C

67.A.热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团结互助

68.

69.18.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70.

71.A.孔子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斯多德 C.孟子柏拉图 D.朱喜苏格拉底

72.

73.19。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74.  D

75.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76.

77.20.“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78.  D

79.A.内容正确  B.方法恰当  C.目的明确  D.情感深厚

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ACD)

A.苏格拉底B.昆体良(古罗马)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E.夸美纽斯(捷克)

当代较有影响的教育理论有(ABCE)

A.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B.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C.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D.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E.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

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是(BD)

A.“素质教育”B.“科教兴国”C.实施全民教育D.“人才强国”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

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理性知识是指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有联系的反映,一般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研究表明,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方式有()。

A.命题B.命题网络C.图式D.概念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

2.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B.放任自流型C.仁慈专断型D.强硬专断型答案与解析:

选B。

放任自流型的领导方式是指教师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对班级的正常运作起到不利的作用,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正确答案选B

3.“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

”这种课堂气氛是()。

A.积极型B.对抗型C.消极型D.失控型

答案与解析:

选C。

消极型的课堂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不积极,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而学生感到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

因此,正确答案选C。

4.班级中能力强的学生常常聚集在一起,而能力差的则组成另一个群体,影响他们结为同伴群体的因素是()。

A.接近性B.补偿性C.竞争性D.相似性答案与解析:

选D。

题目中学生形成不同形式的群体,主要在于能力相似性这一点上,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学生由于具有相同点而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商讨,相互之间也产生影响。

因此,正确答案选D。

5.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

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专断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无法确定答案与解析:

选A。

题目中学生的表现反映了教师专断型的领导方式,平时在纪律上严格要求,对学生较为严厉,有时近乎苛刻,在学生的心理却并没有形成纪律的自觉性,并没有约束力,当教师不在场时马上就会不守纪律。

因此,正确答案选A。

6.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的B.消极的C.对抗的D.不能确定

答案与解析:

选B。

消极的课堂气氛主要在于学生在课上表现并不积极,由于学生感到紧张拘谨,在提问时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被动地回答问题,甚至不回答问题,课堂上表现为死气沉沉。

因此,正确答案选B。

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B.方向C.范围D.纪律约束答案与解析:

选A。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

因此,正确答案选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D.需要满足的程度

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B.相类似C.有一定联系D.没有必然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B)。

A.教学程序B.教学事项C.教学过程D.教学方法

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影响)

.迁移的实质是( )过程。

A、新旧经验的整合B.新旧知识的同化C.新旧.知识的顺应D.新旧经验的重组

7.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

A.具体迁移B.一般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由于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是( )。

A.想象的道德情感B.情境的道德情感C.直觉的道德情感D.理性的道德情感

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其高峰发病年龄在(8—10岁)。

18.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进行的,而用绳子打结不需进行心理加工,因此不是问题解决。

加涅提出了()模式

A.积累学习B.发现学习C.观察学习D.接受学习

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是(C)

A.背乘法表B.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C.应用公式解决问题D.科学研究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期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即青春期)

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15.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16.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A.牛产性B.科学件C.民主性D.商品性

19.孔子提出了解学生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体现了( )

A.因材施教原则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C.疏导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7.教师与学生之间因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关系是( )

A.工作关系B.组织关系C.正式关系D.非正式关系

8.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来讲,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 )

A.情感B.心态C.认知D.道德

9.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首席教师”地位的教育影响是( )

A.学校教育的影响B.家庭教育的影响C.社会教育的影响D自我教育的影响1.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B.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性)

孔子提出了解学生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体现了( )

因材施教原则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C.疏导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7.在我国,最早实施分科教学的著名教育家是【 A.孔子 】  

4.教师角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A.教员角色 】  

6.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控制教学过程B.控制学生C.塑造学生D.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  】  

 A.领会B.选择 C.保持 D.应用

知识学习的过程可分为选择、领会、保持、应用四个阶段、其中选择是第一个阶段

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D.素质教育  】 

 1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从成分上进行分析包含有【  】  

  A.教育目的 B:

教育内容C.教育制度D.教育方法 E.教育媒体

 1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包括【  】  

 A.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D.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E.要适应教育环境的特点

  13.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  】  

  A.教育预见能力B.教育传导能力C.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D.监管学生的能力E.自我教育的能力

  14.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  】  

  A.工作关系B.人际关系 C.组织关系 D.心理关系 E.非正式关系

  15.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  】  

  A.劳动经验要素 B.认知经验要素C.审美经验要素 D.健身经验要素E.道德经验要素

  16.人格教育的方法包括【  】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B.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C.明确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内容

  D.训导E.表扬

  17.道德修养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A.学习 B.练习 C.座右铭 D.立志 E.慎独

11.【ABCD】教育从成分上分析,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

  12.【ABCD】考察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13.【ABC】考察教师的能力结构。

  14.【ABCDE】考察师生关系的种类。

  15.【BCDE】考察我国中小学课程的要素与成分。

  16.【ABC】考察人格教育的三种方法。

  17.【ACDE】道德修养所包含的内容有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和慎独

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C)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9.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D)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

10.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认为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__________。

(C)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育人选才功能D.文化功能

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C)A.夸美纽斯B.凯洛夫C.赫尔巴特D.杜威

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

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美洲

4.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是()。

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布卢姆D.施太伦

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的代表。

A.直接功能B.间接功能C.附带功能D.超越性功能

7.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材D.教科书

9.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环节。

A.上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