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教职工公寓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841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区教职工公寓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校区教职工公寓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校区教职工公寓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校区教职工公寓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校区教职工公寓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区教职工公寓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校区教职工公寓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区教职工公寓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区教职工公寓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校区教职工公寓混凝土施工方案

XX校区教职工公寓

混凝土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年月日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建筑科技大学XX校区教职工公寓楼,位于XX市户县XX寺东北角,为B1至B6等6栋地上18层地下1层高层普通住宅,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67188.13㎡,设计使用年限等级为三级(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地下室层高3.3米,一层层高4.08米,标准层层高3米,总建筑高度58.65米。

基础垫层C15;基础筏板、基础梁C35;地下室墙、柱C40;地下室顶板、梁C35;一~四层墙、柱C40;梁、板、楼梯C35;五层以上墙、柱、梁、板、楼梯C30;女儿墙、阳台栏板、拉梁C30;构造柱、过梁C25。

基础筏板、地下室外墙、顶板、梁混凝土均为P6抗渗混凝土。

2、编制依据

XX建筑科技大学XX校区教职工公寓施工图纸及相关变更

施工组织设计、同类型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

我国现行的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及国家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3、施工安排

3.1工程施工目标:

合格

3.2施工顺序及流水段划分:

本工程结构混凝土主要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输到工地,六层以下由混凝土泵车输送至浇筑部位。

六层以上采用地泵输送。

安装平面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

地泵安装平面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

泵管设置于A段风井内。

本工程为对称结构,基础部分以后浇带分为两个施工流水段,主楼以流水段分按照伸缩缝分为两个流水段。

如下图所示:

 

3.3按照安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明确各岗位职责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以达到各方面要求。

序号

姓名

职务

主要负责部位

备注

1

吕斌

副经理(主管生产)

负责本项目安全生产工作

2

陈涛

质量员

负责质量检查工作

3

曲营

主管工长

主要负责现场施工

4

郑杨

工长

现场施工

5

王伟

安全员

负责现场安全检查

4、施工进度计划

混凝土浇筑计划符合总施工进度计划要求。

5、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5.1技术准备

5.1.1对商品混凝土提出详细的技术要求,一般应明确混凝土的浇筑部位、浇筑方式、浇筑时间、强度等级、浇筑数量、坍落度、水泥品种、骨料粒径、外加剂及初凝时间等要求,并根据浇筑强度,提出保证连续浇筑供应要求。

5.1.2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

5.1.3浇筑前应将模板内木屑、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水泥浆清除干净;检查钢筋保护层及其定位措施的可靠性;顶板钢筋应设马凳支架,铺设脚手板,严防浇筑、振捣时踩压钢筋。

模板清扫口在清除杂物后及时封闭。

施工缝处混凝土已将表面的软弱层剔凿、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

5.1.4混凝土浇筑前模板、钢筋、预埋件及水电管线、盒、槽、预留孔洞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并办理完隐、预检手续。

5.2材料准备

5.2.1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设计文件的要求,进场时对混凝土质量严格检查验收。

5.2.2准备好混凝土养护用塑料布、麻袋布或养护液等。

5.3施工机具准备

5.3.1机械: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送设备、插人式振捣器、平板振动器等。

5.3.2工具:

混凝土吊斗、刮杠、木抹子墨斗、铁锹、胶皮水管、铁皮、串筒、标尺杆、照明灯具及常用维修工具等。

5.4其他条件准备

5.4.1施工设施准备

5.4.1.1施工用水、电设施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或施工方案要求)布设完毕,经检查符合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并能满足施工需要。

5.4.1.2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铺(搭)设好运输道路、泵管架、马道等,并确保运输道路上无障碍物、泵管架和马道坚固可靠。

5.4.1.3施工前做好操作平台、防护栏杆、安全网等防护设施搭建,并认真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并能满足施工需要。

5.4.1.4冬、雨、署季节施工时,还应按季节性施工要求结合项目特点做好防冻、防滑、防雨、防积水、防风、防晒等设施的准备工作。

5.4.2劳动组织准备

5.4.2.1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和作业特点,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劳动力需求计划。

5.4.2.2应向施工作业队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并下达任务书。

任务书内容包括作业任务、施工进度要求、任务验收标准、安全施工要求、文明施工要求等

5.4.2.3施工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核,达到一定技术等级,做到持证上岗。

6、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6.1施工工艺流程

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6.1

图6.1

6.2操作工艺

6.2.1混凝土运输

6.2.1.1水平运输: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浆的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尽量减少水平运距或因运距过长而产生的混凝土浆泌水离析现象。

6.2.1.2垂直运输:

本工程采用混凝土输送泵。

6.2.1.3冬期运输要采取保温措施,确保入模温度。

6.2.1.4混凝土自搅拌站中卸出后,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并逐车检测其坍落度,所测坍落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标准规定。

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重新搅拌后使用。

6.2.1.5混凝土泵送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送连续工作,因故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清除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6.2.1.6混凝土泵要搭设防雨、防晒棚,混凝土泵管夏季要覆盖降温,冬季要保温。

6.2.2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6.2.2.1混凝土从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可用加长软管或串筒等方法。

6.2.2.2混凝土浇筑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应分层、分段均匀布料,分层厚度一般为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

6.2.2.3使用插入式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振捣密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400mm~500m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mm左右,以消除层间接缝。

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为止,防止漏振、欠振及过振。

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边缘覆盖以振实部分的边缘。

6.2.2.4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位置有无移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在已浇筑混凝土初凝之前修整完好。

6.2.2.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需按施工缝处理。

6.2.2.6施工缝处理

a.水平施工缝:

先将已硬化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或松散混凝土及砂浆软弱层剔凿、清理干净,铺适当厚度(一般为50mm左右)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混凝土。

墙、柱根部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剔除浮浆和松动的石子,并用水清洗干净。

b.竖向施工缝:

先将混凝土表面浮浆及松动石子、钢板网等剔除,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

浇筑宜从垂直施工缝处开始,但要避免靠近缝边直接下料和振捣,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密实、不涨模。

6.2.3墙混凝土浇筑

6.2.3.1墙浇筑混凝土之前,底部应先垫一层50mm左右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0mm,分层厚度用标尺杆控制,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6.2.3.2墙高度在3m之内,可直接在顶部下料浇筑,超过3m时,应采用软管等辅助浇筑。

6.2.3.3振捣时应特别注意钢筋密集处(如墙体拐角处及门洞两侧)及洞口下方混凝土的振捣,宜采用小直径振捣棒,且需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浇筑高度也要大体一致。

宽大洞口的下部模板应开口,再补充浇筑振捣。

6.2.3.4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将外露的钢筋整理到位。

6.2.3.5施工缝留置:

墙体宜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2.4梁、板混凝土浇筑

6.2.4.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压茬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混凝土一起浇筑,向前推进。

大截面梁也可单独浇筑,施工缝可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Omm处。

6.2.4.2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人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振捣完毕后先用刮杠初次找平,然后再用木抹子找平压实,在顶板混凝土达到初凝前,进行二次找平压实,用木抹子拍打混凝土表面直至泛浆,用力搓压平整。

6.2.4.3顶板混凝土浇筑高度(标高)应拉对角水平线控制,边找平边测量,尤其注意墙、柱跟部混凝土表面的找平,为模板支设创造有利条件。

6.2.4.4施工缝位置:

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搓。

施工缝宜用多层板或钢丝网封堵。

6.2.4.5施工缝处需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按本标准规定执行。

6.2.5楼梯混凝土浇筑

6.2.5.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6.2.5.2施工缝位置:

可留设在休息平台板跨中的1/3范围内。

6.2.6混凝土养护

常温施工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2h以内采取覆盖保湿养护措施,防止脱水、裂缝。

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d,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养护期间应能保证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楼板混凝土宜采用铺麻袋片浇水养护的方法,墙体混凝土可采用涂刷养护剂的养护方法。

6.2.7试块留置

试块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制作。

标准养护试块的取样与留置组数应根据浇筑数量、部位、配合比等情况确定,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此外还需针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留置同条件养护结构实体检验试块。

抗渗试块的留置,在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其他规定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

6.3关键要求

6.3.1材料的关键要求

6.3.1.1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查其坍落度,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均匀,坍落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1的要求。

表6.3-1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允许偏差

坍落度(mm)

≤50

50~90

≥100

允许偏差(mm)

±10

±20

±30

6.3.1.2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6.3.1.3所有的混凝土原材料均应符合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要求。

6.3.2技术关键要求

6.3.2.1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和管道,应不吸水、不漏浆。

容器和管道在冬期应有保温措施,在夏季高温时,应有隔离措施。

6.3.2.2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6.3.2.3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己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6.3.2.4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制作供结构拆模、张拉、强度合格评定用的标准养护和与结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的试件。

需要时还应制作抗冻、抗渗或其他性能试验用的试件。

6.3.2.5对于有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密集的部位,应采取技术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当发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等现象,应立即予以纠正。

6.3.2.6水平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抹平(必要时,可用铁筒滚压)搓毛两遍以上,且最后一遍宜在混凝土收水时完成。

6.3.2.7应控制混凝土处在有利于硬化及强度增长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

6.3.3质量关键要求

6.3.3.1进场原材料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取样检测,并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6.3.3.2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

6.3.3.3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混凝土。

6.3.3.4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

所测坍落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

其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1的规定。

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

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为准。

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6.3.3.5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应立即浇筑入模。

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泌水现象,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

6.3.3.6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当超过规定时间必须设置施工缝。

6.3.3.7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

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6.3.3.8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提出具体的养护方法,并应严格执行规定的养护制度。

6.4季节性施工要求

6.4.1雨期施工

6.4.1.1雨期施工应加强对粗细骨料含水量的检测,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凝土用水量,保证水灰比及坍落度。

6.4.1.2要随时了解天气情况,尽量避开雨天浇筑。

浇筑现场应预备防雨材料,避免雨水冲刷新浇混凝土表面。

6.4.2冬期施工

6.4.2.1冬期施工应符合JGJ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的规定

6.4.2.2冬期施工前应编制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据此施工。

防冻剂的使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

6.4.2.3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对于入场混凝土的检测,除常温检测项目外,还应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检测,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低于5℃。

6.4.2.4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6.4.2.5冬期施工养护:

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0℃时,宜采用蓄热法养护;当蓄热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综合蓄热法或其他方法养护。

保温层的解除,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是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为依据。

6.4.2.6冬期施工测温:

先做好测温孔布置图及不同构件的测温孔布置方法,并对测温员进行培训,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每2h测温一次,之后每6h测温一次,并做好记录。

6.4.2.7拆除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至5℃后方可拆除。

当混凝土表面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6.4.2.8试块留置:

除按正常规定留置外,每次抽样还应增设不少于两组同条件养护试块,分别用于检验受冻临界强度和冬期施工转常温28d强度。

试块留置组数根据需要确定。

7、质量标准及质量记录

7.1主控项目

7.1.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7.1.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7.1.3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严重缺陷的划分参见现行国家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的规定。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7.1.4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施工单位应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7.1.5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7.2一般项目

7.2.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7.2.2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7.2.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2.3.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7.2.3.2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7.2.3.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7.2.3.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7.2.3.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注:

1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3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应涂刷养护剂。

4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一般缺陷的划分参见现行国家标准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表8.1.1的规定。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7.2.3.6、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遵照表7.2的规定。

表7.2现浇框架混凝土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国标、行标

轴线位移

5

钢尺检查

层高

≤5m

8

经纬仪或吊线、

钢尺检查

>5m

10

全高H

H/1000且≤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层高

±10

水准仪或拉线、

钢尺检查

全高

±30

截面尺寸

+8,-5

钢尺检查

电梯井

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

+25,0

钢尺检查

井筒全高H垂直度

H/1000且≤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8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预留洞中心偏移

15

钢尺检查

预埋设施中心位置线

预埋件

10

钢尺检查

预埋螺栓

5

预埋管

5

注:

检查轴线中心线位置,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7.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3.1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和夹渣现象,模板支设前应先将表面清理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合模前或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前要将施工缝剔凿下来的杂物清理干净,摸板要严密防止漏浆,并严格控制拆模时间。

7.3.2为了避免浇筑框架结构混凝土出现烂根和孔洞质量问题,应将模板与结构交接处封堵严密,防止漏浆。

混凝土浇筑前在水平接茬处先浇筑50mm厚同标号减石子混凝土。

对钢筋密集处混凝土要加强振捣,必要时可采用小直径振捣棒作业。

7.3.3做好钢筋的隐蔽验收,重点检查钢筋垫块和架立筋间距,浇筑混凝土时要随时将移位的钢筋整理到位,防止出现混凝土露筋质量问题。

7.3.4对梁、柱接头处,应加工定型阴阳角模板,控制截面尺寸,保证梁柱节点直顺和外观质量。

8、质量保证措施及成品保护措施

8.1要保护钢筋及其定位卡具和垫块的位置准确,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不得踩踏楼板尤其是悬挑板的负弯距筋、楼梯的弯起钢筋。

8.2不在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蹬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8.3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混凝土要加以养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上人作业。

8.4冬期施工浇筑的混凝土,工作人员在覆盖保温材料和初期测温时,要在铺好的脚手板上操作,防止踩踏混凝土。

8.5墙、柱阳角拆模后必要时在2m高度范围内采用护角保护。

9、安全环保措施

9.1环保措施

9.1.1施工现场应采取地面硬化,洒水降尘等措施,控制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现场落地灰、施工垃圾等应封闭清运防止扬尘和遗撒。

9.1.2施工污水处理,冲洗运输车污水及养护污水,需经施工现场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线。

9.1.3应尽可能避免在夜间使用现场强噪声机具作业,如必须夜间作业时,应采取必要的隔音措施,减少噪声扰民。

对施工噪声的控制应符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

9.1.4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并运送到指定地点,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按规定回收或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和土体

9.2安全措施

9.2.1对作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熟悉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

9.2.2采用塔吊吊运时,要有信号工指挥,在料斗接近下料位置时,下降速度要慢,要稳住料斗,防止料斗碰挤伤人。

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输送管道的接头应紧密可靠不漏浆,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要牢固。

9.2.3混凝土泵车支腿必须全部伸出并固定;当泵车处于全伸状态时,严禁移动车身。

9.2.4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照明。

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乱拉乱接电线,临时用电使用应符合有关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9.2.5使用施工机械应满足JGJ3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中的规定。

9.2.6、需要夜间工作的塔式起重机,应设置正对工作面的投光灯。

9.2.7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防护栏杆。

9.2.8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9.2.9混凝土浇筑时的悬空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浇筑离地2m以上独立柱、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2)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并架设安全网。

9.2.10机、电操作人员应体检合格,无妨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应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方可持证上岗。

9.2.11在工作中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9.2.12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电缆线上不得堆压物品或让车辆挤压,严禁用电缆线拖拉或吊挂振动器。

10、文明施工及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10.1加强施工队伍内部的组织管理,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10.2施工时的废弃材料要回收到指定地点。

10.3施工物品、用具按指定地点整齐摆放。

每天施工后把现场清理干净,施工垃圾、生活垃圾放入指定地点,分类管理、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